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第4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负责镇守荥阳郡的是太守崔无诐。崔无诐的父亲是韦皇后的亲舅舅,所以崔无诐一家在中宗时期备受恩宠,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李隆基发动政变推翻了韦皇后,受到牵连的崔无诐不得不长期在边远地区任职。

    当年,郁郁不得志的崔无诐遇到更不得志的杨国忠。崔无诐那时担任益州长史。而杨国忠那时在益州下属的新都县担任县尉。两个天涯沦落人彼此给予着心灵的慰藉。

    杨国忠掌权后自然没有忘记这位昔日的老领导。重获政治新生的崔无诐终于可以调到中原地区任职。

    这对于崔无诐是不幸的,因为无情的战火将崔无诐无情地裹挟进来,如果他还在偏远州县任职。那种平静的生活还会一直延续下去!

    不过这对于崔无诐也是幸运的,崔无诐将获得一个可以将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他需要付出血的代价!

    这又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

    听到震颤心灵的战鼓声,看到闪着寒光的兵器,守城的士卒们顿时被一种无边的恐惧包裹着。

    “乘城自坠如雨”(《旧唐书》)。数不胜数的守城将士竟然吓得从城上掉了下来,唯一不同的是难度系数。

    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难度系数3。3

    向外翻腾一周半转体两周半任意,难度系数3。4

    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抱膝,难度系数3。7

    向内翻腾四周半屈体,难度系数4。5

    绝大多数人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姿势。重重地摔在地上,溅起大大的血花!

    十二月初八,荥阳城(今河南荥阳)在燕军的疯狂进攻下毫无悬念地陷落了。太守崔无诐惨遭杀害,用热血昭示了自己的对李隆基这位昔日仇人的忠诚。

    田承嗣、张忠志、张孝忠率领前锋部队向着东都洛阳疾驰而去。这是叛军中最为骁勇的一支高速机动部队。

    田承嗣出生于传统的军官家庭,其祖上一直在卢龙军中服役。田承嗣在卢龙军中以豪侠仗义而闻名。

    某一年的某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

    安禄山突击检查各营寨。当走进田承嗣部军营时,安禄山惊奇地发现军营内竟然寂静无声,于是命人查点士卒,竟然一人不少,足见田承嗣治军之严整。安禄山因此愈加器重田承嗣。

    张忠志与张孝忠有着太多的相同点。两人都是奚族人。而且都是百步穿杨的神射手。两人都因射术出众被选入禁军,可是他们却并没有因此成为帝国的守护者,反而沦为帝国的毁灭者。

    “伟大是熬出来的”。当许多不可一世的叛军将领相继退出或者淡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并不引人注目的这三位前锋日后将在都在历史政治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驻守武牢的封常清正在静静地等待着叛军的到来,仿佛在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兵锋日盛的叛军气势汹汹地通过罂子谷,马蹄声在空旷的山谷中久久地回荡。

    注视着叛军离自己越来越近,封常清率领精悍骑兵挥舞着兵器主动出战,刹那间战鼓声清晰可辨,马蹄声响声震天,喊杀声响彻云霄。

    在兵器刺耳的碰撞声中,数百名叛军士兵顿时身首异处,可正在这时。田承嗣、安忠志、张孝忠率领的大部队赶到了,而唐军刚刚列好的阵势便被钢铁洪流般的叛军骑兵迅速冲垮了。

    封常清收拾余部在洛阳城东的葵园再战。又败。

    封常清在都亭驿再战,又败。

    封常清退守宣阳门。又败。

    屡败屡战的封常清知道洛阳肯定守不住了,于是命人推倒禁苑的西墙,砍伐大树横在路上,然后仓皇向西撤走,前往陕郡(治所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投奔自己的老领导高仙芝。

    十二月十二日,洛阳失守了。那个识破安禄山“斩首行动”意图的河南尹达奚珣却投降了安禄山。

    繁华的东京洛阳城顿时生灵涂炭。无数的叛军士兵如潮水般涌入洛阳城中。一场浩劫使得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刹那间变为人间地狱!随着封常清的到来,陕郡的气氛骤然紧张。高仙芝没有想到洛阳会这么快沦陷。

    “贼锋不可当”是封常清经过五次激战得出的血的教训,所以无险可守的陕郡必定难以抵挡叛军的攻势。

    关中平原的门户潼关此时还毫无防备。如果叛军绕过陕郡,突袭潼关,长安危矣!

    封常清精辟而又独到的分析说服了老领导高仙芝,因为这无疑是当前形势下最好的选择,可是无缘无故地后撤数百里,一旦激怒了李隆基,后果将不堪设想。

    经过痛苦的抉择,高仙芝最终采纳了封常清的建议,因为帝国的存亡全都系于潼关一身,只有这座雄关才可以阻挡住叛军的疯狂进攻。

    在撤退的关键时刻,身经百战的高仙芝竟然胆怯了!

