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貂蝉,文远是十分敬爱的,见貂蝉生气,文远忙陪笑解释道:“孩子嘛不喜欢被束缚是在所难免的,这个年龄有几个喜欢读书的?再说了,我也看过教书先生教的那些四书五经,都是读死书,书里的经义这么小的孩子哪里能读的懂?倒不如一边读书,一边多到外面走走自己体悟”

    小忆宁闻言大喜拜道:“父亲英明!其实念儿也不是不喜欢读书,只是天天读书,很多东西都不懂,念儿愿听父亲的,多走走看看,也同样不会耽搁了读书”

    怎么样,喜欢文远这种父母的有木有?

123劝进() 
第二天日上三竿,文远才神清气爽的出门,却见沮授、贾诩二人正一前一后进了将军府大厅。

    文远不禁诧异问道:“二位先生这个时候怎么没去朝会,却来此处?莫非是西凉那边已经分出胜负?”这两位重臣一起联袂而来,定然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文远心中一动,眼下除了休养生息,恢复河南之地的经济民生,文远最关心的就是西凉之事,如今西凉马超和韩遂两家已经打打停停两年多的时间,依靠着马超的神勇,与兵多将广的韩遂交战一直未落下风。文远计划着下一次要对西凉用兵,一举灭掉韩遂在西凉的势力!否则如果西凉不定,文远日后大军南下势必有后顾之忧。

    沮授肃容道:“主公,西凉那边的战事确实发生了些细微的变化,不过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不过我与文和先生此来,确实为了另外一件事情?”

    见沮授说的凝重,文远双眼微眯,接口问道:“什么事?”

    沮授和贾诩对视了一眼,开口道:“主公,今日早朝,有人奏请天子封主公为晋公!”

    “什么?晋公?”文远一听不禁脱口惊呼!因为官渡之战后平定了曹操,收复了豫兖二州,大军班师回朝之后各有厚赏敕封,自文远以下,有四十余人封为列侯,得到升官奖赏的人更是多的数不胜数。唯独文远官居大将军之位,已经位极人臣,无封可封。最后天子只能下诏将中山郡划作文远的食邑,重赏万金,当然这钱其实还是从甄逸掌管的府库里出。

    对于这样的封赏,文远倒没觉着怎么样,可是底下却有一大帮人为文远鸣不平,枝干关系这样浅显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如果将文远和他麾下这一派文武臣僚比作一颗树的话,那身为主公的文远就是这个数的根基和主干,麾下的臣属就是树枝和树叶,树枝树叶只有依靠树根吸收的养分才能存活,生长,枝干、他们的粗壮茂盛并不能代表什么。只有根基牢固,树干粗壮,树枝和树叶才能生存更茁壮,更长久!

    文远麾下的不少臣属都能看到这一点,或者理所当然的觉得以主公的功绩应该更进一步,因此从文远回到邺城没多久,就不断有臣属向文远进言劝其进位晋公!

    第一个劝进的是侍中董昭,当然劝进的话并没有在朝堂上说出,只是这番提议当时就被文远搁置下来。因为对于是否称公,文远自己也有些犹豫不定,他本来并不恋栈权位,看到刘协如今的际遇,只怕就是给他一个皇帝干干他都未必肯接受。

    文远如今最想过的日子莫过于天下太平之后,带着家人妻小寻一化景色秀美,环境清幽的地方居住,做一个儿孙满堂、无忧无虑的富家翁,可是他也知道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多半是不可能达成!

    只因为随着权力的不断扩大,文远身后已经聚拢一大批与他同进共退的权力阶层,文远不恋栈权位,不代表这些人不喜欢荣华富贵,当这些人的人生价值需要依附文远才能得到实现的时候,他们当然要推动文远一步步向上走,文远封公封王,就相应于有了自己的封国,就能设置百官。如果文远能做场天子之位,这些人就是开国元勋,成为新一派的功勋贵胄!

    文远当然能理解这些人的心意,文远也不怕背负争议,自高祖皇帝以来,还从没有一位皇室成员以外的臣子被封为公的,虽然这对文远来说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做过之后就难免会受到那些对自己暗藏不满的人的攻讦、诽谤、非议,就像曹操那般,千百年之后仍然遭受非议!

    这些其实文远并不怕,成王败寇,历史一向是有胜利者来书写的!只是现在的文远一时还没有心理准备而已

    所以,文远不急,手下人却急得不行,尤其是借着铜雀事件的东风,文远的威望一时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时提议封公正是时候,董昭的话头一开,顿时在文远一系中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很多人都在暗暗后悔自己居然没想到这么漂亮的一手!群臣争先恐后的附和董昭的提议。抱不上大腿,抱小腿也是不错的,如果连小腿都抱不上,揪根腿毛也凑活

    这些人的劝谏,让文远颇有些不胜其烦,这几天一直在家相妻教子,不无避避风头的意味。

    可是沮授带来这个消息却来得也太突然了吧,自己竟然事先一点都不知情!文远当即怒道:“是谁出的主意,这不是胡闹吗?是谁开的口在天子面前表奏我做晋公的?”

    贾诩并没有回答,无害似的微微一笑道:“主公,是谁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主公如今进爵为公,实乃众望所归!公与先生和我是奉天子诏命,请主公上殿觐见的。”

    “这么说,这是你们所有人的意思了?”听了贾诩的话,文远恍然醒悟,禁不住苦笑道。这两个人什么时候认真听过天子的诏命?分明是顺水推舟嘛!难怪沮授和贾诩两个会在朝会的时候来大将军府求见自己。这两个人,都是文远最为倚重的智囊,尤其沮授,更是派系中威望资历仅次于自己的功勋老臣,他们两个此时前来,不禁代表了全体臣僚的意思,也说明整个智囊团都支持自己进位!而且现在这件事已经捅到明面上,既然都到了这一步,自己还有什么好说的?

