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余谋士也出声劝谏,这些平日里势同水火的两派谋士哪还顾得上勾心斗角,同声同气一起劝谏袁绍。

    只可惜袁绍之前累次三番受气于文远,牛头沟遇伏、爱子袁尚被削去耳鼻,弄得不成人样。这几次沉重的打击下来,袁绍早就落下了病根,医匠早劝谏他不可又动气伤神,可是眼下病势突然眼中,竟有些吐血不止之状!

    “哇!”袁绍喷出一大口鲜血,脸色如纸一样苍白,只见他以手指天,黯淡怨愤的双眼仰望天上,鼓足了最后的气力,大吼一声:“老天,我袁氏四世三公,怎会败给一区区寒门出身的张辽?既生我袁绍,为何又偏生张辽!我恨呐!”

    言讫,大口吐血不止而亡!至死,袁绍还手指苍天,直挺不落!

    推荐下策弓的书:血掌乾坤,书号:381306。文笔细腻华丽,情节引人入胜,请大家去看几章,一定会喜欢的。

209袁绍死后() 
袁绍既死,三军尽皆悲恸?,文武官将哭声震天,士卒惊惶。

    还没成殓袁绍的尸身,郭图就出言谏道:“主公薨逝,军中不可一日无主,大公子袁谭素有勇略,又是嫡亲长子,理当继承大位!”

    逢纪面色一变,张口想要争辩,不过想想现状,也只能认命了。袁绍膝下有三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

    本来三子之中,三子本来因为长得潇洒,风流倜傥,甚得袁绍喜爱,本来在储位继承的争夺中一直被逢纪看好,可是前几日阳平亭转折一战,袁尚被巨鹿兵俘获,背后刺字割去耳鼻送回。且不说一番折辱令他声名俱损,相貌全毁的他可以说彻底丧失了希望。

    要知道汉代非常注重男人长相,比如汉代做官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长得漂亮,文远麾下崔琰身高八尺,髯长三尺,堂堂有威仪,有时连曹操都很敬畏,所以在历史上官运亨通,官至中尉。好像汉代还有犯人因为长得漂亮被当官的一样看中不但免罪最后还当官了。

    反之一个人长相若是有缺陷,官肯定是做不成的,张松人长的矮小丑陋,为三发求贤令的曹操所不喜,又比如说凤雏庞统,先后见过孙权、刘备两位当世枭雄,这两个人也算有识人之明了,可先后召见过庞统都没有重用,最后还是靠张飞误打误撞和诸葛亮一封推荐信才让他被刘备重新重用,原因就是庞统长得太难看了。

    所以在汉代,这种情况已经成了一种风气,一个人如果毁了容貌,就基本可以确定在没有可能做官了。

    袁尚失去继承大位的机会,次子袁熙生性懦弱难当大任,剩下的就只有袁谭了,所以逢纪虽然心中不情愿,也不能说什么?

    袁谭一听有人推举自己,先是一惊,接着一颗心激动的砰砰直跳。不过他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见郭图鼓励的目光射来,平复心情摆手道:“不可不可!父亲尸骨未寒,我便迫不及待继承父亲之位,外人看了像什么样?”

    众臣再三相劝,袁谭只是不从。最后郭图拜伏于地道:“大公子!事急需从权,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眼下情况紧急,大公子若不尽快继承主公之位,若待军心涣散,则万事休矣!”

    众臣也齐齐拜道:“请大公子继承主公大位!”

    袁谭摆足了姿态,这才装作勉为其难的样子答应道:“既然诸公执意如此,未免军中生变,将士寒心,也罢!我便继承父亲大位,率领将军,抗拒张辽。”

    “臣等参见主公!”众臣齐齐拜道。

    一众袁绍旧臣都拜伏于地,连袁熙也跟着拜倒,几个心里不乐意的只能迫于形势勉强跪下,众臣当场立袁谭为车骑将军,冀州牧。再依臣礼重新拜见一番。

    一番繁文俗礼过后,袁谭志得意满的继承了袁绍留下的家业,也接替袁绍扛下沉重的担子,下一步,该干什么?

