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小谢阁老”显然也很惊讶,目光中闪过一丝狐疑。

    谢慎冷冷注视着他,只想看他能耍出什么花样来。

    老实讲,这假冒之人长得并不像谢慎,最多只能说是身材年龄相仿。

    但从其左右簇拥的情况看,应该是个出手阔绰的主。

    而这五城兵马司的军将显然并不是指挥,甚至连副指挥都算不上,如何能认识真的谢慎,被这假冒货蒙蔽也就不难理解了。

    想不到陪着正德皇帝出来逛青楼,还遇到个假冒自己名义招摇撞骗之人,谢慎要是不好好教育对方一番,脸面还往哪里放?

    “你这刁民,怎胆敢假冒本官。你可知假冒朝廷命官是重罪?”

    那假冒货却是恶人先告状,沉声发难。

    谢慎也懒得跟他们继续演戏,便拍了拍手掌。

    潜伏在望江楼周围的锦衣卫番子立刻都跳将出来,围拢到望江楼前。

    那五城兵马司军将显然还见过些世面,直是惊得目瞪口呆。

    “锦。。。。。。锦衣卫。我的妈呀。”

    谢慎本不想叫出锦衣卫,但对方实在太嚣张了。

    那假冒货显然也意识到情形有些不对。能够调动锦衣卫的人身份地位肯定不一般。

    方才刘军将说什么来着,这人自称是小谢阁老?

    冒牌货面色登时惨白如纸,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他这可真是李鬼遇李逵,假的撞上真的了!

    “说罢,你究竟是谁,冒充本官所图为何?”

    谢慎背负双手,沉声呵问道。

    “谢阁老饶命,谢阁老饶命啊。小的也是无可奈何,无可奈何啊。小的都是被逼的,被逼的啊。”

    那假冒货态度发生了大转变,直是叩头如捣蒜,没几下额头就流出血来。

    “小的是被逼的,都是寿宁侯逼小的装的您啊。”

    谢慎没想到这冒牌货如此没骨气,还没用刑逼问就竹筒倒豆子全都招了。

    又是寿宁侯张鹤龄吗。

    弘治皇帝驾崩,正德即位。

    照理说,张鹤龄的地位又升了不少。毕竟正德较之于弘治放荡好嬉乐,擅长捣鼓新奇物件的张鹤龄显然更适合施展拳脚。

    对这个舅舅,正德皇帝的态度也很不错,总之就当用朝廷的钱养一个闲人了。

    不过张鹤龄显然对此不满意,要搞一些事情出来。

    其对谢慎一直怀恨在心,看到谢慎扶摇直上,竟然进入内阁成为了大学士更是心中不服,这才有了找人假冒谢慎败坏其名声的行为。

    以张鹤龄的人脉资源,要想找到一个和谢慎身材相仿的年轻人并不难。重要的是他可以不计成本的包装这个冒牌货,并让他模仿谢慎的言行。

    这样训练个一年半载不说以假乱真,至少也可以达到张鹤龄想要的效果了。

    只要张鹤龄收集一些所谓的证据,就可以找人参奏谢慎,不说一下把谢慎拉下马,至少也能恶心他一阵。

    可惜寿宁侯百密一疏,没有料到这冒牌货会撞到正主。

    谢慎当即命令锦衣卫把这冒牌货拿下,带回去慢慢审问。

    从这小子的尿性来看,绝对不是一个能够死节的人,从他嘴里撬出来有用的讯息还是很容易的。

    正德皇帝则是一脸阴沉。

    一边是自己的先生,一边是自己的舅舅,两个人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让他十分难做。

    好在这件事情没有闹大,不然都察院的言官还不得借题发挥,将寿宁侯往死里弹劾。

    谢慎也是几多感慨。

    正德即位之初就遭遇了极大的信任危机。正德元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许多名臣在这一年致仕。其中便有太子太师马文升,太子太保刘大夏。

