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鉴定师-第5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当年发现一片红印刷错误的那一位,也是日后追访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人,他在他的日记中曾经写到:“午购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发现全国轮廓图有很多错误,即与生产组联系反映,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请其向有关单位反映,这是应尽的责任。”、“昨购新的纪念邮票,今通知停止发行,要求收回,已去退换。传到上级,已决定处理,说明我们反映的意见得到重视,避免了国家的政治损失,心情很愉快。”

这位发现人也曾经担心会给邮票的设计师带来麻烦,所幸并没有他所想象的不良后果,这个小发现会让这些错票成为炙手可热的藏品,是发现和人设计者都没有想到的。

骆天翻看了一下这位客户的资料,不太熟,骆天对公司的主要客户都是熟知的,毕竟记忆力强,再加上程真的压力,因为他不常在公司,缺乏与客户的互动,程真就将客户资料带回家,让骆天补习,骆天也就把公司的熟客资料都记了下来,这一位,无法马上浮现在自己的脑子里。

骆天对这位客户很有好感,他一直认为,会选择邮票和藏书票作为收藏的人不一般,尤其这么有眼光的人?他记下了那位客户的资料,然后就继续看接下来的藏品,骆天一连择了七八件出去,动作十分迅速,一边新来的修复员工看着骆天的动作,舌头都伸了出来:“这也太快了吧,老板会不会出错?”

他旁边的袁杰说道:“你说这话就说明你是新人了,你出去打听一下,我们老板有打过眼吗?”

“哦。”那新人刚应了一声,马上又被袁杰训斥道:“注意手上的融液比例,不要走神了。”

新人赶紧把眼光从骆天身上收了回去,专心配置手上的清洗融液。

接下来的是一个铁盒子,上面还被程真贴了一张字条,是友情提示,告诉骆天重点不是这个铁盒子,而是里面的硬币,骆天笑了,也只有程真会这么仔细认真了,她除了是爱人,也是工作中的好伙伴。

将铁盒子打开,里面放的是硬币,不过并不是普通的硬币,而是“五大天王”之一的1981年的5分和1分的硬币,骆天马上数了一下,5分的有八枚,1分的有十七枚,骆天嘴里“哔”了一下。

硬币五大天王指的是:1979年5分、1980年2分、5分、1981年1分、5分,我国的硬币是根据流通需要来生产的,如果某年某种面额硬币并不短缺,往往就不再生产这一年的硬币,“五大天王”的产生就是这种情况。这五种硬币在当时并不短缺,所以未大规模生产和发行,造币厂只生产了很少量,与同年度各种面额硬币装帧成为“年度中国硬币套装”,作为收藏品赠送或出售给外国客人(收外汇券6元),十分珍贵,称为硬币“五大天王”。

目前的市场价格,1981年的1分硬币每枚价值在1500,5分硬币则是在1400,而其它的天王,1979年5分的市场价值在1400每枚左右,1980年2分的价值在1350每枚左右,5分的价值也同等。当然了,这些硬币的价值总是在随着市场的波动而波动,毕竟它们如今不是完全的货币了,而是收藏品,也是一定程度上的商品。

第832章 郎窑红

明朝的鞋拔子,骆天没想到结婚前会看到这么偏门的藏品,鞋拔子来历已久,在不少文学作品里都有提到过,在一些出土的文物里,朝代包括了元朝、宋朝和明朝,都会在鞋子的后面发现一个用来提鞋的物件,这个物件就是鞋拔子,鞋拔子到了明朝才有了文字记录。

关于鞋拔子的起源,现在已很难从历史文献记载中寻觅到清晰的踪迹。比较清楚记述“鞋拔子”的,是清代李光庭《乡言解颐物部上杂物十事》中,对鞋拔子一番专题阐说。他谈到:“世之角,牛者为用多矣。而其因材制器,审曲面执,以成其巧者,莫鞋拔若也。语云:‘衣不大寸,鞋不争丝’,为妇人言之也。男子之鞋,只求适足;而欲其峭紧者,则用鞋拔。乡言曰:‘给我小鞋儿穿,我给你个提不上。’拔者,提之使上也”。

他另有一首吟咏“鞋拔子”的七言诗。诗云:“但知峭紧便趋奔,不纳浑如决踵跟;适履何人甘削趾,采葵有术莫伤根;只凭一角扶摇力,已没双凫沓踏痕;直上青云休忘却,当年梯步几蹲蹲。”

从诗中可以看得出来,这鞋拔子就是用来提鞋的,鞋拔子的功能,乃在于用其“一角扶摇力”,帮助人们使脚轻松顺利入鞋。

下端弧形,上端有柄,柄长短不一,柄的顶端一般有孔,经孔穿绳便于悬挂,有的“鞋拔子”顶处雕刻成鹿首、佛首或是孔雀形状,寓意着吉祥如意。较贵重的有象牙的、玉的、牛角的、玛瑙的、水晶的、兽骨的、金质的、银质的、红木或是檀香木等贵重木质材料的;常见的有铜质的、铁质的、铝质的及合金的等普通金属的,还有普通木制的,塑料制的。

鞋拔子虽然小,可是大都雕刻、镶嵌和造型十分精美,有的鞋拔子顶处雕刻成鹿首、佛首或是孔雀形状,寓意着吉祥如意。

之所以在一样小小的鞋拔子上下功夫,是因为“鞋”与“邪”、“谐”都谐音,从鞋拔子自己的发音来看,也被古人认为有“拔除邪恶”的意思,骆天拿着的这一个是红木制成的,清末时期的,是最传统的形状,下端弧形,上端有柄,民俗收藏品这些年来一直偏向于冷清,可是最近大众对于收藏的了解越来越多,收藏民俗藏品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

骆天写下了这一份鉴定证书,看着被鉴定完毕的这些,已经真伪分开,骆天交代员工将这些搬走,这样剩下的就不多了,自己看着也清静了不少,张奇伟看了看时间:“骆天,到中餐时间了,你还有一下午的时间,先吃个饭吧,现在剩得也不多了。”

骆天的肚子早就咕咕叫了,刚才他是使了一番劲想要尽快搞定,毕竟家里还有两个女人家在忙活,骆天被张奇伟强拉着去吃饭,去的又是常去的餐厅,可是没有看到袁杰的影子:“袁胖子去哪了?”

