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一向热衷钻研兵家战法,战后四处打听刘备枪阵的出处,结果回报竟是出自自成军以来罕有败绩的巨鹿军!

    曹操暗暗心惊,张辽何时竟然懂得用如此犀利的枪阵?刘备跟在文远身边一同讨伐袁术不过数月,数月的功夫训练出来的枪兵就有如此威力,那巨鹿军岂不是更厉害、更牛逼?

    所以曹操一面积极筹备攻打徐州的粮草辎重,一边命令士兵加紧训练学自刘备身上的枪兵战阵。

    曹操这边紧锣密鼓准备再度东征徐州,文远这边也在为迎接一场巨大的旱蝗灾害做着准备。

    邺城之南、漳水之畔,文远和一干文武官员正看着一个倚在水边随着水流不断转动的圆形东西。

    河岸两边,围聚着数以万计的冀州百姓,百姓们最近只听说漳水边上官府在制造一个大家以前从没见过的东西。

    那是一个直径十几米的圆形木制机具,造型和陨雷车倒是有些相似,只不过它的圆轮有一半是淹在水里。圆轮上钉着木板叶轮,上面为了不被对方破坏,还刷了漆。百姓看不出这圆形的大家伙有什么用处,只听说能把河水引到高处,都不敢相信,私底下议论纷纷。

    口口相传之下,人人都想来看看热闹,渐渐的来参观的人原来越多,如今每天来漳河边看热闹的百姓不下万人!尤其今天文远领着一大帮冀州文武亲自来到漳河边上,一起跟来的邺城百姓更是数以万计,河道两侧黑压压的早已经占满了人。

    “主公,已经准备好了。”河岸边,马钧一身泥土的上来,对文远道。

    “好,那就开始吧。”文远也是满心期待的道。

    “开水闸!”马钧取来令旗一阵挥动,几个工匠将河槽边的闸门抽开,顿时那圆轮上的木板叶轮在河水的带动下缓慢转动起来,庞大的木轮越转越快,木轮上的汲水木桶不断将水从漳河中提起,灌入早已经挖好的水渠里面!河水顺着灌渠缓缓向前流去,流向沟渠两侧的田间!

    “好!好啊!”漳河两岸百姓一片欢呼沸腾!不少人眼中泪花涌现,以往没有灌渠时,冀州百姓只能靠挑水或者打井灌溉田地,如今官府不禁出钱出粮给开挖了灌渠,还造了这么一个大家伙给百姓提水灌溉,这新上任的冀州牧张将军果然和传言中一样爱民如子,民心如同那圆轮提上来的一桶桶水一样最后汇聚在一块!

    “将军爱护百姓,小民们感恩戴德!”

    “将军就是天上下来救民于水火的神仙,小民们愿为将军立生祠,四时供奉”

    哗啦啦,两岸百姓跪倒了一大片,百姓们感激涕零,口出敬谢之言,河中虽然转动的只是小小一具筒车,但是代表着的却是文远造福冀州百姓的态度!文远在百姓中的凝聚力随着这架水车的转动,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主主公,成了!”马钧一脸兴奋的看着那从漳河中不断取水引入一侧灌渠的圆形木制器具,本来就不善言辞的他激动的都有些哆嗦了。

    文远看着跪倒一片的百姓,也是心神剧颤,能够受到这么多的百姓拥护爱戴,就是前路再艰难也值了。

    文远激动的一把将马钧的小身板拍了个趔趄,道:“干得好啊!德衡(马钧字)!你真是我手下股肱之才!此次我一定重重奖励你!”

