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兵也是人,即便是一向强调军纪作风的河北军也不例外。本来战事胶着时还好说,大家都还能咬牙苦撑,现如今大战已经结束,所有人自然期盼着能早点回家!试想一下,军士们四五百个日日夜夜没有见过妻小家人,生活简单淳朴的他们相信比文远此时的思归之心更浓!

    而他们远在河北,甚至幽燕之地的亲人,只怕更翘首企盼着丈夫、父亲、儿子的归来,对他们的安危日日提心吊胆,牵肠挂肚,所以

    第二日,文远召集麾下核心文武齐聚中军帐议事。为了表示对曹操的尊重,文远并没有把大将军行辕设在州牧府,而是在许昌城外扎下中军大营。当然,城中的两万多败兵是必须解除武装的,文远只派了张颌领一万青州兵入城接替防守。

    而文远今天的目标很明确,并没有废话,一开口提的主要议题就是撤兵!

    “好了我大致的想法就是这样了,各位说说看吧,有什么看法,有没有什么需要修改之处!撤军之事必须尽早确定,尽快执行!”昨天从州牧府出来,文远就一直考虑撤兵的事情,一夜思索到今天大框已经确定,只差细节需要众人商量补充。

    听了文远刚才所铺开的大框,臧霸面有难色接口道:“主公,只留下这些守军,恐怕有些不妥吧豫州、兖州都是大州,合共十四个郡,二百多万人口!许昌不过刚刚平定,还有那么多地方等着收复总之这么多烦琐事务,主公却只从青州、徐州两个军团抽出六万战辅兵,这么点兵马怎么能够用?”

    主公说了,考虑中军、冀州、幽州包括骁骑这四个主力军团已经在外征战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有好好休整,兖州、豫州留守军就只有从刚刚参战不久的徐州和青州抽调,这次配合文远东线作战,张颌、臧霸一共就带来了两个军团十万战辅兵。其实臧霸也能理解主公爱护士兵的苦衷!让谁在外面打一年多的仗不回家,估计谁都受不住!可是这一抽就抽出了一大半,臧霸以前终归是做无本买卖的,这样划拉下来一大块肉,叫他如何不心疼?

    所以文远话音一落,臧霸就开始提意见了!

    文远看了臧霸一眼,道:“不够用也得够用!宣高,你心里那点小九九我还不知道的一清二楚?还不是不舍得我分你的兵”

    臧霸挠着脑袋苦笑道:“主公见笑了,这些兵都是俺一手操练出来的,一时真舍不得送走”

    文远笑骂道:“小家子气!不是送走,只是暂时调用!半年之内,我会从河北抽调活在本地招募,组建两支军团听用,到时候青州兵撤回青州,徐州并你臧霸自个带走!本来还想让你和张颌暂时兼领两州军务的呢,这么小家子气,让我如何能放心把兖州的军事重担交到你手中?”

    两州军务?臧霸一听傻眼了,他新投靠文远不久,本来他还害怕主公分他的权,想不到主公竟然对他如此信任,竟把兖州交给他来驻守!这份胸襟,让臧霸不禁惭愧脸红!

    臧霸当即认错道:“主公,俺错了!兖州交给俺,俺一定不辜负主公的托付!”

112家才是王道() 
文远其实倒不会真的对臧霸这么优厚,文远手下将领比臧霸能力强,资历老的多了,赵云、颜良、太史慈、郝昭、吕蒙哪一个军团都督拉过来都能胜任兖州都督之位。让张颌和臧霸暂领豫兖二州军权,除了考虑其余几个军团在外征战太久的原因,还有就是半年之后文远必然会重新选人,眼下这种做法纯粹是为了应急。

    依着文远的计划,半年之后内,还要在豫兖二州再组建两支军团,招募战辅兵马近二十万人!其中两个军团的战兵合共六万,其余辅兵负责供应后勤补给。

    加上这两个州新组建的军团,算起来文远编制就有十个军团,战兵差不多三十万人!如果加上辅兵,那就是近百万兵马,这样一个数字说出来实在有点吓人!

    一百万军士啊!虽然辅兵主要的任务是负责生产和维持地方秩序,可是军户编制上达到百万人,还是让文远心中开始产生警惕!

    军户卫所制度前期虽然确实能形成很强的战力,养活大批的士兵。可是后期的种种弊端,却由不得文远不小心谨慎。

    元末明初,平民皇帝朱元璋实行军户卫所制度,军户的主要的义务,便是出一丁男编入辅军,成为正兵,其他的子弟称作馀丁或军馀,正兵服兵役,馀丁生产供养军需。如果正兵死亡,就会从军户中递补一人服役,如此世代延续下去。战时乱世,百姓能活下来就是好的,根本不会考虑其他的东西。

    明代的军户卫所制度,其实是吸取中国历史屯田经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明太祖曾夸口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靠着军户的自给自足,朱元璋供养起规模庞大的军队!在元末乱世中脱颖而出,军户卫所制度初期也确实体现出惊人的战力!帮助朱元璋击败当时天下各路诸侯,将曾经横扫欧亚的元蒙赶出中原大地,甚至在明代初期还屡次出兵关外,打得元蒙几乎要从大草原上向西迁移!