    想到这,文远不禁摇头苦笑道:“二位先生,这样也太突然了吧?你们总要给我一些心理准备嘛”

    沮授见文远松口,笑道:“主公,该来的总会来的!主公这时候就应该应天顺人,免得冷了帐下臣僚的心意”

    贾诩也在一旁笑道:“是啊主公,主公可曾听说过重耳三辞的典故?呵呵,所以主公还有的是时间准备呢!”

    文远知道贾诩说的是什么,昔日晋公子重耳受策晋文公,三辞从命,贾诩是想让自己效仿晋文公来个三辞三让,做足功夫再上位,如此既保全了颜面,又不会惹得天下人非议。

    文远摇头无奈道:“好吧好吧两位先生都考虑的这么周到了,我随二位上殿就是了来人,给我准备朝服官衣!还有,你们总要告诉我今天是谁在朝堂上上奏的?”

    勤政殿,是邺都皇城中每日朝会议事的正殿。自从天子迁入邺都之后,大汉中央政府的所有正式诏命都是经由这里对外发出的。

    就在文远准备上殿觐见的时候,勤政殿上的朝臣们正在为是否晋封文远为公展开激烈的争论!

    朝堂之上,赞成和反对文远封公的大臣们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排,引经据典,争辩是非,乱糟糟的如同菜市场一般,搞得坐在大殿正中的献帝刘协头疼不已,相比头疼,其实更凉的还是刘协的心!因为朝堂之上,去掉不发表意见选择中立的大臣,赞成给大将军封公的大臣占据了绝大多数,反对者只有寥寥数人而已!

    这让刘协的心一片灰暗,心中暗自孓叹道:“难道大汉的天下,日后真的要被张辽取代了吗?”

    “耿纪、韦晃、金祎”虽然心中失落,刘协还是暗暗记下了反对之人是谁,这些人,恐怕是自己复兴汉室的最后希望了呢!

    支持大将军进位为公的大臣虽多,不过由于刘协打心眼里不愿意封文远为公,在他的暗地里有意无意的偏袒之下,几个忠心汉室之臣勉勉强强抵挡住文远一系臣僚的攻讦,可是当殿外司礼宦官喊了一声之后,那些之前还大声反对文远的所谓朝臣们顿时神情一滞,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

    “大将军张辽上朝觐见!”

    在宦官尖细的传唤声音中,文远身穿一身黑色蜀锦朝服,腰悬佩剑,大步走入勤政殿中。

    “参见陛下!”文远先是向天子躬身行了一礼,然后施施然走到长期空置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剑履上殿,参拜不名,当朝上下能享受这份特权的只有文远!

    文远往那一站,眯眼扫视了殿上一周,那些之前还反对文远进位的大臣一个个耷拉下脑袋,喋喋不休的嘴巴此时如同用针缝住了一般紧闭不张口。而那些站在他一边支持他进位为公的大臣这一时间士气大涨,昂首挺胸!这,恐怕就是沮授、贾诩请自己上朝的主要缘故!

    在这些人中,文远看见了华歆,沮授告诉他,就是华歆第一个向天子提出封文远为晋公!这个人文远多少了解一些,乃是汉末名士,只是品性有些不堪,在前世的历史上,就是华歆凭借着力捧曹魏,换取了荣华富贵的一生,最后官至司徒。

    这样的人,文远其实并不看得上,不过虽然看不上,但是这样的人,现在这个时候对文远来说却相当有用!

124一辞一让() 
文远转过头去,冲献帝躬身一拜道:“陛下,臣听闻今日有人有人上表,奏请陛下给臣晋爵为晋公?”

    文远这一上殿,周身散发出的强大气场就让之前还喧闹杂乱的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连刘协都迫于这沉重的压力,连连点头道:“确有此事”

    文远眯眼一笑,淡淡道:“陛下三思,此事似有不妥,本朝历来并无外姓之人封公的先例,臣何德何能,敢据此高位?”

    刘协接口道:“大将军说的是呃不,大将军太谦虚了”话说到一半,刘协才觉着有些不对,慌忙改口。

    这时议郎华歆忙站出来道:“大将军何必自谦?大将军自下曲阳起兵以来,讨董卓、灭袁绍,平张燕、破公孙,南向则曹操俯首,北讨则胡虏称臣,天下敬仰,四海之内莫敢不从!大将军立下如此流传千古之功业,连上天都降下吉兆,依我等看来主公晋爵晋公众望所归!”华歆的话掷地有声,殿上群臣顿时跟着可劲的附和,之前几个反对的大臣见文远在侧,气势早为之泄,站在那面色难堪的没有吭气。

    “你是何人?”虽然已经知道此人的身份,不过文远装作并不认识,华歆刚刚从东吴孙权处调任中央不久,沮授他们选择劝进的第一枪由华歆打响,估计就是看中了他的特殊身份。

    初来乍到,与朝堂上的各派系并无深厚的关系。

    华歆道:“区区平原华歆,参见大将军!”说着不卑不亢行了一礼。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乃是当时的名士,和北海管宁、邴原年少游学时成为好友,时人号三人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说到管宁和华歆,历史上还有个非常有名的典故,管宁、华歆为友后,一日一同园中锄菜,掘出了一块金子,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有一次管华歆和管宁同席读书,突然听到外面有人乘坐着华贵的车驾经过,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伸头向外张望,于是管宁割席分坐,对华歆道:“子非吾友也。”

    这个典故就叫割席断交。

    所以虽然华歆长相儒雅,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