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边跑一边笑道:“这可不是我要走的,是姐姐赶我走。”

    “哀家是看明白了,哀家注定就得老死在这深宫之中。与哀家亲近的人一个都指望不上。你是这样,皇帝也是如此。”

    张太后苦笑一声,无奈的摇了摇头。

    张鹤龄面色一僵,挤出一抹笑容道:“我这不是和姐姐开玩笑呢吗,您若是想让我多留些时间,我留下便是。不过,过夜恐怕不行。。。。。。”

    “滚吧!”

    张太后破涕为笑,佯骂道。

    张鹤龄唉了一声,赶忙趁着机会小跑着退出了太后寝宫。

    。。。。。。

    。。。。。。

第四百五十九章 燃烧吧,新政!() 
潭柘寺主持慧空法师这些日子真切的经历了从大悲到大喜,再到大悲的全过程。

    他本以为有太后在,清丈土地一事可以暂且压下,谁知那些宛平县的衙役离开寺院还没多久便去而复返。这一次他们似乎铁了心要刨根问底。不管慧空法师如何遮掩,都逃不出领班衙役的火眼金睛。

    一番清查下来,潭柘寺有近七千亩的田地需要缴纳粮税。因为之前对这七千亩土地潭柘寺方面一直谎报,故而需要补缴粮税。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饶是潭柘寺香火鼎盛一时也筹措不出这么多的银钱。

    最重要的是慧空法师咽不下这口气。

    但咽不下气有什么用呢,还不是得眼巴巴的看着衙役耀武扬威?慧空法师总不能一狠心叫寺中武僧出来抗税吧?

    潭柘寺虽然是佛门净地,但建寺之地也是大明朝的土地,既然如此它便受到大明律法的约束。

    若不是慧空法师修行多年养的一副好气性恐怕真得晕厥过去。

    不过这些衙役似乎并没有立刻催缴的意思,也就是说留给了潭柘寺筹措银钱的时间。

    这样倒不至于太过面上无光,也算是给慧空法师面子了。

    此时此刻,慧空法师只后悔当初小瞧了谢慎。如果能够小心一些将寺院土地做些分割处理恐怕也不会有今日之事。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次皇家看来是不打算出面了。

    慧空法师现在无心想太多别的事情,筹措银钱补缴税银才是当务之急。

    他不得不拉下脸皮,挨个去求几位大香主希望他们可以拿出一笔香油钱来解潭柘寺燃眉之急。

    这些香主大多是豪商巨贾,向潭柘寺捐香油钱无非是为了获个名声。对他们来说便是十万两银子也只是个符号。国穷商富,由此可见一斑。

    这些商贾自然乐意做这等“善事”,很快慧空法师便筹集到补交的税款,并如数上交到宛平县衙。

    虽然钱大多不是他出的,但他还是十分郁闷。

    道理很简单,这次为了筹集税银他可谓是竭泽而渔了。

    那些香主捐出这么大一笔香油钱,短时间内恐怕不会再捐钱了。

    这样一来,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寺上下要紧紧巴巴的过日子。

    最重要的是交税是个无底洞啊。

    以前潭柘寺的土地不用交税,光靠租地就可以赚的盆满钵满。现在好了,一大部分土地被定为常用田地,每年光是税银就要缴纳大笔,能够获得的利便很少了。

    慧空法师不得不咬牙削减寺中僧人的用度,以渡过这个难关。

    对此全寺上下自然是怨声载道,各种难听的话都传了出来。

    这直把慧空法师气的病晕了过去。

    他这一病不要紧,潭柘寺上下彻底乱了。

    不少僧人觉得没有前途,索性趁着夜色逃了出去。

    他们当初在潭柘寺受戒就是因为看到潭柘寺僧人个个油光满面,活的滋润。既然现在潭柘寺要削减他们的用度,叫他们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自然也就没有继续留下去的道理。

    一时间潭柘寺大有树倒猢狲散的意思。

    按下这边暂且不提,却说王守仁在华亭县把新政搞得有声有色。

    徐家、吴家以及其他几家开办的织造厂所产布帛、丝绸数量远超官产。

    这些布帛丝绸主要销往南直隶、浙省。

    极大缓解了绸布供应不足的问题。

    当然,本地县衙也收取了大量商税,一时间皆大欢喜。

    王守仁做出了政绩,正德皇帝自然看在眼里。

    他在和内阁几位大学士商议过后决定提前诏王守仁回京。

    一来华亭县只是试点,如今作出成绩便没必要让王守仁待下去。

    二来以王守仁原先六品官职降品去做华亭县令多少有些面上无光。虽然他兼着钦差的身份,但钦差也不能当一辈子啊。

    王守仁接到圣旨后心情是复杂的。

    他当然明白自己要时来运转了。可隐隐的他对华亭县还有些不舍。

    清丈土地,推行商税改革,鼓励缙绅商贾办厂。。。。。。

    这些点子虽然是谢慎出的,但具体推行都是王守仁来做。每件事背后都凝聚着王守仁的心血。

    便这么把华亭县这个养大的“孩子”送出去,多少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但王守仁却也不能抗旨。在和继任者做过交割手续后,他便带着亲随家眷乘船返京。

    经过长途跋涉,王守仁一行终于在十二月初五抵达京师。

    此时已是隆冬时节,鹅毛大雪飘落而下,将京师装点的银装素裹。

    王守仁方一进城,便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向他招手。

    “守仁兄,你可终于回来了!”

    “四明!”

