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皇分身系统-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对于李定国和孙可望等人来说,他们心里其实也是有抱负的,希望找个施展一身本领的地方。

    无疑,此时大明朝廷绝对是让他们施展一身才华,最好的地方。

    于是,途中朱勇和李定国等人达成预定,如果朱勇可以抱住张献忠不死,他们便答应集体归降朝廷。

    不过,李定国等人心里,对于这点不太抱希望。

    他们太清楚崇祯对张献忠的恨意了,毕竟堂堂一个皇帝,被刨了祖坟,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化作是他们是崇祯,他们也一定要杀了张献忠的。

    但朱勇却成竹在胸,毕竟现在他的意志,就代表了崇祯,他只要想不杀张献忠,张献忠就可以不死。

    至于到时候满朝大臣的反对,朱勇相信总会想出办法应对的。

    果不其然,等到了京城之后,满朝的文武大臣都纷纷上书崇祯,要求崇祯凌迟处死张献忠。

    但最终,朱勇却以崇祯的命令,没有下令杀掉张献忠,而是将其软禁在皇陵,用剩下的生命赎罪。

    面对朱勇这样的处置,满朝大臣,王公贵族们虽然不满,但毕竟张献忠可是挖的可是老朱家祖坟,崇祯都已经这样决定了,他们还能反对什么。

    终于,朱勇算是保住了张献忠的性命,但他这剩下的这半辈子,都将在京城皇陵内守墓度过。

    朱勇履行了承诺,很快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和早先就已经被俘虏的艾能奇四人,终于选择向朝廷投降。

    而朱勇也表现出对他们极大的信任,当即就封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和艾能奇四人为将。

    同时,从被俘虏的流寇当中,挑选出两万人,重新划归他们麾下指挥,然后将他们调往北方。

    李定国和刘文秀被朱勇调往宣大一带,划到卢象升麾下,而孙可望和艾能奇则被朱勇划到祖大寿麾下。

    朱勇肯定是要将他们打散的,不可能让他们继续抱团在一起。

    朱勇相信,他们带着区区万人流寇,到了卢象升和祖大寿那边,绝对翻不起大浪,再想造反,绝对死路一条。

    朱勇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剿灭了张献忠这一大股流寇,功劳不可谓不大。

    这个时候,朱勇自然就该理直气壮的为自己封赏,让自己升官了。

    随即,朱勇便以崇祯的命运,正是封自己为骠骑大将军,正二品。

    洪承畴等人,也收到封赏。

    同时,朱勇也命令洪承畴即刻率领他麾下五万精锐‘洪军’,前往陕西,协助孙传庭,尽快剿灭李自成所部流寇。

    而朱勇则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新兵,再次扩编新军。

    而且这一次,朱勇扩编新军的数量很大,准备将新军从此时的三万余人,扩编到八万人。

    新军的这次扩编,朱勇准备以孙应元,黄得功和周遇吉三人麾下的勇卫营为基础,尽快扩编。

    这样一来,扩编出来的新军营,在老兵带新兵的帮助下,能够尽快形成战斗力。

    在朱勇大肆扩建新军的同时,毕懋康的火器局也在研制更先进的火枪和火炮。

    朝廷这边,孙承宗主持的税改,也在逐步推进中,已经在南直隶开始推行了。

    本来,孙承宗朝南面各布政司推行税改时,受到的阻碍,远比在北方推行,要多得多。

    甚至,暗中不少地主,豪绅,富商,都蠢蠢欲动。

    但随着,朱勇剿灭张献忠所部流寇,再次震动大明后,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伙们,又都老实下来。

    去年,明军击败入关劫掠的清军,歼灭清军二十万人,这是对外宣称的,实际只有五万人。

    这个消息传开后,已经让大明各地官员欢欣鼓舞,也狠狠震慑了那些心思不良的家伙们。

    去年击败鞑子的那一战,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大明朝廷正在由衰转盛。

    那些商人,地主大户们,当面对一个强大中央政府的时候,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老实的遵循朝廷的法令。

    想要造反,那不是自取灭亡嘛!

    于是,孙承宗的税改也因此受益,在各地的推行速度越来越快。

    而因为新税法的执行,让大明每年的财政收入剧增,便可以让朝廷放弃以前对普通百姓的一些苛捐杂税,减轻普通百姓的负担。

    这一切,都因为去年的那场胜利,让大明这边原本的恶性循环,变成了良性循环。

    等到了崇祯第十二年底,孙承宗已经将新税法,推行到了大半个大明国土。

    大明户部每年的财政收入(包括银子和粮食),暴增了三分之一,这还是初步估计,后面预计会更多。

    新年过后,时间进入到崇祯十三年,朱勇又收到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有官员从广东,福建一带,送来了他一直派人寻找的番薯和玉米。

    收到这个消息的朱勇,都激动的不得了。

    然后,朱勇立即安排官员,从京城挑选有经验的老农,开始在京城一带试种这些番薯和玉米。

    让这些老农们摸清这些番薯和玉米的种植方式,然后朱勇准备尽快推广出去。

    而且,朱勇记得,不管是玉米还是番薯,都非常容易理活,甚至只需要在合适的季节撒到地里,不需要人管理,他自己都能活下来。

    这两种作物都是耐旱作物,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产量大,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

