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大宋-第9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从经济上拯救大宋行朝的未来,还是洗洗睡吧!资本是逐利的,统治者利用打压资本,限制商人做大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家国在资本眼中,不过是个笑话。

这些资本可以扶持任何的政权,完全寄生其中,当政权被他们搞的千疮百孔时,他们又可以换个政权重新开始。

能否彻底打击北方蛮族,干系到至少百余年的国运,他不能不认真对待。

“很明显是让他们内斗,我看必须做好打硬仗的准备。”王贵口气相当的生硬,显然有很大的不满。

也是,他非常不同意现在撤军,认为应该一鼓作气推进,不到会宁誓不罢兵。

既然放在以后打,人家又不是傻子,怎能让你占了大便宜,最终还要再打一场大的战役。

刘錡眉头微蹙,淡淡地道:“虏人元气大伤,却依然有相当优势,就算数十万大军出塞,征战艰辛十倍,胜败两可。”

没有人去否认此话,宋军从沿河打到燕山,沉重的粮草辎重转运,已经动用了百余万人口,还是捉襟见肘,要是战线继续拉长,河北河东不可能成为起点,不要说粮草辎重转运成了问题,关键要在塞外作战,恐怕转运无法承受。

光是陌生的环境,还是充满敌意的目光,就足以让人崩溃,打仗可不是过家家。

其实,王秀抵达燕山叫停,除了政治方面考虑,军事方面主要是后勤问题,正所谓燕山是进攻的顶点,也可以说是第一阶段的顶点,再打就会出现不可控的局面,不是你想停就能停下的。

封元也懒散地看了眼王贵,诙谐地道:“几十万大军出寨,这可不是前汉时代,我们的甲仗粮草怎么办?那可是在别人地盘上打仗,不可能得到百姓实质性援助。”

王贵无言以对,狡辩?当着王秀、岳飞等上位者,还是算了吧!想要堂堂反驳,你拿什么去驳斥,没有。

“只要虏人有矛盾,总会等到机会,干柴就缺把火。”刘錡淡淡地笑道。

王秀很满意,两位都统制和他意见相符,转手看向岳飞,温声道:“岳太尉看怎样?”

“大人策划周详,可以让都参军召集行军参军制定策略。”岳飞没有发表意见,既然王秀定了调调,又有多数人支持,他也懒得再浪费口舌,五个军也不算少了。

“嗯,那就烦劳都参了。”王秀向张宗颜看去,到了他们这个层次,只需要定下基调和大方向,具体事宜不用操心,自然有一干人众去策划。

张宗颜精神抖擞,正色道:“遵命,末将当召集各军都参军、管勾行军参军共谋。”

“好,我这有昨天到的诏谕,事关禁军将帅赏功。”王秀说到这里,停下端起茶水悠悠地品了口。

这话,立即引起大家的关注,多日来小道消息天天飞,那么大的战事自然会封赏,朝廷不少都校任期也到了,大家各有渠道,更关心最可靠的消息,个个神态不自然了。

传闻岳飞正任北侍军都指挥,要加开国公爵位,韩世忠调任侍卫马军都指挥,张宗颜也要调任兵部讲武院祭酒,徐庆调任西侍军都参军。

西侍军几位大将也有传闻,邵兴将正任枢密副都参军,刘惟辅调任北侍军都指挥,王胜调任侍卫步军副都指挥,王权调任北侍军都参军。

一切都不是太可靠,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王秀身上,只有这位王相公的定论,才是最有权威性的。

“恭喜岳太尉。”王秀笑眯眯地道。

岳飞心中咯噔一下,恭喜代表寓意非常明确,他的升迁成为定局,就算是谦让之人,也不免心潮澎湃。

“两府议定太尉迁检校少保,大同军节度使,除西侍军都指挥。哦,稍后,朝廷还有开国公的爵位册封。”王秀说话时,目光颇为玩味。

岳飞一怔,西侍军都指挥,竟然不是北侍军,这叫什么事啊!去了西侍军就完全脱离对金战场,难道谁要摘果子?

