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香冢吟:梦撩盛唐-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次政变后,即位不足一个月的唐殇帝李重茂退位,李旦复辟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

    虽是李唐正统,但李隆基与父亲的帝位却是靠政变夺来的,所以,对于大唐军队识将不识君之事,他断然是不会容忍的。

    (本章完)

第87章 交出兵权() 
翌日,含元殿。

    天色未亮,一众列班大臣便已赶至大殿侯着,看上去似乎与平时没什么两样。不过,这表面的平静之下却是汹潮暗涌,不同势力各怀鬼胎,等待着即将迎来的两强交锋。

    前一天午后,京兆尹杨钊已经完成了对醉红尘命案的审讯,今日朝堂之上会将案件的卷宗及审讯结果呈给皇帝。

    有一点很奇怪,其他列班大臣都到齐了,可是集贤公子们却一个都没有到场,明知今日朝会免不了一场激烈的交锋,可是他们却一个都没有到,难不成是想放弃了吗。

    在场的其他大臣便开始交头接耳,对此胡乱猜测起来。

    有的人说公子们可能直到此次回天乏术所以放弃抵抗了,也有人说公子们已经提前入宫面圣解决了这一问题。

    猜测终究只是猜测,真相如何还要等时间来证明。

    不过,集贤派迟迟不出现让随时准备发难的李林甫有些不安,临阵退缩不像是集贤派的行事风格,这背后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阴谋。

    这个时候,外面狂风大作,闪电来袭的一瞬几乎照亮了整个夜空,随即而来的雷声轰鸣,一声声直击含元殿的屋顶,仿佛要将整个宫殿倾翻推倒。

    骤雨伴随着狂风袭来,虽然大明宫的排水系统相当完善,但外面还是很快便有积水出现,积水并不深,恰好处在刚没过宫人鞋子的位置。

    李隆基没有出现,集贤公子们没有出现,望着窗外电闪雷鸣、骤雨狂风的恶劣天气,含元殿的所有大臣心里都有些慌了。

    又过了约莫半盏茶的功夫,一传旨太监身披蓑衣,急匆匆的往含元殿而来。

    面对如此狂风骤雨,那蓑衣明显不管用,太监浑身上下由外至内全被雨水打透,冰冷的雨滴紧贴着身体让他不禁瑟瑟发抖。那是一种钻心的寒,刻骨的冷。

    太监走进含元殿,先给权相李林甫躬身施礼,而后便宣读皇帝的口谕。

    雷雨突至,陛下出行受阻,今日早朝暂时延后,众臣于且于含元殿稍候,待雨势稍小一些陛下自会前来。

    这北方的雷雨通常都是来得及,去的快,所以,应该不用等太久雨势便会小一些。

    不过,历史上也有暴雨持续个三天三夜的情况,若是那样的话情况恐怕不容乐观。

    传过口谕后,太监转身便欲离开。结果,迈出的脚步还未落地便被李林甫叫住了。

    “公公,陛下让公公传口谕时身边有何人在场。”

    迈出的脚步又收了回来,太监转身低手,恭敬谨慎地回答道。

    “回相爷,陛下让奴才来传口谕时身边只有贵妃娘娘和万安公主,再无旁人在场。”

    李林甫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开始盘算起来。见李林甫没有回应,也没有任何指示,太监又小心翼翼地换了声音。

    “相爷。”

    李林甫回过神来,沧桑阴险的脸上挤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哦,没事了,公公快回去向陛下复命吧。”

    “是,奴才告退。”

    太监躬身施礼,而后便略带匆忙地退了出去。

    放眼整个后宫,皇帝宠爱的唯杨贵妃一人而已,所以,她会与皇帝一起并不意外,只是这个时候,这般天气,万安公主为何会出现在这后宫之中呢。

    思前想后,他觉得可能性只有一个,那便是万安公主昨天便已入宫了,而且她此番入宫面圣定是与集贤军的命案有关,与自己的驸马梅采梦有关。

    突如其来的雷雨导致朝会延迟,这属于突发情况,可是集贤公子们却偏偏无一人到场,莫非他们真的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算到了雷雨会在这个关头突然而至。

