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皇分身系统-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绝不能重蹈覆辙,对于这些叛逆,一律杀无赦,除非他愿意无条件放下武器。”

    最终,朱勇针对国内的乱寇,也想出了两个对策。

    一是,赈济灾民,等于切断乱寇的兵源。

    二是,武力镇压,要不无条件放下武器,要不杀无赦,绝不怀柔,绝不养虎为患。

    “在防备鞑子方面,还得依靠北面长城,山海关和松锦一带的防线。

    将领方面,只能靠两个人,一个是卢象升,另一个便是祖大寿。

    国内镇压叛乱,则交给孙传庭和洪承畴这两人吧!

    朝政方面,就只能依仗孙承宗了。”

    其实,在北面防御鞑子方面,朱勇真的想完全交给卢象升,对于祖大寿此人,朱勇没有好感。

    但可惜,此时朱勇在松锦,山海关一带的防务,离开了卢象升可以,但却离不开祖大寿。

    此时大明东北方向的防务,基本上全被都是祖大寿在负责,而且祖大寿手下的关宁军,更是大明最为精锐的骑兵。

    并且,除了祖大寿的命令,崇祯都指挥了关宁军,毕竟关宁军中大部分将领,都是祖大寿提拔上来的,甚至很多都是他的家将。

    即便是,几年前崇祯肢解了关宁军,分出两部分,一部分给了祖大乐,一部分给了山海关的吴三桂。

    但祖大寿手里的关宁军,依旧是最多最精锐的。

    可以说,这些年要不是祖大寿扎在松锦,说不定鞑子早就打进关内了。

    从这方面来说,其实祖大寿对于大明,还是有很大功劳的。

    但同样的,正因为祖大寿在东北边关的权势太大,已经超出了崇祯的控制,崇祯多次下诏让其入京,他都拒绝。

    当然,主要是祖大寿怕自己步了袁崇焕的后尘,不敢回京,但他也没有背叛大明,其实也是为了自己的权势。

    朱勇记得,祖大寿最后背叛大明,也是在松锦之战惨败之后,他看不到大明获胜的希望,才选择投降鞑子。

    说到底,祖大寿此人对大明和崇祯的忠诚,还是有的,但他更多的还是在意自己的性命和利益。

    如果在家与国之间选择,他是会选择家的。

    这或许,也是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大明官员的正常想法,毕竟能像卢象升这样对大明死忠的臣子,真心不多的。

    这也是为什么,朱勇不太喜欢祖大寿的缘故。

    东北边防太重要了,朱勇真心希望交给卢象升,而不是祖大寿,可实际情况,他做不到。

    如果这个时候,朱勇强行下令,让祖大寿退出锦州,而是让卢象升接替他的位置。

    弄不好,随后祖大寿就会带着关宁军投奔鞑子,这点祖大寿真有可能做得出来。

    所以,朱勇只能继续用着祖大寿,再说祖大寿领军作战能力还是很不错的,手下关宁军战力也极强。

    朱勇相信,只要他不下令召回祖大寿,或是撤掉他。

    在大明没有输掉五年后松锦之战,那一场国运之战时,祖大寿是太可能背叛大明的。

    既然如此,那朱勇也就只能将就着用他了,因为朱勇也没别的选择。

    “两年改良大明,五年赢下松锦之战,这是我定下的目标。

    那就先叫做‘两年计划和五年目标’吧!”

    理清了思路的朱勇,心情很不错,剩下的就是如何去执行了,这也是最重要的。

    本章完

第38章 清查官场() 
38清查官场

    【新书求收藏推荐!】

    京城周围的勤王大军们,已经被朱勇遣散回原驻地了,朱勇便觉得卢象升率领的大军,不需要继续留在京城了。

    随即,朱勇给卢象升升官,封他为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和山西的军务,这也是历史上卢象升做到位置。

    朱勇记得,卢象升在这个位置上做到成绩非常不错。

    此时,大明依旧丢失了关外的大凌河,不过东北方向的松锦防线,山海关防线都还稳固,短时间内不会出现问题。

    而这个时候,大明北面宣府和大同一带的防务,却形同虚设,蒙古人的骑兵随时可以南下,这是巨大的隐患。

    所以,朱勇也觉得这个时候,将卢象升派到宣大一带,是比较好的选择。

    在那里,卢象升可以屯田练兵,拱卫大明北方边关,日后一旦有大战爆发,朱勇随时可以将他调回来。

    在卢象升领军离开京城之前,朱勇特意在皇宫内再次接见了他,君臣两人交谈了很长时间。

    九月七日,卢象升率领麾下天雄军主力北上,赶赴宣大一带驻防。

    而祖大乐麾下的五千关宁骑兵,并没有让朱勇派给卢象升一起前往宣大。

    而是被朱勇下令,让祖大寿前往陕西,接受孙传庭的指挥,参与剿匪作战。

    之前,祖大寿率领关宁军入关,参与国内的剿匪作战时,他们五千关宁骑兵可以追着几万乱寇杀。

    这个时候,高迎祥、李自成麾下的那些流寇,说不好听的,绝大部分就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

    再加上,他们很难获得大量精良武器和甲胄,别看他们人数众多,即便对上普通官兵,都很难取胜。

    就更别说,遇上祖大乐麾下这五千武装到牙齿的关宁骑兵了,完全就是砍果切菜啊!

