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女的田园生活-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有五十一亩多了,虽然是请了长工,但要种那么多的地,还要赶在这几天完成,这也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小麦,高粱和糜子,这几样样都不能少种。”苏父说道,小麦是庄户人家的主食,而到了冬天,糜子磨成面包的粘豆包,也是必不可少的主食,高粱也是平时会经常迟到的。所以,这几样都要种够。“咱们家人口多,我看麦子咱最少得种三十亩地,糜子和高粱的话,各种五六亩就够了。……够咱家一年的口粮,还有税粮也差不多够了。”“嗯,这样行。”苏母点头赞同。

先确定了口粮和税粮的种植面积,接下来就是苏菱最重视的玉米和地瓜。

“咱现在玉米种子也有差不多三十斤,我们肯定不能种得完,这玉米我还不打算推广开来,所以我打算重新购置一个新的庄子,就专门负责种玉米,去年的时候我就算过一亩地差不多得用两斤种子,那咱今年就能种五六十亩的玉米。”苏菱道,“地瓜秧子还没长好,而且已经要推广开了,咱们家种够自己吃,还有能供应的上酒楼就可以了,咱就先留出来十亩地,到时候要是秧子先紧着别人卖,咱家等人家来拿了秧子之后再种。还有小豆,咱们一年要吃的豆子还有要熬大酱都需要用到,各类的豆子也都要种个几亩才行。”

这地瓜和玉米要是种好了,收益暂时无法估算。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那会是个让人惊喜的数字。

“这么打算我看行,咱家今年的地够种的了,除了口粮地,就先可着玉米和地瓜,剩下的再种别的。”苏父道。

“糜子和高粱就按各五亩地算,还有三十亩的麦子,这已经有是四十亩了,还有地瓜也要十亩,玉米暂且不算,还有各类豆子等等,看来还是需要在买一些地。”苏荷道。她现在也开始跟着苏菱开始学算数了,账算的很快,一般的小数目,她口头就能给出答案。

“糜子和高粱个种了五亩地,那小豆也不能少种了。要不到时候熬大骨,做豆腐,熬大酱,咱还得另外买小豆去。”苏母道。

“嗯”苏菱点头算是回应苏母的话,“那咱们先从哪里开始种起,苏菱家的地分开在两个地方了,因此种地是要跑不远的路。”

“就先从咱们家附近的开始吧!我们这边就种零散的,庄子上的就种小麦和高粱和糜子。”

“那咱们家那么多的地,要是想要趁着地湿润这几天都种完的话还需要请人么?”苏菱问道。家里的地那么多,虽然长工也有十来个,但是想要赶着种完也是很难的,所以她才会这样问道。

“农忙时节大伙都忙着耕种,我们就算现在想要找短工也很难找得到了,大伙就辛苦这几天,等弄忙过后就会有多一点时间休息了,所以我不赞同再请人。”苏父虽然也知道家里种那么多田,肃然人多,但是要赶在这几天完成也是不太可能,但他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不愿意阻碍了别人耕种的时候。

春耕的时候,苏东也放假了,不管是私塾里的学生还是先生,家里都是正用人手的时候。青石镇这座私塾有一个传统,就是每到春耕和秋收的时候,都会放几天的假,让先生和学生们都能回家去帮忙种地、收割。

这也算是一种人性化的安排。不只青石镇的私塾有这个传统,其他村镇的私塾也都是如此。倡导耕读传家,耕种是要排在读书前头的。

私塾放假,也包括苏勤所在的高级班。她也应该要回家耕种的。

考虑到苏东快要春闱了,但是又赶在这个时候放假,所以苏父和苏母都劝着苏东在家好好的温书,不用到地里去干活了,但是苏东看着一家人都在为春耕忙进忙出的,他也要跟着下地帮忙,并保证绝不会耽误了复习,苏东所谓的不耽误功课,就是在耕地的时候也背着书,其实对于这次春闱他已经有九成的把握的了,只是学无止境,她现在背的已经是更高一层次的了,为了能赶着耕种完,苏父让女眷在家煮好饭菜,中午时分,苏父带着长工甚至都不回家吃饭,就让人送来在地头上解决的,吃完饭休息一会就继续耕种。

