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现在,文远一下子扩编了十多万的战兵部队,粮食的问题好解决,铠甲兵器又成了难倒众人的大问题,没有武器铠甲,难倒让河北军士赤手空拳,只穿布衣上阵?就是将士们不怕,一向爱惜士卒的文远也不愿意。

    其实兵器的事情倒好解决,文远军中的制式武器是环首刀、点钢枪、寻常的弓弩,再高级点就是陌刀,强弩等兵器。

    陌刀和强弩的产量不高,只能装备给玄缨卫和部分骑兵部队,但是环首刀、点钢枪头还有弩矢的打造并不需要太复杂的打造工艺。唯独铠甲,一直是个大问题。

    众所周知,铠甲的制作工艺很复杂,那些铁叶都需要融化倒入模子反复敲打成型后方可穿制成甲衣,整个周期相当的漫长,而且关键是许多工序不是熟练的铁匠根本就无法胜任,文远虽然每打下一处就大肆招募工匠,并且在巨鹿设将匠作坊培训学徒,可是仍赶不上疆土扩张的速率!

    其实这一点文远真的有些吹毛求疵了,要知道现在文远军中有制式全身铁甲五六万副,加在一起,数量将是可怕的二百万斤!这还不包括一些镶嵌甲、扎甲上的铁器。

    可是文远在装备这一点上要求高是出了名的,军令一下,负责军需匠作的马钧可算是伤透了脑筋,可是整个河北所有能打造铁甲的熟练铁匠就那么千把人,以他们一个月人均锻造出两副铁甲的速度计算,要打造出足够河北二十几万战兵使用的铠甲,少说也要七八年的时间,加上辅兵的铠甲还会更长远,而且还不算这些工匠要不要打造兵器

    如何提升打造铠甲的效率,就成了马钧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不过马钧果真是个千年难得一遇的机械奇才,有文远鼎力支持任他放手施为,马钧研制出了许多富有奇思妙想的东西,虽然用途都不是很大,却极大的增长了马钧的经验和记忆。

    也为他能造出这样一具极有实用价值的机械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见文远问及,马钧嘿嘿一笑故作神秘道:“大大将军跟跟我来就是,待待会看看就知道了”

    马钧还是一如既往的口吃,不过想到大将军将要看到自己费尽心机的发明,表情有些激动难抑制。

    马钧领着文远出了门,跨上马沿着大陆泽畔向东南行去,直奔出了七八里来到一条河道旁。

    这条河名曰滏水,是汇入大陆泽的一支,因为末端河道狭窄,水流甚是湍急。马钧领着文远轻车熟路的来到河边,打老远文远就看见一座木石构成的机器。

    “这是”只见这东西是有一个并不复杂的类似杠杆的机械组成,一侧是扬起的木柄铁锤,铁锤下是平平的铁板,另一侧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盒子顶部上方是一个竹管,涓涓的水流正从竹管流进盒子里。文远怎么看,怎么觉着这像是前世博物馆里见过的水力舂米器具。

    根本不需要马钧动手演示,这机械完全依靠水力就能自动运作,其实它的原理很简单,长长的一段绑上敲砸用的铁锤,另一端以竹子做水管,把水引入到方形水箱里,当箱子被水注满之后,水的重量就会使箱子下沉,另一头的大铁锤就会高高举起,而当水箱里的水被一个小巧的装置倒完之后,箱子轻了向上抬起,另一头的铁锤就会重重的向下落去。

    这个过程虽然缓慢,却胜在力道惊人,少说也有上千斤的力气,一锤下去,胜过铁匠敲打几十锤,只要调试的好,完全可以保证受力的均匀。只需一会的功夫,铁板上的熟铁就会被锻压成厚度均匀的铁片,在经过一番切割,就能制成铠甲铁片穿缀。