    张辽,一想到这个名字,袁谭打心里一阵惊惧,如今的张辽已经再不是之前那个令人完全可以不放在心上的一郡太守了。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这么大本事,居然能在暗中整合青州黄巾和河内黑山这两大反贼势力,统御部众三十万,这样强悍的兵力,已经不是袁谭所能抗衡的了。

    吕布带着近两万军马不辞而别,如今袁谭麾下只剩下步卒不足三万,这么一点兵力去救邺城,只怕连邺城门都进不去,就会被围堵在路上的各路联军绞杀掉。

    所以这个时候,袁谭很自然的想到了跑。他刚才也听了逢纪、郭图的建议,几乎不加考虑就传下命令,全军折返向东,退往南皮。至于根基之地邺城,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麾下那群文武也是心有戚戚,以前主公袁绍占据冀州,麾下精兵十万的时候尚且拿不下只以一郡兵力对抗的张辽,如今张辽整合了河内黑山、青州黄巾、冀州青州几路群雄,麾下人马三十万,如此声势浩大,与之对抗,岂不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再加上袁绍声名显赫,其子袁谭不过一个二十出头的乳臭小儿,袁绍尚且不敌张辽,他的儿子就能打得过了吗?

    这种想法潜藏在袁谭麾下大多数文武将士的内心深处,袁军上下的凝聚力、自信心已经随着袁绍之死轰然崩塌了,大多数人已经开始在心里打算着自己的小九九,只是眼下不方便明说罢了。

    袁谭当即下令,大军折返向东,退回南皮。

    “袁绍死了?”刚刚脱离袁军队伍,一路匆匆南下的吕布虽然虽然明知大势已定,不过听闻袁绍病死的消息,还是忍不住惊呼一声!

    要知道袁绍出身名门,少年折节下士,知名当世,灵帝时便是大将军何进府中心腹,被举荐为监察京师百官的司隶校尉。之后尽诛宦官,主掌朝政,知道董卓乱权时,还敢与之正面冲撞,事后弃官挂印,前往渤海。自此盛名传于天下,引得无数文臣武将慕名来投。十八路诸侯起兵反董之日,更是当之无愧成为联军盟主,号令关东诸路群雄。论起当时威势,天下间不做第二人想。

    之后,袁绍又鲸吞冀州,击败当时不可一世的北方强邻公孙瓒,至此袁绍已经成为天下各方割据势力中最强大的一支势力,麾下精兵十万,战将百员,曹操、刘表等人无不以袁绍马首是瞻,谁曾想就在袁绍一步步走向强盛的时刻,却因为一场看上去不可能失败的战争,被巨鹿张辽从万众瞩目的高位上拉下马来,摔得身败名裂,粉身碎骨呢?

    “冀州,是张辽的冀州了!我等几番与张辽交战,必不能被其所容,日后该往何处?尔等有何高见?”

    高顺谏言道:“主公,由此南下百里,有坚城黎阳,紧邻大河,与曹操治下东郡濮阳隔河相望,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我军可暂在黎阳屯驻以观风色,同时遣一使者前去结好兖州牧曹操,有曹操支持,若张辽率兵攻打,大不了渡河南下退入兖州境内,如此便可报无虞了。”

    吕布闻言颔首道:“此言正合吾意,速速派宋宪去见曹操,大军直取黎阳!”

210曹吕联合() 
东郡郡治濮阳。

    宋宪刚好在此处见到了大军集结准备从白马渡河的曹操。

    宋宪一路从白马赶到濮阳,一路所见,兖州军军容鼎盛,士卒精壮,当真是难得一见的精兵悍将。宋宪当年曾随吕布虎牢关前对抗十八路诸侯,那时候曹操麾下只有区区五千新兵,军容、战力都让人看不上,谁曾想过当年荥阳惨败在徐荣麾下的曹操,不过短短一年多的功夫就能完成入主兖州、歼灭数十万青州黄巾,又击溃袁绍的一连串壮举。

