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成为崇祯以后-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自豪,而骄傲,惹的其他部队的士兵们都得了“红眼病”人人都想挤进新军部队,而我也适时的加以疏导,让其他部队的士兵以加入新军为目标而奋斗,并且也真的扩充了一万人的新军,可千万别因为“红眼病”闹兵变啊!

“生了……生了……是一位皇子呀!”

周皇后听到婴儿的啼哭声,产婆又说生的是一位皇子,她心头一松,昏睡了过去。

我看着襁褓之内的男婴,他就是我“造人计划”的第一个成品,小模样还真是不错,看着他让我纷乱的心绪安宁不少。我就这么当爹了,貌似“我”还二十周岁不到啊!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产后护理很重要,叫御医多用点心。”我说着见周皇后醒了,忙俯身帮她梳理了一下凌乱的头发,“辛苦你了,生孩子很苦的。”貌似这位皇后大人也是未成年生产,真是难为她了。

周皇后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低声道:“臣妾怎么会觉得苦,高兴还来不及呢!能为陛下生一位皇子,臣妾心安多了。”一举得男让她的心情确实不错,最起码她这个正宫娘娘做的心安理得。

对周皇后一番抚慰后,我心情舒畅的出了坤宁宫,迎面看见王承恩,看他的神情就知道有事了。

“启禀陛下,周延儒回来了。”王承恩来到近前说道。

周延儒在江南搞拍卖会,一直干的不错,赚来的逾千万两的银子确实帮了我不少忙,之所以召他回来是因为江南那些财主们已经理智了许多,倒卖文物的速度大大下降,收益减少的很厉害。

“臣周延儒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周延儒见到崇祯皇帝,很快来了一个重礼,三拜九叩,丝毫不含糊。

我发现周延儒发福了,最少比离开北京的时候胖了一圈,双下巴都出来了,“爱卿免礼平身,赐座。”

“谢皇上。”周延儒坐下后从怀里拿出一个本子,“这是微臣记下的账本,请皇上过目。”

其实账目上我一直都清楚,太监曹化淳每个月都会给我汇报一下拍卖销售的情况,锦衣卫也都把买主的情况详细的记录下来了,周延儒虽然也贪污了一些,但是绝对不多,相比拍卖所得那都是小钱。那些辛苦钱就是他不私自截留我也会给他的,不过性质不同,我必须得敲打敲打他,免得他把我当二愣子唬弄。

“王羲之的《兰亭序》实在是糟踏了,那个满嘴流油的胖子懂得什么书法呀!不过爱卿就不同了……”

周延儒一愣,心中有鬼的他脑门子冷汗当时就下来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其实他并没有卖出去,而是找高手匠人临摹了一副赝品,真品他自己留下了,因为他太喜欢了,这件事他自认做的天衣无缝,而且赝品也卖出了真品的价格,没想到现在被崇祯皇帝一句话点破,他能不害怕嘛!

“皇上饶命,微臣……微臣……。”周延儒当即跪倒磕头,饶是他伶牙俐齿,此时也变的结巴起来,舌头愣是打卷,不听指挥。

我见周延儒一把鼻涕一把泪,也不太忍心责备他,毕竟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敲打敲打也就是了,只要他能记住就好,下次再范那我可就不客气了,“起来吧!读书人偷书,那不算贼,《兰亭序》就当是朕给你的奖励,同时也是你的警示牌,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记得别再范错误。”打了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恩威并举我就不信他不继续卖力干活。

正文 第四十五章 江南特别行政区

刚刚被揭穿谎言的时候,周延儒给自己的人生做了全方位的预测,什么推出午门斩首啦!凌迟处死啦!五马分尸啊!绝对是凄凄惨惨,鲜血淋漓。

周延儒不知道什么叫蹦极运动,但是他实实在在的经历了一回心理蹦极,当他听到崇祯皇帝说不会惩罚他,他都没敢相信,等明白崇祯皇帝真的把《兰亭序》给他了,不会处罚他,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我让周延儒起来后,问道:“朕在爱卿离开京城的时候交给爱卿一项秘密任务,不知爱卿完成的如何呀?”

周延儒一拍大腿道:“微臣这臭记性,把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他说着在怀里一掏,将一个本子呈出来,“微臣到了江南,除了处理那些古玩字画和往来账目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按照皇上的吩咐,进行调查研究,这是微臣记下的笔记,请皇上过目。”

我接过本子,连连点头,一边看一边道:“爱卿干的不错,有了爱卿这第一手资料,朕心里也就有数了。”

我在周延儒离开北京的时候,曾经让他在江南考察一下商业和社会运转情况,也就是调查研究一下明朝末年的资本主义萌芽,究竟生出的是什么样的芽,有了这翔实的资料,我才能准确的制定改革方案。

周延儒没想到崇祯皇帝说了几句话就开始看他的笔记了,一刻钟……两刻钟……一个时辰……两个时辰……,周延儒被尿憋的都快动不了了,崇祯皇帝仍然看的来劲,等他看见崇祯皇帝终于合上了本子,险些尿崩而出。

我合上周延儒的调研笔记,一抬头发现天色已然暗淡下来,又见周延儒脸色不对劲,问道:“爱卿脸色似乎不太好?”

“皇上……微臣……微臣去趟茅房……。”周延儒实在憋不住了,也顾不得什么礼节,捂着肚子一溜小跑出去方便。

我笑着放下调研笔记。从周延儒的调研来看,明朝此时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略微成型,在江南地区出现了庞大的工商阶层,据说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出现在意大利,我看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比意大利还早呢!明朝这个时候的经济,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相对处于领先,假设一下历史的发展,如果没有李自成起义和满清入关,相信明朝一定能顺利进入资本主义,和其他强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历史上,那小小的嫩芽已经被无情的历史所摧残,现在我面对这嫩芽,能做点什么呢?是否能呵护它健康成长,让它为我面对的困局服务呢?