    来大明宫之前李林甫便为向梅采梦发难做好了充分准备,不料却遇见了这般情况,向来老谋深算的他不由得变得焦虑起来,他不知道集贤公子们再耍什么把戏,他更加不会知道这般情况是否乃皇帝有意为之。

    之前皇帝降旨醉红尘命案由京兆尹单独审理,不得借题发挥将罪名烧向集贤军。至于梅采梦是否治军不严,则于早朝共议之。

    若是此次皇帝有心偏袒梅采梦,那他为陷害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徒劳。

    其实,集贤公子们迟迟不出现却是有意为之,不过,他们并非有未卜先知之能,而是事先与万安公主李青缘商量过,让其在设法将皇帝拖住一段时间。

    至于皇帝是否有心偏袒,故意迟到尚是个未知数。

    梅采梦他们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有自己的考量,为了借醉红尘的命案给梅采梦以沉重一击,李林甫定是做好了各种准备。

    眼下其斗气正盛,若直接与其交锋恐对自己不利,所以,才想出了这样一个缓兵之计,以避其锋芒,挫其锐气。

    时间过了好久,骤雨狂风非但没有消减,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望着殿外愈来愈急的大雨,等候早朝的大臣们都不由得急躁起来,抱怨着不知这雨何时会停,不知今日这朝会是否还开得成。

    风声肆虐、雨声急促,加之时而响起的雷鸣搅的人心慌。若非是在这繁华簇拥的宫城,若非在这群臣共立的大殿,黎明之前面对此等恶劣天气想来是很恐怖的。

    此刻李林甫已是心绪难宁,他的镇定,他的耐心在时间流逝里渐被消磨殆尽。原本自信满满的台词变得无力,原本以为必胜的攻势开始动摇,渐渐的乱了章法。

    骤雨狂风从黎明之前持续到正午将近才停歇,那个时候,含元殿里的大臣们已经站了三个多时辰,等了三个多时辰,可谓身心俱疲。

    风停雨歇,殿外的积水很快便退去了,露出青石铺砌的路面,被雨水洗礼过的路面显得分外光滑,也分外干净。

    又过了约莫半盏茶的功夫,集贤公子们终于出现了,他们一行四人不急不缓地往群臣等候的大殿而来。

    明知朝堂之上等待着自己的是一场唇枪舌剑,他们却是那样的悠闲自得,仿佛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控中,根本不足为虑。

    (本章完)

第88章 江南大案() 
所有人都到齐了,李隆基也终于出现在了金殿之上,朝会还是熟悉的朝会,只是这早朝却变成了午朝。

    望着殿内满是疲惫却强撑着的众大臣,在落座之前身为君主的李隆基还象征性的表示了一下慰问。

    雷雨突至,致使朝会延误至此,让众卿家等了这么久朕心倍感不安。

    而后,一众大臣便齐整的躬身施礼回答道:臣惶恐。

    闲话过后,李隆基于龙椅子上落座,一旁的高力士便抬高声音说了那句不知说了多少次,不知还要再说多少次的开场白: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明知今日朝会是商议集贤军涉嫌目无朝廷之事,高力士却还是习惯性的喊了这么一句,而后李林甫没有什么动静,京兆尹杨钊便先站了出来。

    “陛下,醉红尘命案已审理完毕,卷宗在此恭请陛下御览。”杨钊微微躬身,双手将卷宗聚过头顶,毕恭毕敬地道。

    而后,李隆基冲杨钊摆了摆手,示意他免礼。而后高力士便从台上下来,微微放快了脚步行至杨钊身边,将卷宗接过去,又转身步履匆匆地走了回去。

    李隆基接过高力士手上的卷宗,草草看过后便又将卷宗递到了高力士手上。

    “集贤军兵士私自入城已是死罪,又于醉红尘犯下人命官司,更是罪上加罪,既然那犯罪的兵士皆已认罪,此案便就此了结吧。”

