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皇分身系统-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没问题,这件事抱在本官身上。”

    吴达欣然答应。

    毕竟,拍卖会是在临汾举办,这件事要是办好了,也是他为官履历上非常亮眼的一笔,他自然上心了。

    同时,这也是朱勇扳倒王、赵两家之后,吴达没了掣肘,真正意义上办得第一件大事,他当然要办得漂漂亮亮。

    “还有一件事,吴大人,本官要在临汾城外新建一处军营,准备用来编练新军。

    还请劳烦吴大人,在城内招募一批民工,尽快完成军营的修建。

    招募民工的所有花费,全部由本官报销。”

    朱勇临离开府衙之前,还对吴达说了这件事。

    新军营的修建,朱勇可没打算让新军士卒自己动手。

    朱勇现在手里可不差钱了,招募民工修建更合适。

    这件事还得需要吴达配合,让他以府衙的名义招募民工,才符合规矩,也更方便快捷。

    “行,这件事就交给本官,我会安排人去办的。”

    几日后,朱勇在临汾抄了王、赵两家的事情,在京城内掀起不小的风波,不少官员都上书弹劾朱勇。

    毕竟,王家这些年,不管是贿赂,还是结交,都认识不少朝廷大臣,这个时候这些官员自然要想办法保住王家。

    可是,当朱勇将王家所有罪证,送到京城后,所有力保王家的官员,全都闭嘴了。

    其他罪证不说,单凭王家暗地与关外鞑子交易,卖给鞑子盐铁,这可就是卖国大罪啊!

    以最近一段时间,崇祯展现出来的铁血手段,对于造反和卖国这样的大罪,基本上都是零容忍度。

    京城的官员不用想也知道,王家是死定了,没有任何翻身的可能。

    这个时候,谁要是再给王家求情,那不是找死嘛!

    京城里,三月一日一大清早,孙承宗就和侯恂两人早早来到乾清宫等着朱勇,其他六部尚书都还没到呢。

    “吆喝,两位爱卿,今天怎么这么早啊!”

    朱勇因为从王、赵两家身上,捞到这一笔巨款,心情很不错,见到孙承宗和侯恂两人这么早过来,笑眯眯的问道。

    “圣上,这次我和首辅大人过来,是有要事要向圣上请求的。”

    孙承宗没有说话,倒是户部尚书侯恂先开口了。

    “好,你说吧。”

    “圣上,最近朱勇将军在临汾查出了王家通敌案,当真是大快人心,当然这也是圣上的英明指导……”

    “行了,行了,别拍朕的马屁了,侯恂,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嘿嘿,是,陛下。”侯恂讪讪笑着。

    “圣上,王家可是临汾晋商中有名的大商人,家财万贯,产业遍布山西。

    如此一来,朱勇将军这次查封王家所得钱粮,是不是该让他送回京城啊!”

    你丫的,好你个户部尚书,老子好不容易弄了点钱,你这又在打主意呢!

    “不行,这次查抄王、赵两家所得钱粮,朕已经提前交给朱勇将军,作为新军的开支了。”

    朱勇直接拒绝道。

    “圣上,王、赵两家那么大家业,全交给朱勇将军,不太合适吧。

    额,微臣是说,朱勇将军就算是编练新军,也用不着这么多银子啊!”

    侯恂还想在争取一下,继续对朱勇哭穷道:“圣上,您是不知道啊,这段时间陕西和河南都在闹灾荒。

    陕南和河南西部的流民遍地都是,当地官员每天都在向朝廷申请赈灾钱粮。

    可是,户部又要今年的辽饷,又要准备赈灾钱粮,圣上还让朝廷不许向农民多征收田税,现在微臣的户部仓库,又要跑老鼠啊!”

    听侯恂说完,又看着侯恂那一脸近乎哀求的模样,朱勇也有些心疼自己这个户部尚书了。

    大明的户部尚书不好干啊!

    现在大明每年光是辽饷,就是朝廷一个巨大负担,而现在陕西和河南的灾情又加重,朝廷需要下拨大量钱粮赈灾。

    同时,朱勇确实也不许朝廷再乱设各自苛捐杂税,如此大明朝廷就少了很大一笔收入。

    原本历史上,这个时候崇祯应该下令,向农民加派剿饷和练饷了。

    剿饷,是为了镇压流寇筹措军费;练饷,是为了练兵所用,再加上一个辽饷,就构成了明末臭名昭著的‘三饷’。

    但现在朱勇是不可能允许‘三饷’的另外两饷再出现了。

    同时,孙承宗在京城周围试点的新税法,短时间内也难以见到大成效。

    所以,别看户部从去年朱勇抄了董乾等官员家,获得了一些银子,但区区那点银子,根本不够户部用的。

    也不怪这个时候,侯恂过来向崇祯哭穷了。

    “咳咳,圣上,户部确实没钱了,现在朝廷还需要一笔赈灾钱粮,圣上可否让朱将军通融一下。”

    最后,连孙承宗都站出来这样说,朱勇算是明白,侯恂一点都没撒谎。

    所以,朱勇想了想,还是决定从临汾调拨一批钱粮交给侯恂。

    朱勇需要钱编练新军不错,但朝廷这边稳住国内灾情,同样重要。

    因为朱勇编练新军,还需要时间,而这段时间里,朱勇必须保证朝廷稳住大明局势,不再让大明局势继续恶化了。

    “好,朕知道了。

    朕会让朱勇送回五十万两银子和十万石粮食,交给户部,你们要办好赈灾之事。

    朕会让锦衣卫盯着,但凡有官员私底下,敢贪墨赈灾钱粮的,一律以造反论处,诛九族。”

    说到最后,朱勇的声音冷冽下来。

    朱勇最担心的,还是朝廷下拨到各地官府的赈灾钱粮,无法顺利发给各地灾民,而是进了那些官员的口袋。

    所以,朱勇提前给孙承宗提个醒,同时他也会让骆养性派锦衣卫盯着,谁敢对赈灾钱粮下手,他不仅要砍了手,还要砍头。

    “什么?五十万两银子,十万石粮食,圣上,您不是在和微臣开玩笑吧!朱将军真能送来这么多钱粮?”

