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远侃侃而谈道:“尔等本是老实本分的百姓,实在是因为走投无路才沦为贼寇,今日我不伤尔等性命,尔等回去告诉你家大帅,如今群雄并起,为匪为盗终归没有出路,某在此奉劝一句,早作打算,以免误了自己,也误了尔等的身家性命。”

    黑山贼众见文远如此为他们打算,一个个感激涕零。

    文远沉吟一番,命麾下取来纸笔修书一封,交给黑山贼道:“尔等且将我手书交给你家大帅,凭此书信到我巨鹿郡,主事官员沮授先生会给尔等分拨军粮十万斛!尔等好自为之,若愿弃械投降,我巨鹿郡的大门永远为尔等而留!”

    两千多黑山士卒呼啦啦跪倒一片,哭拜道:“将军大恩,我等无以为报!唯有为将军立下生祠,四时供奉。”

    安抚完黑山贼众,众人上马一路起行,文远听见马蹄声响,原来是郭嘉策马摇扇奔到了文远身后,文远放缓马速与郭嘉并行,见郭嘉一脸笑意,笑着问道:“怎么了,奉孝?为何笑得如此yd?”郭嘉生性放荡不羁,不似一般读书人那样刻板守旧,年岁又与文远差不多大,极对文远这个现代人的脾性,所以虽然相处日短,论起私交,却与文远最厚。

    “主公笑的岂不是比我更yd?”郭嘉也不以为忤的反唇相讥道,看的另一侧的赵云大汗不已。

    “奉孝有话要说?”文远见奉孝心情极好,呵呵笑道

    “今日主公双喜临门,嘉在车上心痒难耐,特来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哦?我得子龙相助,自然是可喜可贺的了。何来双喜之说?”文远眼睛微眯,呵呵笑道。

    “主公得一大将,此其一也,收揽人心,令河内黑山贼倾心来投,岂不是双喜临门吗?”

    “哦?奉孝以为此事有几成把握?”文远闻言一怔,他当初突发奇想修书赠粮,虽也有想法让黑山贼投向自己,不过并没有存着多大的奢望,能够和黑山贼彼此结好,互不相侵已是庆幸,听郭嘉此言,倒是大有希望将黑山贼拉拢到自己麾下。

    郭嘉手摇折扇笑道:“此事易耳,以我所料,当有八成把握,主公可如此这般,相信不出数月,河内黑山便必能为我所用!”

    文远闻言大喜道:“奉孝!卿果然不愧鬼才之名!我这便修书一封,送于公与先生。”

    郭嘉拱手谦辞道:“主公谬赞,不过嘉还有一事相求。”

    “何事?但说无妨。”

    “今日双喜临门,嘉能否。。。。。。讨壶酒吃,也好。。。。。。沾沾喜气。”郭嘉竟有些不好意思的扭捏道。

    文远眯眼呵呵笑着,看的郭嘉,他生性跳脱,似乎也只有主公能降得住,因为他能感受到文远对他的关怀是发自内心的,心中一直揣着一份感动。

    “滚蛋!”文远的口中只吐出这两个字,郭嘉顿时深闺怨妇一般,脸色悲苦,惊得身边赵云几乎掉下马去!

    当晚入了河内郡境扎营歇下,文远摆开酒宴,给赵云接风,众人见赵云仪表堂堂,相貌不俗,颇生好感,郭嘉、崔琰皆国之大才,令赵云也心生佩服。

    商队又西行两日到了怀县,张杨引兵接着,如今河内乃无主之地,半个月来,张杨已经占了河内四五座城池,自表河内太守,河内地界,已无人与之争锋。

    此时的长安一座府邸的后堂之内,一个身形魁梧的黑衣中年坐在席上,他的对前跪坐着一个须发皆白年约五旬的矍铄老者。

    矍铄老者端起一碗酒道:“剑师一路辛苦,老夫先敬你一杯。”

    黑衣中年一饮而尽,并不言语。

    矍铄老者问道:“剑师此行不知是否顺利,我那几个家丁护卫,怎地一个也没有随剑师一起回来?”

    黑衣中年脑海中闪过那个年轻人的容貌,呆了半晌道:“大人请放心,您托我办的事情已经解决,至于您那几个下人。。。。。。”

    矍铄老者明显会错了意,道:“几个下人而已,为了我大汉,便是老夫这条命也可以舍弃,剑师不必为此事挂心。”

    黑衣中年也不解释,起身道:“大人,我这段日子要闭关修行一阵,就此告辞了,若有人在长安地面上打听我的消息,麻烦大人派人通知我一声,顺便帮我留意此人。”

    矍铄老者起身送客道:“剑师放心,此事我一定会帮你留意。”

    送走黑衣中年,矍铄老者独自在内室转了两圈,喃喃自语道:“父母双亡,举目无亲,这几日就可以告诉蝉儿这个消息了,为了大汉啊,蝉儿你只能受些委屈了。”

    张杨一路护送商队出河内,再次踏入河南尹地界,过函谷关,经弘农,前后行了近一月,终于到达长安城。

    长安城隶属京兆尹,秦末汉初,长安其地时为秦都咸阳的一个乡聚,是秦始皇的兄弟长安君的封地,因此被称为“长安”。

    高祖五年置长安县,高帝七年,定都于此。高祖开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惠帝元年至五年建造城墙。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东汉建立时,国家残破,特别是长安所在的关中,大量的物资需要从外地运进来,为了减少人民物资运输之劳,所以没有建都长安,而是建都洛阳,以长安为陪都,历朝皇帝常常前往长安祭祀宗庙,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028抵达长安() 
长安城城高七丈许,护城河宽五丈,引渭水入壕沟,有十二座城门和八条主要街道,最长的街道长五千五百米。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其中未央宫是从汉惠帝开始的许多皇帝的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居民区分布在城北,划分为一百六十个闾里。市场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称为“长安九市”。在城西有面积广大的上林苑,苑内主要有昆明池、建章宫等。

