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鉴定师-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立德与朱静之对视一眼,黄立德说道:“骆天,这一回合你的神经绷得太紧了,放轻松一些,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了,不过是一个‘德’字而已。”

这可不是大家让他来的目的了,黄立德挥挥手:“好了,我们转回原题,我来跟你讲一下吃烤鸭的诀窍吧?”

“首先是吃烤鸭的季节。真正吃烤鸭,讲究的是春、秋、冬三季。冬、春二季,鸭肉比较肥嫩,而秋季天高气爽,无论温度、湿度都最适宜于制作烤鸭。秋天的鸭子也比较肥壮,有所谓‘秋高鸭肥,笼中鸡胖’的谚语为证。夏天空气湿度大,人们本就不喜油腻,鸭坯上也常会湿漉漉的,这样烤出来,鸭皮不松脆,发艮。”

“其次是烤鸭的片法。烤鸭制作技巧一半在烤,一半在片。在全聚德,一般是人等鸭子,客人入座后,如果需要烤鸭,服务员马上通知鸭班,鸭班开始烤鸭,等五十分钟后,客人就可吃到热喷喷的烤鸭了。烤鸭现片现吃,吃到嘴里,皮是酥的,肉是嫩的,最为鲜美。片鸭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杏仁片,这是最传统的片法,片好的鸭肉如杏仁;另一种片法如柳叶条,还有一种是皮肉分吃,鸭皮又酥又脆又香,鸭肉薄而不碎,裹在荷叶饼中食之,酥香鲜嫩。”

“吃鸭肉有三种佐料儿。一种为甜面酱加葱条,可配黄瓜条,萝卜条等;一种是蒜泥加酱油,也可配萝卜条等。蒜泥可以解油腻,烤鸭蘸着蒜泥吃,在鲜香之中,更增添了一丝辣意,风味更为独特,不少顾客特别偏爱这种佐料儿;第三种是白糖,这种吃法适合女士和儿童。”

“最后是主食,在全聚德,主食有两种。主要是荷叶饼,还有空心芝麻烧饼,将片好的鸭子蘸上甜面酱,卷荷叶饼吃是最传统的吃法。全聚德的荷叶饼饼面没有糊点和生白点,用手拿起来,对着光线照一下,饼薄厚均匀,放在盘中,可以清楚看见盘子上的全聚德标识。饼不破裂,劲道有咬劲儿。空心芝麻烧饼可以中餐西吃,在烧饼上一层鸭肉,夹上两片随热菜吃的青菜,一起夹好,用手抓起来吃,是不是有点中式鸭肉汉堡包的感觉。”

骆天越听越有味道,不是烤鸭的味道,他领会到了什么:“我知道了,你们专门在这里请我来吃烤鸭,是为了告诉我,吃鸭子和古玩修复其实一样,有时机,有方法,还要有自己的特色,对不对?”

“不愧是骆天,终于明白过来了。”朱静之不断地点头:“没错,一是吃饭,二是让你调整心态,你有你骆天的特色,有你的优势,不需要怕什么。”

“尤其这一次的比赛规则虽然较之前更加繁琐,可是对你更有利。”黄立德说道:“参加比赛的人要先对目标进行鉴定,不是我说,光是这一道坎,就有不少人迈不过去了,你在这一关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还有就是,古玩修复,首先要对它的结构,工艺、年代背景有深刻的了解,不然就没有修复一说了,这也是你的优势。”

“对,你虽然是最近才恶补古玩的修复技能,可是我以前见识过你的天份,有天份,有基础,你现在需要的是让心情沉淀下来,不要太紧张。”朱静之说道:“你看你虽然人坐在这里,可是心早就不在这里了。”

不愧是老人家,目光如炬,骆天从下飞机之后就一直有些忐忑,面对未知的领域,骆天难免有些紧张,刚才自己没有看出“德”字少一横的历史由来,也控制不了懊恼,这都说明自己的心境没有放平,所以反而会出错,骆天经两位前辈如此一开导,心情好了不少:“两位说得有理,是我自己把这件事情看得太重,反而失了分寸,这倒于我不利了,好,现在暂时抛开这些,先吃烤鸭再说。”

