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开他!”

    朱厚照目光炯炯,下达了这个让人惊诧不已的旨意。

    文武百官都定定看着皇帝,心道陛下这到底是要玩哪出?原本计划可没有这个环节啊。

    他们哪里知道朱厚照是临时起意,想要亲自捉拿朱宸濠,这才要在奉天殿前把朱宸濠放了。

    可怜那朱宸濠被卸去木枷,除去脚镣手镣撒开丫子打算逃跑,但跑出没几步便被一拥而上的锦衣卫校尉扑倒在地,重新上了枷锁。

    经此一番折腾后,这擒获宁王的功劳便算是当今天子的了。

    。。。。。。

    。。。。。。

    谢慎心中不由得感慨,当今天子真的会玩。。。。。。

    若是换了一般的君王,遇到藩王谋逆造反一定会一本严肃的处理,绝不会嘻嘻哈哈,一副看热闹的心态。

    最关键的是,正德完全把献俘仪式当做是一场游戏,竟然搞起了放生再捉的把戏。

    不过在这种时候,实在也是不好相劝啊。

    朱厚照正在兴头上,在这个时候劝谏简直就是打皇帝的脸嘛。

    谢慎当然不会去做那么中二的事情,即便是要向天子谏言那也得是私底下。以君臣二人的关系,说点稍微过火的话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好在闹剧很快便结束,宁王朱宸濠经由天子之手重新被擒获,群臣山呼陛下睿明,结局皆大欢喜。

    一场喜感十足的大朝会就这么结束了,那些南京六部的尚书侍郎显然觉得还不够过瘾,劝说天子继续驻跸南京些时日。

    对此朱厚照自然是不喜的。

    虽说南京也有十里秦淮河这般香艳的所在,但总体而言还是一个政治氛围十分浓厚的地方。

    毕竟是太祖皇帝建都之地,要想完全除去政治氛围是不可能的。

    而正德皇帝偏偏就是那么一个极度反感政治的皇帝。

    他喜欢领兵打仗,喜欢女人,喜欢吃喝玩乐,惟独不喜欢政治。

    谢慎有时在想,正德若是个勋贵或许是最合适的。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朱厚照就是大明天子,是天下共主。

    朱厚照自然也明白这点,所以他在尽可能的避开这些说教型的文官。

    好不容易才从京师逃了出来一路下江南,怎么可能又主动投身到应天府这座魔窟之中?

    秦淮河虽然有名气,但说白了也就是个脂粉场,比起秦淮河来苏州、杭州、扬州的红粉汇聚之地也不予多让啊。

    当然,首先要处理的是宁王一家。

    即便朱厚照神经再大条,也不可能忽视这个问题。

    眼下有两个选择,一是在南京将宁王一家正法,二是将其押解到京师明正典刑。

    对此,群臣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支持将宁王一家押解到京师处死的大多是伴驾南下的重臣,他们的理由是京师才是正朔所在,像处决宁王这么重大的事情自然要放在京师来做。

    而支持在应天府处决宁王的臣子大多是留守南京的大员。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夜长梦多。

    从应天府返回京师路途遥远,要是在路上出了什么意外,再让宁王一家给跑了那可如何是好?

    当然双方都是有私心的,不想让对方占了风头。

    别看争得只是在何地处决宁王,其实却演变成应天府与顺天府文官的一次争斗。

    对此正德皇帝直是哭笑不得,索性叫来了谢慎询问他的看法。

    谢慎沉吟了片刻,恭敬道:“陛下,臣以为应该就地处决宁王一家。”

    对于谢慎的回答,朱厚照颇是有些意外。

    他奇道:“先生为何如此说?”

    谢慎笑了笑道:“陛下文治武功,万民敬仰。此番挫败宁王之乱,在应天府将其明正典刑,可以收到最好的效果。毕竟宁王的影响力主要在南方,江西百姓受到其压迫久矣。若是在南京将其处决,陛下可以再命人传首江西,以解江西百姓心头之恨。”

    朱厚照闻言拍手称赞道:“先生说的有道理,既如此朕即可便下旨。”

    正德皇帝是雷厉风行的性子,决定了的事情立刻就要去办。

    他召见了张永朝他吩咐了几句,张永便恭敬的取来绢布、笔墨砚台侍候在侧。

    “先生来拟旨吧。”

    “臣遵旨。”

    拟旨这种事情本就是应该由内阁成员来完成,现在谢慎正好在朱厚照身边,由他来拟旨自然是最合适不过了。

    于是乎,由朱厚照口述,张永研磨,谢慎拟旨,三人搭配的十分默契。

    对于宁王朱宸濠,谢慎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的。

    史学界对这位宁王的评价很低,大概就是属于志大才疏那种类型。

    就是这么一位王爷,还觉得自己英明神武,似乎不造反就对不起自己宁王一系的血脉。

    再加上他身边一些草包的撺掇,朱宸濠真的上头造反了。

    他也不想想,江西一省才能供养多少军队,大明全国又有多少军队?

