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逃往。

后吴湘收嫣儿为义女,教她读书写字、抚琴作画,嫣儿身上的鲜卑气息,自然就荡然无存了。

既然嫣儿坦诚相告,杨林自然也不会难为她,道:“嫣儿,你放心吧,既然你已经是我的丫鬟了,便是我的家人,我杨林是不会为难自己的家人的,若你不想你的义父知道你的身世,我定然会守口如瓶。”

嫣儿聪慧过人,杨林的口吻突然变了,她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

“杨大人,你放心好了,嫣儿既然追随于你,自然会恪尽职守,今后,无论大人有什么吩咐,只管让嫣儿去做!”

嫣儿向杨林表明了决心,杨林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嫣儿,你聪明伶俐,我甚是喜欢。当下这间宅子,不需要你太过操劳,为了日后能够重用于你,今时今日,你需多看点书,莫让自己当个睁眼瞎子。”

嫣儿自小可是熟读《四书》《五经》的,虽是女儿身,但却不让须眉,可是在杨林的眼中,她却不值一提。

嫣儿问道:“不知大人要嫣儿看什么书?是《论语》还是《春秋》?”

杨林从自己的包袱中,抽出来一卷书,说道:“嫣儿,我让你在十天之内,将这本书读完,若有不懂的地方,你可以来问我,在你读懂三成之后,我便去教吴先生的两位子侄。”

嫣儿缓缓的将书卷展开,只见书卷上的字,全是杨林所写,而排头的几个字,嫣儿读得甚为吃力,因为她还从来没有见过这几个字组合起来的……

“经……济……学原……理……”

纵然嫣儿聪慧过人,但她却也读不懂这五个字的意思,杨林解释道:“你无须字字追问其意思,这本书,可是我辛苦写出来的,费了不少的心血,嫣儿,你切要看仔细些,莫辜负了我的一番苦心。”

第十九章山丘

江南地处丘陵地带,因此柴桑城外的山丘较多,山丘上树林茂密,正是秘密商谈的好地方。

杨林和孙仁公主,便是在山丘上碰头。

“为何张无忌会和匈奴的公主赵敏在一起?”

最近这段时日,仁公主让杨林讲故事,杨林却以思绪混乱为理由推脱,直到今日杨林的伤势明显好转,才补偿仁公主,讲了一个自己精心准备的故事——倚天屠龙记!

可是这个故事,仁公主却听得有些憋屈,并非是故事的本身,而是故事中男主角性格。

张无忌自幼父母被人逼死,自己也屡受迫害,但当他武艺学成之后,却没有找当年逼死自己父母的人和迫害自己的人报仇,仁公主可不喜欢这种温吞的人,她所认为的侠士,应当是快意恩仇。

而张无忌在自己的感情上,也处于被动,好几位红颜知己,最后留在身边的,却只是一位番邦公主,这样的结局,仁公主同样也不喜欢。

至于张无忌领兵造反,却因为部下的反间计而轻易的放弃了统帅的职位,这更加令仁公主忍无可忍。

当然,虽然主角的性格不讨仁公主喜欢,但杨林所讲的这个故事,却是一个好故事,仁公主听得入迷,转眼间三个时辰就过去了。

故事讲完之后,杨林说道:“性格决定命运,凡成大事者,应当机立断,倘若犹豫不决,性格懦弱,定然会贻误时机,最后反受其害,这就好比西楚霸王项羽,他若在鸿门宴上横下一条心,将高祖除掉,又怎么会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杨林,你该不会是又在鼓吹什么吧?”

见杨林又开始说教了,仁公主有些不满,制止了他。

杨林歉意道:“公主殿下,不才的话大概说得太多了,事实上每一个故事讲完后,当由听者自己去回想,若以不才这个说故事的来总说和回味,听者自然会被不才牵着鼻子走。”

杨林不再多说,仁公主也笑着点点头,虽然主角和之前讲过的那位“郭大侠”比起来有些差距,但故事还是好故事,仁公主在脑中记下了。

不过今天两人在这里相会,并非只是为了杨林给仁公主讲故事,两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商量。

“杨林,你说要烧了偏殿,可偏殿守卫森严,究竟要派谁去呢?”