“好,那我就不客气了,我来点餐。”朱静之重新把菜单抢了回去,自顾自地点起餐来,黄立德有些无可奈何:“没办法,谁掏钱谁老大,反正你买单,我也就无所谓了,朱老大,我等着吃了。”

这个“朱老大”与“猪老大”谐音,朱静之听出来了,不过他也知道,黄立德就是老来少,你越理他,他越不会收了,索性当作没听明白,至于两位小辈,虽然听懂了,自然不会让朱静之难堪了,黄立德想调戏朱静之的计谋无人响应,宣告流产。

骆天放下心中的一块大石,陪三人痛快地吃了一顿,完了走出全聚德,朱静之来了兴趣:“走,我带你们去比赛的场地看一下吧。”

场地意外地设在潘家园附近,平常来说,这种比赛是设在比较大的酒店会议室里,可是这一次比赛的第一环节的鉴定是在大厅里,然后进入第二环节的比赛后,就是一人一个小格子间,里面已经放好了准备好的工具和化学药品,每个人单独地进行自己修复的工作,在规定的时间里,率先完成,并且准确率最高的人获胜。

骆天好奇地进到格子间里,现在里面摆放着的是瓷器的修补工具,这些工具对于自己来说已经完全不陌生了,骆天点头:“看来,是按分类来的,等瓷器的修复比赛完毕后,就应该换成其它工具了吧?”

“没错,这个是主办方来进行具体安排的。”朱静之说道:“其实来参观的不止是你,几乎所有赶过来北京的选手都过来参观过,这也是主办方允许的。”

明天的比赛可想而知,会很难,很难,凭残缺品来鉴定,然后进行修复,几人参观完毕正往外走的时候,迎面走过来一位年轻人,黄立德认了出来:“咦,这不就是袁杰吗?”

袁杰看上去三十出头,个子不高,大约只有一米六八的样子,而且还有一点胖,整个人看起来就是一个小胖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憨厚,一般来说修复工作人手指要非常灵活,骆天看着他的手指,嗬,有些粗大,但正是这双手在北京已经闯出名堂出来了,骆天只觉得“人不可貌相”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袁杰看到朱静之,立刻大笑着跑了过来:“朱老师,你怎么也在这里?”又看到旁边的骆天:“咦,我看到过你,今天总算是见到生的了。”

第476章 蒋介石官窑

这个生的比活的更不中听,骆天头皮一紧:“活的更好一点。”

“唉,你已经有这么大的成就了,怎么还来和我们抢饭吃?”袁杰笑里藏刀,虽然面上是笑嘻嘻地,可是话里却藏着刺儿,竞争对手就是对手,骆天更加深刻地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个袁杰虽然面上很客气,可是从头至尾没有和自己正式地打招呼,更没有和自己握手,骆天见他没有这个意思,自己更不会拿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了,但心里提醒自己,知人知面不知心,到时候要多一两个心眼,防着点。

“不是抢饭吃,是来学习的。”骆天虽然不爽,还不是挤出这么一句话来,对方可是笑着给了自己一刀,自己要是明着还回去,就太不明智了,显得自己很没有风度一样。

袁杰鬼笑着:“明天见真章了。”完了,冲几个人一点头,就自顾自地离开了,朱静之脸上略微变了一些颜色,直到走到酒店才说道:“这个袁杰,怎么这样!”

“年少俊杰,难免有些傲气,骆天,不要放在心上。”黄立德看着骆天,骆天摇头:“不,他这样反而激发了我,明天我也还想看看他到底有几把刷子。”

“这就好,他说得有一点很对,明天见真章。”朱静之拍着骆天的肩:“明天好好表现!”