    马钧揉着几乎麻痹的半边肩膀,苦笑道:“得主公信重,让钧能有如此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钧已是万分感谢!况且主公之才,胜马钧百倍,马钧心中本有一个龙骨水车的腹案,只是因为条件所限一直没有机会试制,而按照主公意思造出的这种筒车只需水力带动,不用一人就能将水汲至灌渠,昼夜不息,效率又在龙骨水车百倍之上!”马钧性格质朴,这番话都是发自内心的,主公给他的图纸让他先后造出了陨雷车和筒车,他如今对主公已经是近乎盲目的崇拜。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文远闻言长舒了一口气。今年将是一场大的考验,若是撑不过去,旱蝗灾害必定会让冀州青州的人口经济大幅倒退,若是撑得过去,日后

    为了迎接这场考验,文远甚至放弃了开疆拓土的良机。

    四更送上。求收藏,求鲜花,一朵不嫌少,十朵不嫌多

009大兴水利!() 
今天四更,把加糖不加奶兄弟的帐还完,还有木有支持的了?学徒在这里说一声多谢!

    正文

    文远之所以费如此大的精力研制出筒车,其实是有原因的。这些日子不时有人来献治蝗之策,虽然古人对蝗灾认识的不深,有人甚至将其当成一种天象的存在,以为这是上天发怒降下来的灾劫。

    不过文远可是坚定的无神论者,才不信真有什么上天,所以经过这段时间,他对蝗灾已经多少有了一些了解。

    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民间早有“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的说法,所以如果能治理好旱灾,对蝗灾也能起到不小的抑制作用。

    因此当文远了解到这一条的时候,立即下达了一道命令,治下郡县根据实际情况皆挖掘灌渠、兴修水利。将屯田的二十万辅军,军户亲眷,加上民户中的青壮丁口尽数动员起来,只要应征为官府挖渠,每人每日供两顿饭,若是干活勤快,每月还给以一定赏钱。

    此时春耕刚过,正处农闲,各州郡的壮劳力在家里本来闲着也是闲着,听说了官府的这道诏令,顿时应者踊跃。

    汉代制度要求百姓家中成年丁口每年都要服劳役,至于做什么,百姓们可没得选,服役期间虽然明面上说是官府负担饭食,暗地里却没有那么光鲜,不少应征役夫的吃饭问题甚至需要自己解决。况且现在兵荒马乱的,有刀有枪的人腰板硬实,拳头大的说话都能大声一些,谁还管你这些小民的死活,把你抓来干活给你口吃的算是仁慈,饿死了也是活该。

    本来百姓们对新任州牧张辽也是持怀疑态度的,官府招人帮着军户垦荒屯田时,应者寥寥,没多少人敢来。不过自几个实在是饿的实在没有出路的百姓跑去服役之后,风声很快传了出来,给新任州牧做事,每天当真是管饱的两顿饭,虽然吃的一般,可总归是能活人性命的两顿饭,而且据说一些人因为干得不赖,上官还给发了赏钱!

    此消息一出,一时之间冀州青州各地如同炸了锅一般,几个屯田的郡县里报名应征的人火爆踊跃,几乎踢烂了各县屯田官的门槛!至于开荒屯田之后修筑灌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修灌渠浇地本来就是惠及万民的功德,官府又讲信誉,百姓们如何不报名踊跃?许多人甚至为了争得一个服役的名额打得头破血流,酿成流血事件。

    所以没费多大功夫,文远共征发了治下青壮六十余万兴修水利,开挖灌渠,最后实在因为巨大的粮食压力才作罢,许多青壮因为没有被征用而慨叹连连,只能期盼着下次有机会能来的早一点。

    六十多万,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为了供应这些人吃喝,文远已经下了严令让甄俨尽快从徐州、幽州买回粮食来,好在这样巨大的工程虽然耗时长远,付出却是一次性的,挖出来的灌渠只要日后稍加养护疏通,就能利及万代。

    除了打井修渠,取水工具的革新也是重要一环,文远在巨鹿时就一直想弄前世在公园里见过的那种水车,可是之后因为巨鹿的工匠们技术低下并没有造出来,如今有马钧这么一个机械专家在身边,文远哪能错过,马钧果然也不负文远重望,仅仅用了一月功夫,就将文远想要的筒车给造了出来。

    马钧对筒车赞不绝口,文远听着也心里舒坦,既然这种工具效果不错,文远决定便决定推广开来,当即道:“德衡!那就多辛苦你一番,这一阵子督促工匠全力制造筒车,当然你所说的龙骨水车也要加紧造出来,能造多少就造多少,还有打井,不要担心钱粮这一块”

    马钧拍着胸脯保证道:“是!谨遵主公吩咐!”

