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鉴定师-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钩就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带钩起源于西周,战国至秦汉广为流行。带钩是身份象征,带钩所用的材质、制作精细程度、造型纹饰以及大小都是判断带钩价值的标准。

在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一种长方体玉出现于墓葬尸骨的下半部,属于腰带的一部分。器型多呈长方体形或扁长方体形,有长型和短型之分。长度在3…8厘米之间,通体光素无纹。一端有孔,为两面对钻而成,可穿绳结系,其作用相当于带钩的钩钮。另一端琢磨成弯钩状,钩头向内弯曲,末端稍尖圆,可钩系腰带。虽与常见形制不同,但作用应该是钩挂,相当于春秋战国以后的带钩,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玉带钩,是古玉带钩制作的初始状态。

西汉时期是古玉带钩发展的鼎盛期,玉带钩的制作在继承战国时期器型和技法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一般来说,西汉时期的玉带钩选料讲究、琢磨细致、刀法简练、质量上乘。同时数量也比较多。这一时期,玉带钩大多通体光素无纹。钩首头形也雕琢得非常简洁,有的仅存轮廓,有的只是刻划几刀而已,但都粗犷有力,规整洁净。即使有的钩身有阴刻纹饰,也是非常简单、挺拔、有力。有的仅在钩面琢磨几道弦纹,或在两道弦纹中间压铊斜磨,形成纵向凹槽,看似凸脊一般。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玉带钩的钩面开始出现了浅浮雕蟠螭、凤鸟等纹饰。

第498章 玉蟾蜍

“玉龙附金带钩,玉龙作∽∽形变体,龙尾嵌套金质带钩,通长14。4厘米。”骆天又拿起另外一件带钩,这一件不是玉制的:“琉璃制带钩,长7。8厘米,螳螂型,晶莹透明。”

带钩仅此两件,骆天将眼光看到了旁边的指环上,中国女子带指环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五经要义》:“古者后妃群妾礼御于君所。女史书曰授其环以进退之。有娠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著以银环进之”。可见中国最早戴戒指的后妃们,当有了身孕或其他情况不能被“临幸”时,皆以金环套在手指上“退避”君王,其他时候则用银环套在手指上表示“逢迎”。

远远早于《诗经》成书的周代,在距今4000年到6000年的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已发掘出骨制指环,有的上面还嵌有绿松石。而与这一时代同期的古埃及也有指环遗物出土,可见迄今最早的指环是出现在东方,而不是西方。与古代埃及和希腊文化相同,在古代中国,指环首先由男子佩戴,但并非是代表权势和身份的印鉴,而是拉弓射箭的辅助工具。

清代的扳指可谓鼎鼎大名,但很少人知道它的古称“韘”。即《诗经》所云“芜兰之支,童子佩韘”之“韘”——上古用象骨或其它兽骨做成,著于右手大拇指,用以钩弦。毫无疑问,在远古时代,引弦挽弓者大多是男子。然而韘的实物却最早见于妇好墓,她不仅是殷王之妾,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和最伟大的女将军。出土的那件玉韘,应该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玉质扣弦器,其外形一端平齐,一端斜口,可套入大拇指。这说明军事用途的指环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殷商时期,已开始制作和使用。

现在骆天看到的指环是女子所用的,先是四只银指环,圆圈表面作棱角突出,两边密饰斜线纹,然后是十只金指环,嵌有绿松石。

接下来的是玉佩,战国、秦汉时期的玉佩繁缛华丽,甚至数十个小玉佩,如玉璜、玉璧、玉珩等,用丝线串联结成一组杂佩,用以突出佩戴者的华贵威严。魏晋以后,男子佩戴杂佩的渐少,以后各朝都只是佩戴简单的玉佩,而女子很长时间里依然佩戴杂佩,通常系在衣带上,走起路来环佩叮当,悦耳动听,因此“环佩”也渐渐成了女性的代称之一。