“现在中午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他中午一下班,就冲去酒吧。”张奇伟说道:“毕竟现在肚子里有了他的孩子,他总是会牵挂的,不过说也奇怪,这袁杰最近话都变少了,还真让我有点不习惯。”

是啊,骆天这时候才发现,自己忙了一上午,这个袁杰很少开口说话,好像讲话的风格一下子转变过来了,原来男人要当父亲以后一下子会变得成熟起来,那像自己这种本来已经是熟男的类型,有了孩子以后不是会更成熟?

骆天吃饭的时候有点狼吞虎咽的意思了,张奇伟又叫来一杯水来:“不要着急啦,下午肯定可以搞定,再说了,拍婚纱照这种事情,男人其实不重要,你到时候就当一个好陪衬就可以了,重点在程真身上。”

这倒是真的,女人都比较在乎自己被拍得漂不漂亮,男人嘛,在旁边做一只安静的好花瓶就可以了,最重要的还是要放进花瓶里的花如何,骆天经张奇伟一说,马上放松下来了,上一次拍杂志封面就把自己整得够呛,还给自己引来了一只小蜜蜂,幸好成功打发了,“也是啊,明天我就摆好姿势,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摄影师了,明天好像是找的什么工作室来拍,不是影楼。”骆天说道。

“这个好,正好你们先做个参考,到时候我和赵敏也可以借鉴一下。”张奇伟提到赵敏的时候表情开朗了不少,他看到骆天飞速地吃完站了起来:“奇伟,你慢慢吃,我先回去工作了。”

吃饭的地方离公司不过十多米远,骆天却觉得很漫长一般,或许是内心里急切地希望婚礼的到来吧,一到公司,骆天就奔进了工作间,一刻也没有迟缓。

剩下的藏品中,骆天首先合来的是一块七彩石,完全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七彩石,在国内的话,只有湖北黄石和贵州两个地方出产七彩石,这之中,又以黄石出产的七彩石为佳,就像自己手上的这一块,正是黄石出产的。

黄石素称“江南聚宝盆”,矿藏极其丰富。黑色金属有铁、锰,有色金属有铜、钨、钼、锌、铅、钴、镍,贵重金属有金、银,稀散元素有锗、镓、铊、铟、硒、锶、铼、碲等。黄石的矿藏多呈多金属共生状态。其接近地表的部分,在日晒雨淋等外因作用下,就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七彩靓色就是这种长期变化的结果。矿石中含的金属、非金属成分越多,其颜色也就越丰富越鲜艳。据测定,黄石七彩石比重3。3…4,硬度因矿物成分而异,最高可达5…6。

七彩石的外观就像是有一颗颗如辣椒籽、鱼籽般大小,呈现七彩靓色的小晶体,密密麻麻地附着于凸凹不平的石体上,一团团一片片,晶光闪烁,五彩缤纷,照得人眼花缭乱,而且黄石所产的七彩石产量并不多,只是上世纪末,一些矿山产出过这种石头。因其观赏价值极高,来自港澳台地区和欧美国家的收藏人士欣喜若狂,大量收购。现在这种观赏石在当地已很少见了,像现在这一块未经任何加工的七彩石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骆天可能是下意识地将最罕见最贵重的几样藏品放在了最后,人都有一种压轴的心理,骆天不自觉就遵守了这个规律,现在他手上拿的就是一件郎窑红的瓷器,而且属于郎窑红中的牛血红。

郎窑是清代的官窑之一,即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监烧的御窑,郎窑红这个名字和这位江西巡抚郎廷极不无关系。

郎窑的产品除郎窑红外,还有郎窑绿,郎窑兰釉及描金、郎窑青花、五彩等。而郎窑的最大成就是恢复了明中期失传的铜红釉烧造技术,成功地烧成著名的郎窑红。以铜原料作为着色剂,早在汉代的铅绿釉陶器上就使用过,铅绿釉就是铜在低温氧化焰中的呈色。

高温铜红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另在唐长沙窑和宋代均窑中还作纹饰使用过。真正烧成浑然一色的铜红釉瓷器始于元代的景德镇窑,釉色为暗红色。它为后世铜红釉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到明早期的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窑才真正烧成通体鲜红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可是到明代中期这种烧造技术就失传了。直到200多年前的清代康熙朝,在郎窑中才又成功地烧制出高温铜红釉瓷器。

第833章 铜权

郎窑红的典型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比较繁荣,制瓷工艺达到我国历史高峰。凡是明代已有的品种不仅都能烧造,而且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由于有一个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酷爱艺术,在他的倡导下,郎红器比康熙更成熟和多有极精的产品问世。另有,乾隆时期郎红中的薄釉器,色如鸡血,称为“鸡血红”;釉层较厚,色彩深艳,犹如初凝的牛血,称为“牛血红”。郎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高温烧成。由于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因此当时有民谚说:“若要穷,烧郎红。”所以郎红器在当时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