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嘉丝毫不以为忤,反倒心中一喜,道:“主公忧心冀州,乃冀州官民百姓之福,不知主公准备什么时候回去?”

    文远闻言眼神一黯,低下头半晌道:“我在此地已经多少时日了?”

    郭嘉面容一肃道:“七个月零十三天了,冀州虽有沮先生坐镇,不过文武将士皆以主公为依靠,主公迟迟不归,致使百姓揣测、臣属离心,这些日子有流言称主公不过是个儿女情长、志气短浅之人,虽有昔日西楚霸王项羽之勇,日后却难免兵败垓下、乌江自刎的结局呃,嘉失言了,请主公降罪!”郭嘉说到这,似乎觉着有些不妥,忙向文远施了一礼,不过嘴角上却露出一丝诡异的笑意。

    文远也不生气,他玩味笑着看向郭嘉,道:“若我别人说的楚霸王项羽,奉孝你是否会离我而去?”

    郭嘉貌似慨然道:“嘉岂是那种贪生怕死的小人?主公对嘉有知遇之恩,救命之德?主公若是霸王,嘉势必不效法范增辞官归乡,便是主公身边文武尽散,嘉也必不离不弃,死也要和主公死在一起!”说完,郭嘉的脸上的笑意越来越盛了!

    “好你小子,竟然跟我耍这激将之计!”文远终于忍不住了,一脚踢在郭嘉的屁股上,他如何看不出郭嘉实在用激将法激自己再次担负起重任?郭嘉跟随文远除了性情志气相投,何尝没有别的原因,当初不正是一句“科举之后,再无门第”才俘获了郭嘉的心?

    “等等?科举?”文远脑海中突然灵光一现,似乎抓住了什么要紧的东西,仔细想想,科举取士倒是解决治政之才缺乏的根本途径,可是这条路现在实行起来困难重重,至少要在文远有能力与天下世族对抗之后才能推行下去,离推行这一步措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占据冀州、尤其是宁儿死后,文远一时之间失去了方向,不过现在,文远终于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推翻世族把持的社会秩序,真真正正的造福万民!否则他即便是打下了整座江山,也不过是那些豪族大家支持推举出来的代理人,一个受到各方掣肘,很可能不能真切表达自己意志的傀儡。到那时,他就站在了天下百姓的对立面上,更令华夏民族延续一个朝代更迭另外一个朝代的轮回,这样无疑与自己最初的意志相悖逆。

    “既然选择了这条步步荆棘的道路,那就是被刺得鲜血淋漓,也要坚定的走下去吧!”文远在心中暗暗的下定决心,一念及此,文远精神一振,凝声道:“奉孝,去让周仓收拾醒转,咱们明日就回邺城去!”

    “当真?”郭嘉惊喜大叫道,不过他看文远虎目中精芒闪露,斗志旺盛,哪里还是假的,当即加快脚步高兴的手舞足蹈的向村子里跑去。

005镇北将军、冀州牧、督冀青二州事() 
感谢手机站的朋友加糖不加奶打赏,今日四更谢谢鼓励。

    正文

    冀州、邺城。

    北城门十里亭外,文远一身黑色蜀锦长衣,胯下骑着神骏的流星,身后跟着郭嘉、周仓、还有魏延吕蒙陈武等一行众人。

    文远是直接会邺城的,他虽然答应回来,却终究没有路过瘿陶,因为瘿陶郡府如今已经成了他的伤心地。

    “回来了!可算回来啦!”远远的,带着冀州文武官吏上百人的沮授已经看见南来的那支队伍中当先骑着红马的文远,眼中闪过一抹抑制不住的狂喜,他翻身骑上马背,急急的向文远迎去,身后一阵乱哄哄的骚动!

    回头看时,沮授身后竟然有数十骑一起向文远奔去!

