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一九零二-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7年再次议和。

而在越南,虽然已经是法国的殖民地,但南部较稳,北部较乱。按照《顺化条约》,越南南方(交趾支那)各省沦为法国殖民地,中部(安南)各省获得被保护国地位,虚有其名地保留了越皇政权,北方受法国官员控制,但法军军力不强。

“那就试试,反正也不吃亏。”万福华也笑了,说道:“如果真的能谈成,肯定是好事,咱们甚至可以把琼州革命军调过去,让他们放手去打。”

“放手去打,多痛快。”陈文强慨叹着摇头,什么时候能够放开手脚,摘下面具,大干一场呢?

……………

真刀真枪地干革命,那才叫痛快!

秋瑾抹了把脸上的汗,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转头望着身后的山峦,深为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克服了这么多困难而感到骄傲自豪。

与姚洪业、陈镜清一番商议后,终因意见不合而没有得出结果,秋瑾一气之下,不告而别,自己去寻找革命军,以竟心愿。

从崖州出发,秋瑾过保亭,过五指山山区,终于来到了革命军经常活动的琼中县。琼中县就是琼中地区,正处于琼州的中部,革命军以此为基,忽东忽西,围着白沙、屯昌、琼海、儋州打转,使琼崖的数营清军疲于奔命。而李准虽然烦恼,却吸取了刘永滇的教训,不分兵急进,只是往琼崖、东方、儋州、琼海增兵,非要等到四面合围之势形成,才大举进剿,毕全功于一役。

远远地看到城头上的复兴会战旗,秋瑾一阵激动过后,却又慢下了脚步,犯起了踌躇。就这么进城,就这么找到革命军,就这么去投奔,好象,好象不是那么容易吧?如果是一个男子也还罢了,参军当兵很正常;自己一个女人,又没人引荐,革命军会收吗?

这就看出复兴会在发展扩充的特点了,国内紧、严,国外分会则很宽松。在国外,分会的地址差不多是公开的,又有公开的喉舌媒体,想找到很容易,想加入也不困难;在国内,那可都是秘密的,只有复兴会的人来发展你,你想加入却不得其门而入。

就象在商团、民团,很多复兴会会员并不暴露身份,他们负责观察,负责考验,只有觉得合乎要求的才去接触,再视情况来决定是否发展新会员。而象陈文强、万福华等高层人物,根本不与普通会员打交道,普通会员也根本不知道他们的身份。

这样做的好处自然是保密,即便在商团、民团中复兴会会员暴露,陈文强和万福华也能以失察搪塞,以复兴会太狡猾,秘密渗透太厉害为借口,把自己撇清。

所以,象秋瑾、姚洪业这样想加入复兴会的,最好的办法便是去海外分会,比如东京、新加坡、河内等等,或者老实工作、积极进步,等复兴会找到你的头上。这样做自然是没有错的,若是普通人都能轻易地找到复兴会,那清廷的密探都是死人不成?

………………

第一百二十九章身处其境的改变,筹款竞争

一九零四年,秋瑾只身赴日,极目远眺海天,满怀激情赋诗曰:“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从此,她迈出了在她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一九零五年,秋瑾由东京动身回国,结束了一年多的留学生涯。这一年中,秋瑾接受了资本主义文化教育,结交了大批革命同志,加入了同盟会,已从一个具有反抗封建势力精神,关心祖国命运的单纯女子成长为一个革命者。

人生的境遇就是这样莫测。本来历史上秋瑾在上海筹款办学失败后,先去南浔女校教书,然后应徐锡麟之请,加入光复会,并主持大通学堂,直至数年后牺牲。但由于复兴会在琼州发动了万宁起义,革命气氛高涨,又因其他的机缘巧合,秋瑾竟然自己找到了革命军,找到了复兴会的入口。更巧的是,她遇见了熟人,得到了复兴会的敲门砖。

“秋女士莫怪,战事紧张,防止清廷密探和内奸是应有之意。”葛智初引着秋瑾来到一处办公场所,伸手相请,“这里是登记处,前来投奔革命军的都要先走这个手续,有我充当介绍人,应该很顺利,但这个程序却不可省略。”

秋瑾到现在还有些迷糊,从城门处的严查冲突,再到熟人的相认引领,仿佛象在做梦一般。可看着葛智初那整齐的军服、威武的神态,心中又直叹造化弄人。一个在留日学生中默默无闻的青年,已经是革命军中的一名军官,并且在实实在在地为革命而拼杀疆场。自己呢?却几乎没有做成什么革命工作,更谈不上什么革命成绩。

要说熟人,葛智初认得秋瑾,秋瑾却对他没有什么印象。在日本。秋瑾是相当活跃的一个人物,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女权道理,并受到中国学生的广泛赞誉。而葛智初正是当时的听众之一,对秋瑾极为钦佩。

一个在留日学生中知名度极高,几乎要成为偶像化的人物;一个在成千上万留学生中无人注意的青年。现在却是迥异的处境。迥异的心情。

“秋竞雄?很有志气的名字。”登记处的文书很年轻,却不识得秋瑾的大名,因为一个女人来投而表示了稍许的惊讶后,便认真细致地为秋瑾做着登记。

“特长是什么?”年轻文书询问道。

秋瑾愣住了。之前她可能从没想过这个,而且也没意识到自己在革命军中能干些什么?有学识,会作诗,宣传演讲,提倡女权……这些在革命军中似乎都是无用的吧?人家所说的特长应该是扛枪打仗,骑马冲杀。或者是救死扶伤……

“军事?”

“医学?”

“护理?”