    不过,这些都是后世品种的番薯和玉米,至于这个时代的番薯和玉米是不是也和后世的品种一样。

    这点朱勇也不敢确定,所以他得先让那些老农试种,找出最合适他们种植的时间和方式,然后再全国推广。

    朱勇相信,等玉米和番薯在大明推广种植以后,大明再也不用发生饥荒了。

    那时候,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明内流寇四起的内忧问题。

    同时,到了崇祯十三年后,朱勇也正是准备废除大明用了两百多年的卫所制,将大明内所有卫所军,削减一半。

    剔除卫所军中的一半老弱病残后,剩下的一半卫所军,也将不再是军队,而是改制成为各地保安团。

    他们将装备冷兵器和鸟铳,负责各地剿匪,维持秩序等职责,有点类似后世的武、警。

    还有一些卫所军士卒,则会成为衙役,类似于后世的警察。

    如此整编卫所军后,不仅可以减少此时大明数量庞大臃肿的卫所军,减少朝廷开支,精简人手。

    即便是这样,这也将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作,而且还不好办,弄不好引发的动荡,比税改还要剧烈。

    所以,朱勇也没打算一蹴而就,他将这份工作交给了兵部尚书杨嗣昌,命他在三年内,逐步完成所有卫所军的淘汰和改制。

    杨嗣昌领命后,也是十分兴奋。

    他知道,如果他能完成卫所军的改制,功劳就算比不上孙承宗,但也不会小。

    倒时候凭借这样的资历,等孙承宗退下来后,他或许可以做下一任的内阁首辅。

第129章 皇太极御驾亲征() 
129皇太极御驾亲征

    【求收藏订阅!】

    朱勇在取缔所有卫所军,将部分卫所军改编为保安团和衙役的同时,而整个大明则新组建六支野战军,作为作战单位。

    其中,第一支乃是京城李英汉麾下的三大营,被整编为近卫军团,职责不变,依旧是保卫京城。

    但要进行整编和扩编,从现在的五万余人,扩编的八万人。

    而朱勇将麾下的嫡系人马新军,整编为第一军团,扩编后人数达到八万人,主要以火器部队为主,不再是以往的冷兵器军队。

    北面以卢象升的天雄军为主力,再加上北面大同镇,宣府镇等,这些军事重镇上的一些明军,整编为第二军团,兵力十二万人。

    而祖大寿为主的辽东军,则整编为第三军团,兵力十五万人。

    国内以孙传庭麾下的‘秦军’和洪承畴麾下的‘洪军’,整编为第四军团,兵力十万人。

    另外,朱勇在抓捕张献忠的这一次中,也认识到水军的重要,朱勇便整顿明朝水军,整编为大明海军,也就是第五军团。

    这六支野战军团的整编,朱勇可没打算拖拉,而是在崇祯十三年到来后,立即着手进行。

    用了整整半年的时间,到了崇祯十三年年中的时候,大明六大野战军团,基本上整编完毕。

    而且,这一次祖大寿也主动向崇祯释放善意,竟然将自己的家眷从锦州送到京城,这摆明就是想要获取崇祯的原谅,给崇祯送人质呢。

    对于祖大寿的这番举动,朱勇也是大加赞赏。

    其实,祖大寿也是看到尽两年,朱勇在大明国内推行税改和军改,让大明国力逐渐由衰转强,颇有中兴大明的迹象。

    这让祖大寿心里再也没有往日的底气,认为自己继续对崇祯阳奉阴违,崇祯也不敢对他怎么样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挣扎,祖大寿还是选择了妥协。

    祖大寿主动将家眷送到京城,就已经向朱勇表明了他的心意,以此来证明他对大明和崇祯的忠诚。

    如此一来,朱勇在心里原本也像崇祯一样,对祖大寿的抵触,彻底消失,可以像使用卢象升一样,重用祖大寿了。

    就在大明国内又是剿匪,又是税改,又是削军等,进行了一系列大动作时,消息根本瞒不住,关外鞑子都知道。

    皇太极在得知朱勇此时在大明进行的这些改革后,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知道,如果真要是让大明彻底完成了这些改革,并且消灭了国内的流寇,到时候集中举国之力对付他们,他们根本不是对手。

    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体量上的,所以皇太极在得到这些消息后,第一个念头,就是绝不能让朱勇的这些改革完成。

    更不能让朱勇在剿灭张献忠后,再将李自成也剿灭了,必须让李自成所率领的流寇,在大明国内存活下来。

    只有这样,才能让李自成保住他们,牵制更多的明军,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时间。

    所以,皇太极从崇祯十二年末,就开始做准备,他准备对大明进行一次大规模进攻,借此来破坏朱勇的一系列改革。

    皇太极相信,只要他能与明军在边关进行一次决战,打败明军,杀入大明,甚至杀到大明京城下,足以打断大明的这些改革。

    更重要的是,皇太极像借助这样一场大胜,迫使崇祯再从国内调兵,这样便可以间接帮助李自成躲过被剿灭的命运。

    从一开始,皇太极等鞑子就一直关注大明国内流寇的动静。

    每一次,只要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股最大的流寇,要被明军剿灭的时候。

    鞑子都会进行一次入关劫掠,以此吸引大明回军勤王,保住李自成和张献忠。

    但可惜,去年只有剿灭张献忠时,太过迅速了,只用了两个来月的时间。

    等皇太极在关外收到消息的时候,张献忠已经被朱勇抓了。

    皇太极他们也没想到,朱勇剿灭张献忠的速度,能够如此之快,甚至让他们发兵的机会都没有。

    这一次,大明境内真正对大明有威胁的流寇,就剩下李自成这一股了,皇太极一定不能让他重蹈张献忠的覆辙。

    随后,皇太极便将自己的命令,悄悄下达给了鞑子各旗旗主,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