徐庆脸色一变,沉声道:“难道朝廷不知道,虏人并未完全被歼灭,岳太尉担负重任,则能离开北侍军?”

此言一出,众人尽是沉默不语,个个老神常在的模样,笑话,竟然指责朝廷,区区副都参军不想活了,就凭这句话,王秀完全可以剥夺这厮的西侍军都指挥。

王秀脸色沉凝,不善地盯着徐庆,厉声道:“副都参,朝廷任免将帅自有定论,将校岂能轻易妄议,难道朝廷三尺龙泉是摆设?”

徐庆的脸刷地白了,意识到自己太狂妄,竟然对朝廷任免大将妄自非议,要放在私下里也就罢了,关键现在是宣抚处置司会商,北侍军主要将帅全部在场,味道就变了,不再是私人无关紧要的抱怨,成了对朝廷的不满。

岳飞见势不妙,立即起身抱拳道:“大人,徐庆是粗人,不知礼仪失言,还请大人恕罪。”

“身为副都参军,即将升迁都参军的大将,岂能是粗人,朝廷大将非议妄闻,简直是骇人听闻。”王秀目光沉凝地道,口气也越发的凌厉。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大家都是同僚,不能看着徐庆被拿下不是,毕竟这事可大可小,纷纷起身求饶。

第一六五二章 论功行赏

“算了,下不为例,要是再有只言片语,定然不饶。”王秀目光冷峻地盯着徐庆,语气充满了杀伐,态度也相当的霸道。

“是,末将晓得。”徐庆战战兢兢谢罪,随着众人落座,却是坐立不安。

要知道,大宋行朝的重臣都是文质彬彬,绝少会疾言厉色,就算有了争执或呵斥将帅,说话也都相当委婉,绝少直接发出处置的生硬语句。

可见,王秀维护动议的坚决,决不让容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去违背歪曲,否则就会不吝手段。

当大家惊疑不定时,王秀深深吸了口气,瞬间换成一张笑脸,淡淡地道:“还要恭喜岳太尉,令郎正任越州刺史,侍卫马军小学校祭酒。”

“那竖子岂敢承受朝廷恩泽,都是将士们浴血奋战,还请朝廷收回成命。”岳飞心中很乱,忽然听到岳云被任命为祭酒,完全和自己得到消息不同,急忙要谦让功勋。

王秀脸色微变,沉声道:“将士浴血奋战,岳应祥又岂是贪生怕死,有功必赏有过必究,这是朝廷的法度,绝不会因人而异,太尉自然可以放心。”

话中有话,相当于警告岳飞,岳云已经是都校级别大将,并非单纯你的儿子,朝廷有封赏的法度,你要是再干涉,恐怕就成了另一个徐庆。

岳飞不免苦笑,王秀的话还真不能反驳,在坚持不受说好听的,就是谦虚过度,不好听那就是沽名钓誉。既然朝廷已然决定,他只能默然接受,轻声道:“在下并非沽名钓誉,而是父子同为都校,恐怕人疑有私。”

“呵呵,知道太尉高义,朝廷本拟仁应祥振武军主,却碍于父子领兵不妥,才改任祭酒。”王秀说的相当坦诚,没有半点的避讳。按照朝廷的制度,亲家不能同时为相,父子不能同军正任领兵,既然岳飞正任侍军司都指挥,岳云就得调任其它,不能再拥有一军兵马。

岳飞叹了口气,也算是稍稍放心,沉声道:“在下有感朝廷恩德。”

“嗯。”王秀满意地点了点头,转眼看向韩世忠,正色道:“韩太尉,北侍军可就交给你了。”

在岳飞的惊讶中,韩世忠也愣住了,不是都指挥知杂而是正任都指挥,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不由地道:“大人,在下难负重任。”

