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小阁老在想必日子还能再往前提一提。”

    张永忖度了一番措辞,小心翼翼的说道。

    如果换做别人,张永是不敢这么说的。可小阁老不一样,皇帝陛下对他的信任无以复加,二人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君臣关系。

    便是张永把一切溢美之词都献给谢慎,天子也不会起疑。

    “嗯,先生做事朕是放心的。等平了倭寇,朕便要全力北征把鞑靼人彻底打服!”

    朱厚照攥紧拳头,直是意气风发。

    是啊,有了燧发枪还担心什么鞑靼骑兵?

    再犀利的骑兵面对枪兵的排队齐射也会被射成马蜂窝!

    如此一来大明根本不必再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朱厚照所需要做的便是配备给边军一人一只燧发枪,令他们列阵推进,把鞑靼人赶出漠北,赶到雪原之中。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剿灭倭寇。

    只有平定了东南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对付北面的鞑靼人。

    “快把先生宣来,朕要与先生同享大捷之乐。”

    “奴婢遵旨!”

    张永虽然不明白这些军国大政,但也知道大明东南沿海遭到倭寇肆虐久矣。王巡抚这一仗打的真他娘的提气!

    。。。。。。

    。。。。。。

    谢慎随着张永来到豹房,笑声道:“有劳张公公了。陛下应该很欣喜吧?”

    “何止是欣喜啊,陛下是龙心大悦啊。”

    张永添油加醋的描述了番朱厚照的反应,赞叹道:“陛下说了,小阁老也是居功至伟的,还说叫小阁老多造些燧发枪给大明边军人手配上一只呢。”

    “谢某何德何能,蒙陛下如此厚爱。”

    谢慎说了一句场面话,张永也打了个哈哈。二人相视一笑一齐走入殿内。

    朱厚照又吩咐了张永几句,张永便倒着退出了大殿。

    朱厚照一把拉住谢慎的手道:“先生,朕这口恶气总算出了。东南大捷,大捷啊!”

    谢慎心中感慨不已。

    朱厚照到底还是爱这个国家的,或者说他爱这个国家甚于任何人,尤其是那些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做着男盗女娼事情的士大夫。

    但是朱厚照不会表达爱,便让这些文官抓住了把柄从而做出了一系列诋毁朱厚照的事情。所以后世看到的明武宗形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荒淫帝王。

    “臣恭喜陛下。东南若是安定,海贸也可以顺利进行了。”

    “嗯。朕请先生来就是想询问有功将士该如何封赏。”

    朱厚照这句话是没毛病的。虽然平倭战事才刚刚开始,但封赏却不能等到整个战事结束才进行。

    不然会寒了将士的心。

    领兵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士气和军心,这两样东西要是保证好了,打胜仗甚至连胜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而且说句老实话,大明的武人地位已经很低了,如果再不能赏罚分明,恐怕离心离德的武将会更多。

    这便是大明学隋唐府兵制学了半吊子的悲哀。

    隋唐府兵虽然也是农忙种地,农闲练兵但和军户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府兵有很高的地位,也有很可观的上升阶梯。士兵只要立下大功便能连升数级,再立功再升。在地位上武将甚至可以和文官平起平坐。

    看看初唐的那些将领吧,李靖、李绩、侯君集,哪个不是宰辅级别的人物。他们上马是将军,下马是能臣,从不会有人因为他们的武人出身而看低他们一眼。

    大明则不然。在大明,武人地位天生低文人一等,别说入内阁了就连兵部尚书都不可能让一个纯武将担任。

    这样的上升前景还会有哪个武将卖命?大多是混日子罢了。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尴尬的情况就需要从兵制上入手。

    改军户为募兵只是第一步,其实谢慎的终极目标还是效仿隋唐府兵制创建一套完善的晋升体制,这才是府兵制的精髓。

    府兵制的基础是土地,也就是均田制。

    这也是为什么初唐时府兵制达到鼎盛,随着进入中唐却迅速崩坏。

    任何朝代经历过战乱都会有大量土地,人口少土地多地自然够分。等修养生息一百余年人口基数上来了,地也被兼并的差不多了。

    地都集中在地主手里拿什么来分?

    等到了土地问题无法调和便到了一个王朝灭亡的时候。

    谢慎力推在全国范围内重新丈量土地,就是尽可能的虎口拔牙拿下更多的土地,为之后的改革做准备。

    军人们最看重的不是钱而是地,钱可以让他们感到一时的满足,地才会让他们时刻保持愉悦。

    回到当下,朱厚照封赏有功将士便是让士兵们得到一时的满足。这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却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陛下,臣以为应注重封爵而轻金银赏赐。”

    明代的爵位虽然远不如隋唐来的显贵,但那也是爵位。这些苦哈哈出身的士兵要是有机会封爵哪怕是最低等的男爵也定会乐开了花。

    。。。。。。

    。。。。。。

第五百四十九章 上升阶梯() 
“封爵?”

    朱厚照显得有些犹豫,抿了抿嘴唇试探着问道:“先生真的觉得这样可行吗?”

    谢慎恭敬道:“陛下有没有想过为何我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一直被人诟病?”

    谢慎如此直言不讳的点出这个顽疾,让朱厚照的面上挂不住了。

    少年天子面色通红,支支吾吾了半晌仍是没有给出答案。

    “先生觉得呢?”

