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敬脸色颇为激动,道:“正是小人族伯。”

    文远起身拱手道:“原来是名门子弟,辽倒是失敬了。”

029铁匠工坊() 
郭敬颇为羞愧道:“家伯父的才学,小人没学的半分,否则也不至于沦落冀州谋生,愧见祖宗了,主公何必如此?”

    文远一拱手道:“有道先生施教不计出身、奖掖后辈,我深感钦佩,只恨不能早生二十年,拜于先生门下学习。郭兄既是有道先生高足,必有真才实学,他日平步青云,也并非没有机会。”

    郭敬表情激动道:“主公过奖了,小人能追随主公左右,此生足矣。日后必定用心操练,不堕了主公威信。”

    文远满意笑道:“操练之事,确实不可落于人后,但今日我还有一件要事相托付给你。”

    “主公尽管吩咐,小人赴汤蹈火,万死不辞!”郭敬拜伏于地道。

    文远举手将郭敬扶起,正色道:“今日你在校场上的表现,做的很好,我都已记在心里,军营粗鄙,军中士卒大多好勇斗狠,粗鲁不文,长此以往,相互间必定生出仇隙,我看出你对教谕士卒很有天分,欲令你做军中宣慰从事,专门负责纠察军中风纪,解决士卒之间冲突纠纷,教导士卒明白事理大义,你看如何?”

    “主公如此信重,小人必定竭尽全力!”

    文远温言鼓励,最后亲自送郭敬出去,才长长的出了口气。

    在军中设立宣慰官这件事,文远早在建军时就曾考虑过,只是因为当初练兵时琐事太多。一直没有抽出时间运作,另外军中能识文断字,通书明义之人很少,自己兼顾事务很多,张颌主抓练兵,比自己还忙,因此这件事一直就拖着了。

    但是,文远偶尔还是能听到军中有私斗传闻,更有甚者同一地方的士兵结成团体,相互间隐隐对抗,前次杨家堡之战,发生了**妇女一事,两个被文远斩首的士兵,似乎就是受了异地士兵举发,若任由这种苗头继续存在下去,文远强军的梦想非但不能实现,军队的战斗力反倒要损于内耗,因此,郡国兵罢训的事情一出,文远就把解决士兵风纪的事提到日程之上。

    幸运此时文远发现了郭敬,他读过几年书,通晓事理,又在市井摸爬滚打了许久,知道如何和这些粗鲁汉子打交道,最关键是,文远能感觉到郭敬对自己绝对的忠心,用这样的人做宣慰从事,文远一直忧心的一件事终于可以放下。

    自此之后,军营中又多了一个姓郭的先生,军官们每日认完字之后,还要听他讲些忠义、人伦的道理,例如董卓如何如何残暴,主公文远如何如何体恤士卒,本来军官们最不喜听这等大道理,不过这姓郭的先生江湖气甚重,不几日就和军官们混的烂熟,渐渐地他们也开始喜欢上他那类似说书风格的授课。

    处理完军队的事情,第二天文远又来到营中新建的铁匠作坊,只见里面热气冲天,十几座高炉整齐排放,高炉旁的石炭摆的像小山一样高,几个匠头指点着数十个学徒工匠鼓动着数十个皮橐,不时查看着炉温,以及生铁在炉内的状况。

    两汉时,冶炼已经出现炒钢技术,它是中国古代由生铁变成钢或熟铁的主要方法,大约发明于西汉后期。其法是把生铁加热成液态或半液态,并不断搅拌,使生铁中的碳份和杂质不断氧化,从而得到钢或熟铁。东汉时成书的太平经中也说:“有急乃后使工师击治石,求其中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耶。”“莫耶”乃古代宝剑之称。炒钢工艺操作简便,原料易得,可以连续大规模生产,效率高,所得钢材或熟铁的质量高,对中国古代钢铁生产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至于鼓风技术,自春秋开始中国古代冶炼工匠就开始使用橐,橐一般用牛皮缝制,每一个高炉都要配有几个橐来鼓风以增加炉温。橐此前一直是靠人力或者畜力鼓动,直到东汉时才出现了水排鼓橐的技术,只是下曲阳虽北依滹沱河,但现在还是严冬,河水封冻结冰,水流量也小,想要使用水力,还需要等到来年雪融冰消。

