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皇分身系统-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一点银子不给他们,是不可能的。

    朱勇相信,有了二十万两的遣散费,加上卢象升率军的威慑,这些京营将领会识趣返回各自驻地的。

    只要等他们各自返回驻地之后,朱勇就有办法,一个个的瓦解,收拾他们,不再给他们这样抱团的机会。

    日后再慢慢的按照计划,一步一步的整顿这些日渐腐朽的卫所军。

    果不其然,和朱勇想的差不多,朱勇的遣散诏令下达之后,城外的众多明军将领,虽然依旧不太满意。

    但最终他们还是服从了朱勇的诏令,分完了户部下拨的二十万两遣散费,便带着各自人马,返回各自驻地了。

第36章 水至清,则无鱼() 
36水至清,则无鱼

    【新书求收藏推荐!】

    “秦百户,你们回来了?董贼抓回来了?”

    九月一日晚上,朱勇原本准备带着彭浩等人回家的,没想到看到秦虎回来,便上前问道。

    朱勇记得,两天前秦虎等一众锦衣卫,被骆养性派出去,跟随李英汉和关宁军一起出城,追击逃走的董家人。

    现在,朱勇看到秦虎突然回京了,心里就有点猜到情况了。

    “原来是朱百户,没错,董贼落网了,被关宁军于千户大人率军在营州地界追上,一网打尽。”

    秦虎的心情很不错,对朱勇说道。

    只不过,秦虎对于朱勇在心里,还是有些提防的,这是骆养性告诫他的。

    不过,董乾被抓这件事情,不需要瞒着朱勇,因为很快消息就会传开。

    “那得提前恭喜秦兄了,这次算是立下大功了,恐怕过不了多久,就要升官了。”

    朱勇笑着祝贺,对于秦虎此人,朱勇感觉还是挺不错的,为人忠厚耿直。

    “哈哈!希望承朱老弟吉言吧!”

    第二天一大早,朱勇的意识降临崇祯分身后,果然就听到王承恩向自己汇报,说昨夜关宁军抓回了董乾等一众董家人。

    现在,正等着朱勇亲自下达命令,该如何处置董乾,同时还有关宁军祖大乐和骆养性两人的上书。

    朱勇打开祖大乐的奏折,上面除了汇报他手下千户于实,抓住了董乾外,还汇报了截获的董家财产。

    当朱勇看到祖大乐奏折上,写着截获的董家财产的具体数目时,眼睛都瞪圆了。

    “除了三十七万银子之外,还有大批珠宝首饰,估计价值在十几万两左右,好一个董乾!”

    朱勇看着如此庞大一笔银子,心里是既愤怒,又悲哀,片刻之后,竟然还有些窃喜。

    “这下好了,侯恂该高兴了,这些户部又有钱了,朕编练新军的首笔资金,也不用愁了。”

    朱勇苦笑一下,说道。

    祖大乐在于实率军返回后,第一时间面见了祖大乐,并向祖大乐讲述了他们截获董家大批财物的事情。

    并且,连他隐晦的想要收买锦衣卫秦虎,私藏下这笔财物,但却被拒绝警告的事情,也告诉了祖大乐。

    祖大乐当场就大骂于实糊涂,并且立即上书给崇祯,将截获的董家财物,一分不少全部上缴给了户部。

    朱勇看完祖大乐的奏折后,又拿起骆养性的奏折。

    骆养性的奏折里,先汇报秦虎他们大体清点的董家财物数目,基本上和祖大乐汇报上来的没多少太大出入。

    随后,骆养性也将于实试图私藏这批财物的事情,也上报给了朱勇。

    甚至,在这份奏折中,骆养性还直接揭露了以前大明将领之间,经常私吞截获所得的情况。

    “哼,没想到还有这种猫腻。”

    朱勇看完骆养性的奏折后,脸色不太好看,冷哼一声,说道。

    “算了,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果然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朱勇一开始还很生气,但很快就想通了。

    连文官抄家,都能将抄获的财物,暗中截留下大半,就更别说那些大明将领在外面截获的财物了,私藏起来更容易。

    再者说,这些年,大明朝廷税收太少,以至于朝廷一直拖欠军饷,那些明军将领很多也是被逼无奈,才出此下策的。

    所以,朱勇哪怕现在是皇帝,知道了这种潜规则,他想要杜绝,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朱勇既然已经知道这件事,他要是什么都不做,总觉得难受。

    最终,朱勇还是下达了一道命令。

    日后,明军外出执行任务,所缴获的钱粮,按照一定比例,一部分上交朝廷,一部分可以自留,用于将领给将士们。

    像这一次于实率领关宁军,抓住董家人,任务难度不大,但却缴获这么多财物,分给他们的比例肯定要小,一成左右比较合适。

    如果是在战场上,击败敌人所缴获的物资,一半上交朝廷,一半自留。

    甚至,如果己军军队损失惨重,这个比例还可以上升,比如三成上交,七成自留。

    或者全部自留,具体比例由兵部或是崇祯,根据战争规模,惨烈程度等方面来决定。

    朱勇希望以此,来激发明军将士的立功之心。

    不过,朱勇对于自己这个命令下达下去,能有多少执行度,他也没有太大信心。

    甚至,朱勇觉得短时间内,明军将领之间的这种潜规则,是不可能消除的。

    除非有一天,朝廷不再拖欠士卒军饷,正常拨给那些明军将领钱粮,或许这个命令才能得到更好的执行。

    但朱勇相信,随着孙承宗日后开始税收改革,大明的税收会慢慢多起来的,日后这些潜规则都要废除。

    此时,朱勇也算是在未雨绸缪。

    这一次,就凭祖大乐这个态度,他也没打算再去追究那个叫于实的千户,还打算按照新的命令,给予他们奖励。

    “大伴,你通知户部,让侯恂从董家财物中,拨出十分之一给祖大乐,作为他们的奖励。

    另外再拨出十分之三,存入朕的内帑,朕后面有用,剩余的留给户部作为开支。

    至于锦衣卫那名叫秦虎的百户,这次做得更好,就赏赐他白银一百两,官升一级吧!”

