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皇分身系统-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勇如此说道。

    “那好吧。”

    最终,祖大酋只能服从朱勇的命令,领军离开宁远,前往山海关和吴三桂汇合,然后奔赴宣大那边,支援卢象升。

    朱勇担心卢象升那边,面对多尔衮率领的数万清军骑兵,会招架不住。

    等有了祖大酋和吴三桂率领的两万关宁骑兵赶过去支援,卢象升手里等于多了一张王牌,对上多尔衮也更有获胜的机会。

    虽然,去年关宁骑兵在击败入关清军一战中,立下大功,损失不小,一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关宁骑兵,恢复到以前的强盛。

    所以,这个时候祖大酋和吴三桂麾下所有关宁骑兵加起来,也不过才恢复到两万人。

    但两万关宁骑兵,对于卢象升来说,绝对足够的。

    祖大酋领军离开后,朱勇也准备对塔山用兵了。

    经过祖大酋临走前,对朱勇的交代。

    这个时候的塔山,情况十分不好,城内仅有一万明军守军,对外联系彻底被鞑子封死。

    更严重的是,城内粮食不足了。

    此时的塔山更是被三万余清军包围,看样子皇太极再与祖大寿的这一个月的交锋中,总算是让皇太极找到了破绽。

    破绽就在塔山这座城身上。

    在地图上可以看得出,锦州,松山四城,全都处在小凌河西面,四城往南就是宁远城,这些城池构成了明军关外抵御清军的第一道防线。

    而在锦州四城当中,锦州城在最北面,小凌河的边上,而最南面的这就是塔山城了。

    塔山城再往南,就是宁远城,一旦清军攻下了塔山,就等于切断了锦州,松山,杏山三城,与宁远城的联络。

    皇太极的图谋不言而喻,就是先打下塔山,切断与南面宁远城和宁远城的联系,再徐徐图之。

    朱勇知道,此时鞑子多半还不知道,他领军过来的消息,兵贵神速,决定立即对进攻塔山的清军,发动袭击。

    这个时候,在进攻塔山的清军主将,乃是鳌拜。

    “杀啊!”

    塔山这边,喊杀声震天,鳌拜率领清军主力,正在拼命攻城。

    但城内守军抵抗十分顽强,让鳌拜屡次攻上城墙,但最后都被杀退下来。

    不过,随着塔山城内缺少粮食,鳌拜相信他们的士气很快就会跌落下去,到时候破城就很有希望了。

    结果,到了七月十三日这一天,朱勇率领数万大军突然杀到,打了鳌拜一个措手不及。

    关键时刻,塔山城内的明军守军,也果断出击,前后两面夹击鳌拜麾下的三万清军。

    结果就是毫无疑问的了,鳌拜率领的三万清军,发生了大溃败。

    朱勇领军一路向北追杀出去十几里,知道看到有清军过来接应鳌拜他们时,朱勇才不甘的放弃了继续追击。

    鳌拜虽然领军逃了,但他麾下三万清军,折损大半,更惨的是他整个人处在垂死边缘。

    原来,鳌拜在战斗时,中了一名明军火枪兵的铅弹,虽然也没有命中致命部位,但依然让他高烧不退,伤口微微发炎。

    塔山之危,随解,朱勇也领军正是进驻塔山城。

    另外一边,还在锦州外大营内的皇太极,在收到鳌拜惨败而归的消息后,也是大吃一惊。

    “明朝援军到了?难道就是多尔衮之前讲的,那支火器众多的明军?”

    多尔衮在战败返回关外后,就曾向皇太极提到过,他们这次失败,其中遭到一直火器众多的明军人马,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随后,皇太极派人花了不少时间,专门在大明内搜集有关朱勇和新军的消息。

    所以,此时的皇太极对于朱勇和新军,是知道的。

    “是的,皇上,根据我们内探的消息。

    这次这个叫朱勇的明将,至少率领七八万人马,赶来支援祖大寿。

    他们在塔山击败鳌拜后,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北上,直奔松山而来。”

    一名鞑子将领对着皇太极说道。

    “哼,这个朱勇还真是狂妄,竟然敢如此大胆的杀过来,真是找死。

    在关外终究是我们的天下,豪格,阿巴泰,杜度,立即回去起军,咱们立即南下,先击败这个朱勇的人马。

    他想死,咱们就成全他,朕还真不相信,在野外交战,这世界上还有人能是我大清勇士的对手。

    反正不能让他领军,去锦州和祖大寿汇合。

    要不然,他们依靠火器守城,我们这次想要打下锦州四城,就更艰难了。”