    暂时文远只能用人力鼓橐,不过好在文远麾下铁铺作坊的规模还小。

    烈火熊熊,映的文远满面红光,只见那一炉被处理成均匀颗粒的生铁块在高温的作用下不断融化变软,慢慢的变成红彤彤略微泛白的粥状,几个工匠头用工具一阵翻炒。待炉内铁水受热足够,再将铁水倒进预先做好的陶范之内,就能得到一炉熟铁,然后再将熟铁在炭火下反复折叠淬火锻造,千锤百炼之后,就能得到一炉好铁乃至钢。

    古代冶炼技术文远以前也曾在书上看到过,今天还是头一回见到,因此自始至终,文远都仔细的看着,并没有打扰正在忙碌中的工匠。

    直到这边一炉铁水炼完,工头才发现文远来到,慌忙过来拜见。

    工头姓赵,是个年近五十的老汉,虽然披头散发,身材却极彪壮,寒冬腊月天里只穿着一条长裤,精赤的上身挂着一条皮围裙,虬结的肌肉在火光映射下闪着汗津津的光亮。

    赵老汉一家几代都是铁匠,祖传的手艺让他在局路一带铁匠中都素有声望,文远在下曲阳搜罗铁匠时,第一个找到的就是他,这老汉也不含糊,在文远许下丰厚报酬之后二话不说,带着几个儿子徒弟就跟着文远来了。

    文远好言抚慰一番,便问起作坊进展情况。

    自十二月初八作坊开始生火运作至现在,一共练出七十余炉铁料,经过折叠淬火锻打,耗去生铁四千多斤,石炭六千斤,共得了钢八百多斤,熟铁两千多斤。

    钢铁自然是用来铸造兵器,熟铁则打造成甲叶,生铁也能给士兵铸造兜鏊。

    按赵老汉所言,现在文远军中共有工匠一百一十三人,其中熟练工匠十七人,学徒工匠九十六人,其中炼铁工匠六十三人,锻造工匠五十人,每日可费生铁五百来斤,得钢百斤,熟铁三百来斤,以这些材料打造武器,只要人手充足,每日可得环首刀十余把,或长枪头五十个,或箭头千支。相比之下,制作铠甲就要复杂得多,毕竟甲片的锻造费时费力的多,因此每日锻造的甲片虽有数百枚,但这几天下来,缝制出来的成品铁甲只有区区十套!照这样计算,作坊里一月所能生产的铁甲也不会超过五十件!文远明白,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工匠太少。

    事实上能月出五十件铠甲,在那个时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数量,因为在当时即便是只用几张动物皮硝制的皮甲在军中的比例都非常少,铁甲更是军中高级将官才配拥有的奢侈品,许多士卒甚至都只穿号衣上战场。

    但文远素来珍视士卒的生命,自己费尽苦心训练的精兵可禁不起消耗,在他想来,能尽可能多的士卒配备铁甲最好,否则也不会操练时让每人身上背着二十来斤重的土包。

    相比较下,兵器倒可以缓一缓,毕竟这些天文远几次出兵剿匪,又得巨鹿郡城的大力资助,手上兵器不少,唯独这铁甲紧缺,时时刻刻让文远记挂在心上。

    所以临离开铁匠作坊之前,文远特意交代赵老汉,炼铁铸兵之事都可以暂缓,但唯独这锻造铁甲之事必须加紧,无论如何也要把铁甲的产量提高到百套以上。

030请缨出战() 
离开铁铺,文远又来到新建成的木器作坊,这里的木匠正全力制造着一种木质盾牌,这种盾牌呈箭羽形状,长七尺,宽三尺,面用牛皮包裹,下缘用工具削尖,战时可插于地上,后有把手套臂,也可装在辎重车上。

