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第4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的方法就是交给沮授和荀彧执行,以荀彧的王佐之才、过人眼力,再有沮授在旁边把关,想来这些人大多能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出一份功用。

    当然随着这些人的加入,地方和中央的人事结构组成就不得不成为文远考虑的事情,一次任用三百多名官员,而且这些官员曾经都是出自曹操手下同一个系统,吸纳的这么大一股势力几乎必然的成为文远阵营中的第二大势力集团,可能产生的影响由不得文远不谨慎而行,这两天文远一直头疼的也正是这件事情。

    好在曹操在河北住了几年之后,已经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志向,私底下和文远说过只想做个治世之臣。对于这样的要求,文远当然没有理由拒绝,于是想天子讨了个太傅的官位。太傅,百官之首,论品阶还在沮授之上,也算是对曹操不薄了。而像荀彧、刘晔、满宠、陈群这些出色的人才,文远也毫不避讳安插到朝廷的个个机要位置当中,甚至是曹仁、夏侯渊这样有真才实学的将领直接统兵,如此魄力,如此信任,倒着实令这些曹操的旧臣动容。

    事实上文远也并非没有担心过这些,曹操旧臣的大量涌入显然会给文远集团内部的既得利益者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在文远看来这是良性的,他很清楚,当一个人把持手中的权力太久,思想就会产生一种盲目的优越感、片面性,会变得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就像是文远前世的许多国企员工,每天一杯茶,一张报纸打发时间,这样的人就算是有才华也对集团起不到任何作用。

    所以在文远看来,只要掌控的好,新血的加入无疑会给文远身后的势力集团带来更大的活力,不是有一句话说的好嘛?竞争上岗,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

    当然文远也不怕曹操的这些旧臣能翻出多大的花来,这些人刚接收进来资历还浅,文远当然不会一下子就交给他们什么独当一面的职务,想来即便是是副职,所造成的威胁就足以让他们的主官生出危机意识,不敢懈怠或是玩忽职守。

    文职人员的安排过后,文远更关心的还是武将的册封。当然,由于增加了四个郡的收复,其中还牵扯到一个新政区的划定。

    1。中央直属军团序列

    中军军团:主将颜良、副将曹仁

    骁骑军团:主将越兮、副将夏侯渊。

    水军军团:主将吕蒙、副将甘宁、陈武。

    破军营:主将慕容羽、副将曹彰

    中垒营:主将魏延

    2。地方军团序列

    冀州军团:主将太史慈、副将马延、孙礼

    并州军团:主将张燕,副将蒋义渠、于毒

    青州军团:主将张郃,副将管亥、典满

    幽州军团:主将郝昭,副将裴元绍、张白骑

    兖州军团:主将高顺,副将曹休

    豫州军团:主将于禁,副将李典、牛金

    徐州军团:主将臧霸,副将张南、韩琼

    凉州军团:主将马超、副将庞德、马岱。

    司州军团:主将赵云,副将乐进、吕翔

    雍州军团:主将徐晃,副将郭淮、曹真

    从这样一份将领名单可以看出,曹操曾经的旧将很大一部分都安置在各军团中,并且担任的都是原军团主将的左右手,即便因为他们的加入挤掉了一些人原有的位置,不得不担当更低一阶层的将领,可是有了这些能征惯战之将的加入,晋军的武将阵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此外,考虑到已经拥有了十多个军团,战辅兵一百多万之众。此次文远手上虽然增加了四个郡的地盘,但文远并没有考虑再增加一个军团的战兵。而是将南阳、江夏二郡暂时划归司隶的管辖范围,由赵云统一负责防御部署,而豫州于禁则顺势接管汝南、淮南的防务。如此一来,于禁名符其实的执掌整个豫州的军务。而原本的司隶区就显得过于庞大,东西幅员上两千余里难免造成政令不通。所以文远文远根据下一步的考虑,以潼关为界,将关中一带独立出来设为新的一州——雍州,而关中军团,也自此更名为雍州军团。

    如此一来,虽然地盘上多出了四个郡,可是总的兵团数目和战兵数量并没有因此递增,只是征召了一部分的辅兵,毕竟这四个郡的屯田守备工作还是要做的。

    这还只是职位上的任命,众人打了胜仗,官阶上也自然得到了册封,四镇虽然还未必够资格,四征却已经足够,对那些已经跟随自己多年的功勋将军,文远当然不会吝啬,张郃、赵云、马超、太史慈四员大将被分封为征东、征南、征西、征北等四征将军、颜良、高顺、徐晃、臧霸受封四平将军,吕蒙受封伏波将军、越兮受封骁骑将军、慕容羽受封龙骧将军,魏延受封虎翼将军,其余四安、杂号将军、校尉,都尉也是各有封赏,不一而足。

    官阶之后,还有爵位的加封,太过繁杂不能一一赘述,不过毫无疑问的,这一次的论功行赏是文远自下曲阳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几乎所有追随文远的的文武官员都得到了升迁。而造成的影响也毋庸置疑。试想一下,当看到那些支持文远的人一个个加官进爵,那些还在观望举棋不定的人会是怎样的想法?可以说这样一道诏书,就将人心又狠狠的聚拢了一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文远取代汉室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而这个时候,文远也确实因为一件关于自己的事情有些头疼,他这次为手下人揽下了这么大的好处,这些人当然也要表达一番对文远的感激之情,御史大夫华歆就当场启奏天子,请天子封文远为王!晋王!

    ps:这章有点麻烦,一点找不到感觉,不过不写又不行,毕竟牵扯到以后的出兵。学徒费了好大劲才做出的人事架构,而这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将领层的架构,现在学徒最担心有死了的武将复活的乌龙,请细心的朋友帮学徒看看,有没有错漏,学徒立即改正。

066册封晋王() 
“晋公张辽,功德极天际地,虽伊、周不可及也。特赐封为晋王,冕十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用天子车服銮仪,出警入跸,于邺郡盖晋王宫,钦此”

    “谢陛下隆恩!”