    侯恂听完朱勇的话后,顿时眼睛都红了,有些不敢置信的说道。

    侯恂还以为,朱勇这是将从王家抄来的所有钱粮,都要送回京城里。

    所以,侯恂赶紧摆摆手,说道“圣上,朱大人那边编练新军,也需要钱粮,不用全都送回京城。

    朱勇大人编练新军的钱粮,总不能一直让圣上从内帑拿银子贴补。

    让朱大人留下二十万银子吧,将圣上的钱粮送回来就行。

    粮食,我们就不留给朱大人了,相比银子,朝廷现在更需要粮食。”

    或许朱勇怎么也想不到,朱勇会从王家抄到上百万两银子,这还不包括王家囤积的大量粮食,以及王家遍布各地的产业。

    朱勇要是说出真实的数目,估计孙承宗和侯恂两人,都得被吓坏。

    他们实在是太低估,这个时代商人的富裕,特别还是像王家这种经营上百年的商贾世家。

    所以,这个时候朱勇也觉得,他不能厚此薄彼,他现在不单单朱勇将军,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大明皇帝,眼光也要放远。

    “没事,朱勇那边的新军,朕会养着,就让他送回五十万两银子和十万石粮食。

    既然朝廷更缺粮食,我会让朱勇想办法在山西,再筹集一批粮食,到时候直接送到陕西和河南赈灾,那样更快。”

    “微臣代陕西和河南的百姓,谢圣上。”侯恂都哭了。

    “行了,别哭哭啼啼的。”

    “是,圣上,是微臣太高兴了。

    您是不知道,这几日微臣为了筹集钱粮,什么办法都想了,可依然还缺三十多万两银子和十几万石的粮食。

    现在,终于解决了。”

    侯恂抹了一把眼泪,哽咽着说道。

    “朝廷为何不向京城的商人,暂时赊购一笔粮食呢?”

    “哼,想从那些商人手里赊购粮食,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要不然就要朝廷拿矿场等低价抵押。

    现在各地粮食价格一直再往上涨,还不是那些粮商故意囤积粮食不卖,才造成的。

    这次微臣入宫,也是想向圣上汇报这件事。”

    孙承宗这个时候冷哼一声,十分气愤的说道。

    “是这样吗?想发国难财吗?”朱勇眯着眼,眼中射出寒光。

    “孙阁老,你回去之后,让朝廷拟一步令法,专门针对商人囤积粮食,哄抬粮价的。

    对于这样的粮商,就要重罚,情节严重者,抄家杀头。”

    朱勇冷漠的说道,对于商人囤积粮食,哄抬粮价,发国难财的行为,可谓是深恶痛绝,决心下重手打压。

    “是,老臣知道了,老臣回去后就找人起草法令。”孙阁老应道。

第59章 灭饥荒杀器() 
59灭饥荒杀器

    【老云新书求收藏推荐!】

    吴达在收到朱勇的请求后,当天就派人在城内招募了数百青壮民工,出城修建新军训练营地。

    之所以能这么快招齐人手,主要是朱勇开出的工钱,比此时市场价足足高出近一倍。

    于是,府衙的招人告示刚一出,短短半天,六百多青壮就集合在府衙外了。

    随后,这六百余青壮在临汾城南一块空地上,用了五天的时间,就按照朱勇的指示,修建好了新军训练营地。

    又过了三天,钱勇也带着三千余青壮,从襄陵赶到临汾。

    钱勇带回来的这三千青壮,就是朱勇从数万流寇俘虏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用来组建新军第三营的新兵了。

    就在这一周的时间里,王、赵两家在临汾的产业,也被吴达清查清楚,列了一个长长的清单,交给了朱勇。

    “好家伙,王、赵两家在整个平阳府的良田,竟然足有三千七百多亩,还有三十多套宅院,十九处粮仓,上百家大小商铺……”

    朱勇望着吴达给他送来的这份清单,也是震惊的合不拢嘴,上面的产业数量和价值,远超朱勇的预想。

    这还不包括,王、赵两家在平阳府之外的其他产业,不过他们两家的大部分产业,主要都在平阳府境内。

    至于平阳府之外的其他产业,朱勇已经交给朝廷处理。

    “大人,我家老爷已经将出售王、赵两家产业的消息,散播了出去。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五十多家商贾,派人向府衙递交了书函,希望参与这次‘拍卖会’。

    其中,七cd是山西境内的商人,还有三成是来自外地的。

    我家老爷让小的问大人,觉得什么时候举办拍卖合适,时间还得由大人来定。”

    一名吴府的管家,此时对朱勇说道。

    “嗯,时间也不短了,是时候开始了。

    你回去告诉你家老爷,拍卖会就定在五天后,给各地商人赶来留出时间。

    同时,也让那些有心参与竞标的商人,想办法筹集好资金,这次拍卖会上优质产业和不少。

    他们要是没准备充足的银两,到时候看中的优质产业,可就要拱手让人了。”

    朱勇笑眯眯的说着,在心里已经盘算着这场拍卖会,该怎么进行了。

    只要这场拍卖会办完了,以王、赵两家那些优质产业,应该又能卖出一笔巨款,想到这里朱勇就乐呵。

    “是,大人,小的这就回去告诉我家老爷。小人告退了。”

    吴家的管家走后,朱勇拿起毛笔,在吴达给他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