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汉军,必须从原有的军队序列中剥离出去,文远计算着,每一个异族军团,至少要保证有五千汉军坐镇,这也就意味着至少要有两万甚至更多晋军军士长年呆在边塞之地,甚至远赴异国他乡,在远离中原的地方征战。

    这些士兵的待遇、抚恤保障问题也是一件亟待考虑的事情

    然后还有

    酒宴仍在进行,文远则一直低着头思考问题,在张颌的右路军赶来弹汗山汇合之前的这十几天里,这些问题都是文远急需要理出头绪的,等张颌到了,大军就要班师回中原了

    十月,张颌率领的冀州、青州、幽州三个主力军团折返千里终于来到弹汗山与文远汇齐。随之而来的还有上谷乌桓、三部乌桓的三万余骑。

    此次右路军北伐东部鲜卑,北击两千里,在平刚、白檀两败东部鲜卑弥加、素利、魁头等鲜卑大帅纠集的六万余鲜卑铁骑,斩首过万,俘敌七千余人,生擒了东部大帅槐头,缴获战马万余匹,战果虽然不如右路军这般辉煌,却也重挫了鲜卑人的锐气。现在仓皇在外的鲜卑人闻晋军之名闻风丧胆,就算是得知汉人在弹汗山祭天的消息,也没有人敢来捋文远的胡须。

    十月的天气已经很冷了,弹汗山虽然离边关不到三百里,可是没有山脉阻隔还是很冷的,张颌的军队刚到不久,草原就迎来了一场大雪,连续下了两天两夜的大雪就将千里草原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银妆!弹汗山下的积雪平地及膝深,野外滴水成冰,成群的牛马被冻死!军士们也苦不堪言,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军士被冻伤,一觉醒来,就会有发现有士兵冻死在帐篷里!

    弹汗山一带显然没有足够三十万大军长期消耗的柴薪的,这样一场大雪下来,就迫使文远必须立刻班师回中原去。好在这个时候文远已经大致理清了头绪,将这几天的人事架构规划以命令的形式正式下达之后,文远立即传令大军班师回晋都瘿陶城。

    大军走时,麴义,吕布、田丰、阎柔等将一路相送,慕容燕、日律推演、槐头等异族领袖也在送行的队伍当中,这些人,大部分就是文远安排的此次人员留守。

    政治方面,文远命牵招为护鲜卑校尉,雁门太守。治所放在雁门,负责管理鲜卑事务。

    军事方面,在晋军撤兵之后,文远将长城以外的区域以弹汗山为界东西划分为两块,东侧为东部战区,主要负责对东部鲜卑、扶余各部的讨伐和招抚。西部战区的职能和东部大体相同,只是要面对的是中西部鲜卑和高车、丁零诸部游牧民族。

    西部方面,麴义当仁不让的成了这一块地盘上的军事将领,被加为征北将军,高阙候。治所就设在高阙,以执掌南匈奴第一军团、中部鲜卑第二军团、西部鲜卑第三军团,编制数量四万余众。

    北军第一军团,由于呼厨泉和刘豹的相继殒命,文远以去卑为军团领袖。第二军团主将由慕容燕担任,第三军团的主将则是日律推演暂时代领。

    东部方面,吕布也最终徐庶举荐的名士孟建说动,答应执掌北军一部,被文远表为征东将军,他将负责管辖东部鲜卑第四军团、和幽州乌桓第五军团(此后简称第四军团、第五军团),统领异族骑兵估计约三万余众。

    经过和张颌的一番商议,第四军团的主将文远决定由东部大帅槐头出任,第五军团比较麻烦,上谷乌丸王难楼和三部乌丸的首领对这个军团主将的位置谁也不肯让步,文远只能让他们四个轮流做主。

    五个军团只编制近八万骑兵,主要是战事刚过,各部伤亡都比较严重,一时还凑不齐这八万骑兵,暂时只能搭个架子,派出汉军军官负责部队的训练和招募,不过相信随着投靠的鲜卑部落越来越多,这个数字要不了多久就能补足。

    除了这八万异族骑兵之外,文远还给麴义和吕布各留下一万精锐志愿兵,考虑到异域征战的艰苦,还要承受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孤独,这些军士都是通过自觉自愿的原则从军中招募而出,条件文远也开的相当优厚。他们被告知但凡北方军的士兵必须在军中服不低于三年的兵役,但这三年之中,士兵被给予超出中原士兵一倍的饷俸,文远还向他们承诺,三年之后,这些人可以自行选择继续留下还是回乡。战死者一律给予寻常阵亡三倍的抚恤!

    本身文远对麾下军士就已经足够大方了,除了分得的田亩,每次打仗,士兵们都能赚到一比不少的封赏,这让士兵成为文远治下最热门的职业之首!现在文远将这个待遇提升了一倍多!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此诱人的条件让志愿兵的编制并不费多大力气就招募完成!

    这些军士多是没有妻小的壮丁,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照着他们打的算盘,在北方军服役三年,就能获得六年的饷俸,去掉日常的开销,生下来的这笔钱财足够他们逍遥自在的过上下半辈子了,碰上这样的机会,总有胆大的愿意接受这种挑战的。

    计划好北方军的人员架构,文远给留下来的这些人下达了任务,一年之内,各军团的兵员要全数补足,护匈奴中郎将田丰、护乌桓中郎将阎柔、护鲜卑中郎将牵招要将辖区内的人心彻底稳定,,三到五年之内,吕布和麴义要将所辖区域内的异族威胁彻底肃清!即便是不能完全消灭,也要让他们无法威胁到汉军在当地的根基,而五年,最好是三年之后,当一切准备妥当的时候,就将执行文远庞大计划的最重要一环——西征!