文书按部就搬地问着,并没有让秋瑾难堪的意思,倒象是善意地提醒。

“秋女士学识极好,更有慷慨激昂的革命精神。”葛智初在旁笑着说道:“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样的诗句,你写得出来?就是屈才做个文书,也不会比你差的。”

“那可太好了,成天耍这笔杆子。我早就烦了。”文书笑了起来,提笔刷刷地写着。也不知道他写的什么,嘴里还抱怨道:“军事训练我也不比谁差,偏要我干这活儿,闷都闷死了。”

秋瑾笑了,对这年轻人的纯朴,对这年轻人的热情。更为他急于参加战斗的勇敢和激情。

登记完毕,文书给了秋瑾一块印着号码的袖标,还有一本小册子,并让秋瑾到宣传处报到。秋瑾不知道,这已是特别的照顾。是因为有葛智初的引荐,以及秋瑾的学识,才跳过了学习、考察的阶段。

“戴上这块袖标,就表示你已经是革命军中的一员。”葛智初领着秋瑾到宣传处,边走边解释道:“虽然还不是战斗部队,但革命有分工,革命工作没有贵贱高低。那本小册子上有军队纪律和革命口号,你要认真研读,知晓为什么要革命,怎样革命。”

“你是复兴会会员吧?”秋瑾盯着葛智初,问道:“是不是只有加入复兴会,才能在革命军中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才会被赋予更重要的使命?”

葛智初沉吟了一下,说道:“你对复兴会了解多少?在日本东京便有支部,为什么你没有加入?你的急切我可以理解,但我们复兴会的革命并不象你想的那样简单。希望你能静下心来观察一段时间,学习一段时间,如果到那时你真的理解了我们的宗旨,愿意服从组织纪律,愿意为革命献身,我可以充当介绍人,请本会吸收接纳你。”

秋瑾终于意识到复兴会的组织严密,这可与同盟会的随意扩张大相径庭。同时,她也明白了复兴会的发展手段,是介绍人、复兴会考察并选择你。

“这本书先借你看。”葛智初从衣兜里拿出一本半新不旧的书册,“这是刚下发不久的我们复兴会的领袖宋先生关于革命的思想理论,读之极有裨益。现下流行的革命理论和方法,与之相比,则显得浅薄了。”

秋瑾接过来看了下封面,“论中国之革命”,几个极有气势的大字映入了眼帘。

……………。

炒作、包装为的是使大革命家放射光芒,引人仰慕、追随,并占领革命的制高点。

而如同美国独立战争时差不多人手一本托马斯?潘恩的《常识》,复兴会也经常印制宣传革命的小册子,阐述革命理论,指明革命方向,树立领袖权威。在民间这有可能成为一种巨大的启蒙力量,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一种极大的变化;在革命军和复兴会内部,则鼓舞着斗志,统一着认识。

语言是浅显易懂的,问题是常见却为很多人困惑的。在用激昂铿锵、清晰睿智的语言嘲弄了君主制的昏庸、抨击了世袭制的荒诞外,还为人们描述了理想中的共和政体。

什么是共和?为什么要共和?世界上采取共和体制的国家有哪些?中国实行共和有哪些困难?

为什么要革命?要怎样革命?革命要改变什么?革命的方略有哪些?革命什么时候能成功?

这些在后世看来极为普通的问题。在当时却几乎没有完整而明确的阐述,很多高呼革命者只是停留在改朝换代、推翻皇帝上,更有革命者认为只要恢复汉家江山,便是革命成功。

自古人间英物并非横空出世,亲人朋友必然有相互辉映者,带动和引导她们走上革命之路。油灯下。秋瑾终于静下心来研读。身处在现实的革命环境中,抛开了在东京留学生中的浮躁和热情,冷静地思考、判断,无疑是她人生中的重大转折。

“十年之内,甚至更短的时间,革命必会成功,共和国必会建立!慷慨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将忠义献于民族祭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光荣。诸君,努力,再努力!奋斗,再奋斗!”

秋瑾推案而起,十年磨一剑,十年大成功,能充满自信地做出此论断,多么豪气冲天。多么令人热血奔涌。

好,十年。甚至时间更短,这样一个坚强、自信的团体难道不值得自己加入并追随,见证历史的一刻,见证革命成功的荣耀。

晚清时候有太多去我、灭我而成全自我的人,比如自沉颐和园的王国维,比如横刀弹歌的秋瑾。比如舍生取义的徐锡麟,这种追求是朴素的,他们的追求更接近义的本原。

但他们也需要一盏指路的明灯,需要不断地强化自我,用坚定的革命信仰去完成心中不懈地理想追求。而在改变和引导上。身体力行的实绩比宏大美妙的理论更有效果。

革命军在琼州纵横不败,吸引的不仅是秋瑾,更有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革命者,投身到他们认为最是革命无疑的战斗之中。

……………

十年之内,甚至更短的时间。

做出这样豪气干云的论断,却并不只限于复兴会内部的小册子,而是正从大革命家宋复华的口中,以慷慨激昂的气势宣之于世。

宋教仁,嗯,现在是更有气势的宋复华,复兴中华的意思。他本来就既才华横溢,志气逼人,且行动非凡,在复兴会这个坚实的后盾支持下,在历史提供的舞台上,更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东京掀起一股革命狂潮后,大革命家宋复华开始了巡回宣传,兼筹款之旅。之所以大胆作出前所未有的论断,定下革命成功的时间表,便与筹款大有关系。

革命是伟大的,但要实现伟大理想……“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虽然有陈文强在幕后的资金支持,但钱没有嫌多的,复兴会也采取了先进的集资手段,走“海外上市”的路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