儿老宅这边,苏勤原本也是放假回来耕种的了,苏家老宅也有二三十亩的地,每年都是苏爷爷领着几个儿子和媳妇,孙子,孙女,紧赶慢赶的赶在耕种时节种完的,今年苏花出去了,就连冯氏也赌气回了娘家,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一下子又少了两个劳动力,本想让苏勤顶上的,但苏勤借口温书,又不愿下地,所以只能是年迈的苏爷爷带着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和两个孙女,四个孙子下地干活,苏勤那房一个人都没有出来的,那干活的几个小孩力气也不大,能帮忙的就是点豆子,或是花生之类的轻活,还在这几人都是勤快的,没有头懒,但是毕竟在勤快也不过是小孩子,手脚肯定比不上大人,所以干活时就落后一大截了。

苏菱家全部的田地都种完后,老宅还是只种了一半,梁氏想到苏父家既然请了那么多的长工,当然也可以来自己家里帮忙种一下,所以还没等苏父回到家就又被请到了老宅。(注意,每年耕种时节,梁氏都会趁机说自己年纪已大,不能再干重活,说家里也需要一个人看顾,所以每年都是她留在家里,她把苏勤的女儿苏枝派出去请来了苏父。)

“娘,您看,我这刚从地里回来,全身脏兮兮的,您有什么事就说。”苏父还想着能赶紧回家把这一身的泥巴洗掉。

“怎么?才刚来一会,还没坐下呢就厌烦了,你这心理还有我这个娘么?”梁氏讥讽道“你自己的田是种好了,但是看看你老父还有你兄弟都在地里忙活,你回家能坐得下去么?”梁氏此话是何意思,此刻已经非常明显了。其实自从苏菱家从老宅分出来后,梁氏从未因耕种的事找过苏父,那会苏东和苏菱他们也小,家里的劳动力也只有苏父和苏母,所以那会就算是梁氏找了也是没用的。

但是现在苏菱家有了长工,苏父也不必如此辛苦,甚至偶尔还能偷懒一下,但是对于苏父这样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又怎么会偷懒呢!

听了梁氏的话他也明白了梁氏的意思,但他们并没有开口,不能每一次都是他做冤大头,况且鱼塘也准备可以放鱼了,他真的是抽不出时间,但是他也没有开口拒绝,只是静静的等待梁氏的下文。

梁氏看到苏父又开始翻迷糊了,瞧瞧,这么明显的意思他怎么就听不出来,果然是个榆木脑袋,不讨欢心。

“你到时说话啊!”梁氏催促苏父道。

“我能说什么?”苏父疑惑道。

“蠢货,你家请了那么多的长工难道是请来摆设的么?你不会让他们到老宅来帮忙啊?”梁氏怒道。

“娘,家里请的长工要负责我们那几十亩的地,哪里能抽的出那么多的时间过来,再说鱼塘也要开始养鱼了,离不开人。”

“那是你请来的人,你让他们干活,干多干少他们还能有意见不成,说你笨你还真是笨的可以。”

对于梁氏这个要求苏父没有妥协,家里的长工都已经开始安排妥当的了,物种中下去以后要开始除草,还有开始施肥,也要沤肥,还有鱼塘庄子上处处都离不开人,他自己都恨不得要长两双手才够用了。

------题外话------

好累啊!想要早点休息,只能有那么多字了。如果您觉得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8。R'

九十七章 丢脸(求收藏,求评论)

“难道你就能看着你爹自己一个人干活?”梁氏又说道。

苏父又被梁氏这一句话给镇住了,他确实是不能,要说老宅里他最尊重的就是苏爷爷了,对于苏爷爷的话他一向也是听的,况且现在苏爷爷的年纪也大了,要让他看着苏爷爷那么辛苦的劳作,他心里也过意不去,但是家里的长工确实是走不开,最后他还是挑出来一个长工由他带领着,每天为老宅干一顿的活。