    皇太极这次亲自领军,亲自进攻锦州四城之后,才真正体会到,想要攻破这处大明精心构筑的防线,是多么的艰难。

    他们近二十万大军,在这里和祖大寿麾下十几万明军,血战了一个月,依然一座城池没有夺下了。

    倒是,在城外几处遭遇战,他们都大获全胜,让祖大寿折损数万人马。

    这个时候,在野外遭遇战方面,清军还是很强大的,主要是清军的骑兵太多,在野外遭遇后,能够立即发动突击,冲垮敌军队形。

    而这一次,皇太极在收到消息,说这个朱勇竟然直接领军朝他们杀过来了,顿时心中恼火。

    因为,皇太极觉得这是朱勇太没将他们放在眼中,放眼这个大明,谁敢直接领军杀奔向他们。

    看看祖大寿厉害不,还不是照样被他们打得,龟缩在锦州城内不敢出来,只能依靠城墙防守。

    皇太极也承认,在攻城方面,他们远没有野战厉害。

    特别是,明军使用火器守城,皇太极这段时间已经见识过了,的确非常棘手。

    所以,皇太极下令,率领大军先南下迎战朱勇的命令,也是非常正确的。

    如果能在野外迎战朱勇,皇太极自然不想让朱勇领军,躲进城池内,利用手里众多的火器守城,那时候清军就更没有机会攻下锦州四城了。

    这个时候的朱勇还没有收到消息,并不知道皇太极正率领清军主力,十万大军朝他杀过来。

    朱勇的确正率领新军将士,朝着松山进发,准备驰援松山城、

    毕竟,清军和祖大寿人马交战最激烈的地方,就是在北面锦州和松山一带,锦州和松山也是明军关外防线,最重要的两个点。

    不过,当朱勇过了杏山,往北十几里后,终于收到了派出去的斥候的紧急回报。

    “大人,一大股清军骑兵正朝我们这边奔袭过来,预计再有一炷香的时间,就要到了。

    这股清军骑兵人数众多,至少也得有三四万人,绝对是清军骑兵主力,后面还跟随着大量不足。

    从旗帜上看,最少有鞑子四个旗的兵马,为首的正是皇太极的正黄旗,是皇太极亲自领军过来了。”

    一名明军夜不收此时脸色苍白的,跑到朱勇跟前,大声汇报他们探知到的紧急情况。

    “皇太极亲自来了?清军主力?”

    朱勇收到这个消息后,也是大惊。

    他知道,如果麾下这个斥候所汇报为真的话,他们北面此时正朝他们杀过来的这支清军,多半真就是清军主力了。

    连皇太极的正黄旗都出现了,那就绝对错不了。

    正黄旗作为皇太极的嫡系部属,也是整个鞑子八旗中,实力最强的,正黄旗来了,皇太极肯定在里面。

    “将军,现在咱们怎么办?”

    王越,张大鹏,孙应元、周遇吉等明军将领,此时也收到消息,赶了过来,对朱勇询问道。

    “将军,以斥候的消息,清军骑兵再有一炷香救过来了,我们想要撤回杏山城是不可能的了。

    咱们现在只能就地应战,你看我们西面有三座相连的山丘。

    我们可以领军登上这三座山丘,依托这三座山丘与清军决战,绝不可与清军在平地上对决啊。”

    这个时候,孙应元也着急的开口,指着西面三座山丘,对朱勇说道。

    在编入新军这段时间里,孙应元,周遇吉等明军将领在了解,见识到了火器的威力后,也已经转变了作战观念。

    但即便是孙应元等人,知道他们此时手里火器的厉害,但依然忌惮在平地上对上鞑子骑兵。

    骑兵在平地上奔驰速度太快,别说此时的燧发枪了。

    就是到一战二战时期,连机枪都有了,骑兵都没有被淘汰,可见一斑。

    “好,那咱们就和皇太极,在这里决战。

    听孙应元的,现在你们各自回去,率部登上西面的三座山丘。

    本将军率领一营二营为主力居中,孙应元率部占领西面山丘,周遇吉率部占领东面山丘。

    每座山丘上放置一个火炮营,中间山丘最高,放置两个火炮营,负责火力支援。

    你们下去立即安排吧,时间紧急。”

    朱勇也不是个犹豫的人,当机立断,决定在这里迎战皇太极,反正他也没时间退回杏山城了,这一战不打也得打。

    决定权现在已经不再他手中了,他只能就地选择迎战点。

    但好在,此时他们所在的这处地势,对他们来说,还算可以,至少有三座几百米高的山丘,不完全是平原。

    至于国内李自成那边,已经没有功劳可捞。

    而且,从始至终,大明境内的李自成,这个时空里都没有发展起来,还一直都被官军吊打,祖大乐在那边当然没有太多立大功的机会了。

    到了七月五日,朱勇领军抵达山海关,吴三桂亲自带人出迎。

    “朱大人,你可算是来了,关外早已经杀翻天了,你要是再不来,本官就要派人去催你了。”

    吴三桂见到朱勇后,一脸焦急的说道。

第131章 两军对决() 
131两军决战

    【求收藏订阅!】

    轰隆隆!

    很快,远处就传来了巨大的动静,那是数量庞大的骑兵,踩踏大地才有的震动。

    不用说也知道,这是鞑子骑兵们到了。

    这个时候的朱勇,已经登上了中间那座最高的山丘顶上,翘望这远处奔袭而来的这些清军骑兵。

    “妈的,让你不走,让你磨蹭,老子抽死你。”

    “走快点,磨磨蹭蹭干嘛呢!再磨蹭,老子抽你。”

    第二天,天色刚蒙蒙亮,一队队鞑子汉军步卒,就开始押着一夜抓来的城内百姓,朝着城外离去。

    朱勇,小六子等众人被鞑子用绳子,和其他城内青壮绑在一起,沿着大路,押着往西面离去。

    因为朱勇不想走,一直故意磨蹭着,小六子也主动配合,结果引来一名押解士卒,对着小六子一顿猛抽。

    “兄弟,听你说话,想必以前也是大明人吧,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狠辣。”

    朱勇扶起被狠狠抽了几鞭子的小六子,看向那个持鞭士卒,说道。

    “嘿,老子现在是大清的人,赶紧赶路,不然抽死你。”

    说着,这个士卒用手里的鞭子,狠狠抽了朱勇两下。

    朱勇后背被抽了两鞭子,隔着薄薄的衣服,火辣辣的疼,朱勇面色冷冽,瞪了那个士卒一眼,搀扶着小六子继续往前走。

    “郑海,怎么了?”

    一个鞑子汉旗将领听到这个士卒的呵斥声,走过来用汉语,询问道。

    “没事,大人,这群家伙太磨蹭,我教训教训他们。”

    持鞭的士卒看到来人,站直身子,笑着说道。

    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