周延儒回来打断了我的思路,想起以前对于他的承诺,我微笑道:“爱卿,朕曾经说过等你回京后会给你一个前程,那大学士之位……。”

周延儒方便过后舒坦不少,回来听崇祯皇帝提起这个茬口,马上应道:“皇上,微臣怎么还会计较那些,只要能为皇上办事就行,其他一切都是虚的。”

周延儒是官迷不假,可那是以前,自从他被派到江南搞文物倒卖之后,彻底掉进了商业实用主义的大染缸,高官显贵当然是他的理想,可跟到手的实惠相比,他实在难以取舍,实用主义告诉他,攥在手里的才最重要。

我发现周延儒拍马屁的功夫见长,“爱卿能这么想,朕深感欣慰,江南之事朕心中已经有了想法,少不得要爱卿劳累,爱卿先回去休息,过几天朕另有重任交付给你。”

对江南,我确实有了笼统的想法,是后世那个邓大伟人启迪了我,特区,对,将江南划为特区,北京地区已经可以切实的贯彻我制定的改革方案,江南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掌握了江南则把握了重要的命脉,而我现在也有了为数不少的新军和嫡系部队,手绝对能伸到江南去。

这个体弱多病的帝国,也只能一点一点的医治,一省一省的改造并抓在手里。

说干就干,谋划一番后,第三天早朝,我就宣布把南京和浙江组成新的南直隶,由李邦华任江南总督,周延儒为其副手,周延儒在江南呆了那么久,比较熟悉情况,能很快的把我的政策落实下去,李邦华不但人品好还极有才干,让他压着周延儒,可以让周延儒减少犯错误的几率,这套领导班子已经是我所能想到的最佳组合了。

北京的中央政府现在已经成了“一言堂”,我这个皇帝有绝对的权威,文武百官则是老实肯干的“公务员”,听话的很,因此这个事情很快就定下来了。

将李邦华和周延儒叫到御书房,我对二人面授机宜,“两位爱卿,朕已经把所能想到的都写在了这个小册子里,两位爱卿在路上仔细研读,一定要理解朕的想法。”我说着把“工作手册”递给他们俩。

“朕挑几条重要的说说,也算是两位爱卿今后为官的重点,第一就是努力扶持商业,士农工商,这是一个条条框框啊!朕不管两位爱卿心中是怎么想的,一定要落实朕的这个重点,努力的给生意人提供方便,让他们乐于做生意,不害怕做生意,朕说点过头的话,凡是违背这个重点的,一律砍掉。”

“第二是赋税问题,朕会成立新的税收衙门,江南地区的赋税全部由朝廷直接征收,地方政府不必过问,税收上缴国库之后再按照用度下拨给地方。”

“江南地区的土地要重新丈量,严禁土地集中和兼并,每户最多可拥有百亩土地,多出来的一律收归国有,重新丈量之后严禁土地买卖。”

李邦华和周延儒见崇祯皇帝滔滔不觉,满嘴直冒唾沫星子,两个人互相看了看,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不可思议,这也太……。

“皇上,微臣有话说。”李邦华是耿直之人,此时不得不打断崇祯皇帝的话,“士农工商好比君臣佐使,正所谓各安本分,照皇上之言,那样一来岂不乱套了……。”

正文 第四十六章 有两种人不是好东西

李邦华忠君爱国不假,但是他所受的教育让他不得不反对崇祯皇帝的想法,士农工商这个阶层古来有之,人人安其基业也便于管理,倘若今天读书人跑去卖牛肉面,明天耍大刀的改行做教书先生,这不是乱套是什么呀!根基一旦乱了,还怎么治理,这是他担心的根本所在。

“皇上重新丈量土地不是不可以,张文正公重新丈量土地使百姓得以有地可耕,减少流民的泛滥,但是皇上此重新丈量之法太过严厉苛刻,恐怕激起民变啊!”江南那些大地主哪个是省油灯,再说了,从谁身上割肉不疼啊!这个事情处理不好,后果难以收拾。

我一声不坑的听李邦华说,等他说完了,我站起身来道:“爱卿说完了?朕再重申一遍,南直隶的事情朕已经决定了,是板上钉钉的事,爱卿只管施行即可。”

李邦华见崇祯皇帝一意孤行,脸色顿时变的很难看,在他可以预见的不远将来,江南肯定是多事之秋,他这个南直隶总督,恐怕干不长啊!

“朕会从新军之中调拨两万人马南下,由张庆臻率领,作为政策贯彻的保障,凡是有胆敢违背朕之意愿者,一律就地正法。”任何改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江南那么激烈的变革当然也不例外,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哪怕是用鲜血洗礼,我也好把江南特区打造好,这个帝国的真正大修,就是要从江南开始。

周延儒从崇祯皇帝的话语中听出雷厉风行之态,因此轻轻的扯了扯还想说话的李邦华的衣袖。做臣子的有时候不得不弯着腰干活,顶撞皇上或者说跟皇上辩论,最后吃亏的还不是他们做臣子的嘛!他的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可以按照皇上的意愿展开工作,但是遇到阻力的话也会如实的汇报,让皇上做最后的决定,这样才是中庸之道啊!

被李邦华一打岔,我不得不重新捡起刚才的思路,把没有说完的话说完,“江南一直以来都是文人辈出的灵秀之地,有天下才子半数出于江南之说,因此朕决定放开对文人的限制,之前朕已经改革了科举制度,添加了许多科考科目,不过要等到两年之后的考试才能看出成效来,两位爱卿到了江南之后,要鼓励文人开设报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