    “日后天下间能与张辽敌对之人,必是这曹操了!”宋宪一路打马疾奔,不一日赶到濮阳。

    “什么?袁本初死了?”惊闻袁绍死讯,曹操和吕布的反应几乎一样。

    他虽然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和文远有过一些交集,不过那时候文远不过区区一个下曲阳县长,麾下只有区区两三千军士,只有张颌一员勉强撑得起台面的战将。那时候曹操虽然有些留意过文远,只是觉着此人是个义气干云的武勇大将,不想此人不过三年光景,占巨鹿、攻上党,纵横冀并,一年多来将关东群雄中公认实力最强的袁绍拖得狼狈不堪,不想如今更是合并大军三十万,逼得袁绍吐血身亡!

    “是啊!曹将军!袁车骑病死,大公子袁谭领兵退保南皮,我家主公现在黎阳屯驻,特令末将来请曹将军发兵渡河,共击张辽!”

    曹操拈着颌下的长须道:“这个兹事体大,你还是先下去歇息吧,我计议一番,明日给你答复。”

    “这是!”宋宪还有些犹豫,可是与曹操精芒一闪即逝的眼神想交错,心中不由一颤,这个白脸矬子,别看他长得矮小,貌不惊人,可是身上却散布着一圈强大气场,令人不敢小视,在看他身边一帮手下文的精干,武的彪壮,宋宪不敢小觑,忙告辞而退了。

    送走宋宪,曹操召集心腹谋臣武将商议,有那几人?

    文臣以颍川荀彧荀文若居首,其后荀攸荀公达,程昱程仲德,刘晔刘子扬,毛玠毛孝先,满宠满伯宁、吕虔吕子恪等皆是当世之奇才,武以大将曹仁为首,其后夏侯渊、夏侯惇、曹洪、于禁、典韦、李典、乐进等俱是当世之勇将。

    此时的曹操麾下可谓是文武齐备,人才济济一堂,便是文远麾下文武也不能与之相抗!

    不过战争拼的可并不只是文臣武将,袁绍当初也有颜良、文丑、高览、韩琼这些超一流或者一流的猛将,可是七万大军攻打兵少将寡的巨鹿也没有讨的多少便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文远的麾下的军队整体作战能力更强。

    即便是武勇如颜良,当初在瘿陶北郊,数百巨鹿枪兵的连番攒刺之下坠马狼狈而退了吗?

    见众将到齐,曹操正容道:“如今袁绍已死,邺城被围,我当如之奈何?”

    曹操话音一落,同族夏侯惇就进言道:“孟德,那还用商量吗?袁绍如今已死,冀州无主。咱们当然是点齐人马北渡黄河,趁势占了冀州了!”

    “就是,就是!等咱们占了冀州,主公兵锋天下间还有谁能阻挡?”从弟曹洪也道。

    几个彪悍将军应和一番就沉寂下去,因为他们发现荀彧等几个谋士都没有出声表示赞同,连曹仁、于禁也是皱眉思索着什么。

    “文若,依你之见呢。”曹操见此情状心中一动,对荀彧道,荀彧号称有王佐之才,被曹操依为“吾之子房”。自从他投靠曹操之后,但凡他所建言曹操必定言听计从,而且依靠着自己的关系给曹操举荐了荀攸、程昱、吕虔、毛玠等人才,文臣之中,荀彧的地位无疑最高。

    荀彧面色沉静道:“主公,某以为,此时不可攻打张辽。”

    曹操并不意外,问道:“为何?”

    荀彧道:“第一,张辽奉朝廷令谕拜为冀州刺史,击败袁绍占据冀州奉的是朝廷正朔,占据大义名分,而主公则出师无名,失去大义,日久天下必群起而攻之,不可不虑。”

    “其二,我军虽有十余万,不过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刚刚招降的青州兵,另有一部分是袁术降卒,这些降卒军心未附,青州黄巾主帅徐和、管亥灯杯在青州素受贼众敬服,此二人据闻便在张辽帐中”

    “其三,张辽麾下握有兵马三十万,今闻袁绍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