    文远看了一会,不禁觉着这机械实用的很,仔细询问,方知道这本是秦汉时民间就有人开始使用的水力舂米机械,马钧偶然发现,就把他改良了一番,就变成锻压铠甲上铁叶的工具。

    这一件物事,虽然效率不高,半天也不见能砸上一锤,但是关键胜在完全不用人力,日夜不息。一个人手就能看顾十座八座这样的机器,当真是方便无比。唯独就是成本不低。

031铁匠坊() 
这样一座锻压铁片的机械,成本几乎相当于几台筒车,价格不菲。不过在文远看来却是值得的,现在文远府库里不缺钱粮,关键缺的是是铠甲军器。这方面的需求缺口还是相当大的。而且现在文远手上工匠的数量也缺乏,这种锻压机械的推广,根本不会出现抢工匠饭碗的问题。

    这种器械可以把工匠从打造甲叶这一道工序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生产铠甲的效率,而且这锻压工具不仅可以锻压铁片,还能锻造刀具,用处还是很广泛的。

    文远思忖了一番道:“这样一具水力舂车,能抵得上几个熟练铁匠的效率?”

    马钧想了想道:“两个大将军”

    文远只是略一沉吟,就干脆道:“既然能有如此效力,就初步先建五百座吧。若是试着好用,就再增置一部分。”

    马钧禁不住吸了口气,五百座,大将军好大的魄力。

    主簿陈琳劝谏道:“主公,五百具这种舂车,价值数千金,数目可不小,万一”

    文远摆了摆手道:“此事不劳孔璋担心,既然这器械能用,咱们就应该大力支持!你回去核算一下,拟定一个表文,我看过之后就交给甄俨尽快筹备德衡发明的这件东西正解了工匠不足,兵甲不敷使用的难题,待会回到府中,我定会奏请天子好好的赏赐你!”文远身为前世的人,眼光放的自然要比陈琳长远,这东西不过是刚刚试制,就有如此效率,若是日后再经过一番改良,效率在提升个几倍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果真能大规模使用水力的话,相信能大大缩短铠甲装备军队的速率。

    听文远如此说,马钧欣喜的点头应道:“钧钧不敢居功多多谢大将军”

    文远对马钧又是一番嘉勉抚慰,接着马钧又领着文远参观匠作坊的各个部门,走着走着,文远竟不期遇上了个熟人。

    一见冷云,文远笑着迎上去道:“冷兄弟,咱们可是好久没见面了,怎么样,来到冀州住的可还习惯吗?”

    “承蒙大将军挂心,小的在这边一切都好,大将军之恩,小的铭记在心”冷云虽然满脸的汗渍灰迹,却很是精神,他本来就是家传技艺深厚的一流铁匠,又学了越兮家中传下了铸铁技艺,炼铁打造的水平突飞猛进,俨然成了一位铸造大师,匠作坊千把个熟练铁匠之中,就属他技艺最深。现在已经专门负责监造河北军的铠甲兵器,自从一家搬到巨鹿之后,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叙礼过后,冷云便领着文远视察较之几年之前规模扩大了数倍的铁匠作坊。

    现如今,大陆泽畔房舍绵延,俨然已经成了一座新兴的市镇,来自河北各州聚集在巨鹿的工匠学徒数量超过万人,加上他们的亲眷,还有前来谋生,行商开铺的人,规模比之已经过万户的瘿陶都已经不遑多让,巨鹿太守牵招几次上表,请求在此地建一座新城,派遣官吏以方便日常管理。

    万余工匠中,最多的当属铁匠,有熟练铁匠一千二百余人,带得学徒也数以千计,冷云现在就是这帮铁匠的头头,管着这么一大批人。

    此时一排排铁匠作坊中,铁匠师傅们正忙碌的挥舞着锤头,向着火钳上烧的通红的铁块砸去,徒弟们也跑前跑后忙得不可开交,有的拉动风箱,有的把一筐筐焦炭倒进炉底。

    其实有了风箱和焦炭这两样东西,炼铁的效率还是提升了不少的,比起以前的出铁效率差不多快了一倍。

    而且文远给匠作坊定的是多劳多得,计件取酬的规矩,并非定死了固定多少月钱。打造好一件兵器,得多少工钱都是早就订好了的,超过每月规定的出品,还能得到额外的赏钱。这样做极大的调动了工匠们的积极性,工匠们为了能多赚些工钱,经常是没日没夜的劳作,也提高了不少的生产效率。