“必须的。”骆天看了看时间:“那么我现在回去,再做最后的温习了。”

“好。”两位前辈也正是这个意思,于是骆天回到黄立德的四合院里,又难免重新整理了思绪,将那些步骤一一地温习了一下,刚才参观场地的时候,骆天很高兴地发现,修复的场地是完全独立和封闭的,每一名选手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彼此看不到对方的操作,这要的用意原本是为了公平起见,可是对于骆天,就格外地有利了,也就是自己哪怕利用异能,也没有人会发现,这一点很值得庆幸。

骆天与黄立德等人到达比赛场地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参加比赛的人数并不多,不过五十来个人,这比起当初的赌石大赛还有斗宝大赛,规模上要小上不少,而且这五十人中,其中不少都是各地的古玩修复公司在内部选拨以后派过来参赛的,也都是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做一下公司的营销了。

有些人骆天和黄立德曾经见过的,都给骆天做了简单的介绍,比如上海一家古玩修复公司派过来的就是他们的副总,年纪有些大了,四十有三的样子,平时涉猎古玩比较多,不过两人对于这位副总的修复能力如何,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对古玩的认识还算不错,再有,就是从天津过来的那位张奇伟了,不过三十岁上下,是个瘦高个子,样子很谦虚,没有太多的表情,骆天下意识里对自学成才的人格外有好感,毕竟自己也是自学开始的。

这一次大赛是全国古玩协会联合各大古玩修复公司共同主办的,品轩堂也是协办之一,所以朱静之一开始就在评委席列,前来会场观摩的也以同行为主,再就是一些古玩玩家,或是一些对古玩有些兴趣的人前来凑热闹,每一个类别的修复比赛会产生一名优胜者,将可以得到十万元的现金大奖,十万元,对于骆天来说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打响名声。

主持人上台介绍了一下这一次的比赛背景,比赛的规则和奖金的设置,最后则介绍了这一次比赛的评委,评委一共有六个人,三个人来自北京,其中一人是顶替朱静之上来的,还有一人来自于杭州,还有一位来自于天津,最后一位来自于西安,都是古玩修复方面说得出来名号的,倒也有些说服力。

首先举行的是瓷器的修复,哪一朝代的,产地哪里自然无人告知,五十人前面,均摆放着一堆碎片,参赛人员首先要从这碎片上鉴定出来是哪种瓷器,写在答题纸上,答案正确的人,才能进入第二环节的修复。

摆放在骆天面前的这堆碎片,足足有一百多块,有些摔得极小,环顾四周一圈,不少人脸上已面露难色,还有一些人正在里面翻找着,试图找到瓷器的底部,寻找到落款来进行判定,可是就算能够找到落款,如何认定它的真伪?这又是一个难题了,骆天不想费太多心思在鉴定下,修复大赛,一会儿的修复才是最关键的事情,所以他凝神看下去,这一堆碎片突然就在眼前还原!当然了,只是虚像而已,骆天心中已经有底,他快速地将答案写到答题纸上,然后交到六位评委手上,时间不过是两分钟,骆天率先交上答案,这上其他的人都有些慌张了。

骆天心中有底,这一堆碎片重新组合在一起,就是民国时期的瓷器,它在民间还有一个名称——蒋介石瓷器,民国瓷是1911年至1949年这段时间内烧制的瓷器的总称。在这38年内,江西景德镇仍然是中国的制瓷中心。民国建立后,专为皇室烧制瓷器的景德镇御窑厂停办,为了生计,一些制作瓷器的名匠高手流落到民间,在百业萧条、唯有古玩行业兴旺的背景下,为中国的制瓷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民国虽不足40年,但以景德镇为代表的瓷器生产几乎遍及全国,烧造了大量不同风格的瓷器,其中比较精致的有洪宪瓷、新粉彩瓷、仿古瓷以及一些书堂款的瓷器。

在中国陶瓷史上,目前尚未把民国瓷器纳入其中,市面上出版林林总总的陶瓷书籍图录,也极少有把民国瓷器作为一个专类来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