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第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件是,历时七个多月后,颜良终于在郝昭的呼应下,前后夹击攻破了阳平关,俘虏了万余守兵,守将张卫只来得及带上百余亲兵逃跑!

    前前后后七个多月啊,还有近两万士卒死在攻城的战斗中,阳平关果然不负天下第一险关的称号。如果不是有郝昭在关后带兵呼应,如果不是文远此战带去了不少陨雷车和床弩,这一场战事必然会拖延的更长,并且会有更大的死伤。

    不过好在现在一切都结束了。而且阳平关一破,群山环绕的汉中就如同被开出一道口子,堵在关外的十余万大军就能一下子冲到东川平原上,尤其是此前寸功未立的数万骑兵,这里有足够平坦的土地,已经足以容得下他们纵横驰骋了。

    阳平关一破,接下来自然是回师南郑,彻底灭了张鲁。文远放下第一封捷报,等拆开第二封一看,禁不住开怀大笑!

    怎么说呢,这简直是刚想睡觉就有人把枕头送来了!这封捷报竟然是郭淮送来的,说他非但走出了八百里长的子午谷道,而且此刻已经兵临南郑城下了!

    文远禁不住叫了声好,大笑着叫来一个亲兵道:“好!这个郭淮,还真有几分门道!派人给各部传令,谁要能第一个进南郑,这平定汉中之战的头功就是他的,到时候我亲自为他摆酒庆功!另有厚赏!”

    望着信使远去的背影,谋士荀攸凑过来神神秘秘笑道:“主公这是要送给郭将军一份功劳呢!”

    文远看了看荀攸,摸了摸鼻子笑道:“嘿,想不到我这点心思还是被先生看出来了呢!没错,我看郭淮这小子智勇兼备,值得培养,这一次他要是机灵,汉中之战首功就是他的了!”

    子午谷道绵延八百多里,周围群山环绕,郭淮领兵一路逢山开道、遇水架桥,足足走了两个多月,才走出了这片几乎没有人烟的荒凉谷道。道路艰险其实还不算什么,瘴气、猛兽、野人这些死亡的威胁时时刻刻的环绕在这支偏师身边,等他们走出山谷踏上汉中地界的时候,士兵减员了三分之一!带来的粮食早已经吃完,活下来的将士浑身上下破破烂烂的像乞丐一样!

    不过好歹是走出了子午谷道,将士们士气大涨,郭淮先出其不意的攻下了一座小城补充了粮草,接着就马不停蹄的直扑到南郑城下!

    信使飞马把文远的军令送到郭淮手上,此时郭淮驻军与南郑城东十里,正和朱灵商议着如何攻破南郑,生擒张鲁送到主公帐上。

    不过此时郭淮仍有些顾虑,将士们士气虽盛,可终归是兵少,南征城里仍有数千兵马,张鲁若是一心想据城死守,就凭郭淮这三千多兵马还真不容易攻破呢。

    而恰在此时,信使带着文远的军令来到帐上,宣读过军令,朱灵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嘟囔道:“大王也忒偏心了些,咱们手下就这么点兵马,如何能第一个拿下南征?其他将军得了这个消息,还不拼了命了杀过来和咱们抢这份功劳?我看咱们这一路上吃的苦,算是白费了!”

    而郭淮则沉吟不言,半晌才问信使道:“主公可将此命令告诉其余众将?”

    信使如实答道:“不曾,只令我先告诉郭将军,而后在前往阳平关告知众将。”

    郭淮脸上闪过一丝喜色,又问道:“阳平关此时情势如何?”

    信使又答道:“颜将军此时已经攻破了阳平关,估计只要休整数日,就能驱兵直抵南郑了。”

    郭淮闻言再无疑虑,并且喜上眉梢,好生招待信使吃饭,临了还不忘对信使道:“回去替我谢谢主公!”

    这一切看得朱灵和帐中将校一愣一愣的,这郭将军是不是傻了啊?怎么莫名其妙的问了信使几个问题,就高兴的真好像取了南郑,拿了头功一样!