现在摆在骆天面前的是汉朝鼎鼎有名的舞女玉佩,足足有三十块,“这么多的舞女玉佩?”骆天赞道。

“舞女玉佩?”小陈吸了一口气,跟着这个骆天工作还真有趣,一会儿是什么历史第一裸模,现在又是什么舞女玉佩。

“你不要想歪了。”骆天笑道:“所谓的舞女玉佩是用白玉镂雕而成,器形扁平片状,两面用阴线琢出相同的纹饰。玉人都是杏目、凸鼻、小口。身着右衽长裙,腰系丝带。人物体态窈窕,细腰秀颈。造型生动优美,舒袖起舞,一臂高举过头顶,一臂贴于胸前或下摆做甩袖之状。长裙飘逸,衣绉流畅。玉人上下正中有穿孔,本来是可以用作组佩的,不过在汉代,大多拿来作观赏玉了。”

小陈拿起一块来,真和骆天说得一模一样,他交给另外一名同事:“行,你量一下尺寸,拍一下照片吧,骆天,继续说,继续说,这舞女玉佩不会也有什么美人的传奇故事吧?”

原来是听秩事听舒服了,还想要。

“汉代流行的舞女玉佩,并非汉代独创,其渊源当在春秋战国之交。早年在河南洛阳金村一座战国早期大墓中,曾出土一件双舞女玉佩,她们用白玉镂空,减地法琢成,扁平片状。也是杏目、凸鼻,小口。额上发梳成半月状,两鬓卷曲。身着长裙穿窄袖,斜裙绕襟,腰系宽带。翩跹起舞状,左右手分别上举或弯于腹前,长袖交于头顶或垂于腰侧。”

“汉代的舞女玉佩年代,较早的标本见于西汉文、景(帝)之际,最晚的标本到东汉、安顺(帝)之时仍有孑遗,其中尤以西汉晚期最为常见。它虽延用了大约300之久,但不同时期造型、做工特点还是相当显著的。如西汉文景时期的舞人玉佩,器形多呈较为规整的长方形,人物虽多数为女性特征,但也偶有男性。面部表情呆滞,舞姿生硬,动感不强。做工上基本镂空,纹饰均用阴线刻划,虽很繁褥,但既浅又不流畅。”

“元平(帝)时期的舞女玉佩,器形打破了规整对称的约束,完全依造型要求而定。人物皆为年轻女性,面目俊美,身材苗条,舞姿生动。做工上镂雕而成,纹饰除用阴线勾划,还用减地法修成边棱凸起的凹槽,既突出了表现形式,又增加了人物的立体感。东汉安、顺(帝)时期的舞女玉佩,与西汉元平时期大致相似,只是头上多了长发和两支长笄,肩披帛带,衣着纹饰日趋繁褥。”

骆天一讲完,小陈立刻拿过来一块舞女玉佩,看完之后“哦”了一声:“这是文景帝时期的做工。”

“没错。”骆天点头。

“不过真的和美女没有关系吗?”小陈一问,那位年轻的美女工作人员转过身来,突然给了他一拳,嘟着嘴巴,明显地不高兴了,这不是有一腿是什么?

骆天玩心上来了:“其实要说和美女有关,那是肯定的。”

这不说还好,一群人竖起了耳朵,都想一听究竟,骆天说道:“使用这种舞女玉佩的除了王候,就是王后或宠姬。如河北满城所出为中山靖王妃窦绾遗物,江苏徐州石桥为楚王赵姬之物,北京大葆台女墓主的年龄与广阳王相差20岁,更可能是后来所纳的舞妓小妾。”

“就这样?”大家明显地不满意。

骆天有点蒙,脑子一转,立刻说道:“难道你们没有联想到一位伟大的女性?”

