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怪文远在众人中没有看到韩浩,原来他此时正脚不沾地的忙着冀州上下春耕屯垦事宜。

    不过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俗话说头三脚难踢,动用了这么多人力财力,屯田征发的上百万人的吃喝都要文远负担,耕牛、谷种也需要一大笔花费,这就是为什么说文远手上那么多粮草仍觉着不够的原因了,只有度过了屯田头一年钱粮消耗巨大的这道坎,文远治下州郡的经济才能崛起腾飞!

    如此抗旱、灭蝗无疑就是文远手上当先要做的两件大事了。

    抗旱还好说,前一年巨鹿曾有过抗旱的经验,提前准备,多挖灌渠或者打井浇地都可以减少旱灾给农业带来的损失,再加上器械专家马钧发明的一些取水器械,文远相信旱灾对自己治下州郡的损害一定能降到最低。

    但是蝗灾呢,这可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旱灾一起,往往就会伴随着蝗灾,这灾祸可不是文远说控制就能控制的,即便冀州青州因为抗旱措施得当,蝗虫群的源头较少,可是难保临近州郡的蝗群不经过文远的领地,这些害虫可是只认吃的不认人,这遮天蔽日飞过,一日能飞上百里,所过之处能把一切能吃的东西,这年头可没有什么农药杀虫剂,如何对付他们对文远来说可是一个大难题。

    文远也不是万能的,他前世不过一个热衷玩三国游戏、看三国影视剧和的屌丝男,上的三流大学学的也不是冷门的农业专业,他绞尽脑汁苦思半天,也想不出治蝗灾的办法,便问道:“各位,大家有没有治蝗灾的办法?”

    一干文武顿时愣了,谁知道主公看了户籍账册之后竟然有此风马牛不相及的一问?而且在场的都是练武习文的好手,考校他们行军布阵、经史子集什么的或许张口就来,可是这治理蝗灾的方法吗,还真没有人会?

    一些不了解文远的臣僚暗地里开始嘀咕:“主公不会是因为伤心过度脑子不灵光了吧,怎地说着说着钱粮军政事务的时候扯上这么一句?”

    只有几个一早跟着文远,熟悉文远性情的人陷入了深思,他们相信,若不是关系紧要的事,主公绝不会有此一问!

    “主公莫非以为,今年会有蝗灾发生?”沮授神情凝重的问道,他是文官之中跟随文远最早的一批人,而且最擅长制定方略,每次和文远商议大事,已经注意到文远提出的假设每料必中,仿佛日后发生的一切都在主公的预料之内。

    主公说韩馥非守成之主,日后必有人取而代之,结果袁绍入住冀州,说袁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结果,袁绍兵败阳平亭,吐血身陨。这些还不算什么,主公对天象的预测也很神准,前年大旱,若非主公预先做了准备,巨鹿的收成必将受到严重的打击。如此每料必中的神奇,有时令一向自认为大局观超强的的沮授都自叹不及!

    如今,主公又突然提出如何应对蝗灾,空穴来风,决非无因,由不得沮授不慎重以对。

    “呃我也只是随便一问,眼下粮食紧缺,今年更是秋收关系着今后的大局,由不得我不谨慎。”文远尴尬一笑含糊过去。笑话!这种事情怎么解释的清,难道要告诉沮授自己是从一千八百多年后穿过来的现代人?只怕不被当白痴就已经偷笑了。

007曹操的压力() 
第三更,请看书的弟兄们没收藏的收藏鼓励一下,群号140488453,支持17k正版,学徒会更加努力更新的。

    正文

    对文远的答非所问,一干人显然不满意,不过文远毕竟是主公,主公问的话还是要回答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干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问了一圈都没有什么好的主意,看的文远也只能无奈叹息。

    郭嘉来的虽然比沮授晚一些,不过对文远的脾性更熟悉,见文远失望叹息,心知治蝗必是紧要之事,便进言道:“主公,子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场诸位虽然不懂得治蝗的方法,不过并不代表军中或者民间没人懂得这方面的东西,主公何不张榜悬赏,但献上治蝗妙策之人,确认其法可行之后予以重赏,那时还愁解不了主公信中忧虑?”