    送走信使,郭淮哈哈大笑,对朱灵道:“朱将军,此乃主公送给咱们的天大功劳,如若不取,那就让主公太失望了!”

    朱灵挠着头迷迷糊糊道:“主公?功劳?难道主公这一道军令,就能让咱们轻而易举生擒张鲁吗?我怎么看不出来呢?”

    郭淮也不解释,自信的摆手笑道:“朱将军尽管放心,你且看着,此次这头功是非咱们莫属了!”

108定汉中() 
翌日一大早,郭淮就亲领兵马直抵南郑城下。在马上高声喝道:“我乃晋王麾下安远将军郭淮,请汉宁太守出城答话!”

    半晌,就见一人出现在城墙上,此人一身华服,身高七尺,体型微胖,虽然已年过四旬,可皮肤白皙保养的还像三十多岁一样。

    只听那人道:“本官便是张鲁!汝有话便讲,不过若是劝降还请阁下免开尊口,我张鲁誓要与南郑共存亡!”

    郭淮暗地里却一阵嗤笑,情报里说张鲁喜欢别人喊他师君而自称本座!现在却口口声声说示弱承认是朝廷的太守,就这样还嘴硬誓与南郑共存亡?不过是想挽回点面子罢了。

    看透张鲁的心思,不过郭淮嘴上并不反驳,而是高声叫道:“张太守可知天时吗?”将张鲁不答话,郭淮继续道:“我家大王自拥立天子以来,奉天子以讨乱贼,天兵到处、曹操、袁绍、吕布、马、韩之流无不授首,兵锋所向,莫不望风归降!今我家大王统精兵百万,上将千员,奉天子明诏收复汉中。阳平关更是已被我大军攻破,太守既口称朝廷之臣,为何不早早开城投降?”

    劝降!没错,郭淮就是要劝张鲁投降!寻常的将领攻打一座城池,惯性的思维就是如何攻破城防,这样的将领缺乏大局观,只能为将,离一军统帅境界上还差了一档。而为帅者则需要从全盘大局上考虑,运用战场内外一切有利于己方的因素打赢一场仗。

    孙子不是有一句话吗,为将者。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郭淮起初也只是单纯考虑如何仅靠手头上的这点兵力攻破南郑,不过文远的军令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启发,让他突然想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而能想到这些,证明文远的眼光不错,郭淮确实是个能文能武的全才,很值得日后培养。

    而且郭淮这一番话说的确实够力道,至少张鲁一下就被被吓住了,想想曹操、袁绍、吕布这些人,哪一个当年不必他张鲁混的好?可这些当世枭雄结果一个个还不都被张辽收拾了?如今张辽的兵马都已经打到南郑城下,自己不也要落个同样的下场?

    见张鲁不答话,郭淮知道他是怕了,大棒子砸下去,紧接着就扔出一个胡萝卜:“张太守且放宽心,我家大王素来以仁义著称,并非残忍嗜杀之人,太守想来也知道曹操虽曾与我家大王互为死敌,如今却已官拜太傅,吕布也在我家大王帐下为大将。太守此刻若肯开城投降,免南郑百姓生灵涂炭,我家主公必然厚待,日后免不得为太守封侯拜将。”

    张鲁迟疑道:“将军此话可当真?”

    郭淮长笑一声道:“事已至此,太守以为本将还有必要说谎吗?征讨汉中的几十万兵马不日就能在南郑城下会齐,太守以为凭城里那数千残兵就能守住南郑吗?太守降与不降,破城都是必然的,但对太守和满城的官员百姓来说可就不一样了!”