仁公主满腹疑惑,就在三天前,杨林与仁公主耳语,道出了下策的具体方法,那就是将存放在偏殿里的孙权为仁公主嫁给曹操所准备的嫁妆一把火烧掉,仁公主也认同了这个方法,但是却有疑问。

杨林缓缓说道:“公主殿下,不才之前就说过的,今时今日,在公主殿下的身边,除了不才之外,已然没有了可信任之人,因此这个计策,不需要外人参与,就公主和不才二人就足够了。”

“此话当真!?”

仁公主有些难以相信,如此的一件大事,如若只让自己和杨林两人参与,究竟能否成事?

“杨林,你倒说说,我二人要怎么通过那些守卫,还有,谁人去放火?”

杨林笑道:“公主殿下,不才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怎可担当大任?这放火一事,只能让公主殿下自己去了。”

仁公主气恼杨林,自己再怎么说都是东吴的公主,怎么能做这些事?

“杨林,你说得倒轻巧,若真是被人发现了,那可如何是好?”

面对仁公主的质疑,杨林又笑了,说道:“公主殿下不必过谦,殿下自幼学剑,弓马骑射无所不会,身轻如燕,实为完成此次任务的不二人选,至于公主殿下所说的行宫守卫森严,那只是公主殿下的片面见解,在不才的眼中,行宫的守卫,稀疏得很,这些守卫,也不过是些睁眼瞎子罢了。”

听杨林将柴桑行宫的防御说得这么不堪,仁公主有些不满了,道:“杨林,行宫的守卫,可是兄长精挑万选出来的,每一位守卫,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由他们来护卫兄长的安全,便能够高枕无忧。”

仁公主欲争辩两句,杨林却不以为然,道:“公主殿下,行宫的守卫森严与否,自可以在日后见分晓,若公主殿下依然在担心,在下可没有办法再帮公主了……”

杨林的话以退为进,仁公主顿时慌了。

现在,距离东吴与曹操约定好的“良辰吉日”还有二十多天的时间了,若坐以待毙,那么二十多天之后,仁公主就要嫁给曹操那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了。

仁公主不想这样,于是杨林的计策,便成为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

“公主殿下,事不宜迟,请你以全速,跑到那边那棵树。”

见仁公主消停了,杨林便遥指数十丈外的一棵树,要看看仁公主的速度。

仁公主自幼习武,对于自身的速度,还颇有一些自信,于是也不含糊,说道:“杨林,要跑到那棵树,再跑回来吗?”

杨林道:“是的。”

于是仁公主脚一踏地,身子便如离弦的箭一般奔了出去,杨林所指的那棵树,距离约莫有三十余丈,跑一个来回,也要花些时间。

杨林一边心中为仁公主计时,一边感叹,仁公主的速度的确非常快,不仅快于普通人,就算是军中的一些武将,在速度上,只怕也及不上仁公主。

只是公主毕竟是女儿身,前段的速度较快,可是在折返之后,速度却明显慢了下来,这是体力不支的原因。

当仁公主又回到原点之后,早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而仁公主也很想知道杨林对于自己的评价,便问:“怎样?”

杨林微笑道:“公主殿下不愧是女中豪杰,这疾走的速度,不亚于任何男子,只是这等速度,若想摆脱行宫里的守卫,只怕还差一点点。”

“还差一点点!?”

仁公主觉得颇为失望,这可是自己的全力,如若还差一点点,那岂不是说,要烧掉偏殿已经不太实际了?