    “奉孝此言大妙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郭嘉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文远眼前一亮,抚掌大笑道:“就依奉孝之言,在各州郡贴出告示,若有能献治蝗方法之人,只要事后证实其方法可行有效,若愿做官,可荐为屯田官吏,若不愿做官的,秋收之后,重赏百金!”

    解了心里的一个疙瘩,文远心里压力顿时一松,当即命人即日张榜公布出去。

    兖州,甄城。州牧府中,曹操拿着手中的一圈告示,问道:“文若,张辽此举究竟是何用意?”

    告示一贴出,冀州上下议论纷纷,都不明白文远此举的用意。连邻近州郡的曹操也疑惑不解,心道这张辽难不成是守墓守傻了?这好好的,怎么突然想起求治蝗的方法,难道他有未卜先知的能耐,知道今年会有蝗灾降临?

    “主公,彧也弄不清楚张辽此举何意,不过我观张辽这几年来行事虽然天马行空,不着痕迹,不过每推行一项举措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此次出榜求治蝗之策,绝不会是随意而为。”曹操身边,一个俊逸儒雅的三十岁中年文士长身而立,正是颍川荀彧荀文若,此人自小被称作有“王佐之才”,虽然加入曹操帐下只有短短一年,如今被曹操依为左膀右臂。

    荀彧侃侃而谈,貌似对文远相当熟悉,要说文远击败袁绍之前不过区区一郡太守,虽然有一定的声名,却并没有多引人注意,短短一年,文远就反守为攻,败袁绍、占青冀、收拢黄巾、黑山两大流寇实力,这才声势如日中天,引起各方的注意。

    荀彧对文远的状况如此熟悉,其实是有原因的。

    荀彧当初离开袁绍时,其弟荀谌曾向他提起过张辽此人,他也曾暗中到巨鹿走访了一阵,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张辽,但是巨鹿百姓生活安定、政治清明给荀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没想到汹汹乱世,竟然还会有如此一片繁荣土地,心动之下生出投靠之心。

    可是经过一番细致了解巨鹿的施政策略之后,荀彧又犹豫了,他能感觉到张辽是全心全意为了广大穷苦百姓,可是居于上层的豪族大家不假辞色,张辽出身寒门,又对百姓如此广施恩惠,难不成是对汉室,对由一群世族精英把持的秩序有不轨动机?

    荀彧也有自己的考虑,是颍川世族大家出身,亲族有不少人在朝廷担当重任,所以他一心维持朝廷正统,不能容忍有任何人心存颠覆汉室的野心,恰在此时曹操两败黑山,声名大噪,比起张辽丝毫不逊,他便来到了曹操这里

    见荀彧也想不通张辽的用意,曹操挠了挠头烦躁道:“现在先不要管这些了,眼下以攻占徐州为首要目的,粮草辎重准备的怎么样了。”

    荀彧若有所思道:“回禀主公,至少再过一月,粮草才能筹集完毕。现在各郡的大族手上的存粮也不宽裕”

    曹操是个睿智之人,见荀彧神色,道:“文若似乎意犹未尽?”

    “粮草辎重是一军命脉,兖州连年征战,百姓逃亡、田亩荒废。长此下去只怕”

    曹操也面露凝重之色,去年攻打徐州,最后就是因为粮尽才不得不退去,他虽然表面风光无限,其实也面对着和文远一样的问题,去年南征北战俘获了数十万的军士丁口,如何填饱这些人的肚子一直是曹操最忧心的问题,当下道:“不知文若有何高见?”