    巨鹿瘿陶,晋公府内。随着文远苦笑着从那宣诏宦官手中接过天子诏书,这厮一下完成了从晋公到晋王的转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便是离那天子尊位,也只剩下区区一步!

    可文远并不是太激动,在一向务实的他认为无论是大将军、晋公、还是现在的晋王,除了换换服制,换换称呼,其实都差不多,权力并没有什么变动。可手下人不那么看啊!离天子之位越近,就意味着主公的声望更盛,意味着有朝一日主公能更顺理成章的踏出那一步!所以几乎文远身后的整个集团,甚至那些刚刚加入渴望跟着沾光的曹操旧部都有不少人鼓动着文远进爵王位。毕竟到那个时候,这些人都是开过元勋不是?谁不想得个拥立之功?

    文远现在也已经看明白了,即便是他,也不可能违逆身后整个阵营的意愿,那样的后果只会让整个天下重新陷入分崩!

    所以文远也就顺其自然了,朝廷颁下的诏书,文远依例上书请辞了三次,前后磨磨蹭蹭的一个多月,文远这才在众望所归之下接受了天子的册封。

    “恭喜主公哦不,以后要叫大王了!”送走使者,郭嘉笑着向文远施礼道。

    “是啊,臣等恭喜大王!愿主公早成王霸之业,天下一统!”众文武也是满脸喜色,此时院子里没有外人,都是忠心于文远的心腹,说话倒也不避讳什么。

    “大王,咳咳,这称呼我还真不适应,这以后称孤道寡的,我以后可真要成孤家寡人了”文远有些头大的苦笑道。

    “大王这话说的没错,要自称“孤”,既然做了大王,就应该有大王的气度”原本文远话里还有些自嘲的意味,谁料谋臣董昭一本正经的接道,更是让文远一阵头疼。看来这些人不亲眼看着自己登上帝位,只怕一个个会死不瞑目啊!

    “艹,谋朝篡位呢,你们这些人倒是不用承担这样流传千古的骂名,不过还好老子留了一手,就算是有一天代汉自立,咱也不能自己出那个风头。”想到这,文远偷偷看了一眼沮授、贾诩、陈琳这些文官中的代表人物

    要知道文远既然不怎么乐意接收这个王位,到最后却不得不妥协,文远怎么可能不会趁此机会开出些条件,让手下的元老重臣们做出让步?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他就和沮授他们达成了一个秘密协定,至于这是一份什么样的协议,只有这些核心圈子里的高层才清楚,而能达成这份协议,文远可说是磨破了嘴皮子,接着眼前的这个机会,加上自己本身的威望,最终他的想法才得到了阵营内核心圈子的认同。最后这样,文远才答应接收册封。

    所以别看文远已经回到瘿陶一个多月了,可是这一个多月,把文远忙得头都大了,一点都不比在前线打一场大战轻松。而这一个多月除了文远封王之外,也发生了其他不少事情。

    徐州那边,孙权终于是撤兵了,在张郃和高顺两只军团的增援赶到下邳之前,孙权就聪明的退回江东。孙权这一点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江东兵本就不善步战,有如何对付的了兖州、青州两个军团,十万战辅兵?所以孙权根本没多大犹豫就撤走了,而且走的很干净,很长江以北的广陵区域,孙权只留下上千兵马控制着几处城邑,这么点兵力,充其量也就是起到一个前哨的作用。

    孙权此次北犯虽然没攻下钱粮重镇下邳,却也捞到不少好处,徐州中南部十几座被江东兵打下的城邑,府库尽数被掏空,这里的百姓大战之前虽然逃散了大半,可是被强掳去了十余万人口,在加上程普在淮泗一带也大肆掳掠,此次被孙权带回江东的百姓,就有二十万之众!

    估计这会孙权因为这点收获正得意着呢,试想一下有这二十万人的迁入,江东不知道又将开垦出多少肥沃的土地!又有多少青壮能够招募当兵!

    损失了这么多百姓,文远当然也很肉疼。不过想到自己当初布置下的后手已经顺利的潜伏到江东,文远也就稍稍释然了。哼!孙权你小子得意也就让你得意一阵罢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吞下来的这些好处突然变成了穿肠的毒药,到时候你还会不会有现在的心情?

    除了南方战事的彻底结束,这一月以来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经过朝议,此前屡次提及的朝廷迁都提议最终确定下来,只等着来年天气转暖,天子和朝廷就将迁回洛阳旧都。

    这样一个结果,文远和天子一系都很高兴,双方都想能离对方远些,文远本身觉得不受节制更加轻松,而天子则多半是寻一个心理上的安慰。连他都知道,别说是迁到洛阳,就算是再远一些迁到长安,他也逃不开文远势力集团的掌控!此时的他就像是笼中的鸟儿,只不过是从一个笼子换到另一个笼子当中。

    除了不用虚与委蛇,天子迁都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兵力调动。

    天子要迁都洛阳,考虑到天子身份的重要,司隶的军事力量明显有些不足,过去以河北为军事力量核心的战略不免要做出调整,经过内部一番商定,文远决定将直属的中军、骁骑军团调到洛阳周边,身边只留下破军营和中垒营,这样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