    这两位都是弘治朝元老级别的股肱之臣,能够加封太师、太保致仕也算是荣宠加身了。

    如果说这二人致仕多少还有身体因素的话,正德元年另外一位大佬致仕就完全是因为正德宠幸奸佞,任用八虎了。

    这位不是旁人,正是前首辅刘健。

    首辅大人曾多次上书奏请天子严办八虎,但正德皇帝却总是打马虎眼。

    这让刘健很失望,愤而辞职。

    如今内阁只有李东阳和谢迁苦苦支撑,据说谢迁也有意退隐。若真是这般,谢慎难不成得和李东阳唱起二人转?

    这绝不是他想看到的。

    。。。。。。

    。。。。。。

第三百八十三章 内阁尊乎?() 
故而天子微服出宫逛青楼这件事绝对不能让谢迁知道。

    不然陪侍在天子身边的谷大用必定会成为炮轰的对象。八虎祸国,文官们拼尽全力的攻讦,最终可能的结果也就是纷纷致仕而已。

    别人都可以致仕但谢迁不行!

    因为这位是谢慎在文官集团中最大的盟友,以谢慎的实力还无法做到独当一面。没有谢迁在,谢慎真担心这些年来苦心经营的余姚派会不会土崩瓦解。

    当然更让谢慎忧心的是谷大用和他的关系。

    虽然二人已经十分谨慎,尽量不多私下见面。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多多少少文官们还是捕捉到了一些细节。

    但这些细节无法证明谷大用和谢慎是盟友,也就无从攻讦二人了。

    至于这张鹤龄吗,似乎是要给点颜色了。

    你是国舅不假,但也是大明臣民。

    既然是大明臣民就要遵守大明律。

    肆意构陷朝廷重臣,这罪名可绝对不算轻了。

    当然这件事或许要不了张鹤龄的命,毕竟张太后还在,朱厚照也对这个舅舅颇有情感,但至少可以让张鹤龄掉一层皮不敢再打谢慎的主意。

    历史上张氏兄弟倒台也是在嘉靖年间,张太后去世,所以要想虎口拔牙可能性极低。

    只要张氏兄弟不造反,在正德朝,在张太后的庇护下都不会有任何生命危险。

    这便是皇权社会的悲哀。

    闹过这么一出,正德皇帝显然也没什么心情了,在谷大用和一众锦衣卫的护送下回了宫。

    至于那假扮谢慎的冒牌货,则被提到锦衣卫诏狱严刑拷打。

    虽然他都招了,但这是锦衣卫的流程,就像杀威棒一样为的是杀一杀人犯的锐气,使其绝对的听话顺从。

    至于那个倒霉催的五城兵马司军将,一再的给谢慎叩头赔礼,希望谢阁老能把他当个屁放了。直到谢慎离开望江楼还长跪不止。

    谢慎也无意与他计较,只感慨这样的眼力见活该一辈子当个小虾米。

    回到府中,水芸为他除去外衫。

    见自家老爷一脸倦容,水芸打来一盆热水用方巾蘸湿给谢慎擦脸。

    “老爷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谢慎看了看窗外的天色,已经泛出了鱼肚白。

    唉,折腾了一两个时辰,天都快亮了。

    “一言难尽啊。”谢慎喉头发苦道:“反正也睡不了了,陪我说说话吧。”

    二人就坐在床头,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

    。。。。。。

    。。。。。。

    在床头坐了一个多时辰,谢慎便在水芸的服侍下换上官袍准备去内阁坐班。

    现在不是休沐的时候,谢慎又没有别的理由,还是必须得去坐班的。

    要不然旁人问起缘由,谢慎难道说夜里去逛青楼耗光气力了吗?