    即便朱厚照只调集三四省的卫所军队,官兵们一人一口吐沫也把宁王的叛军淹死了。

    这位宁王为了造反,在江西一地横征暴敛,与民争利。江西百姓苦不堪言,在心中不知诅咒朱宸濠多少遍。

    就是这么一位不得民心的王爷,也想学太祖皇帝从南往北夺江山,其结果自然只能沦为笑柄。

    倒是可惜了他的几个孩子、兄弟还有女人。

    从现代法理的角度看,他们是无辜的。但这是大明朝啊,是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皇帝就是天,谋朝篡位是最大的罪行,是决不可宽恕的。

    所谓斩草要除根,朱厚照如果仅仅处决了宁王恐怕是睡不好觉的。

    只有借着这次机会将宁王一脉全部处决,除其封国,朱厚照才能踏踏实实的返回京师。

    这是人之常情,换位思考下是很好理解的。

    按照朱厚照的意思拟写好圣旨,谢慎便呈给他看。

    朱厚照扫了一眼,确认就是他要表达的意思,便大手一摆吩咐道:“张永,你且去刑部传旨吧。”

    照理说,处决藩王是不宜公开行刑的,毕竟要顾及到皇家颜面。

    可是这次的情况不同。

    朱厚照已经提前削掉宁王的藩王头衔,并除其封国。

    眼下只有庶民朱宸濠,再无宁王了。

    所以,朱厚照的意思是将朱宸濠一家公开斩首,弃市于城中。

    张永领旨前去南京刑部大牢传旨。

    朱宸濠一家知道死期将至,纷纷嚎啕大哭。可怜朱宸濠最小的儿子只有十二岁,也得跟着父亲赴死。只希望他来生不要再生在帝王家吧。

    张永传过旨后,狱卒立刻把朱宸濠一家五花大绑,将他们散乱的头发挽起,并插上斩立决的签牌,推到木车上押往刑场。

    。。。。。。

    。。。。。。

第四百九十六章 苏州行() 
听说宁王一家要被处决,南京城中的百姓纷纷前来看热闹。

    街市上挤满了人,端是将刑场围得水泄不通。

    刑车抵达刑场时,不得不驱赶围观的百姓才能靠近断头台。

    宁王朱宸濠此刻早已吓得抖若筛糠,他想大声求饶,可口中被塞着木枚,又用绳子穿过绑在脑后,只能发出低沉的呜咽声。

    既然天子要求斩立决,监斩官南京刑部尚书裴准也不敢拖沓,午时三刻一至便丢下签子下令行刑。

    可怜宁王一家男女老少五十三口,皆被按倒在砧板之上,刽子手手起刀落首级纷纷滚落在地。

    人死灯灭,这一桩谋逆闹剧便算是正式结束了。

    宁王的例子告诉人们,在大明朝干啥都行,就是别造反。

    就连堂堂藩王造反都顷刻间被朝廷镇压,更别说平头百姓,凡夫俗子了。

    还是老老实实的赚钱,娶婆娘生娃来的实在。

    若是造反那么好造,还不是谁都可以去坐坐龙庭了。

    却说宁王伏诛后,首级被传遍江西示众,最后跟尸身一起挫骨扬灰。

    谢慎不由得感慨天子就是天子,哪怕他平日里表现的乐呵呵的,一旦触碰到了他的底线,他也会在顷刻之间变成一头野兽,吞噬任何挑衅他的人。

    宁王这件事情了结过后,正德皇帝立刻起驾前往苏州。

    之所以选择苏州,一来是自古苏杭相提并论,既然去了杭州总不能不去苏州。二来是苏州的名妓可不比杭州和应天府的差。

    正德皇帝本就是风流种子,怎么可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尝遍了杭州佳人的味道,再来试试苏州名姝的技艺,正德还真是会享受。

    自然,谢慎依然是要伴驾的。在旁人看来这或许是最好不过的差使,可个中滋味只有谢慎知道。

    这真的是苦啊。。。。。。

    却说圣驾抵达苏州府前,苏州知府李牧并一府大小官员早就到城外三十里码头跪迎。

    作为地方官,李牧肯定是不想皇帝来苏州游玩的。

    光是钦差御史就够让人受的了,现在天子亲自驾临,这不是要人命呢吗?

    好在苏州富庶,迎接天子大驾并不会伤筋动骨,换作是一般的府治,恐怕早就得叫苦不迭了。

    天子驾临,最重要的自然就是选择驻跸之地了。

    替天子挑选临时行宫就成了谢慎需要操心的事情。

    在苏州城内转了良久,他最终选中了吴氏的一处园林私宅。

    苏州建筑与杭州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园林小巧,移步换景做到了极致。宅子内水榭歌台,假山池鱼应有尽有。

    便说这吴家的私宅,其实就是一个十分静美的园林。生活区和娱乐区结合的十分巧妙,让人不出宅子就能体会到自然谐趣。

    天子选择本地缙绅私宅作为行宫,这可是天大的事情。

    从安全护卫,到人员清查都需要耗费很大的气力。这个活自然交给了锦衣卫去做,专业人士做起来也让人放心。

    至于吴家,自然早就搬出了宅子,连婢子仆人都一并带出。好在吴家这样的地方豪族宅子不止一处,不然为了给天子腾地方被逼的去投宿客栈,可就闹了大笑话了。

    天子从京师带来了大量的宫女、太监,他们自然替代了吴家婢子、仆人,充任在临时行宫中随时听候差遣。

    尽管天子执意相邀,谢慎这次还是坚决拒绝住在行宫中。

    在杭州时已经有过一次经历,谢慎真的不想经历第二次了。

    言谈举止都需要受到拘束,这种感觉真的是太糟糕了。

    谢慎的住处是毗邻吴宅的另一处宅子,虽然比起吴宅小了一些,但一样是满满的江南韵味。

    谢慎前世就对苏州的园林建筑很感兴趣,此番自然得好好享受一番。

    还别说,苏州的园林却是独成一派,比起杭州、余姚的风格多了几分静美婉韵。

    谢慎住的这宅子是陈家的。陈家在苏州也算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

    现任家主陈澜便曾官居太常寺少卿,只不过三年前因为身体原因主动请辞。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陈澜不满新天子的荒唐行为才主动请辞避世的。如果往前倒一倒还真是有这种可能。毕竟那时朱厚照刚刚即位,八虎又祸乱朝纲,正是文官士气最低潮的时候。

    便是刘健都选择致仕,连带着一批老臣跟着隐退。这陈澜若是随大流选择致仕以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