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为了知府便可以身穿绯袍,算是跻身高官之列。

    虽然这个高官在真正的大角色眼中和蝼蚁没有什么分别。

    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地震彻底震碎了李同知的升迁梦。朝廷已经有了决断,将会派遣一名新知府到潞安。

    在此之前,李同知将继续兼任知府的职务。

    整个潞安府死气沉沉,百姓没有地方睡觉,便都跑到了府衙前哭闹。

    都是灾民,打又打不得,骂又不能骂李同知只能允准他们自行在城中空地搭建窝棚,姑且熬过这个还有些寒意的春日。

    等到天气转暖,疫病得到了控制,再让他们重新建房。

    “东主,陈班头在例行巡视时又发现了四名得了疫病身亡的妇孺,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啊。”

    说话的是李同知的私人幕僚裴恽。

    作为李同知最为倚仗的助力,此刻他不能给出解决之策让李同知十分恼恨。

    “不是办法,不是办法。你就知道在这里聒噪。本官一个月给你二十两银子是叫你在这里喊苦的吗?”

    “东主息怒。”

    见李同知抖了官威裴恽立刻接道:“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哦?”

    李同知立刻起了兴致,凑前一步问道:“快说来听听。”

    裴恽不敢拿捏姿态,陪笑道:“朝廷不是任命了新任知府吗?东主只要等新知府到任,自然就可以轻松了。”

    听到这里,李同知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

    这算什么解决办法?不就是推个干净吗?

    不过在眼下,这也算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知府是主官事情自然要由知府去管,他这个同知只需要每天来府衙混日子即可。

    不过这么一想这幕僚赚钱也太容易了吧?

    李同知开始有些心疼自己的银子了。

    “这新任知府是从翰林院出来的,耍嘴皮子还在行,指望他恢复民生?哼,他能有什么法子。”

    李同知是同进士出身,自然十分羡慕翰林词臣。

    羡慕的久了便成了嫉妒,李同知便像一个妒妇般整日嫉恨那些翰林词臣,以及留在京师部院各寺的好命人。

    凭什么他们就可以动动嘴皮子,然后扶摇直上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凭什么自己就得在地方当牛做马,还看不到一丝升迁希望。

    故而他在听到翰林修撰谢慎被陛下任命为新任知府后第一反应是狂喜。

    翰林修撰又如何?状元又如何?虽然看似升品,但实际却是离开了清流“汇聚之地”外放到地方,前途一时渺渺。

    “这个翰林修撰可不一般啊。”

    裴恽话中有话,直叫李同知皱眉。

    “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娃娃,连毛都没有长齐,他能有什么不一般?”

    “东主有所不知,这谢大人不仅斗倒了东厂权阉杨鹏,还将寿宁侯张鹤龄骂的狗血喷头。这样的人如果没有人在背后指点,那城府手腕是极为可怕的。”

    裴恽虽然不在官僚系统之中,但对朝中之事极为关注。

    在他看来以谢慎的年纪能够斗倒杨鹏,脚踩张鹤龄绝对证明此人非等闲之辈。

    “不过是小伎俩罢了,有何值得吹嘘的。”

    李同知有些不悦。

    在他看来谢慎这个知府是从他手中夺走的,这便是仇人了。

    李同知今年四十,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

    这次递补知府的绝佳机会错过,再想进一步身穿绯袍就十分困难了。

    只能说是谢慎的横空出世叫他美梦落空。

    “东主,为何不悉心侍奉此子呢。”

    裴恽话音刚落,李同知便瞪圆了眼睛。

    “你说什么,你叫本官侍奉这个乳臭未干的娃娃?”

    裴恽声调没有一丝变化,淡淡道:“此子一定有远大前程,便是将来成为六部正官也不是没有可能。东主如果此时交好与他,待他日此子飞黄腾达东主未必没有机会升迁。”

    嘶,原来是这般。

    李同知仔细一想,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这个谢慎太年轻了。以十七岁的年纪任职四品知府,这在大明朝绝对是亘古未有的。

    但谢慎又是绝不怕人说道的,因为他是状元,起点高。加之其在朝中名声很好,即便一路扶摇直上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而如果换成一个二甲进士或者三甲同进士,就大为不同了。

    唉,李同知叹了一口气,只得认命。

    “你说这新知府将来真有机会入主六部?”

    李同知颇有几分死马当活马医的意思。反正按照正常的流程他很难继续升迁,倒不如把希望寄托在这个新知府上。

    如果他侍奉的新知府舒坦,将来新知府飞黄腾达或许真的会提携他一二。

    “东主且放心,裴某从不会看走眼,不然当初也不会投效东主。”

    裴恽不着痕迹的拍了一记马屁,却是拍的李同知十分舒服。

    “嗯,那依你之见本官该如何结交这位新知府?”

    “不胶不离即可。”

    裴恽捋了捋下颌短髯,笑声道。

    。。。。。。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九章 接风宴(第五更 为盟主梦中盛唐i加更!)() 
“不胶不离?”