    不过熬了一夜他的精神状态确实不怎么好,趁着在轿子里眯了一觉,下轿时只觉得天昏地转,不由得感慨充足的睡眠还是很重要的。

    内阁虽因文渊阁得名,但实际上大学士们办公并不在文渊阁内,而是在文渊阁旁的一排廊署中。

    这其实不难理解,毕竟内阁最初只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阁臣的身份也不高。后来虽然内阁的地位逐渐提高,渐渐凌驾于六部九寺都察院通政司之上,但内阁大学士的品级仍然是五品。

    在大员权贵多如牛毛的京师五品官真的是连狗都不如啊。

    虽说大明官职重职能不重品级,譬如七品巡按御史可以弹劾封疆大吏。但总体来说品级还是面子的象征。

    内阁大学士可是朝廷的股肱之臣,只区区五品实在太低了。

    故而后期内阁大学士多兼任六部尚书之职,以弥补五品这个先天缺陷。

    譬如严嵩,官衔长到念不过来。

    但至少在弘治正德时期内阁大学士们还没有厚着脸皮兼任那么多官职。

    当然太师,太傅这样的虚职是有的。

    内阁廊署就是一排低矮的廊庑,不具备任何舒适性。

    春秋两季还好些,但夏日酷暑,冬日严寒直是把人折磨的痛不欲生。

    加之能够入阁的大多已经上了年纪,被这么折腾一番即便老骨头没散架也得掉层皮。

    谢慎一进入廊署便觉得溽热难耐,撩起官袍下摆坐定后,便有小吏恭敬的奉上凉茶。

    按照小谢阁老的习惯,这凉茶中已经提前加了冰块,口感十分冰爽,端是能消去不少暑热。

    谢慎微眯着眼睛喝了一大杯凉茶才觉得肚子里的火气散了不少,沉声问道:“怎么不见谢阁老和李阁老。”

    那侍应小吏恭敬回道:“两位阁老入内宫去了。”

    谢慎心中咯噔一响暗道不好。

    莫不是昨日皇帝微服出宫的事情被李东阳和谢迁知道了,二人这便去兴师问罪?

    可他转念一想,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毕竟天子出宫只有极少数亲信内侍知道。李东阳和谢迁不是严嵩那样的权奸,不可能花重金收买天子身边的宦官做眼线,怎么可能对天子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而且昨夜惩治冒牌货并未牵扯到皇帝,朱厚照最后安安全全的返回内宫,端是神不知鬼不觉。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李东阳和谢迁长了千里眼顺风耳,不然绝不会知道天子的行踪。

    那么,二人一起进宫可能只是天子宣召了。

    谢慎悬着的心暂时放了下来,不由得感慨做辅臣实在太不容易了。

    别看平日里是风光无两,威风八面的内阁大学士,实际就是一个补锅匠。

    大明帝国哪里有问题了,阁臣们都得伤脑筋。

    明中期还好,到了晚明帝国真是千疮百孔风雨飘摇。

    皇帝只管要钱,至于怎么来钱那全靠阁臣自己想办法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谢慎以前也认为内阁大学士多懒政,现在才发现他们不是懒政而是掣肘的东西太多,很难挽起袖子放开去干。

    谁不想青史留名,但能否如愿并不取决于这些阁臣,甚至不取决于天子,而是要看士大夫和文官群体的脸色。

    哀哉,叹哉。

    可事实就是如此。

    。。。。。。

    。。。。。。

第三百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那书吏官见小谢阁老面有愁容,十分小心的问道:“小阁老,这有一封南京御史陆昆和同僚联名上的奏疏,您要不要看看?”

    谢慎愣了愣道:“南京御史陆昆?”

    谢慎对这个人完全没有印象。南京对于大明官员来说就是养老之地,想必这个陆昆也是郁郁不得志吧。

    “拿来看看吧。”

    照理说官员递到内阁的奏疏怎么也不该由他来阅览,但谢迁和李东阳不在内阁,谢慎这个第三大学士也只能硬着头皮办公了。

    他展开奏疏来看,起初还面色如常,但越看越惊,及至最后便索性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