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皇分身系统-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现在,朱勇决定不去河南,去山西,配合自己这次对山西盐商的行动。

    甚至,朱勇还以崇祯的名义,写了一份诏书,给此时身在宣府的卢象升,必要时刻卢象升也会出兵。

    朱勇是担心,他这次对几个山西盐商下手,会因此山西境内的一些动荡,到时候需要武力镇压。

    千万别小瞧这些商人、地主们,他们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没有什么事情不敢干的。

    造反,也不是不可能的。

    “全军集合。”

    保定新军军营内,一大清早天还没亮,随着一阵号角声,一处处军帐里,迅速钻出一名名士卒。

    一个新年过去,随着年前剿匪受伤的伤兵归队,新军一营又补充了少量兵源。

    使得此时朱勇麾下的两个新军营,全都是满编,每营三千八百人,三千战兵,八百辎重兵。

    辎重司,是朱勇后面新加入进去的。

    因为在实战中,朱勇发现新军营对于运输工具,非常需求。

    毕竟,新军营中的火枪司,需要携带火炮和弹药,还有粮食,药品,这些都需要马车。

    所以,朱勇才会在新军营中,再设立一个辎重司,负责全营的物资运输,配备三十多辆大车,五十多匹驴骡作为运力。

    “今天早上不晨练了,;两营人马各自返回收拾兵甲、辎重,半个时辰后重新集结,出发。”

    朱勇站在一列列新军将士跟前,大声吼道。

    五天后,朱勇率领的新军两营,也在走真定府,入井径,过固关,进入山西境内,暂时驻扎在寿阳一带。

    而朱勇也知道,骆养性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将山西盐商的情况,调查清楚的。

    所以,朱勇决定先前往晋南一带剿匪,这个时候的晋南匪寇很多,大部分都是从陕西过来的流寇。

    特别是毗邻陕西的平阳府,更是流寇遍地,偏偏这里又是产粮区,还有解州的盐池,朝廷自然不能轻易放弃。

    所以,平阳府一直有很多朝廷兵马驻扎,保护重要地区,比如解州的盐池。

    但其他地方,如普通农村,官府并顾不过来,使得这里的百姓一直惨遭流寇的蹂躏。

    驻扎在这里的官兵,指望他们能守住县城和产盐地,就不错了,指望他们出来剿灭流寇,那是不可能的。

    朱勇他们在寿阳略作休整后,补给了粮草,便继续南下,直奔平阳府。

    一周后,朱勇率领的两支新军营襄陵,再往南就是九原山和稷山,地势复杂,藏匿着不少流寇。

    朱勇便决定,先将这里作为他在晋南剿匪第一站。

第51章 王家和赵家() 
51王家和赵家

    【新书求收藏推荐!】

    崇祯十年二月中旬,山西平阳府闻喜县城外,此时大量的百姓聚集在县城外的空地上,等待着一场行刑。

    “开始吧!”

    朱勇穿着一身甲胄,端坐在木案前,发号施令道。

    听到朱勇发话,彭浩大吼一声:“大人有令,准备行刑。”

    而在朱勇前面的一大片空地上,此时跪着数百名穿着囚服的犯人,他们背后都站着一名光着膀子的壮士,各自捧着一柄大刀。

    这处刑场上足足有二百七十九名,即将被行刑处决的犯人。

    这些犯人全都是近一个月来,朱勇从襄陵一路南下,剿灭了十几股大小流寇,所抓获的流寇首脑及其他们的死忠亲信。

    这些人都是手上沾满百姓鲜血的刽子手,落到朱勇的手里,朱勇自然没打算放过他们。

    “行刑!”

    一名名刽子手立即抽出这些跪着犯人背后的木牌,然后挥舞他们手里的大刀,对着前面犯人的小脖子,狠狠斩落下去。

    噗嗤!噗嗤!

    如同菜市场屠夫剁碎肉般的声音,响彻着这片空地上。

    一颗颗人头滚落下去,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近三百名犯人被集体处决。

    就在这些刽子手砍头的时候,朱勇并没有避开,而是眼睛盯着前方。

    经过这段时间的剿匪生涯,不仅仅是新军的将士们在成长,朱勇同样在成长,这些血腥的场面,他早已经习惯了。

    此时,这些负责行刑的刽子手们,其实也全都是新军营的士卒们充当的。

    毕竟,在小小的闻喜县城,不可能找出近三百名刽子手,只能由新军士卒负责行刑。

    经过近一个月的剿匪战斗,二营的那些新兵蛋子们,此时每个人都见过血了,但依然有不少人,看到此时行刑场面而呕吐。

    朱勇其实完全可以对这些流寇头目,实行枪决的,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斩首。

    因为,相比起枪决来说,砍头更具威慑力,他就是要让自己的‘凶名’,传播出去,让更多流寇听到他的凶名。

    朱勇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带着新军营的将士,一路从北面的襄陵,杀到此时的闻喜县城。

    跨过数个州县,距离长达上百公里,几乎将这里的所有流寇,全都剿灭了。

    这才有了今日在闻喜县城外的,这场浩大处决。

    于此同时,朱勇和他麾下新军营的威名,也在平阳府迅速传播开来,令不少流寇都闻名变色。

    “大人威武,圣上万岁!”

