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三国之谁可争锋-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我们都是分散发展,一旦聚集起来,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嗯!不谈这个!”齐林看着黄忠、贾诩、王大牛、李猛、王宇、李生等人举杯高声道“诸位既然跟随于我,我自然不会负于诸位。今后的发展,还要依靠诸位出力献策啊。”

    余下众人连忙举杯附和。宴会直到月上中天才结束。白甲黄忠和王大牛、李生、王宇、李猛等人,各自散去。

    唯有贾诩初来乍到,暂时还没有居所。齐林便亲自收拾客房,让贾诩居住。齐林现在居住的高级名居,客房还是很多的。

    这个游戏里面的智者,并不是仅仅体现在技能上面。更多的是出谋划策,为主公指点迷津、勾绘宏伟蓝图的策士。

    齐林不由道“如今天灾连连,流寇四生,盗贼蜂起,百姓民不聊生。我欲伸大义于天下,不知文和先生计将安出?

第六十六章 在德不在险() 
见齐林问计于自己,贾诩深沉睿智的眸子里,泛出兴奋色彩。反问道“主公可知晓太平道?”

    齐林回道“莫非是大贤良师张角的太平道?”

    “不错!”贾诩点头道“太平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

    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天子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建宁二年四月,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

    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

    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

    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

    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大贤良师”张角有徒弟五千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此后徒众日多,张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十万余人,小方六七万,各立渠帅。

    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张角必生反意。

    但是张角乌合之众,必然难成大业。主公可以招募乡勇豪杰,参加义军,博取功名。

    可用使金钱财宝于朝中宦官,换取一个安身之地。励精图治,广播信义于四海,招募贤士豪杰,静待天时。”

    贾诩的分析,让齐林不由咂舌暗叹“不愧是三国中的顶尖智者,竟然推测出了张角会造反。”

    “先生大才!”齐林坐到床榻之上,也招呼贾诩坐下。“大贤良师的确已有反意,不知届时我们寻何处安身。”

    齐林准确的说出张角已有反意,让贾诩微微惊讶,不过齐林没有解释,贾诩也没有追问。

    “有八处可做安身之地!

    山河四塞,百二秦关的关中!

    上游之势,临驭**的冀州!

    龙盘虎踞,东南险胜的江东!

    山川险固,天府之士的巴蜀!

    河东都会,用武之地的并州!

    依山凭河,战守之冲的充州!

    枢纽江汉、砥柱江南的荆州!

    南北胶着,东西伸展的汉中!”

    齐林瞳孔微缩,这八处都是汉末三国几大强势诸侯的地盘。这些诸侯盘踞此地,必有其中道理,现在竟然被贾诩一言道破,各地的特点也被一针见血的指出,让齐林对贾诩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那文和你认为该取那处好呢?”

    “并州或充州。此两地皆用武之地,民风彪悍。若能夺之,定能在乱世中崭露头角,成就霸业。”

    齐林皱眉,这和自己的想法大相径庭,他还以为贾诩会选用天险可守巴蜀和江东呢!怎么会选战乱频繁的并充二州呢?

    “可是此两地,无陷可守啊!文和你看看我见解如何?”

    贾诩拱手道“愿闻其祥!”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此乃用武之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江东有长江天险,若能得之。

    跨有荆、益,保其险阻,总揽英雄,招募豪杰。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内修政理;一旦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我亲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上将领江东之军出于合肥。共伐中原,天下可期啊!”

    这番规划,图谋甚大。退可自保,若能更进一步,天下可期。连郭嘉都不由赞叹!

    贾诩听完,却是微微皱了眉头,却又转瞬即失。

    “我曾听闻,主公熟读四书五经,通晓诸子百家。不知看过《史记-吴起列传》没?”

    “这个。。。没看过。。。”读史可以明智,齐林当初为了增强智慧看过《史记》,但是现在早已忘却。只好说没有看过。

    贾诩道“吴起事魏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

    殷纣之国,左龙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贾诩虽然说的是古文,但是身为二十三世纪受到良好教育的大学生,齐林理解起来还是毫不晦涩。