“谁?”大家异口同声地问道。

“舞蹈皇后赵飞燕啊,赵飞燕即西汉孝成皇帝的皇后,平原县人,幼学歌舞,因其体态轻盈,舞姿优美号称飞燕。成帝出行,过平原时行乐,宴饮歌舞助兴,见飞燕而喜带回宫中,先封婕妤,后立为皇后,受宠十年。这是这样一位幸运的皇后,最终还是因出身卑贱未逃脱被贬自杀的悲惨结局。要说用舞女玉佩的女人,她就是其中之一。”

骆天的答案让大家“切”了一声,气氛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玩笑开完了,骆天看着眼前所有的陪葬品,脸上的表情就不太好看了。

“付馆长,所有的都在这里了吗?”骆天隐约有些失望。

“是的。”付馆长有些无奈:“这与我们想象得有些出入。”

“付馆长,能让我再去墓室里看看吗?”骆天说道:“还有,我想要那个飞天和我一起进去。”骆天总觉得不对劲。

“好。”反正积水已经抽出,里面的东西差不多都运出来了,看看也无所谓。

骆天立刻去找飞天,最后是在欧阳天的工作间里找到了他,两个人正笑着看铺在台上的古织物,这一会儿功夫,欧阳天的进展飞速,他已经开始修复缺失的部分了,见到骆天进来,问他:“怎么样了,有多少?”

第499章 龙吐水

“不多。”骆天失望道:“我想再进去看看,希望飞天先生能和我一起进去。”

飞天一愣:“你是在怀疑什么?”

“我觉得刘去不可能只带着这些东西走人,就算料理他后事的人拿走了一部分,这点量……”骆天摇摇头:“不太可能,我就是觉得不可能。”

“看不出来,你们父子俩都是凭直觉做事的人。”飞天来了兴趣:“好,老头子我今天心情好,再陪你进去一趟,免费的。”

骆天和飞天又进去墓室里,里面的积水虽然抽干了,但是一地的稀泥,两人还是穿上了雨鞋,飞天指着已经四空的墓室:“你看清楚了,这里面已经空空荡荡的了,所有的机关都被我破了,你还要找什么?”

“我也不知道。”骆天嘴里喃喃念着,他的手摸到石壁上,闭上了眼睛,冥想,冥想,古玩能够记录历史,墓室也能记录历史,骆天深信这一点,他眼前恍恍忽忽,终于看到了自己想要的……

“你怎么了,骆天?”飞天正要去拍骆天,骆天突然转身过来,面对飞天,脸上的表情有些怪异:“飞天叔叔,我们有一个地方没有找过。”这里没有旁人,骆天改用了一个比较亲热的称呼。

“哪里?”飞天脸上的神色并不好看,他自命为国内第一盗墓高手,自己双眼扫过的地方,不可能遗漏什么。

骆天走到原来堆放石棺的地方,指着那里:“这下面有东西,我出去拿工具。”骆天快步出去找来一把铁锹,就在那里挖了起来,越挖越深,足足向下挖了一米多,铁锹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两者相击,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飞天面露惊讶:“有东西?”

“这下应该没差了。”骆天扔掉铁锹,索性用手扒了起来,里面有一个大铁盒子,上面一把锁,骆天从来没有见过,飞天马上认了出来:“这是汉代的铁制三簧锁,结构多为长方体身横式挂锁,内置3…4簧,器长3。3…31厘米,在中国至少被使用了一千多年。”

这个骆天还是知道的,中国锁具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锁是木制的,构造极为简单,只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锁,没有防盗功能。中国的金属锁发明于汉代。宋代多为铁锁,而到了明清,铜锁成为家家户户的生活必需品。作为一种生活常用品,古锁记录了不同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些具有特别造型、雕刻花纹的锁具还记录了当时的民俗风情。

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殷商虽然已进入青铜时代,但铜主要用来制作大型饮器、食器和祭器,尚未用来制锁。其发展期为春秋战国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宋元时期。继殷商青铜时代之后,春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