    看到这些流寇头目们,被一个个砍头,周围围观的百姓们纷纷欢呼起来。

    实在是,这些流寇的存在,让当地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好了,让将士们回营吧,明日开拔北上,去平阳府城临汾。”

    朱勇站起来,对下面的新军营将领们,说道。

    没错,朱勇的这次剿匪之行,也准备到此结束了。

    原本,按照朱勇的计划,他是要继续南下,一直剿到解州一带的。

    但是,现在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剿匪只能暂时搁置了。

    至于,这个更重要的事情,当然就是对山西盐商下手的事情了。

    原来,经过骆养性一个月的调查,他终于将山西盐商的大体情况,都了解清楚。

    甚至,他暗中更是收集了山西各大盐商的不少黑料。

    反正,像这些大盐商的屁股,都不会很干净,一家黑料比一家多,没有最黑,只有更黑。

    骆养性将他调查的所有山西盐商的资料,上报给朱勇,朱勇在看后,最终选中了两家,黑料最多的盐商。

    一个是王家,现任家主叫王落开;一个是赵家,现任家主叫赵百万。

    这两家盐商,都在平阳府临汾,是山西鼎鼎有名的两大盐商之一,但可惜这两家的名声,可谓是臭名昭著。

    王家祖上本就是山西临汾大户,做盐商已经近百年的时间了。

    临汾是平阳府城,毗邻南面的解州产盐地,给予了王家成为大盐商的机会。

    王家不仅仅是盐商,更经营其他产业,其他产业遍布整个山西,粮铺,当铺,首饰店都有。

    同时,王家更是大地主,王家巧取豪夺,强行兼并的良田,足有数千亩之多,用一句话形容王家,那就是‘富可敌国’。

    这可真不是吹的。

    此时大明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区区四百万两,而王家所有产业、财富加起来,估计不输给这个数。

    而王家在临汾,更可谓是只手遮天,黑白两道通吃,甚至连官府都要看王家的脸色行事。

    在临汾流传着一句话,宁可得罪官府,也不能得罪王家,否则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王家在临汾,可谓是最强的地头蛇,没有之一。

    王家如此富有,可是近些年在临汾的名声,却越来越臭。

    一方面,王家垄断了平阳府的盐市,定下的盐价极高,高达每斤五百文,简直就是心黑到了极点。

    但可惜,整个平阳府的盐,基本上都掌握在王家手里,那些百姓不买王家的盐,根本就买不到盐,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同时,王家不仅垄断着临汾的盐市,王家还在灾荒之间,大肆囤积粮食,拒不出售,恶意哄抬粮食价格,大赚国难财。

    王家的黑料,还不止这些,王家还借助自己的势力,将临汾周边很多良田兼并到自己手中。

    凡是被他们看上的良田,他们都会先用较低的价格,向农民购买。

    而那些农民当然不乐意卖了,而且你出的价格简直就是欺负人。

    可是,但凡不卖的农民,最后没几个有好下场的,个个都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最后,凡是王家看上良田,基本上都能以极低的价格买过来,要不然王家也不可能有数千亩良田。

    对于王家的这些所作所为,临汾的官府根本都视而不见。

    甚至,王家的子弟在临汾欺男霸女,杀了人,官府都不管。

    一方面,是因为王家的势力,在临汾太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临汾当地很多官员,都很王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少官员都是出身王家,或者暗中收了王家的好处。

    朱勇在看了骆养性的汇报后,心里气愤不已,当场就决定拿临汾王家下手,铲除这颗大毒瘤。

    至于临汾赵家,只不过是王家的一个忠诚走狗,王家干的很多坏事,都需要赵家冲在最前面。

    赵家现任家主以前不过是一个盗匪,后来归附了王家,慢慢的才摇身一变,变成了商人。

    自从朱勇看了王家和赵家的情况后,他就知道,想要拿这两家盐商开刀,难度不小。

    没有一支强大可怜的军队,想在临汾动王家,基本上不可能。

    于是乎,朱勇才准备便带着新军营,北上临汾,他将亲自负责这次清理王家和赵家的事务。

第52章 密谋() 
52密谋

    【新书求收藏推荐!】

    崇祯十年二月下旬,朱勇率军抵达临汾城,平阳府现任知府吴达亲自带人出迎。

    按说,以此时朱勇的官阶,特别是在明末这个重文抑武的年代,堂堂一任知府是不太会迎接一名四品武将的。

    但这一次,吴达却亲自出城迎接朱勇,展现出了他的诚意。

    这一方面,是因为朱勇‘圣眷正隆’,只要稍微圆滑一点的明朝官员,都会注意和朱勇打好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朱勇这一路剿匪过来,甚少受到当地文官的掣肘。

    每到一地,朱勇如果寻求当地官府协作,基本上没有推脱或是不配合的。

    但凡是有推脱和不配合的地方官员,基本上都会在随后一周至半月内被撤职。

    如此一来,现任平阳府知府吴达自然不敢轻视朱勇,不会将他与普通明将同视。

    特别是,最近一个月来,朱勇在晋南大肆剿匪,凶名赫赫,吴达这个平阳府知府不可能不知道。

    对于这样一个实权将领,吴达觉得搞好关系没错。

    另一方面原因,这是吴达两天前晚上,秘密收到了由锦衣卫送来的圣谕,让他协助朱勇,调查王、赵两家。

    吴达在收到这份密诏后,也是兴奋的一夜没睡着,暗呼:朝廷终于要铲除这两颗毒瘤了。

    吴达的年纪不大,作为崇祯初年的进士,一步步做到知府这个位置,他还想着为大明尽忠职守。

    在吴达继任平阳府知府后,本想着大干一场。

    可是等他到了临汾后才知道,在这里他这个知府想要做成事,就必须得到王、赵两家的配合。

    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