“太尉解救大军辎重通道,居功丰伟,又横扫云中塞外,行止甚得朝廷法度,自然当得重任。”王秀的话非常露骨,几乎直言朝廷对韩世忠,比岳飞要重视和放心。

固然,岳飞的才略很高,是一位优秀的方面帅才,却又有着很多弱点,驾驭起来不如韩世忠。通过这场战争,他早就看的明明白白,岳飞不甘屈居人下,往往要按着自己的想法走,很不容易节制,对上位者来说绝对是大忌。

韩世忠完全相反,虽说打仗的进取不足,却胜在持重沉稳,比较顾全大局。不过,从接收第四行营作战来看,在塞外的战争中,也有很多出色的亮点,完全可以胜任北侍军。

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下面都是遥控的治安战,需要的是沉稳服从的老将,哪怕你有些平庸也无妨,关键是执行朝廷的大策,约束那些马军车兵将校。

“好了,眼看就要到响午,咱们边吃边谈。”既然大事定下来,那就是爽快地吃喝一场,联络加深彼此感情,他们中的这些人又要天南海北各自一方,往往要靠符节军令联系,加深交情还是有必要的。

那是一场喜悦的酒宴,就算是岳飞和徐庆,也是加官进爵,不能不说是高兴。

当众人散去,宗良、封元留下来,王秀很坦白地道:“大哥,这次又要委屈你了。”

宗良眉头一动,不动声色地道:“为朝廷效力,哪有什么委屈可言。”

“嗯,你的职事是我上奏要求的,不久,就要就任河北河东缘边经略制置使,当然,也少不了你的河北都转运使。”王秀凝视宗良正色道。

“恭喜大哥。”封元眼中尽是羡慕,拱手相庆贺,那里是委屈啊!在他眼里简直就是天大的好处,要是边事建功立业,将来无人能阻拦宗良的两府大道,哪怕是兼修国史也未尝不能。

宗良何尝不明白,大好的机会摆在他面前,随着战争进入尾声,宣抚处置司必然裁撤,他最大的可能是回朝按部就班,逐渐向两府靠拢,那是异常缓慢的过程。

先不过进入九卿历练两任,就是在尚书六部也得耽误几年,顺利的话来回没有十几年,是不可能不如两府的。

不过,就任边地的职务,那就大大不同了,两路缘边经略制置使,是个比较特殊的职务,管辖两路沿边的关隘防务,对禁军也有相当大的监控权。

当突发边境入侵时,经略制置使不仅能调边境乡军,还能事前命令辖区禁军组织防御,绝对的位高权重,更何况还要兼差河北职事,等于把整个河北给他了,掌握军政大权的实权派,还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不由地道:“先生,我怎能担此大任。”

“没有试过,谁又敢说不能?我不也是起于微末,当年在徐州利国监任上杀出来的。”王秀淡淡地笑道。

封元那真是羡慕异常,理大路财货庶务,已经是地方守臣极致。自王秀的新政改良,原本沦落的都转运使重新成为路最高官长,这也是符合士林论调的。

宗良又有边务在身上,属于那种非固定性掌兵职事,这就为两府金光大道加了重重筹码,哪怕是平稳过了一任,也具备成为同签枢密院事资格。

宗良不是迂腐之人,自然不再谦虚,同时隐隐明了些许事,随着击败了金军主力,将帅开始被消弱权柄,文官介入地方防务,虽说有很大的弊端,却也是必然。

王秀设计的新军制,就是把文官和武将权力综合,消弱些文官治军权力,却并没有完全杜绝,甚至有了某些发展。

第一六五三章 需要解决的事很多

无论是经略制置使,还是内地的制置使,都有监督驻扎区域禁军权力,控制着驻军的粮草供应,还有钱粮的核算。经略制置使甚至有先期调动边军的权力,却没有领兵进行大规模作战权力,这就加深南迁前的文官治军权力。

可以说,当禁军汇集成军,作战指挥权就转移到侍军司,那些大将才有了用武之地,平时真的要蛰伏文官羽翼下。

王秀又转首看着封元,笑道:“四哥,十一行营也要散了,行营军号设在开封,你的新职事也定下来了。”

封元也有内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