    荀彧道:“彧当初走访巨鹿,从那里学到了一套屯田的方法,是如此这般”荀彧将从巨鹿探访到的屯田体制详细跟曹操说了一遍,最后道:“张辽便是用此屯田之法不必为大军粮草担心。”

    “张辽果然是胸怀大略之人!”曹操听了不禁感慨道,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考虑,思考了一番,最后有些无奈道:“此屯田之法甚妙,只是如今已是四月,春耕已经过去,只能等来年再将此法颁行兖州各地,眼下大军出征在即,当前一切都以攻占徐州为重,冀州那边,派人密切注意张辽的动向,有什么风吹草动及时报我。张此人日后必是我的大敌!”

    曹操已经顾不上考虑这些,这时候的他很着急,已经开始准备筹措粮饷准备再次征讨徐州,去年一战,令徐州陶谦胆战心寒,听说最近已经因重病卧床不起,此次再度出兵,曹操信心满满的认为一定能将徐州纳入自己手里。

    文远在冀州的异军突起,给曹操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如今的张辽已经官拜镇北将军、雄踞青冀两地,这个时候,曹操自认是暂时没有能力与文远抗衡的,所以他迫切的想要拿下徐州,尽快扩充自己的实力,只有拿下徐州,获得徐州的人口和粮食,同样坐拥两州的他才有实力与文远为敌。

    为了尽快达到这个目的,曹操甚至不惜使用败坏自己名声的方法——屠城!以尽快瓦解徐州军民的斗志,果然令徐州军民闻曹操之名四处逃散,陶谦龟缩郯城,不敢与曹操正面对敌。

    为父报仇?那不过是个幌子罢了,其实呢?他与其父的感情并不深,那个惨死的异母弟弟曹德更与他从无情谊,而且长期以来曹操和父亲在政治立场上很不相同。因此父子、兄弟一直并无太大来往,不过具有一种名分而已。因此对于父亲和异母弟的被杀,他内心其实并没有表面上那么伤心,更不会因为伤心怨恨到如此丧失理性的程度。

008筒车之利() 
曹操屠城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他攻打徐州,与其说是报仇,不如说是为了扩充自己地盘及力量而采取的一种必要行动。他在徐州的血腥屠杀,与其视为泄恨,倒不如看作是政治上的恫吓。徐州这个地方,由于长期处在战乱之外,老百姓几乎没有受过战争的恐吓。他们对陶谦感恩戴德,凡是外来的势力,都表现出强烈的抗拒。曹操深知现在要占据这个地方,若是就这么进来,徐州人显然不会服从他的管理,小动作还是轻的,若是出现反叛就麻烦了,他可不愿意日后再和文远作战的时候,有后院起火之虞。

    只能先用这种惊吓人心的恐怖手段,才可能摧毁徐州人的自足自安的心理,对曹操采取不得不接受的态度。

    显然,曹操这样做的效果达到了,徐州军民对曹操畏之如虎,作为政治家,曹操当然懂得用武力手段协助政治问题的解决。虽然,这种解决方式过于残酷,但对于这些政客来说,老百姓的流血牺牲都是微不足道的,只要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死几万甚至几十万百姓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用这种方法,曹操轻而易举的击败了徐州军,本来可以顺顺利利的灭掉陶谦,不过却因为一个人的突然出现让他的功亏一篑,郯城之战,刘备军表现令曹操不无钦佩,刘备这支兵马虽少,表现的却无比坚韧,面对曹军的猛攻毫不屈服,那不屈的斗志令曹操都很心惊,尤其是刘备麾下士兵组成的枪阵,这支枪兵刺击之术刁钻阴狠,群枪戳来,命中的大多都是要害部位,中者无救,给曹军造成了极大的战损,若非刘备枪兵着甲的很少,被曹操一阵弓箭覆盖击溃,谁胜谁败,还是未知数呢。

    曹操一向热衷钻研兵家战法,战后四处打听刘备枪阵的出处,结果回报竟是出自自成军以来罕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