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大宋-第7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323第1323章第十一行营

话说,赵旉很蛋疼,作为庶长子的他,既然投身反王秀阵营,就再也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

今个,却见赵构闷闷不乐,却谨慎地道:“爹爹,不就是给娘娘座钟,却没有任何意义。”

“你懂什么。”赵构脸色冷峻,目光尤为阴森。

赵旉低下头,显得很恐慌,眼角深处却闪出一丝狠毒,说实话,他对赵构也相当不满,这些年极尽宠爱两个兄弟,对他是越严厉,要不是天生贵胄,恐怕早就打落尘埃。

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谁让自己是庶长子呢?弱弱地道:“孩儿妄自菲薄,只是李正民鼠两端,却不知爹爹怎样看?”

“李正民不过沽名钓誉,妄图博取名望。”赵构看了眼儿子,感觉自己态度僵硬,此时正是大用赵旉时,也不能光给冷脸看,以免凉了人心,淡淡地道:“官家也太孟浪了,竟然想通过台谏逼迫王文实,要是能让台谏赶下台,他也白混了,战场上死个几万人又能怎样?真是废物。”

赵旉嘴角猛抽,却不能不承认赵构是对的,他也专门研究过王秀,那是靠军功起家的文官,可以说是文官的皮,武将的骨子,如今是羽翼丰满,泛王势力遍布朝廷,王门核心把持要害,区区几个御史谏官,也就是跳梁小丑而已。

正如赵构所言,几万人在他看来也没什么,封元力挽狂澜,又再次取得河东主动权,就是再杀几万又有何妨?

不过,他却认为还有机会,行在最忠于王秀的部队,大多北上,要是趁着王秀离开,或许真有机可趁,低声道:“爹爹,王相公要是北上,说不得很有机会。”

王秀真的如同镇海神针铁,哪怕忠于他的部队大多北上,只要他坐镇江宁,无论是班直侍卫,还是皇城司军,就算是几位和赵构暗中来往的大将,也不敢轻举妄动,人家的名望放在那里,振臂一呼就是千万人响应,这可不是闹着玩。

赵构看了眼赵旉,对这个儿子还是了解的,不是一般的有野心,却也算是个人才,有些事还需要他却做,稍加沉吟才道:“有把握不能等同成功,王文实经营那么多年,谁知道他有没有后手?不要说那三位了,就是宫中的那位,也不是易与之辈,小心谨慎没有错。”

赵旉嗓子有点干,看赵构说的复杂,也不由地提心吊胆起来,难不保王秀真有后手,不免心中打鼓,他可不愿意小命丢了。

赵构见儿子那熊样,不免有几分看轻,却还要倚重儿子,不得不说道:“王文实看是温文尔雅,实则心机颇深,狐疑不亚于曹魏武,他知道官家不满,在行在留下后手,却哪想到我们双管齐下,在他看似不可能的地方,一举定乾坤。”

赵旉眼前一亮,看来还真有很大把握,有几分颤抖地道:“爹爹的意思是?”

“近日再作商议,断不可再惹出是非,让王文实提高警惕,我们只有一次机会。”赵构冷冷地道。

“一次?”赵旉舔了舔嘴唇,身子不断地轻颤,只要成功一次就一次。

让人关注的封元,总算是有惊无险,王秀的沉默,枢密院几位大佬的支持,都虞侯刘建的沉默,任其他人闹腾的再欢,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样。

尤其是河东行营以残部,在封元的节制下屡战屡胜,打的金军望风披靡,不断传来的捷报,也让人不能不承认,这位爷可是为狠角,恐怕不容易扳倒,再加上某些人的暗中示意,风波渐渐平息下去。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封元无罪有功,赐官银千两,绢帛百匹,温县开国县公,迁中亮大夫,已经到了从五品武阶官的顶峰,前程是显而易见的。