    “陛下,依臣之见,是因为我大明的军人觉得没有奔头。”

    谢慎不疾不徐的说道:“大明的军人地位很低,别说是读书人,便是普通种地的百姓都不如。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太祖制定了军户制,父亲当兵儿子就必须当兵,故而他们自然是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得过且过了。这也是为何卫所官兵一代不如一代。臣力推兵制改革,也是因为看到了这点。大明的军制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了。新军没有老军户的顾忌,但要是让他们看不到希望,很快也会同化成那些卫所官军。”

    “先生是说朕封赏这些有功将士爵位便是给天下人展示一个态度,告诉臣民们凡是为大明上阵杀敌即有机会封侯拜相?”

    朱厚照似乎有所顿悟。

    谢慎很满意的点头道:“陛下说的不错,要想振兴大明军队,唯有此法。”

    当一个人无欲无求时,那就是行尸走肉;当一只军队无欲无求时,那一定是一只乌合之众;当一个国家无欲无求时,那距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谢慎相信大明还有的救,要想富国必先强军,只有军队强了腰杆子才硬,说话才有底气。

    而要强军必定要先给军人承诺,要让他们相信流血流汗后不会被文人踩在脚下,当作一无是处的奴仆。

    “先生真是朕的知己!”

    朱厚照一直想提高武人的地位,却被一群文官围攻不得不作罢。但他的骨子里其实是不服的。

    现在谢慎毫不犹豫的站在了他的一边,让少年天子感到十分感动。

    “陛下,这才只是第一步。要想真的让军队忠于陛下,忠于大明还得给他们入阁的机会。”

    出将入相,从来都是臣子的最高追求。

    出将自不必说,入相自然也是这些武官垂涎已久的。

    自打胡惟庸案后大明正式废除了丞相,内阁也就代替了丞相成为了替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

    内阁首辅就相当于宰相,是百官之首。

    别说是内阁首辅了,就是不加大学士头衔只入阁参与政务也不可能是武官能做到的。

    正德皇帝虽然答应提升武官地位,但没想到谢先生狮子大开口一下就要把武将拔到这么高的地位。

    “先生真的觉得此举可行?”

    内阁不是一般的机构,入阁也不是说着玩的。自打成化朝以来便有非庶吉士不得入阁的传统,总不能到朱厚照这里就断了吧?

    皇帝的犹豫自然在谢慎的意料之中。毕竟朱厚照不是来自后世的穿越者,他再离经叛道也不可能跳出历史的局限性。

    “当然可行。唯有此法可以让军人真的和陛下一条心。”

    封爵只是权宜之计,入阁才是稳固军心的最好办法。

    人活着不就是为了争一口气吗?都是爹生娘养的,凭什么你们文官就能跨马游街,翰林当值。凭什么武将就得刀口舔血,马革裹尸?

    受这些苦也就罢了,偏偏还得不到公正的对待。换做是谢慎,心中也会有意见。

    “嗯,朕都听先生的!”

    朱厚照朱同学到底是少年心性,十分意气用事,聊的开心了怎么都好说。

    “至于王卿,不知该如何封赏?”

    对于王守仁,朱厚照有些犯难了。

    照理说,他刚刚封了王守仁南直隶巡抚,叫其全权负责平倭事宜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再加封难道要封总督?

    作为下属,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替领导分忧。

    谢慎几乎不假思索的说道:“陛下,王巡抚虽然有功,但可不立赏。等到王巡抚真的剿灭倭寇,平定东南陛下大可一并封赏。”

    王守仁和那些新军官兵不一样,没有那么迫切的升官愿望。

    究其原因还是身份地位的先天差距。

    王守仁是才子,是词臣,官运亨通根本不必担心前程。何况他已经是巡抚一级的大员,稍稍压一压也是应该的。

    以他的势头,以他的功劳,将来入主六部甚至入内阁都不是什么难事,这种时候王守仁当然不着急了。

    但这些新军官兵却必须立刻封赏,只有让他们尝到甜头,才会更卖力的为朱家为大明效力,也会让其余官军争相效仿。

    “陛下,还有一事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厚照大手一挥道:“先生有什么事但讲无妨。”

    “陛下,臣以为要想彻底荡平倭寇,应该从内部下手。”

    “哦?先生说说看。”

    谢慎便将倭寇如何与当地富商勾结,甚至和当地官府勾结一一说与朱厚照听。

    朱厚照听后直是怒不可遏。

    “竟然有这种事,他们真以为朕不会杀人吗!”

    倭寇虽然可恶,但那毕竟是外族。可如果是大明的百姓残害自己的同胞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这些大族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便是当地官府也不敢轻易招惹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见当地官府态度软弱也就越来越嚣张,最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陛下要想根除倭患,必须先对这些人动手。”

    “恩,朕这就授予王卿王命旗牌,准其立斩五品以下官员。”

    朱厚照也是来了劲头,攥紧拳头道。

    王命旗牌就是后世戏文中常见的尚方宝剑,有了它便等于有了先斩后奏的权力,面对违抗命令者,可以当即拿下斩杀,对主帅立威很有帮助。

    “陛下英明,既如此王巡抚在东南便应该没人掣肘了。”

    这是谢慎能为王守仁争取到的最大程度了,接下来就要看王守仁自己的了。

    没有了作内应的沿海富商,倭寇就是没有根的浮萍,可以轻易被剪除。

    。。。。。。

    。。。。。。

第五百五十章 平定倭患() 
王守仁在南直隶乃至东南沿海还是有威望的,尤其是在南桥码头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