    可是长期存在的军户制度到了和平年代就不一样了,世代从军这条规矩就显得不尽如人意了,毕竟生在清平时期,能活得下去,谁还愿意当兵?让家中丁口承担危险的军役?军户思想观念的转变还是次因,主要的还是容易滋生贪腐问题,各地军户分散在郡县这些底层行政地点内,又不受地方官府的监督,只受辅军将校的管理,这样极容易滋生腐败,泪如明朝自英宗之后,卫所制度就逐渐开始衰败,各级朝廷命官占夺屯田,任意役使卫所军士,很多军士甚至被迫为权贵种地,沦为佃户。这就让军士们的生活愈发艰难甚至无以为继,军士们病无医药,死无棺敛,致使军士逃亡量越来越大,而军官则引以为利,以贪污缺额月粮。如此一个恶性循环下来,军官唯利,兵无战心,导致整个明末中后期军队的战斗力下降到了令人不敢想象的程度!文远经常能从一些资料中读到,几十个倭寇或者后金骑兵就敢追杀数百上千的官军,所以后来戚继光抗倭就坚决不用旧军,而是不惜耗费钱粮功夫招募从没有当过兵的百姓重新训练成军。

    文远可不想日后自己的军队也像大明后期的官军,让中原百姓在满清的铁蹄下遭受见他蹂躏,如果那样,他张辽纵然平定了这乱世,也会成为历史的罪人,一辈子不得安心!

    所以究竟如何消除军户制度的弊端,一直是文远所追寻的。而在没有具体解决的办法之前,文远觉得首先还是不能扩充太庞大的军籍。

    如今文远麾下已经有了冀、并、青、幽、徐、司隶六州之地,再加上不久后吞并的豫兖二州之地,以及淮泗一代扬州的一部分,东汉十三州,文远已经实实在在据有了三分之二!八个州、数十个郡,七八百个城池县邑,加上渡口、关隘,分置有战辅兵近百万人!近百万人是什么概念?

    一百万户军户,光是朝廷授予开出来的公田就有三万顷,三千万斛,足够百万大军吃用一年,咩年还能剩下千儿八百万斛的,三万顷以一军户家中丁口无人计算,这就是五百万人身上背有军籍,八州合计才有一千余万人口,五个人里面至少有两个是军户子弟。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了,长久下去,对朝廷的赋税收入也会产生相当的不利!

    所以文远决定,辅兵保持七十万的基数已经足够了,此次新占领的豫州兖州,将不像以往那样继续在本地招募民户编入军籍,而是从冀州、青州、河南、河内这些地方抽调辅兵充实道豫兖二州去。

    这些地方文远治理已有些年头,民殷城富,属于人口密集的区域,又远离前线,属于内地。地方戍卫的担子相对边关前线要轻一些,从这里抽调辅兵,一来可以削减庞大军户群体给文远带来的压力,二来也可以减轻地方上的负担。再有就是豫州兖州刚刚从攻下,如果就地招募难免其中会有心存敌视居心不良之人混在其中,使用从别处抽调来的兵马,跟本地人没瓜没葛的,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所以文远打算以后如果再有扩张占领的地盘,也这样从各地辅兵中抽取一部分,七十万辅兵,至多不能超过一百万人,如果再多,以后那就会真的出乱子的!

    辅兵的难题解决,接下来便是原曹操麾下旧臣的安置问题,

    此次官渡之战曹操的麾下虽说战死不少,前后有夏侯惇、典韦、许褚、夏侯德、李通、刘馥、袁涣等文武官将十余人,其余不知名的将校官吏更是多到不可胜计!不过活下来的人还是有很大一批!

    从事步骘报道:“主公,根据回报,曹操麾下共有毛玠、吕虔、陈群、陈矫、满宠、蒋干、朱灵、昌豨、吴敦等大小官员二十七人被俘获,其余人皆在前日随曹仁突围前往汝南,不知这些人该如何安顿?”

    文远沉吟了半晌道:“曹操帐下的亲信先不要管是否降顺,全部带回邺都去!至于各郡县的下级官吏,如果愿意投降的就让他们仍暂居原任,不愿意为官的,就换上咱们自己的人!七日之内,把这里的事情有个大致的处理,大军提前做好准备班师回邺都去”

    “七天,这么急”听到文远这么一说,顿时有人禁不住脱口惊呼道。

    也许确实是想家的原因,在许昌待了不过半个月的功夫,文远就统领冀州、幽州的兵马离开许昌,北上回冀州去,行程显得颇为仓促,甚至关于如何治理两州的大框都没来得及确定,许多细节都没有来得及商议。文远就一股脑的都交给了崔琰和王修二人!文远已经上表,奏请天子封崔琰为豫州刺史,封王修为兖州刺史,治理二州,恢复战后破碎的民生经济。

    这二人都是治政的高手,又跟随文远多年,知道文远以往治政所惯用的模式,相信即便遇上些难事也知道该如何处理,交给他们文远根本不用操心。

    不过文远也只是将两个州的行政长官确定,其余地方郡县上的任官人选,一大摊子事都交给二人处理,就领着河北军班师回去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许昌城北郊之外,大队的河北军士浩浩荡荡的向北行去。因为走在回家的路上,战士们的脸上洋溢着浓浓的喜色。时不时有欢快的军歌声响起!

    看着这些河北军,感受着他们浓浓的思想情绪,文远不无感慨的对曹操道:“孟德兄你看,将士们多高兴,还是回家的感觉好啊!他们其实并不是真的那么想要斩首,想要功勋一个温暖的家,一份安定的生活才是将士们最需要的!”

    “是啊,战争就代表着破坏,没有什么人是天生喜欢打仗的”从许昌城出来,曹操就一直低头沉思,此时听了文远的话顿时深有感触的点了点头。

    能连续一年高强度的作战,还能保持如此高昂的士气,河北军的表现让曹操很是惊异!不过相比这些,许昌百姓这两日的变化给曹操的震撼更深!

    曾经,许昌百姓日子过得也是挺安逸的,可是一年多的征战却让他们生活尽毁,方才从许昌城中一路所过,许昌城的百姓们无不衣衫褴褛,瘦骨嶙峋,城外田地荒芜,人烟寂寥,更让曹操深感羞愧!而不过短短几日,百姓们对河北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