    “沮授拜见主公!”到了文远身前,沮授翻身下马,表情激动,声音哽咽拜道。

    “末将等拜见主公!”其后众文武也齐齐拜道。

    文远满心感慨的看去,赵云、太史慈、徐晃、麴义、颜良、郝昭、杨义、裴元绍、辛毗这些留在冀州州府的官员一个不落的出城十里迎接,此刻都激动的拜伏在自己脚下。

    “各位快快请起”文远上前将沮授等众人一一扶起,众人见文远神采奕奕,一扫半年多前的颓废,一个个心中激动,喜不自禁。

    “主公既然已经回来,沮授特交还州牧印信。”文远这边正和众文臣武将叙说离别之情,沮授恭敬封赏一纸诏书和几枚印信。

    原来文远离开没多久,朝廷因为文远击败袁绍,便下旨表彰文远功绩,小皇帝刘协本来就对文远印象良好,李傕郭汜更是想笼络这个关东炙手可热的河北霸主,所以朝廷这次封赏很是大度,封文远为镇北将军,安阳候,假节,督冀青二州事。并封安阳三百户为文远食邑。

    文远之前得到的是前将军之位,前将军位列九卿,已经是不小的将军位,不过汉末以后,由于有军功之人比比皆是,开始出现四征、四镇、四平、四安等重号将军和杂号将军。重号将军位次列于上卿,比前将军又稍稍高了一个等级,尤其文远跨过四平、四安、直接被封为镇北将军,这几乎已经是地方诸侯所能受到封赏的极限,此时也只有陶谦被封为镇东将军、刘表被封为镇南将军,马腾曾被董卓封为征西将军,不过如今董卓已死,马腾与李傕郭汜的关系紧张,对他的将军位并不承认。袁绍曾领车骑将军,也不是朝廷亲口封的,文远如今已经是镇北将军,日后再上一步,便是李傕郭汜的大司马、大将军、车骑将军这些只有中央军才能拥有的将军位了。

    不过相比将军位,假节则是给了文远更大的便利,汉时假节代表皇帝亲临,可以行使不小的权力,虽然只是些口头上的东西,没有花费李傕郭汜一钱一厘,不过有了这道旨意,文远就是名正言顺青冀二州的主人,名义上连在青州的田楷都要听从他的指挥。

    当然能有如此大的收获,与文远上百辆财货开路的功劳是分不开的。文远自离开长安后,就不断通过王越在长安留下来的势力和朝中官员保持着不错的联系。因此在朝中,文远的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加上小皇帝的好印象,如此封赏算是在文远意料之中的事情。

    沮授这些日子因为操劳政务而显得有些憔悴,不过眼神中却为文远的回来发自内心的欢喜。

    接过印绶,文远恭敬将沮授扶起,文远道:“这些日子全赖公与先生在邺城主持大局,劳心费神,先生劳苦功高,请受辽一拜。”说着拱手长揖。

    沮授忙谦辞道:“主公这如何使得?授受主公重托,敢不殚精竭虑?况且授无尺寸之功,冀州之事全赖各位臣僚同心协力。”

    “辽在此多谢诸位。”文远又向这些冀州文武长揖一礼。

    叙礼完毕,文远翻身上马,在众文武的簇拥下进入邺城原本袁绍的州牧府内。

    虽然王力、郭嘉不是来给文远报上一些消息,不过大半年没有接触政事,文远还是对当今治下的现状生疏的很,他询问了沮授、赵云几个最关心的问题,沮授早有准备,将户籍账册、军需储备等厚厚一摞重要文件交到文远手里。

    文远很是仔细的看着,足足看了大半天才将手头上的文件全看了一遍,这还只是看不是亲自处理,以前他只是处理巨鹿一郡的事务,有时尚且忙得焦头烂额,如今掌管两州十四郡,需要处理的事务更是繁重琐碎,饶是沮授有张良陈平之才,这半年多来代他理政,确实辛苦的很。