    述吴起的这番话。归根结底是“在德不在险”。决定政治兴哀和军事成败的根本性因素是政治、军事本身上的积极进取,而不是地理因素。

    三苗氏“德义不修”、夏桀“修政不仁”、殷纣“修政不德”,虽有险固的山河,也不能挽救其覆亡的命运。

    想到此,齐林也是暗惊。自己一直想将天险作为依靠,但是却忘了,天下没有攻不破的险要。

    潼关虽险,毕竟项羽曾入之,曹操曾入之,刘裕曾入之,安史叛军亦曾入之。

    瞿塘虽险,毕竟岑彭曾入之,桓温曾入之,朱龄石曾入之,刘光义曾入之,汤和曾入之。

    剑阁虽险,毕竟邢峦曾入之,尉迟迥曾入之,郭崇韬曾入之,王全斌曾入之。

    长江虽险,毕竟晋师曾渡之,隋师曾渡之,宋师曾渡之,元师又曾渡之。

    见齐林似有所悟,贾诩赞赏的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亡。勤修德政,自可怀敌附远,弥患于未萌。若不修德,则一舟之人尽为敌国。

    乱世争雄,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主公您的计划虽好,古有云,得中原者得天下,主公你偏安一隅,待中原平定,人心思安。北伐定然会徒劳无功,劳民伤财。最多只是依据天险而守,占地称王。

    而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险虽然险要,但也是禁锢,使得势力难以延伸。久而久之,主公你必然会失去锐意进取之心,雄心壮志一旦被岁月消磨,那等待主公的唯有。。。。。。

    并州和充州,虽然四面环敌,但是若是主公锐意进取,兵锋所指,莫不诚服!强敌虽多,又有何惧之”

    齐林瞳孔微缩,脸上却是古井无波。暗道“看来自己的战略眼光还是有些欠缺啊!太小看这些系统NPC了!”

    看向贾诩,不由暗赞此人真乃鬼神之智,真的只是一段数据吗?

    PS:新书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一个人单机写,真的很心塞啊!

第六十七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 
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此言不虚。

    中原居九州之腹心,中天而立。地势西高东低,关山险厄,势利形便。东据芒砀之险峻,西依连绵之秦岭,南亘蜿蜒之大别,北依太行之巍峨,巍巍嵩岳,屹踞中立,奔腾澎湃的黄河浩浩荡荡横贯期间。名山大川,交相辉映;平原沃野,人民殷富。

    而且自古天下统一,都是自北向南统一的。鲜有北伐成功的,就拿巴蜀来说。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对于蜀地来说,山峻之险无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可是这有相对性!别人攻不进来,但你也杀不出去!

    用一句话来形容蜀地:“天下大乱,胜天堂、天下一统,死牢房”。

    天下大乱,占据蜀地。可以发展自己的经济,扩充自己的军队,意图天下。

    但是天下将要一统,那么蜀地绝对是一个死牢房,因为你自己打不出去。而且险山峻岭不适合大规模作战。不能大规模作战,别人伤不了你,你也伤不了别人。

    两军只有僵持,但是你的后方绝对会被活活拖死。最终结局是你无兵源、无财力、无民心只有投降一条路可以走。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就算有几场小胜,但是只要战局稍有不利。就只能退回去,依天险而守。诸葛亮当初北伐中原,拿下了多少土地,但是战事稍有失误,也就只能退回去。

    姜维九伐中原,也是以失败告终。江东也是如此,一旦中原平定,双方也只有僵持。

    但是中原作为九州核心,地处黄河流域,地势平坦,是古代重要的产粮基地。而且人口稠密,财富集中。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巨大的财富基础再加上充足的兵员。只要不是太菜,至少能立于不败之地。

    北人善战,当然先从北方出兵。北方出武士,南方出文人,自古练兵都是在北方。这样理解是可以的,但像孙吴,就是南方练兵的。只是相对来说北方更重要而已。

    华夏近两千年中,战争如恒河沙数,但是北伐成功只有两人,朱元璋和蒋中正。

    而这两人成功,有很大原因是此时中原正逢外敌入侵,是以驱除鞑虏,光复中原的口号,把受压迫的人民的热血激情释放了出来。再加上外敌统治残暴,不得民心。又是以入侵者的身份,此不义之兵。但是还是以艰苦卓绝的战争,才得已成功的。

    齐林再自负,也不认为自己能和后期的诸葛亮相媲美。

    一直以来,有不少人质疑诸葛亮的北伐策略,其中讨论最集中的就是为什么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甚至有不少人臆断,如果诸葛亮肯听从此计,则历史将会改变。其实,现代已经很难考据诸葛亮当时的心态了。

    不过,纵观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从中可以隐约看到,也许诸葛亮不以奇兵出子午谷而是挥转大军向祁山,只是现实导致的一种必然选择。

    当时诸葛亮对伐魏在战略方向上有两个选择:一是出祁山,走秦川大道,取陇右(雍州,凉州),二是以奇兵出子午谷偷袭长安,取关中。

    蜀国大将魏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