不过杨林却显然有后招的,只听他娓娓说道:“公主殿下不必担心,你的速度虽差一点,但却并非素手无策,只要换掉了脚下所穿的鞋,便能够疾步如飞。”

说着,杨林便拿出来一双自己早已准备好的鞋来。

“请公主殿下过目,这双鞋,正是为了此时此刻准备的。”

仁公主接过鞋,想也没想就穿上,随后说道:“杨林,你是说若是穿上这双鞋,便能疾步如飞?”

杨林笑道:“公主殿下试试便知。”

于是仁公主稍稍的歇息之后,就又再一次朝着数十丈外的那棵树跑去,这一次和上一次不一样,孙仁公主的速度,果然比之前要快了许多,杨林不消计时,便已知道此次所花的时间,比之前那次快了许多。

仁公主跑回来之后,自己也觉得惊奇。

“杨林,我原本不信的,但换了一双鞋,竟能跑得如此快,实在匪夷所思。”

仁公主将鞋子脱下来还给杨林,杨林将鞋底拿给仁公主看,说道:“公主殿下,最关键之处,在于鞋底。”

仁公主这才注意到杨林手中的这双鞋与普通的布鞋不太一样,鞋底全是钉子一般的颗粒。

“这些是……”

仁公主不明所以,杨林便解释道:“公主殿下,这些钉子,就是为了增加脚底与地面的摩擦力,因此公主殿下刚才的速度比之前的那一次快了许多,借助于这双鞋的关系,你此刻的速度,已足以完成我们的计划。”

“摩擦力……?”

仁公主依旧不懂,杨林知道,以仁公主目前的立场来看,要理解摩擦力,的确有些困难。

于是杨林便换了一个话题,道:“看上去只是一处细小的改动,但却能够改变历史,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切勿小看了智慧,这远比千军万马还要强大。”

第二十章数字

杨林受封的宅邸,虽是陋室,但嫣儿乖巧细致,倒也收拾得十分干净,这位丫鬟,杨林颇为满意。

门下书佐虽是正式的官职,但官卑职小,掌权者们自然不屑一顾,因此,鲜有人来庆贺杨林封官乔迁。

不过也有例外,此人正是诸葛瑾!

诸葛瑾备上礼物,径直来访,命嫣儿通传,随即杨林忙迎出门来。

“不才不知诸葛先生到来,有失远迎,还请先生恕罪。”

诸葛瑾谦虚道:“杨先生不必多礼,我也是不请自来,听闻先生封了官职,又被赐了宅邸,特来道贺,先生仗义执言,我东吴正是用人之际,杨先生的才干,定能助我东吴如虎添翼。”

诸葛瑾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着四下的环境,见杨林家的外墙上,竟写着一篇锦绣文章,赞道:“杨先生高才,若是旁人,居于陋室,定满腹牢骚,但先生竟苦中作乐,此等胸襟,在下自叹不如。”

杨林笑道:“不才随意涂鸦两句罢了,让诸葛先生笑话了。”

于是杨林邀请诸葛瑾入内,命嫣儿好茶款待。

此时的诸葛瑾,才刚来江东不久,在资历上,比不上当初辅佐小霸王孙策的那一帮老臣,因此行为做事,都颇为收敛。

但若要说到耿直,只怕朝中诸臣,多不如他。

当日谣言满天飞,说“孙曹联姻,便可永享太平”的时候,诸葛瑾分析得失,认为联姻弊大于利,他便在主公面前反对将仁公主嫁给曹操;而当郭嘉客死吴地之后,诸葛瑾知道,此时联姻,已是利大于弊,因此他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无论他的言论对于仁公主来说是利还是弊,诸葛瑾一心向着东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杨林对他也颇为佩服。

嫣儿奉上了茶,诸葛瑾就着茶香,说道:“杨先生,时逢乱世,正是有志之士建功立业之机,先生学富五车,又能言会道,定能受主公重用,到时,还请先生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干才好。”

对于杨林来说,诸葛瑾虽有才干,但此人只忠于孙权,想要拉拢他并不现实,于是杨林并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