    “是,陛下。”杨钊只是小心的答话,全然不提有关集贤军叫嚣只识梅家公子,不识朝廷的狂背言论之事。

    于是,最终还是要李林甫自己将这一话题挑出来。

    “陛下,臣听闻那杀人兵士被捕前曾公然叫嚣只识集贤军法,不服朝廷法度,不知是何人给了他们这样的底气,如此目无法纪,目无朝廷。”

    虽说李林甫没有挑明针对谁,但明眼人都知道他所言是指集贤军的统帅梅采梦。

    既如此,梅采梦便也自然没有装傻充愣的道理,未等李隆基开口,便直接出声与李林甫对质。

    “相爷,相爷口口声声说集贤兵士目无朝廷,目无法纪,不知这样的事是否相爷亲眼所见,这样的话是否相爷亲耳所闻。”

    上一次审理梅采梦涉嫌杀人一案时,梅采梦立于中间,李林甫则是于十余步外的位子上落座,从距离上为双方直接动手流出了一段缓冲带。

    然而,今日朝堂相对他二人一左一右于众臣之首列班,距离只在五步之内,这过会儿谁要是恼羞成怒了动起手来,恐怕很难拦得住。

    李林甫侧头望向梅采梦,眼神锐利而轻蔑,虽说雷雨事件对自己的锐气有所打击,他却依旧坚信今日之争势在必得。

    “此言虽非本相亲耳所闻,不过,在场之人都可以证明,驸马作为集贤军的统帅不知对此如何解释。”

    梅采梦并未回答李林甫的话,而是冲龙椅之上的李隆基微微躬身道。

    “陛下,集贤兵士私自入城,犯下人命案子是微臣管教不严之罪,不过,相爷口口声声说集贤兵士目无朝廷,分明是有心针对微臣。”

    “陛下,老臣所言所行皆是为朝廷着想,绝无半点私心,驸马说老臣针对于他,这何尝又不是针对老臣呢。”

    眼看李林甫做出一副很是委屈的样子,且不说信与不信,看到这般情形作为皇帝的李隆基还是要开口宽慰一下。

    “爱卿对朝廷的衷心朕又岂会不知,驸马虽已身居要职,却毕竟年岁尚轻,出言莽撞了些,爱卿大度些不要与之计较了。”

    “陛下,杨大人作为此案的主审,犯案兵士是否曾口出狂言杨大人应该很清楚。

    言至此处,李林甫的目光转向身后的杨钊,微微颔首。

    “杨大人,有关此案的详细情节还请大人你向陛下和众位同僚叙述一下吧。”

    杨钊闻言出列,冲殿上作揖。他虽然站了出来,却并没有要相助李林甫的意思,毕竟今日之争谁胜谁负还是未知数。

    “陛下,确有人证证明犯案兵士口出狂言、目无朝廷,不过,那涉案兵士却只认私自入城及过失杀人之罪,拒不承认曾对朝廷出言不逊。”

    “如此大逆不道之言他们自然是不会承认了,可是,这种事又岂容得他们抵赖。”

    李林甫冲皇帝躬身施礼,而后又转身望向梅采梦,然后,便开始了已经准备那段好的话。

    “集贤军口出狂言绝非小事,此事从侧面折射出集贤军的军纪是何等松懈,集贤军的将士是何等狂悖。今日是三两人私自入城喝花酒,他朝便有可能公然闯关行犯上作乱之举。”

    这李林甫的话虽然句句冲梅采梦而来,却并非没有道理,在某种情况下,军权比政权更重要。

    若一支军队,由其是一支靠近京城的虎狼之师识将不识君,一旦领军将领有不臣之心其后果不堪设想。

    而李隆基曾亲自策划并主导过宫廷政变,所以,他对这样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