    不过一番浏览,文远已经对治下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根据各郡年末报来的户籍账册,截止去年年末,文远治下二州十四郡共计有口五百六十余万人,其中冀州最多,所占七郡共有二百七十余万人,青州加上六十万黄巾部众,也有人口一百六十余万人。河内郡本来人口不多,不过加上七十万黑山亲众一起,共有人口一百余万人,反倒成了超越魏郡邺城的第一大郡。上党郡人数最少,只有二十五六万人。

    汉末北方人口本来就稠密,冀州更不愧是天下大州,仅仅这一州,就有当今天下十三州人口的八分之一,而文远治下的人口加在一块,已经达到天下人口的四分之一!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文远收复河内黑山和青州黄巾是其主要原因,五百余万人口当中,有一百余万是这两支贼寇实力贡献出来的,能纵横汉末这么长时间,这两支势力有如此雄厚的家底也算在意料之内。

    人口如此雄厚,也并非全是好事,沉重的粮食压力就是让沮授如此殚精竭虑的主要原因。

    从治下各郡报上来的年末税收来看,初平四年共收缴赋税一亿七千余万钱,田租一千一百余万斛,足够五六十万人一年吃用不尽。这在常人看来或许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过在文远觉着还远远不及!

006未雨绸缪() 
确实,文远麾下的部队经过一番精简,如今已经缩编到三十一二万人,去除这一部分军士的粮食消耗,剩余的四百余万斛粮食听起来挺多,可是用到许多该用的地方就显得紧张了。

    官吏薪俸、征发劳役等等就能消耗去一部分,最要紧的是河内黑山和青州黄巾因为自身经济的落后都需要文远这批钱粮的接济。

    河内黑山和青州黄巾人口一百多万人,粮食供应上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否则他们也不会岁岁出外劫掠钱粮、已养活自己。以前这些人背着贼寇的名头倒也罢了,如今这帮人,摘下了贼寇的帽子,成为文远治下的子民,眭固、于毒、白绕都已经被成了文员麾下正经的副军校尉,哪有再出去抢掠的道理?而且这些人主动投到文远麾下,还立下了不小的功勋,文远怎么能让这些子民忍饥挨饿,和寻常百姓区别待遇?

    而且不要忘了初平四年是个丰年,除了魏郡因遭受战火受到一定的损失,其余州郡都足额缴纳的租税。但是以后如果是遇上灾年部分郡县减产甚至绝收呢,这种情况下非但收不到赋税,还要出粮赈济,远的不说,文远记得今年就是一个大灾年,一场旷古罕见的蝗灾就将席卷华夏大地!

    “是岁,旱,少谷,蝗虫起,百姓相食。谷一斛五十余万钱。”这段史料在文远脑海中很清楚,也是文远今年需要克服的最大难题。

    只有大兴屯田,才能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所以文远此时也顾不上招不到文臣的难题了,眼下让所有人吃饱饭才最要紧。而且不仅要供数百万百姓今年吃上饱饭那么简单,蝗灾一起,粮食减产甚至绝收都是很可能要发生的,如何撑得到明年秋收,文远刚刚重回任上,就被肩头上这副沉重担子压得抬不起头来。

    文远心中焦虑,属下也有未雨绸缪之人,典农中郎将韩浩虽不能预知今年的旱蝗灾害,但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所以他和沮授商议之后,就决定另外在河内一郡屯田,十四郡中有十一郡实行屯田,动员的辅兵二十万,连上军户家口,青壮民夫超过百万人!计划新开垦出屯田一万顷,第一年就能获得军粮五百万斛,到了第二年就能收租一千万斛。如此只需一年时间,日后文远治下的粮食自给自足,到那时,只是军户缴纳上来的田租就可以任由文远肆意招募是数以十万计的大军!

    难怪文远在众人中没有看到韩浩,原来他此时正脚不沾地的忙着冀州上下春耕屯垦事宜。

    不过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俗话说头三脚难踢,动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