    郭淮这一番话一语双关,既卖了张鲁一份人情,有给他压上了一副担子,把全城军民的命运都压在张鲁身上。你张鲁如果投降,这满城的百姓自然因你安然无恙,但如若不降,一旦打起仗来刀剑无眼的,死伤的军民那就是你张鲁的罪孽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张鲁还有什么好说的?他虽然一开始舍不下汉中这一摊子基业,可相比起来终归是保全身家性命才更重要,郭淮兵马一到城下,张鲁其实就没打算抵抗,开场说那些嘴硬的话,不过是给自己保留一些颜面罢了。

    现在郭淮面子里子都给了,不仅留他一命,还会请张辽给他爵禄封赏,张鲁心里感激,脸上却故作遗憾的长叹一声道;“罢了罢了!不是我张鲁不愿于南郑能共存亡,实在不忍见战事一起,满城百姓因我一人受难,诸位不必劝我,即刻准备印绶户籍,随我出城向郭将军请降。”

    张鲁手下的官员也不是傻子,闻言齐齐应诺,连一个劝张鲁抵抗的都没有。估计这会谁都能看出来,抵抗?还没能张辽大军攻进南郑,敢说这话的人就已经先被自己人生吞活剥了吧。

    张鲁当即打开城门,率一众文武官员出城向郭淮请降。郭淮不敢自专,进城后好生安抚张鲁及其帐下文武官员,命人在四门张榜安民、又封存府库账册,另派人飞马往汉水向文远奏报。

    文远刚渡过了汉水就接到了郭淮的捷报,没几日就赶到南郑,大军中途经过沔阳。杨任、杨昂两兄弟闻南郑沦陷,张鲁归降,二将也出城来降。文远温言安抚,封二将为列侯,就命二人留在帐前为将。

    进入城中,张鲁再来参拜,文远命人收了户籍账册,当即表奏张鲁为前将军,新安候,其余原有大小官员也依次各有封赏。

    随后没几日,颜良等几个将领也领着阳平关关内关外的十几万大军赶到南郑,至此,三路兵马二十余万战辅兵齐齐在南郑汇聚。

    内政方面,文远也没有闲着。在进入南郑之后,文远就以汉宁太守印绶招安邻近县邑,不出半月,汉中全郡九个县邑尽数归降。这里不能不提一提汉中的内政状况,因为常年没有受到战乱兵祸的影响,加上张鲁在汉中颇具人望,汉中社会安定,人口很不少!仅仅一个郡的规模,就有人口近四十万,几乎比的上中原半个州了!

    张鲁归顺,稳定汉中并没有花费文远太多的精力,一切都在平稳的过渡,这些都是郭淮劝降的功劳。文远也没有食言,等三军聚齐亲自给郭淮摆宴庆功,好是一番褒奖封赏。

    不过也并非所有事都一帆风顺,半月之后,派去招安南面县邑的官吏来报,说司马懿不肯投降,而是领兵强行挟裹了数万汉中百姓,投靠到刘备帐下去了。

    这个消息,无疑把文远的目光再度吸引到西川方向。

001刘备急眼了() 
蜀中,成都。

    刘备和诸葛亮坐在一起,细听着刘封的汇报。旁边一位须发皆白老将大冬天里精赤着上身,北上还背负着荆条,只是神情郁郁,满脸沮丧。

    无疑,这老将就是汉中战败归来的黄忠。至于法正,现在则在府里养伤。

    只听刘封叽里呱啦说了一通,最后总结道:“父亲,汉中的战况就是这样,孩儿回来时听闻张辽已经夺取了南郑,张鲁已经向汉贼张辽请降。”

    刘备、诸葛亮面带忧色,听完相视思索着也不知说什么好,周围气氛压抑异常。

    黄忠一脸愧疚,之前是怕叙述不清,这才让刘封代为陈述战况,这会等刘封汇报完情况,黄忠羞愧跪地道:“主公,军师!罪将有负主公和军师托付,此次出征汉中损兵折将,汉中之败,皆在罪将一人身上,请主公依军法处置罪将!”

    黄忠这一说话,刘备和诸葛亮才醒过神来,刘备忙上前扶起黄忠,温言抚慰道:“处置什么?老将军已经尽了全力,有什么好处置的,张辽那贼子的本事孤又不是不知道,莫说是你,就是孤亲自去也未必讨得了好!”说罢喟然一叹,和文远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刘备是彻底被文远吓怕了。

    诸葛亮也摇头叹息一声道:“此乃天时,人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