    朱勇对旁边的王承恩说道,赏罚分明是十分必要的。

    特别是锦衣卫这边,秦虎这次能够顶住诱惑,恪尽职守,这正是朱勇需要的锦衣卫人才,岂能不赏!

    “至于董乾,还有其他一众参与叛乱的逆贼,统一交给大理寺去审理,按照朝廷律法定罪。”

    朱勇没打算插手董乾的审理,这种事情还用不着他这个皇帝去亲自负责,要不然要大理寺,刑部这些官员干什么。

    “另外,你再去告诉骆养性,他这次事情干的不错,让他加快锦衣卫的重建,尽快将情报司和督查司都构建起来。

    还有东厂曹化淳那边,也让他快点。”

    朱勇一一说道,王承恩站在旁边仔细听着,全部记下了。

    “是,圣上,微臣记住了,微臣这就是传令。”

    王承恩记下朱勇的命令,然后出宫传达命令。

    本章完

第37章 两年计划和五年目标() 
37两年计划和五年目标

    【新书求收藏推荐!】

    时间进入到崇祯九年的九月份,入关肆虐了好几个月的鞑子,终于全部退出了关外。

    同时,也带走了三十多万大明百姓,以及数百万两银子和几十万石粮食,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

    对于这样的结果,朱勇也没办法。

    好在,随着这次鞑子退出关外,再次留给大明喘息的时机,但朱勇知道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在我的记忆中,崇祯九年鞑子入关劫掠之后,下一次鞑子再次入关,就应该是十一年的时候了。

    在往后,便是十四年的松锦之战,那是大明和鞑子最后一次决战,明军战败,丧失松锦防线,大明精锐尽失。

    也是从那一战过后,大明彻底没了战胜鞑子的希望,只能慢慢等死。

    也就是说,留给我最长的时间,也不过区区五年的时间。”

    朱勇在心里想着前世的历史走向,感觉到一股沉重的压力。

    “我除了要准备应对鞑子以后的入侵外,还要清除国内李自成等乱寇,还要改革朝政,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朱勇一想起此时关外有鞑子虎视眈眈,大明朝政一团糟,还有一群猪队友,再加上国内中原的乱局,朱勇就感觉头大。

    最终,朱勇深思熟虑之后,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两年目标。

    “我的最终目标,是打赢五年后的松锦之战,那是决定大明国运的一战。

    赢了,大明还有中兴的希望;输了,我便没有机会了。

    五年时间有点长,我先定下一个两年目标,就以下一次鞑子入关劫掠为期。

    在这两年内,朝政方面,我要整顿官场,逐步撤掉一些害群之马,尤其是东林党一众内斗行家,统统滚蛋。

    二是要完成初步的税改,向那些勋戚,富商和地主们征税,增加大明的税收,没钱打个屁仗。

    在军事方面,第一我要编练新军,新军将作为大明未来国防力量的主力。

    再则整顿工部,保证朝廷打造出来的武器甲胄的质量。

    最后,便是一支支的撤销卫所军,直至彻底废除卫所制度为止,这个需要的时间估计有点长。

    两年之后,我要趁鞑子入关之时,便可以带着编练的新军,上战场历练历练。”

    朱勇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对自己未来两年做出了规划,定下了目标。

    朱勇知道,想要扭转大明的颓局,击败鞑子这个正处在上升期的新式势力,短时间内是难以做到的。

    但大明相比鞑子的优势,也是十分明显,那就是体量大。

    鞑子想要蛇吞象,只能靠时间磨,一点点的削弱大明,最后完成蛇吞象。

    要不然,这个时候鞑子要想蛇吞象,说不定会把自己撑死。

    而鞑子削弱大明的时间,就是留给朱勇最后的机会。

    想完鞑子这方面的事情,朱勇有绞尽脑汁的回忆穿越前,看到的有关明朝国内中原乱寇的情况。

    “至于国内中原的乱局,我也得想办法遏制,最根本的办法,当然是消除灾荒,这样用不了几年,中原的叛乱估计就会自动平息了。

    但是,明末这个操蛋的时期,正处在小冰河时代,天灾不断,想要消除灾荒,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只要有灾民,就会有叛乱,这是一定的。

    而且,对于那些铁了心造反的叛逆,就别想着诏安,最好杀光就好。

    所以,今后两年对付国内的叛乱,只有两个办法,一赈灾,二镇压!

    不过,我记得这个时候,中原的最大的贼寇首领,还不是闯王李自成,而是闯王高迎祥。

    并且,这个时候,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乱寇,还根本不成气候,一直被孙传庭等明将压着打,甚至差点彻底剿灭。

    只是后来,那个谁采取了怀柔政策,想要诏安这些乱寇。

    结果,诏安没两年,这些休养生息,重新变得兵强马壮后的乱寇,再次叛乱,那时候大明更虚弱了,再也剿灭不了这些乱寇了。

    所以,我绝不能重蹈覆辙,对于这些叛逆,一律杀无赦,除非他愿意无条件放下武器。”

    最终,朱勇针对国内的乱寇,也想出了两个对策。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