    李同知微微一愣,随即陷入了沉思。

    他再怎么也是三甲同进士出身,悟性还是可以的,自然明白幕僚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新知府到任,他不能表现的太热情也不能太冷漠。

    太热情会被认为是谄媚,太冷漠则会被视为与新知府不睦。

    最正确的态度便是如裴恽所言,不胶不离。

    稍顿了顿,李同知接道:“便依你所说。”

    “东主英明。”

    裴恽又送上了一记马屁,笑着道:“还有一事东主需要注意,这新知府到任身边肯定有自己人,这些人东主不能得罪。”

    李同知微微有些不悦。

    他冲谢慎示好也就罢了,毕竟对方是知府。可谢慎的仆人若也能倚仗着威势出风头就有些让李同知头疼了。

    “也罢,本官对他们以礼相待便是。”

    李同知转念一想,放低姿态又不会掉一块肉,最多有些丢面子。

    为了长久计丢些面子就丢些吧。

    “这接风酒宴你可得准备好了,切莫堕了我潞安府的名头。”

    虽说强震刚过,但总不能不给新知府设接风宴吧。

    “东主放心好了,裴某自会安排下去叫人挑不出错来。”

    裴恽捋了捋胡须,淡淡笑道。

    。。。。。。

    。。。。。。

    老天爷庇佑,接下来的几日潞安府并没有因为疫病再死人。

    指挥抗灾抗震的潞安府同知李孝基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潞安府现在已经是满目疮痍,如果新知府到任时又见到这样凄惨的景象,他真不知道会引来怎样的暴怒。

    四月十一,新任潞安知府的车架终于来到了府城。

    李孝基率领潞安府大小官员到城门迎接。

    和善的知府大人掀开马车车帘与下属们打了招呼,说了一声不得扰民便又命令马车行进城中。

    李孝基之前得了裴恽嘱托,自然不会表现得太过殷勤,迎接谢慎的一应布置也都是按照规制来并没有逾矩的地方。

    却说谢慎被众星捧月般的迎进了府衙,并没有立刻参加同僚下属们设下的接风宴,而是来到后衙先睡了一觉。

    从京师到潞安府路途遥远,陆路又不比水路,一路颠簸简直把人折磨的几乎崩溃。

    谢慎一路上感慨最多的就是明代的交通实在太糟糕了。这还是官道,如果是一般的乡间小路简直不敢想象。

    有了对比,大运河的重要性便显现了出来。

    怪不得隋炀帝当初倾尽举国之力也要修大运河,只不过一时用力过猛亡了国。

    等到谢慎眯了一觉再醒来时已经是黄昏时分。

    长途跋涉的疲惫并未完全消去,不过他至少已经可以集中精神参加接风宴了。

    这是潞安府官方的接风宴,徐芊芊自然不能参加。故而谢慎换了官袍径直前往赴宴,鲁种田则是侍奉在侧寸步不离。

    接风宴便在府衙之中,及到宴席前谢慎扫了一眼见十几名潞安府官员正自谈笑,完全没有地震过后的忧愁之色。

    谢慎心中冷笑,看来指望这些官员为民做主是不可能了,不搜刮民脂民膏就谢天谢地了。

    “谢大人来了。”

    一个眼尖的瞅见了谢慎,向李同知提醒。

    李同知深吸了一口气,立刻换上了职业笑容,这变脸速度绝对一等一。

    “府尊大驾,下官有失远迎。”

    李同知冲谢慎一拱手算是见了礼,态度却是不卑不亢。

    对这位潞安府同知谢慎还是有些印象的。

    和其他官员相比,这位颇有几分文人风骨,看年岁也是四十上下,正是干练的时候,应该可以一用。

    谢慎摆了摆手道:“李同知不必多礼,本官奉皇命奔赴潞安上任,一路星夜兼程颇是疲惫,这才歇了一歇,应该没有叫诸位多等吧?”

    李同知笑声道:“府尊说笑了。”

    谢慎点了点头,欣然入席。侍从鲁种田则站在他身后,时刻准备听候差遣。

    接风宴这种东西自古有之,向来是形式大于内容的。

    接风宴看的是一个态度,至于菜品如何估计没有人会在意。

    酒桌上察人是每个文官的必修课,谢慎也不例外。

    对他来说,初到潞安首先要做的是认清大小官员的嘴脸,这样才能把控局势,不至于被架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谢慎却是幽幽说道:“屯留地震,整个潞安府都受到了影响。本官自京师来进了潞安地界见到不少逃灾的难民,心中十分不忍。本官上前一问才知地震后又起了瘟疫,死的人比地震时还多。他们为了逃活命这才背井离乡。”

    说到这里谢慎顿了顿,扫视了一遍酒桌上的众潞安官员。

    气氛十分尴尬,潞安府官员皆是眼观鼻鼻观心,没有一人敢发声。

    谢慎早料到是这般局面,便咳嗽一声道:“天灾人祸,李同知以为哪个更可怕?”

    那李孝基本来以为谢慎这么一提也就过去了,谁知又点名问起他来,直是叫苦不迭。

    但他又不敢托大,只得硬着头皮答道:“自然是人祸更可怕。”

    谢慎满意道:“不错。天灾如地震,虽然震时可怖,但终归只是一时之祸患。但如果人心烂了酿成了人祸,却是会贻害无穷。”

    李孝基觉得谢慎话里有话,怎么听怎么别扭,可又不好发作只得陪笑道:“府尊真知灼见,一针见血。”

    “本官身负皇命,自然要处理好震后事宜。如今潞安府上下百废待兴,还望诸位同僚上下一心辅佐本官。这潞安府可以有天灾,但绝不能有人祸!”

    最后一句话在不同的人听来却是有不同的意味。

    至少李孝基就很不舒服。难道谢知府是认为他李孝基办事不利,这才酿成瘟疫吗?

    原本李孝基以为谢慎年纪轻轻必定没有什么政治经验,不过是靠着直言上书刷了些声望,实乃名不副实之辈。

    但现在看来,此子非但深谙官场规则,权术使用和政治手腕也极为出彩,怪不得能得到天子器重。

    李孝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