梁氏见苏父确实是说不动,最后虽然只是来了两人,但是也比没有的好,也无话可说了。

苏父回家说了这件事后,苏母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小小的苏荷心疼苏父刚种了家里的那么多地,还要去老宅帮忙种,也提出了要一起去干活,苏父也赞同,虽说家里现在长工仆人都有了,但是孙女孝顺爷爷他是不会反对的,有他在,他也不会让苏荷吃什么苦的。

老宅的地,那么久了都只种了一半,虽然成年劳动力也有几个,但是没人牲畜动力,全都要靠人工,所以耕种起来比较慢,最后苏爷爷不得不将苏勤也拉出来帮忙干活,只是冯氏在春耕之后没两天也回来了,在娘家她还怕被叫去耕地,所以就躲回家里来了,只是回来到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看谁都不顺眼,甚至和苏勤也是无话可说,现在还趁机说自己怀孕了,不帮忙干活,苏爷爷也不愿和这样的妇道人家一般见识,也没有强逼这她去,只是自从冯氏回来后,梁氏天天都对她骂骂咧咧的,不是说她吃得多就是说她干活少,典型的好吃懒做。

为了能快点的帮老宅把地种完,苏父将家里的牛也给拉去了。

苏父拉着牛仔苏家老宅的地头停住,苏荷和那姓陈的长工抱着篮子下了车。苏父将黄牛从车上解下来,开始套犁杖。陈长工往地里走了几步,蹲下身子,抓了一把土。因为刚刚下过透雨的缘故,土壤很湿润。

这样湿润的土壤,是可以直接播种的。用老庄稼把式的话来说,就是老天爷疼人。如果春耕的时候,没有足够的雨水,那么庄稼人就得一桶一桶地往地里挑水。那种劳动强度,就是一个壮年的劳力,也很难吃得消。

苏父套好了犁杖,就将牛赶进了地。然后,他将铁犁尖插进垄的正中,调整好深度,就挥着鞭子,驱赶小牛向前走。

一般用犁杖离地,是需要两个人的。一个人扶犁,一个人在前面牵着牛马走。不过也有像苏父这样,只用一个人,一边扶犁同时驱赶牛马的。这后一种,往往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好庄稼把式。

苏父是个好庄稼把式,而且,他们用的是牛。有的犁杖是用骡子、毛驴,甚至用马来拉着的。牛没有骡子和马走的那样快,但是牛走的稳。所以牛拉的犁杖,对操作者的要求并不高。所以,苏父可以一个人轻松地扶犁和驱赶牛。

看苏父扶犁将地犁开了,陈长工忙带着苏荷随后跟上。陈长工负责点种,每隔大概一扎长那么大的距离,就点上两颗豆种。陈长工时个干活的老手,点豆子这样的事对她来说完全不是啥难事,他一手挎着装豆子种的篮子,一手从篮子里抓出一把豆子来。垂在垄上,腰微微弯曲,沿着垄沟,就像一脚叠一脚地往前走,豆种子就从他的手里自动落入犁开的垄内。

每次掉落的都是两粒。不多不少,间隔也不大不小,就好像拿尺子量过的一样。

苏荷拉着苏朵姐妹则是紧随在陈长工身后。她们要负责培土。就是两脚站在垄的两侧,用脚培土将播好豆种子的垄合上。

牛拉犁杖,比人工用铁镐刨垄要快上许多。陈长工叠着脚。头也不抬,紧紧地跟在苏父的身后,几个孩子也紧随陈长工身后。有的时候,苏父还会稍微放慢速度,让陈长工能跟上犁杖。这是因为,犁开的垄,暴露在空气中,土壤里的水分流失的快。为了尽可能的保有土壤中的水分。保证花生的出苗率,所以犁开的垄要尽快播种并培土合上。

苏父一条垄犁到头之后,就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