    也许是九年前怛罗斯之战的失利将这位名将的自信与英勇击得粉碎,也许是五年多长安安逸的生活彻底摧毁了他的战斗意志。

    正是因为他的胆怯,这场本应是有组织的撤退竟然演变成无秩序的溃退。

    其实安禄山的部队攻占洛阳后便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只是派出小股部队继续追击溃逃的唐军,可这一小股叛军的突然出现却使得这支惊恐到极点的部队陷入一片混乱。数不胜数的人没有死在敌人的刀剑下,反而死于战友间的相互踩踏。

    高仙芝无疑要为这次严重的非战斗减员负责。

    此前,李隆基曾下制:除必须留守城堡的守备部队外,朔方、河西、陇右三镇所有能够调动的将士在二十日内赶到指定的集结地点。由于征调的援军还没有来得及赶到,高仙芝与封常清的到来无疑使得防守空虚的潼关的军事力量得到空前加强。

    正如封常清所料,叛军大将崔乾祐很快便率军杀到潼关城下。这座“一夫当关,万夫难开”的雄关让所向披靡的叛军无奈地停下了前进的步伐。正是封常清正确而又及时的主张将命悬一线的大唐帝国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

    李隆基没有想到精心布置的三道防线竟然在十天内便土崩瓦解。李隆基出离愤怒了。在最需要冷静的时候,他却被愤怒冲昏了头脑。

    所以,他立即做出决定,召集太子李哼,宣布他为皇帝,太子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

    太子即位以后,开始了平叛之策。(未完待续)

第23章 【暴风骤雨1】() 
李亨,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九月初三,出生于太子李隆基的东宫。他的母亲杨贵嫔(唐朝皇后之下有贵妃、贵嫔、贵人等。

    儿子即位后,她被追赠谥号为“元献皇后”),出身于关陇地区名门望族——弘农杨氏(郡治在今河南灵宝,血缘属于隋朝皇室后裔)。

    杨氏的曾祖父杨士达曾在隋朝担任宰相(门下省纳言),武则天的生母就是杨士达的女儿。

    所以,如果母系血缘算起来,李亨的母亲杨氏要比父亲李隆基还高了一辈呢!幸亏这是在风气开放的大唐,不同辈分之间的婚姻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亨出生以后,就没能和生母杨氏生活在一起。因为,杨氏仅仅是太子(当时的李隆基)的姬妾,而太子妃(正妻)是王氏(后来成为李隆基的皇后)。在等级森严的宫廷中,太子妃的地位当然要比其他姬妾高得多。

    然而,此时的王氏一直没有生育,杨氏“不敢独享作为母亲的喜悦”,更为了儿子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忍痛将儿子送到了王氏膝下。

    所幸,王氏对儿时的李亨百般呵护,待他像亲儿子一样,并对他进行了早期的启蒙和培养。

    他最初叫“嗣升”,后来多次被改名。先后用过的“官名”(李嗣升、李浚、李屿、李绍、李亨)多达5个,在古代帝王中创造了一项记录。744年,他才被最终定名为“李亨”。

    此后再也没有改动,因此人们习惯上把他叫李亨。也就是说这位经历坎坷的皇子,直到34岁时终于才有了稳定的名字!

    为个皇子的名字这样折腾,实属绝无仅有!作为第3子的李亨,母亲的地位也不高。所以并没有很好的先天条件,他后来被立为太子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第一竞争者:李琮(又名李嗣直、李潭)

    他的大哥李琮(?…752年),原名李嗣直。生母为刘华妃(李隆基开元年间对后宫封号进行了改革,设惠妃、丽妃、华妃3妃)。

    由于他一直没有进入父亲的视野。所以史书对他的记载极其简略,基本上只有他的任职履历,而没有多少具体事迹。

    以至于我们对他的能力、品行等,均所知甚少。从仅有的史料中,我们可以推断,他为人谦和、口碑不错。可能由于长期没有担任实际职务,所以也没有得罪多少人。他在710年,被祖父李旦封为许昌郡王。

    712年八月。父亲即位后,他进封为郯(tan)王。716年,改封庆王,并改名李潭。733年,担任荣誉太子导师(太子太师),改名李琮。

    736年,又被授予荣誉国家领导人(司徒)。742年,兼荣誉太原地区行政长官(太原牧)。752年五月,李琮病死,被父亲追谥为“靖德太子”。李亨即位后。追谥他为“奉天皇帝”。

    第二竞争者:李瑛(又名李嗣谦、李鸿)

    二哥李瑛(706…737年),原名李嗣谦,生母为赵丽妃。最初。他的母亲比较得宠,因此他短短32年的人生道路上,前半段显得非常平顺。710年九月,他被封为封真定郡王。712年八月,进封郢王。

    715年正月,被册立为皇太子。725年,改名李鸿(李隆基也不嫌麻烦,为儿子们一次次的改名,真是无聊之极啊)。

    被立为太子越早。就越会成为其他庶母和兄弟的眼中钉。女人总有容颜老去的时候,嫔妃也总有失宠的时候。当李瑛的母亲被李隆基日渐疏远时。他在父亲心中的地位也就会每况愈下。

    第三竞争者:李瑁(又名李清)

    十八弟李瑁(?—775年),生母为武惠妃。年轻貌美的武惠妃受到了李隆基的专宠。她为皇帝生育的儿女地位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武惠妃共为李隆基生育了4子3女:夏悼王李一、怀哀王李敏,上仙公主,寿王李瑁、盛王李琦、咸宜公主、太华公主。

    随着地位的巩固和儿子的成年,她开始刻意拉拢朝中重臣,极力想使自己的儿子李瑁(武惠妃此前所生的几个儿女夭折,所以身为皇18子、相貌和能力较为突出的李瑁,身份日渐尊贵)立为太子。

    李瑁7岁时,在一次拜见兄长永王李璘的过程中,言谈举止符合仪礼,领一旁的父亲极为欣赏。

    725年三月,他被封为寿王。727年,成为成都地区的名义上的军政长官(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大使)。735年,又被加上了文官最高荣誉头像(开府仪同三司)。

    和李瑛情况类似的鄂王李瑶(李隆基第5子,生母皇甫德仪)、光王李琚(李隆基第8子,生母刘才人),也都因为母亲的失宠而倍感冷落。

    共同的处境,使得他们常常怨言流露,说些对武惠妃和父亲不大恭敬的话。“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不怕被贼偷,就怕被贼惦记”。

    他们的这些话,都被武惠妃的女婿、咸宜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