    要说这筒车造价可着实不菲,用的木料必须是粗长耐磨的硬木,一座水车下来,就要花费四五万钱。不过筒车的灌溉功率明显要比打井划算,一座筒车就能灌溉三百多亩土地,而且不用人力提水,很是方便。除了筒车,龙骨水车、打井这些方面的进度一个都不能慢,加在一起,耗费的钱财只怕又是一个天文数字。

    钱财文远倒是不担心,有巨鹿纸、线装书、巨鹿酒、折扇这些方面的收入,文远手头上一直不算缺钱,而且冀州还算是比较富庶的,去年攻下邺城缴获了六千多万钱,还有刚刚收上来的赋税,文远短时间内根本不用担心缺钱。

    不过由于战争连年,各地物价飞涨,粮食才是真正的硬通货,文远不怕没钱,毕竟钱又不能当饭吃,粮食才是真正的老大难,所以文远不惜花费重金赶造水利工具,哪怕是把府库里的钱全部花完,只要能多打一些粮食,少饿死一些百姓,这才是文远心中所愿。

    当今天下正是乱世,各路诸侯都想着扩军伍、争地盘,他们只知道部队折损了,就从百姓中招募,很少考虑青壮劳力被抽调走了,谁来耕田?就是因为这种思想,加上天灾,桓灵二帝至今短短数十年的功夫,大汉五千多万人口已经缩水了一大半!

    文远也可以像其他诸侯那般出兵攻伐,麾下有那么多的精兵强将,此时他若是西指张燕,张燕虽然也有十余万众,但多半会在文远兵锋之下灰飞烟灭,若是北击公孙,公孙瓒公孙度之流也未必能够挡的下来,唯独此时南面兖州曹操难对付一些。

    但是文远没有这么做,不是没有这个心思,而是眼下冀州青州一摊子烂事就已经够他劳心费神,治下百姓今年还要经受一场大灾的考验,打仗就意味着破坏,死亡、百姓流离、掠人而食,难道要打到哪里破坏到哪里?那样的话和其他追求权势地位、不顾百姓死活的诸侯何异?

    文远是从前世穿越到张辽这副身体之上的,看事物是站在整个华夏民族的角度上去考虑的,的所以便是碰上不错的战机,文远也不愿为之,比方说幽州公孙瓒刚刚吞并幽州、兖州曹操和徐州陶谦兵戎相见,此时两家都并非无机可趁。

    但是如今有了数百万的子民,振兴冀青二州民生,保存华夏民族的元气才是文远想要做的。

010城门遇醉汉() 
安排完马钧的事情,文远费尽力气才从人群之中走出,领着周仓几个亲随打马回到邺城时,已经临近黄昏,刚要进城门,就见前面一个醉汉歪歪扭扭的走在吊桥上,文远放下马速,想要拨转马头从旁边绕过去,不想那醉汉仿佛长了后眼似的,文远往那边转,他就挡在哪里,不让文远超过去。

    身边周仓却早已经不乐意了。大喝一声道:“哪里来的醉汉,不长眼睛吗,没看见俺家主公冀州牧在你后面吗,还不快让开路让俺家主公过去!”说罢,下马怒冲冲的向那醉汉走去。

    文远不禁皱眉,他一向与百姓亲近,告诫过周仓几次不可随意呵斥平民,只不过这个时代等级制度森严,周仓又一根筋的只忠于文远,说了几次,周仓就是听不进去。

    此时那醉汉才恍若醒悟的转过身来,却丝毫没有让路的意思,只是一双眼睛仔细的看着文远。

    文远也在打量着此人,只见他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