    可是就算这样,文远军中每月能接收到的铠甲也不过一千五百余副而已,主要是除了铠甲,铁匠还要打造兜鏊、枪头、箭簇、环首刀等武器护具,这些同样是膨胀了不少的河北军所必需的。

    眼下有了水力舂车,一部分铁匠就能从这道工序中解放出来,按照马钧的说法,应该能将产量提升到每月两千副出去,可是这和军中数万副铁甲的巨大缺口还有很大的差距。

    问题的关键还是熟练的铁匠太少,依着从古至今传下来的规矩,炼铁的本事,师傅们很少愿意轻易传给徒弟。这些徒弟平时也就只能给师傅打打下手,学到的技术一般全靠自己去看去体会,一般不会有师傅手把手教你。就连冷云能学到越兮家族数百年传下来的锻造技艺,也是因为碰巧越兮无意于此才学到的。

    就像现在,铁匠坊虽然改用了焦炭做炼铁燃料,可是焦炭的制作都是冷云自己经手的,顶多就传给了冷家几个男丁而已。

    而且,文远走在匠作坊中,经常能听到看到这样的举止言语

    “快点,加把火!干什么呢,磨磨蹭蹭的”

    “笨手笨脚的,跟你说过几次怎么还是不注意”

    因为想着能多得工钱,这些工匠师傅自然是卯足了劲,而徒弟们做着最脏最累的活,得到的工钱却只能勉强糊口而已,而且师傅们对他们很少给好脸色看,有时候恼了还会打骂他们。为了学的一门手艺,徒弟们也只好忍气吞声,任凭师傅呼来喝去

    技艺的传承发扬这次来到铁匠坊,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文远突然又想起了这件事情。

    究竟要怎么才能改变这种从古至今传下来的习气,怎么才能更快的培养出熟练的铁匠呢?

    一听说文远想改变传男不传女的规矩,冷云有些变了脸色,慌道:“大将军,这样做只怕不符合俺们这一行的规矩吧,毕竟都是大家伙混饭吃的手艺,怎么能这么轻易就让人学去?”

032陋习,专利() 
见连敦厚的冷云都这么说,文远一时又没有好的主意,只得叹息道:“那就再说吧,总要找个办法解决工匠不足的问题。”

    见大将军面色不豫,冷云不禁有些愧疚,咬牙道:“大将军,俺能有今天一切都是大将军给的,要说传授技艺,俺没意见!来日俺就把炼焦打铁的技术传给徒弟,谁要是想学,只要吃得了苦头,俺一并教了便是”

    文远动容赞道:“冷兄弟,难得你深明大义,肯这么为我分忧,兄弟你放心,我绝对不会让你吃亏的!”

    冷云苦笑道:“吃不吃亏没关系,要不是大将军”

    文远摆手打断道:“这样说吧,冷兄弟,其实把技术传给徒弟,并不是像你想的那样好处一点都没有冷兄弟你想想看,只要你肯教,那些愿意学的拜师钱定然是少不了你的,而且我也会从府库里拨一笔赏钱给你,而且咱们可以这样立个规矩,只要是日后从你门下出师的徒弟,在我这里做工每打造一件兵器得的赏钱,都有你一分的红利,你收的徒弟越多,对你的好处也就越大,你看这样如何?”

    文远也是被逼急了,才想出了用这种后世保护专利,或者类似直销的方式来培训工匠,这种模式拿到一千八百年前的汉末用,必然会有很多的弊端,也未必能顺利的实施下去。不过现在文远也没有更好办法,就权当拿冷云起个模范带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