原本,王秀和李光商议,对封元、景波、成蛟等人不封不赏,却耐不住朝野士人的呼声,他不得不“勉强”从善如流,却又坚决地压了封元一阶,这才通过了赏赐。

其实,他压制封元的阶官,并非是为了杀降兵,而是在于保护。这些年来,封元出尽了风头,曾经在西北战事时,就临时节制过行营作战,又称为大宋车兵的领头人,现在虽说是副都统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金鳞非池中之物。

他已经决定利用河东行营战败,重新组建行营,封元自然是都统制第一人选,为了避免众将的抵触,先压制封元的阶官,摆出一副委屈的模样,就任都统制时减少阻力。

不过,这些谋划封元并不知道,他的心思全部放在战场上,却没有向北进攻,而是占据险要得了便宜,立即收缩兵力,对各部进行整编,做出了防御姿态。西侍军的控鹤、广锐二军席卷绛州,竟然也在临汾、洪洞停下,并没有对威盛军和汾州进攻。

当此时刻,王秀突然提议,撤销殿前司河北行营编制,殿前司和西侍军参战部队,全部纳入北侍军行营,由何藓的第四行营节制。

这次,殿前司无人去反对,杨沂中也有心无力,曲端表示赞同王秀主张,王渊身为殿前司都指挥,竟然也支持王秀,那些殿前司大将还能怎样?那是不想当官了。

枢密院的李纲、李光经过考虑,当然也赞同王秀主张,赵炅作为监国,自然是准了。

王秀再次语出惊人,建议北侍军横冲、羽林二军,再加上云骑军,编为第十一行营,再给云骑军配备步骑兵三千,让这支部队成为马军和步骑兵混成部队,封元担任都统制。

他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按照后世装甲军团模式,逐渐大宋禁军的突击力量,横冲、羽林二军就是装甲师,云骑军编为机械化步兵师,作为北伐主力部队。

众人对封元的才能是肯定的,更知道组建车兵行营,一直是王秀的坚持,现在是水到渠成,谁要是反对的话,估计会遭到凌厉的反击。不就是组建行营,让封元成为都统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犯不着跟王秀打对对胡。

第1324第1324章钟离睿的心思

再说,封元功勋显著,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本身又具备成为都统制的资历,由车兵为主体组建的行营,车兵都监挂帅上任,大家就更没有理由反对。

只是有几位老狐狸豁然明了,原来王秀的大义凛然,是给他们挖了坑,大家都跳进去了,人家才去救你上来,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一场朝会下来,可以肯定的是,禁军第十一行营的组建势在必行,封元担任都统制也板上钉钉。

下面,就是不是王秀亲自领军的问题,意见依然有着分歧,虽说王秀成为宣抚处置使几乎成了必然,却仍然有很大的阻力,甚至连李纲、李光等人也在犹豫。

宣抚处置使可是综合了两大职事,可以说是权势滔天,掌握了大宋行朝江北全部兵力和甲仗,可以说是精兵强将都在掌中,任谁都不能放心。好在王秀曾经担任过宣抚处置,才没有造成轩然大波。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西北战事时宣抚处置刚刚设置,北侍军和西侍军分割两个战场,王秀对主战场只是遥控,并没有直接指挥大军。

现在,情形可就不同了,对女真人的作战,需要北侍军和西侍军联合,王秀又是靠前节制,必然会直接影响各部。

“大人,看来朝廷诸公外松内紧,越地防备大人。”钟离睿是支持王秀的,甚至还有别的念头。

王秀冷冷一笑,也就是在钟离睿的面前,也就是干系家国大计,也就是他如日中天时,才有了不屑一顾的表情,道:“有些事是可以商量,却是不能退让的。”

钟离睿眼前一亮,中气十足地道:“大人说的是,就算他们防范又有何用,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阴谋都是土鸡瓦狗,不足为虑。”

王秀玩味地看了眼中钟离睿,随着权势不断地加重,再加上眼界的深邃,这小子的心也越野了,看来已经萌生做开国功臣的念头,可不是好兆头啊!