    这种盾牌是文远给辎兵们配备的制式武器,再配以单刀弓弩,可使辎兵在遭遇敌袭时结车阵自保。

    看过盾牌制作之后,文远又询问了工匠辎重车能否增加载重量的问题,汉时的辎重车宽六尺,长九尺,左右两轮,一车需要一头牛或马牵引,可载二十五到三十斛粮草。

    这个载重量实在是上文远头疼不小,史载和帝永元元年,窦宪为北击匈奴,率领“铁骑三万,元戎轻武,云辎蔽路,万有三干余乘”。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时,皇甫嵩军与张梁部众战于下曲阳。张梁失利,牺牲8万余人,被“焚烧车重三万余辆”。献帝初乎二年192年,青、徐黄巾30万众入勃海界,欲与黑山军台。公孙贊率步骑2万人交战。青、徐黄巾失利,“弃其车重数万两”。

    以一个士兵一年消耗二十一斛粮食计算,假设文远领兵三千出战,在外一月就要耗费六七千斛军粮,加上运粮的辎兵、牛马消耗,光是运粮车就要至少三百辆,又比如上次杨家堡一战,文远缴获粮草八万多斛,文远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些粮食挤在二千多辆车上,文远现在有车两千多辆,况且牛马两千多头,光是这些牲畜每月吃掉的粮食草料就有不少。

    好在这些牛马可以拿来拉车耕田,猪羊集中在一起繁殖,幼仔长大之后也可以成为士兵餐桌上的口粮,为此文远特意分出数百辎兵喂养。

    对于如何改进辎车,工匠们也不敢乱说,毕竟老祖宗几千年传下来的东西,谁也不知道改了是好是不好。

    文远记得前世载货的汽车多是四轮,有的甚至八轮,十二轮,便将这个想法告诉工匠,让他们试验一下能不能改善辎车的载重量。

    十二月二十,文远终于处理完军中琐碎之事,留下张颌守城,自己带着张驭并亲卫十余人赶赴邺城。

    这一月,曹操起兵已吾,檄文天下,号召各地共同起兵讨伐董卓。

    临行前,文远又找张颌计议一番,而后方行。

    十二月二十一,文远至任县,使人送上礼物拜帖,田丰受而请文远入见,二人交谈至黄昏,田丰送文远至门外。

    离开田丰庄院,文远黯然一叹,对于不能将田丰招致麾下,他的心里无比遗憾,自己的势力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张颌,张南、焦触、苏由等武将加盟,眼下极度缺乏的是能够为自己出谋划策,处理政务的谋臣文官,所以虽然知道此次拜访田丰有些急切,却仍不由自主的前来见见面。

    可惜见倒是见了,田丰虽对文远礼敬有加,却丝毫没有对文远这个一县之长另眼相看,好在文远见机的快,绝口不提招揽之事,才不致使气氛尴尬,被田丰早早的赶出来。

    不过此番文远也并非没有收获,和田丰这番见面,文远自信在田丰心中已经留下了好的印象,至少文远请田丰有暇至下曲阳做客,田丰就没有拒绝。

    而田丰给文远留下的印象也很深刻,他是个耿直的文人,有大略而不拘小节,人虽自傲确有真才实学,文远几次都差点出言招揽,可是想到失败的后果,文远最终艰难的强忍下来。

    究其原因,还是文远声名不显,想来招揽田丰,还得等到以后立下功勋之后再看。

    二十三日,文远入邺,未作安顿,直入韩馥府中拜见。

    韩馥正在府中与众人议事,闻之大喜,亲领众人出门迎接,见到文远扬声笑道:“文远何故姗姗来迟也?”

    文远拜伏于地道:“让主公记挂,张辽死罪!”心里却暗道:“想你也活不过两年,纵是现在先拜你一拜又有何妨。”

    韩馥可不知文远心中所想,见文远已经拜自己为主,心下大喜,忙将文远扶起,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