    王守仁心中一暖,快步上前道。

    “守仁兄这回可是立了大功,这杯酒某敬守仁兄。”

    谢慎从鲁种田手中接过一杯温好的黄酒,递给了王守仁。

    “哈哈,这事我可不敢居功,都是四明你料事如神啊。”

    王守仁接过酒杯仰脖灌了下去,只觉得肚中暖流翻滚,再无一丝寒意。

    “哈哈,咱们便别在冰天雪地里待着了,快上马车吧。”

    王守仁点了点头示意车夫先把家眷送回府中,自己则上了谢慎的马车。

    “在这世上恐怕没有比四明还了解人心的了。”

    王守仁坐上马车一边搓着手掌取暖一边笑道:“松江府的事情一件都没被你算落下,愚兄只需要遵你之言即可。”

    “守仁兄谬赞了。这世上除了那些自称通天的道士有谁敢自称能够通晓人心。”

    谢慎又倒了一壶温酒,酌了一口道:“不过这些缙绅所图的也就是那些东西,这不难猜。”

    “四明啊,如今华亭县和宛平县一南一北算是开了个好头。接下来便要看你的了。”

    王守仁这话着实不假。他可以替谢慎做这个急先锋。但要论布局,只能靠谢慎自己了。

    “嗯,这段时间我也在考虑这事。陛下对新政很支持,还是应该趁着这股势头推开来。”

    谢慎微微颌首,淡声说道。

    。。。。。。

    。。。。。。

第四百六十章 汝道不孤() 
二人分别多时,此番重聚自然得好好庆贺一番。

    马车到谢府大门前停下,谢慎和王守仁先后跳下马车。

    “得知守仁兄要回来,我备下一份酒席,咱们二人当是一醉至天明。”

    谢慎心情大好,拉着王守仁便进了府中。

    二人一路穿堂过院来到后宅园子里,谢慎笑道:“最近府里请了一个余姚厨子,炒的菜都是浙东口味,一定合守仁兄你的心意。”

    王守仁闻言大喜。

    他在松江府华亭县主政期间,最郁闷的便是菜肴不合口味了。

    虽然松江府距离绍兴府并不算太远,但两地菜肴口味相差之大实在叫人难以接受。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余姚人,王守仁甚至觉得松江府的菜品比京师的菜肴还差些。

    故而堂堂的百里侯只得经常从余姚人在华亭县开的酒楼叫菜,虽然味道淡了些,但总比松江府本地厨子做的好。

    此番回到京师能吃到地道的余姚菜,王守仁别提有多高兴了。

    谢慎与王守仁坐定,热菜冷拼陆陆续续的端上来,二人一边饮酒一边吃菜,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

    还记得谢慎初见王守仁时,二人都是青涩不已。想不到十几年过去了,二人的身份地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王守仁成了炙手可热的钦差,而谢慎更是年纪轻轻当上了内阁大学士。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便是谢慎自己都不敢相信。

    王守仁酌了一口黄酒,笑着打趣道:“四明啊,你现在连三十都不到就做到了群辅,照这个架势将来还要在内阁干上大几十年,也不知陛下会不会怕你把他吃穷了。”

    谢慎翻了一记白眼,没好气道:“守仁兄怎么去了一趟松江,人都跟着变得油滑了许多。”

    “哈哈,愚兄可不会像你那么恋权。愚兄还想着早些致仕到四明山里建个别院,潜心修学呢。”

    “你可不能撂挑子不干啊。”

    虽然知道王守仁这多半是玩笑话,但谢慎还是下意识的说道:“眼下我能够掏心窝子的就守仁兄一人。你要是走了,我该找谁商量大计?”

    “先生!先生回来了!”

    便在二人交谈甚欢时,谢旭小跑着来到园子中。

    他三步并作两步来到王守仁身边,躬身作揖礼道:“拜见先生。”

    王守仁欣慰的点了点头:“难为你还惦记着为师。”

    谢旭又朝谢慎望了一眼,得到鼓励后便咽了一口吐沫道:“先生这次回京不会再走了吧?学生还有很多东西想要请教先生呢。”

    王守仁略作迟疑,终究还是点了点头:“这回不走了。”

    这次在华亭县推行新政,王守仁可谓是功劳卓著。

    不论怎么看,他都能稳稳谋得一个京官,还很可能连升数级。

    “你的天资很好,只要勤奋好学些,即便没有为师在身边,也定能有所悟。”

    对于谢旭这个弟子,王守仁一直很看好。一来谢慎这个状元郎就是最好的老师,谢旭耳濡目染下学业想不精进都难。

    二来谢旭确实很有读书的天赋,这样学起来便会轻松不少。

    谢旭脸色一红,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去。

    谢慎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笑声道:“听见没有,你先生可很少这么夸人,便是你爹我当年也没有这个待遇。”

    这下谢旭被逗乐了,一边挠头一边道:“爹爹说的可是真的?”

    谢慎白了儿子一眼:“你爹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唔,儿子还是继续温书去了。”

    谢旭还是很有眼力见的。他见谢慎和王守仁聊得正兴起,不好多作打扰便退了下去。

    王守仁不由得感慨道:“令郎小小年纪便这么懂事,实属难得啊。”

    谢慎咳嗽一声道:“守仁兄可别夸他,这小子不禁夸。你这么说,他尾巴要翘到天上去了。”

    王守仁却是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道:“做的好了就当夸。”

    “老爷,李阁老来了。”

    便在此时,管家快步走到亭前恭敬的冲谢慎禀报道。

    “李阁老怎么来了?”

    谢慎直是惊讶不已。

    “守仁兄,我们去迎一迎吧。”

    不论于公于私,二人都理当去迎接李东阳。

    。。。。。。

    。。。。。。

    新政能够推行除了谢慎的极力倡导外,和李东阳的力挺也是分不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