    站在长安城的城门之外,文远心中感慨万千,从初平元年190年,西凉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到如今不觉已经到了第三个年头。

    三年来,董卓倒行逆施,受封为太师,自称尚父,逾制乘坐青盖金华车;弟弟董旻升为左将军,封鄠侯;哥哥的儿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典兵;宗族内外的许多亲戚都在朝廷任职。董卓还筑郿坞,囤积了三十年的粮食用以自守。

    为了自己聚敛巨额财富,董卓大量毁坏通行的五铢钱,重新铸成小钱。重新铸成小钱。老百姓苦不堪言,生活陷于极度痛苦之中。董卓却利用搜括来的钱财,整日歌舞升平,寻欢作乐,生活荒淫无度。

    此外,董卓执政国家制度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政权机器的正常运转。其中,他颁布的法律刑罚尤为混乱无度,不成体统:对普通老百姓往往实施严刑酷法,而对亲信家族,则违法不究,不公正的待遇使得整个社会便民怨沸腾,冤狱遍地。

    这就是文远踏足关中之时的情形。

    城门之外,负责迎接使节的官员引着文远和甄俨从东南宣平门而入,入得城中,两队人便各奔西东,文远等人自去馆驿歇息,而甄俨则要到九市疏通销路。

    自打进了董卓的势力范围,崔琰就顶替了文远领头人的身份,和朝廷官吏打起交道,负责接待的官吏见崔琰身高八尺,美髯飘动,俱不敢怠慢,十分礼敬。

    将文远等人安置在馆驿之中,自由人将外臣觐见的事呈报负责人民教化,掌礼仪诸事的司徒,再有司徒殿上呈报天子圣听。

    不过如今天子不过是个摆设,朝中一应大小决策政令都有太师府中发出,经过殿堂,如今的汉献帝不过只起个盖章的作用。

    所以此次入京,崔琰需先面见当今的司徒王允,然后再拜见太师,最后才能见到傀儡一般的汉献帝。

    先拜见王允,这样倒好,正好可以向他问问五原任老汉女儿的事情,顺便在看看貂蝉究竟是如何一副倾国倾城之容。

    不过今日入城安顿下来天色已晚,崔琰只能先将拜帖送到司徒府,明日朝会之后再去拜见王允。

    正使是不能随意走动的,身为副使的文远就方便了许多,初到长安,如今又闲来无事,文远自然免不得要在这西都长安到处走走,所以刚刚安顿下来,文远就和赵云、郭嘉出了馆驿,王力也被文远分派了事务,唯独周仓,这个关西汉子长相太凶,性子又暴躁,文远索性让他留在馆驿守候。

    出得驿站,文远一身高冠儒服,一尺多长的三缕须髯随风飘动,手打一柄紫檀木做的折扇,看上去三十来岁年纪,折扇轻摇,颇有些仙风道骨的味道。

    此次入京,表面上虽是以崔琰,论起身份,自然是文远更重,文远虽然未曾到过长安,不过这里认识他的人却有不少,不说曾在洛阳任职的那些官员,单说如果见到了吕布,就够文远喝上一壶的了。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文远从一入董卓的势力范围就开始换成这副装束,而且双颊还垫高了一些,稍稍改变了脸型,是整个人气质都与从前略有不同。

    至于郭嘉和赵云就不需要计较这些,两个俊俏青年一个学生装束,一个武服佩剑,一个洒脱,一个英挺。

    长安果然不愧是大汉陪都,虽然被董卓糟蹋的不行,仅此一郡就仍有不下百十万人众,市面上人流如织,士农工商,贩夫走卒,不一而足,而且长安到处是楼阁宫殿,与文远去过的冀州大城相比,更多了几分大气和恢弘。

    一行人兴致勃勃的逛了大半天,依旧兴致浓厚,奈何扶中饥饿,便就近寻了家酒肆,随意要了些酒肉。

    酒菜上桌,郭嘉迫不及待的拿过酒盏给自己斟了一碗,不过看到文远那凶巴巴的眼神,面色一苦,老老实实的将酒端到文远面前。

    “嘿嘿,孺子可教也。”文远得意的喝了一口酒,眉头不禁一皱,这酒按说也算是难得的陈年佳酿了,不过自打喝惯了自家酿造的郑公酒之后,别的酒都跟刷锅水一般无味,一点都提不起文远的劲头。

    不过幸好文远早有准备,从囊中摸出两小壶酒,打开一壶倒在酒碗之中,一阵醇和淡雅的酒香很快就飘散在空气中。

    “好酒啊!”文远还没准备去喝,边听旁边传来一声赞叹,文远回头看去,只见一二十余岁的年青年就坐在邻桌处,这青年漫长脸,五官挺拔,下颌留着两寸短须,一双眼睛异芒闪现,颇为热切的望着文远手中的酒壶。

    见文远看向自己,那青年也不做作,大方拱手一礼道:“在下闻得酒香浓郁,失礼之处,还请恕罪。”

    “足下也是懂酒之人,不知高姓大名。”文远见此人仪表不俗,回礼问道。

    “在下张既,我观几位先生相貌不俗,不知。。。。。。。”

    “哦,某乃是巨鹿张远,此二位是某兄弟,颍川郭嘉,常山赵云。”文远答道,自己此来身份保密,郭嘉,赵云出道不久,此时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