    到那时,十万铁骑一路向西纵横驰骋!

060民族性格() 
迈着略显仓促的脚步,文远率领大军班师顶风冒雪回到了中原。大军经高柳要塞进入关内,因为如今的晋国都城在瘿陶。所以大军此次没走壶关绕道,而是从井陉关取道常山、中山,进入巨鹿地界。

    直到过了井陉关,天气才好像猛的转变起来,虽然还是非常寒冷,不过和山背面的滴水成冰相比起来,还是要暖和上一大截。

    大军班师回巨鹿,有一个地方是绕不开的,那就是下曲阳的英魂冢,晋军此次牺牲在北伐路上的将士有四万三千七百余人,这些阵亡将士的骨灰都要安葬在下曲阳的英魂冢中。

    虽然冀州地面上已经下了一场雪,可是英魂冢门前的道路积雪已经被清理干净,走到英魂冢的大门口,上方的牌匾已经换成由大书法家钟繇的亲笔手书,这是文远在做上晋公那一年时提议的,典农中郎将刘惠虽然也算有名,不过和钟繇比起来,还是要逊色了一筹。

    而且此时英魂冢的规模相比起来,和以前也有了天壤之别,记得当初建英魂冢的时候,英魂冢只占了这么二十几亩大小那么一处地块,如今十多年过去了,英魂冢的规模比之前大了几十倍不止!陵园里墓碑密密麻麻整齐有序的排列,长眠在这里的英魂已经数以十万

    看着这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碑林,文远包括所有来到英魂冢的将士们都神情肃穆,默默不言。安排人将此次北伐牺牲的将士骨灰在陵园里安葬下来,文远的心情突然有些沉重,自己从一个小小的下曲阳县长一步步走到现在,这些阵亡的英魂就是自己一步步掌握权柄的见证,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成为一员名将都要付出那么大的牺牲,更何况文远已经封公建国了呢,日后葬在这座陵园里的英魂还会多出多少呢?

    突然,文远自认为一向坚定的内心前所未有的一阵迷茫,自己所做的一切,究竟是对,还是错的呢?

    文远眼神的迷乱让陈宫看的正着,连忙上前劝谏道:“主公,自古朝代更迭,哪一次不是生灵涂炭?这些人并非因主公而死,而是因为这该死的乱世!而因为主公的出现,我等才在这乱世之中看到一份结束的希望,这些战死的英灵就是因为这个才无怨无悔的追随在主公身边的,为了结束乱世而死,英灵们死得其所!”

    听了陈宫这几句劝,文远的心情才稍稍舒缓了些,突然,文远想到了前世学过的一首散曲,是谁写的已经记不太清了,不过曲中的两句话却能记得清清楚楚!

    只听文远深有感触的吟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八个字虽短,却字字千钧,令在场的众谋士一阵触动!主公果然是仁义无双,一心为了百姓啊!

    徐庶素有侠义之心,闻言深为感动的道:“如今天下之人无不深知主公仁德之名,四海之士莫不倾心来投!一统天下,对主公来说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主公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感慨,大乱之后方有大治,待主公来日扫平了这乱世,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这些牺牲的英烈们如果地下有知,相信一定会含笑酒泉的。”

    文远点了点头,精神一振拱手向众谋士笑道:“多谢公台、元直良言相赠,我已经好多了!”

    不过文远语气一转表情严肃道:“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这些长眠在这里的将士才是真正的英雄,我打算从今往后,每年清明都要在这里举行祭奠活动!如果没有战事,我一定会亲自主持悼念活动,即便有战事我不在瘿陶,也要由坐镇后方的主官负责执行!我要让这个活动形成一种风俗,通过祭奠将这些牺牲的先烈们的勇敢无畏精神,烙印一样深深刻在所有大汉子民的血脉之中!”

    这话,文远说的斩钉截铁,令在场所有人都颇感震惊,不少人暗地里以为,祭奠英烈是不错,可是像文远说的这么郑重,时不时有些小题大做了?

    可文远却不这么认为,骨子里流淌着汉人的血液,文远始终觉得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文远相信自己比大多数人爱自己的民族,汉族人勤劳,肯吃苦,论创造力有闻名中外的四大发明,学习模仿的能力十足(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善良、热情,文化底蕴深厚等等。

    可是不能否认的,大汉民族也有不可忽视的劣根性,汉人有些自我优越,忧患意识不足,抱守中庸等等,使得在外人的眼中,汉人温和的甚至有些软弱!其实想想也是,似乎除了大汉和明代,似乎没有几次主动对外发动战争。

    软弱是要不得的!软弱就要挨打,就会被人欺负,文远自小就是这样认为的!现在文远穿越到这个时代,有能力施加自己的影响,有机会改变民族的劣根性,文远当然会毫不犹豫将自己的一份力量贡献其中!

    具体如何改变文远其实也不知道,不过前世的俄罗斯有一点是值得效仿学习的。记得以前文远在网上看过一则报道,莫斯科有一座很有名的无名烈士墓,每年俄罗斯人都会来到这里为先烈们举行悼念活动,俄罗斯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们,从小都会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莫斯科甚至居住在附近不远的人,新婚之际都要到这座无名烈士墓前向先烈们祈福。

    试想一下,这虽然只是件很小的事情,可正因为这件事很小,才更能反映出俄罗斯人顽强的民族性格,这样的性格使得他们即便在苏联解体经济陷入危机的时候,美国人也不敢招惹这头疯狂的北极熊,日本人的态度就更鲜明了,他们对俄罗斯是又怕又恨,在北方四岛的问题上无可奈何,而对我泱泱华夏却是一副截然不同的态度

    正是有感于此,文远这次才会突发奇想,他当然希望如果有可能的话,能够给中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