天下早就偷梁换柱,明赵暗王,他是对儿子很不满意,有意扶持孙子上位,却从未有过篡夺自家天下想法,哪有老子争儿孙天下的,简直就是笑话。

正如王秀所料,钟离睿眼看王秀为了家国,整日殚精极虑,却又遭受士大夫防范,却是有了些别样想法。

既然辛苦为天下做事,又得不到士人真正认可,还不如索性抛开这些人,自己开创新的皇朝,彻底成为规矩制定者,而不是一人之下的宰相。

他见王秀沉吟不语,却拿不准其心思,不由地试探道:“大人,士林赞誉有加,防范依然如故,却不可不防,就算大人爵禄并肩,恐怕是祸非福。”

果然,王秀心下暗叹,知道钟离睿虽有私心,对他还是忠诚的,却不能任由展,必须要打断心思,淡淡地道:“有什么可怕的,清者自清,有时事情让他们去说,让时间证明一切。”

“话虽如此,却不得不防,太祖不先制人,恐怕早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也不会有大好河山。”钟离睿的话很露骨,直接隐喻兵变,现在的确是个好机会,王秀的名望和权力都在顶峰,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齐备,就缺一个合适的时机,这个时机恰恰又来了。

王秀瞳孔微缩,惊诧地瞪着钟离睿,慢吞吞地道:“好了,说这些还早,宣抚处置早晚囊中物,倒要看看虏人动静。”

他在这一刻,几乎动了杀机,只是碍于钟离睿的忠心,被硬生生地压了下去,却因没有想到说法,先把话题给岔开。

钟离睿看在眼中却意味深长,王秀的态度是相当的暧昧,是没有表态不假,却不是没有拒绝,看来是比较隐晦,或是没有最终下决心,只要有态度就好,只要创造条件,相信绝对能让王秀痛下决心。

他早就有了主意,也就顺着王秀的话,道:“虏人不足为虑,大人尽管放心。”

王秀把心思收回来,河东偏师先败后胜,封元的绝地反击,西侍军及时出兵,让整个形势一片大好。

不仅达到了原定战略目标,又夺去了晋州和绛州,取得西线战略优势,为东线宋军的出击,保障了侧翼安全。

如今,河东方面由第四行营接管,虽说云骑军被调走,却还有宣毅军外加控鹤、广锐军,就能够保证第一、二、三行营,全力对河北动攻势,当然要加上第十一行营,十几个军的兵力还不能打下来?

“兀术不过虚张声势,他所能调动的兵力,不过十万人左右,朝廷主力三倍,又有大人亲自挂帅,自然能直捣黄龙。”钟离睿信心满满地,王秀二十年的谋划,朝廷以鼎盛时期举倾国之兵,他绝不相信女真人有活路。

不过,他还是有话压在心底,既然不能来个陈桥兵变,那就王师南归再说,一切尽在掌握。

“王子才重病,恐怕不能再担当大任,你看用谁妥当?”王秀想到他和李光的讨论,北侍军都指挥人选,却是个难题。

王彦一直就卧病,现在越地严重,就在昨天来的官塘,王彦带病视察部队,却不想又受了风寒,回来就倒下了。

他也明白王彦的急迫心思,哪位大帅不想率十万兵,北上收复乐浪四郡?王彦定是生怕朝廷知他久病,让他离开北侍军,随便给个宫观养老,这才抱病视察军营,却没想到横生事端。

“王子才不服,让朝廷失去一员大将。”钟离睿非常看好王彦,他认为王彦是朝廷中,能节制十万大军的将领之一,

用屈指可数来形容绝不过分,真的希望王彦能够统军。

王秀也是目光闪烁,平心而论,他对岳飞并无半点偏见,甚至抱着培养的态度,把河西战场给了岳飞。

怎么回事?原历史上的岳飞,所取得的战绩,几乎都是对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