    朱勇当然不能浪费这么一股力量了,正好加强给孙传庭,让他尽快剿灭陕西,河南一带的流寇。

    因为之前,董乾等人叛乱,让朱勇下令抄了不少参与叛乱官员的家,让户部宽裕了不少。

    朱勇便下令,拨款十万两银子和两万石粮食给孙传庭,让他加大剿匪攻势,并且派出锦衣卫监督,不许这些钱粮被朝廷官员中饱私囊。

    同样的,朱勇也没忘记清理此时的官场,他准备先从京城开始。

    “大人,这是我们调查到的,有关陈礼合的所有贪污受贿罪证,咱们是不是该动手了。”

    这一天,彭浩向朱勇请示道。

    “嗯,那就开始吧,将陈礼合的贪污罪证,上交给指挥使,剩下的,咱们就不用管了。”

    朱勇神色冷漠,对彭浩说道。

    “是,大人,我这就去办。”

    朱勇相信,等彭浩将陈礼合贪污的罪证交给骆养性后,骆养性就会上报给崇祯,到时候他便可以以此为由,正是开始清查官场。

    “小六子,我会给你报仇的,你九泉之下可以安心了。”

    果不其然,骆养性收到彭浩的汇报后,便知道这是朱勇的意思,虽然骆养性心里很不待见朱勇,但还是决定将这件事上报给崇祯。

    因为,骆养性知道,就算他不上报,朱勇也有办法将这份情报递给崇祯,到时候他恐怕又得被崇祯骂了。

    谁让骆养性到现在为止,认定了朱勇是崇祯安插在锦衣卫的内线,他万万想不到,其实朱勇就是崇祯。

    一切都如朱勇想的一样,骆养性很快就将户部侍郎陈礼合贪污受贿的证据,上报给了崇祯。

    然后,朱勇便在皇宫内‘大发雷霆’,下令让大理寺抓人,审查,并让骆养性在京城内开展大调查,调查所有官员。

    同时,朱勇很隐晦的告诉骆养性,三品以上的高官暂时不要动,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暂时不要去动,要多查查东林党,齐鲁浙党这些朋党官员。

    骆养性也是官场老油子了,立马就领悟了朱勇的意图,笑着离开皇宫,再次开始了他的狐假虎威之旅。

    对于朱勇来说,三品以上的大明高官,不能轻易动,能做到这个位置的官员,都是资历极深的官员,不是谁都能随便替代的。

    而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也暂时不能动,毕竟抓来的那些贪官们,还需要刑部和大理寺审判处理。

    而下面中层官员数量较多,抓一批,撤一批,有很多人可以替代他们,甚至可以从下面可以再提拔上来一批。

    对于朝廷的运转,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这一次,朱勇清查官场,一方面是为了治理贪污腐败,同时也是为了清理官场内众多的东林党和齐鲁浙党,这些朋党官员。

    于是乎,一场新的官场风暴,再次因为户部侍郎陈礼合贪污一案,在京城内爆发。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整个京城的所有官员,都开始了他们担心受怕之旅。

    骆养性将所有锦衣卫都撒出去,开始在京城内调查他选好的官员。

    这个时候,大明京城的官员,有那个屁股是干净的,只要是被骆养性调查的,基本上都能找出贪污受贿的证据。

    于是,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也将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忙坏了,他们整天跟着锦衣卫的人去抓人,抄家。

    一开始,京城很多勋戚,宦官,重臣,也全都被朱勇的这次清查令,吓坏了。

    毕竟,这些勋戚,宦官,朝廷重臣的屁股,一个个的更脏,犯得事情更多,绝对一查一个准,他们更慌。

    但很快,就有人从曹化淳那里得知消息,说这次崇祯清查的对象,只限于三品官一下,不对上面调查。

    后面的情况,也证实了曹化淳放出的风声是正确的,这才让那些勋戚们放下心来。

    曹化淳放出这样的风声,其实也是朱勇指示的。

    朱勇这个时候,还没打算对这些勋戚贵胄们下手,毕竟这些人能量不小,要动他们得慎重,多准备才行,不然容易引发大乱子。

    这些肥肉,朱勇打算留在以后再慢慢去啃,这一次朱勇先拿下面这些小喽啰开开荤。

    那些勋戚贵胄才是真正的肥肉,他们的罪证更容易收集,朱勇准备以后将他们当‘提款机’来用,不能一次性抓完,要细水长流。

    朱勇开始清查官场,锦衣卫带着大理寺的官员大肆抓人。

    京城那么多官员下马,孙承宗都需要收拾后面的摊子,不能让朝廷的运转出现停滞。

    这次官场清查,忙坏了锦衣卫,忙坏了刑部和大理寺,也忙坏了孙承宗等内阁官员。

    唯独乐坏的,就是户部尚书侯恂了。

    因为,被调查处贪污受贿,徇私舞弊,巧取豪夺的官员,他们的家产全部被抄。

    锦衣卫从这些官员家中,所超出的财产数量,真的吓坏了侯恂,每一个官员都富得流油。

    少的能抄出几万两银子,多得能抄出几十万两银子,很快户部的银库就从能跑老鼠,变得堆满了大箱子。

    就在骆养性和刑部,大理寺官员,在京城内执行他的清查令时,朱勇也开始准备进行新的计划,编练新军。

    编练新军,是朱勇最为看重的,他准备亲自进行。

    所以,很快朱勇就用崇祯分身下了一道命令,再次给自己升官,从百户升到了千户。

    并且,将自己调离了锦衣卫,担任新军第一营营将。

第39章 编练新军() 
39编练新军

    【新书求收藏推荐!】

    朱勇下令,从李英汉的三大营中,挑选了三名把总,九名总旗官,和十几名小旗官,将新军第一营的架子搭起来。

    然后,朱勇以崇祯的名义,亲自下令,在京城周伟招募新兵,要求身体健壮,农民出身,富家子弟一个不要。

    朱勇这是效仿戚继光的募兵制,这也是朱勇觉得未来大明该走的路线,军户卫所制早晚要被他淘汰。

    其中,新军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