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息吧,英雄们,或许离开这个乱世才是你们最好的解脱,生命若在,这片天下的战斗就永不止息”文远庄严肃穆的叩首三拜,缓缓长身而起,对身边将士道:“将这些英雄的遗体抬入寨中火化,来日带回英魂冢葬在一块,让他们以后好好安息”

    军士们默默的答应着,走上前去收敛英雄的遗体,他们动起来轻轻地,生怕亵渎了英雄的亡魂,其余的军士自发的围在旁边,满脸虔诚的向这些死去的英雄行注目礼。

    普通士卒们的思想永远是那么质朴的,他们对这些以死殉节的将士满怀敬佩,而张颌、太史慈等中高层武将看到得则相对要多上一些,他们的心情至今还因为文远惊天动地的一跪而翻涌起伏,久久不能平息

    “张辽!我必与你势不两立!”袁军大营中,逃的性命的袁绍此时气得脸色发青,大叫一阵就要咳嗽一阵,刚刚有些好转的身体似乎又有复发的迹象。

    回到军中,袁绍令人计点人数,此战又折损了三千余人,十几日进攻下来,袁绍已经折损了一万余人,大伤元气,如今帐下只剩下四万多败军。

    好在今日斩杀了叛将高览,总算有些收获,否则若再是大败而回,只怕袁绍要再一次气得一病不起。

    不过气恼过后,袁绍也不得不考虑局势的严重性,如今进攻张辽营寨已经半月,己方损失惨重,只剩下四万余人,而巨鹿军则没受到太大的折损,伤亡不到两千人,若是照着这种局面继续下去的话,只怕到时候自己手头上的四万多兵马拼光,也休想取下张辽的首级。

    袁绍心情沉重的道:“我军屡次受挫,长此下去,只怕形势就不妙了,不知诸公可有何良策破敌?”

    谋士辛评谏道:“主公,巨鹿兵骁锐,轻易不可与之争锋,不如退回魏县,深沟高垒不出,他久攻不破,必然引兵退去。”

    袁绍当场就拒绝了辛评的建议,他也是并非是毫无见识之人,要说巨鹿军的战力,打了几次败仗的他岂会体会不深?可是正因为深切体会到巨鹿军的可怕战力,袁绍才更是决意彻底消灭文远,将这个最大的威胁扼杀在襁褓里!

    眼下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张辽的另一支精锐部队上党军因为后院失火不在此地,几路联军也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足为虑。此时不除张辽,日后怕就再没有这么好的机会,而且一旦等张辽反过手来,到时候难过的只怕就是自己了。

    若张辽不除,冀州不保不说,他袁绍也将死无葬身之地!这一点袁绍清楚的很。

    所以实际上袁绍已经无路可退了,两家如今势同水火,已经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不死不休之局,此时的袁绍就像是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已经倾家荡产只剩下最后一点筹码,要么借此翻本,要么就是输的精光,再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而袁绍的选择就是孤注一掷,一把定胜负!

    见袁绍一口回绝辛评的提议,逢纪已经揣测到袁绍的心意,他这几日一直苦思破敌之策,终于给他想到了一个办法,说不定就能打败固守城寨的张辽。

    逢纪当下进言道:“主公,某这几日细细观察张辽营寨,略有所得,或许可以破敌。”

    袁绍闻言有如溺水之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忙道:“哦?元图快快讲来。”

    逢纪面有得色道:“我观张辽三面筑有寨墙,寨墙高峻,又有护寨河拱卫,急难攻打。唯独因为南面紧邻漳水而没有筑墙,只派了少量人马守卫”

    逢纪正说着起劲,一旁郭图嗤笑一声道:“哼哼!逢元图出得好主意!张辽此人极善用兵,岂会不防备我军渡漳水奇袭?如今漳水正值夏汛,水流宽急,架桥根本是痴人说梦,至于渡船,据闻张辽已经令人在岸边河底打下木桩,舟船根本难以靠近!”说罢,郭图嘿嘿冷笑一阵。

    袁绍闻言面色难堪,不悦的望向逢纪。

    “哈哈!哈哈哈!,”谁料逢纪仰天大笑道:“郭图!你以为我只会献这种三岁孩童才献的计策吗?”

187吕布不驯() 
郭图面色一变,看逢纪一副成足在胸的样子,显然另有妙计,不过他仍不服气嘴硬道:“哦?我倒愿闻其详!”

    “那你就好好听着!”逢纪冷笑一声,对袁绍道:“主公,张辽营寨背靠漳河,饮水皆取自哪里,几番攻战,我军死伤众多,士卒尸体堆积在寨外足有数千具,如今天气炎热,尸体极易腐坏,我军可如此这般,我敢断定,到那时张辽必败无疑!”

    袁绍闻言沉默不言,郭图则面色灰败,失声道:“好狠毒的计策!”不过他也没有反对逢纪的提议。

    见袁绍犹豫,逢纪劝道:“主公,成大事当不拘小节!若不除张辽,则我冀州危矣!我献此计也是为主公千秋功业考虑,还望主公早作定夺啊!”

    袁绍看向帐下众人,并没有人想到更好的办法或提出异议,咬牙道:“也罢!无毒不丈夫!只要此战能打败张辽,便是死上几万十几万人又有何妨?淳于琼何在?”

    “末将在!”大将淳于琼应声而出道。

    袁绍道:“命你领三千兵马依逢军师之计而行。”

    “末将领命!”淳于琼接过令符转身而去。

    淳于琼走后,袁绍众人又商议正面攻战事宜,许攸看出此前的战斗中投石车效果极佳,既能伤敌,又能打击守军士气。提议来日攻寨,可以投石车对巨鹿军进行持续不断的打击,反正袁军三面围困,张辽寨中滚木擂石都相当匮乏,若是拼投掷石块,袁军绝对能占据上风,便是张辽寨墙上有那区区几具可以连发的投石机,己方也完全能依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将其彻底压制下去。

    考虑到张辽可能会派骑兵出城冲击投石车阵地,可在阵前多射鹿角拒马,再将弓弩手布在阵前,阻击冲锋的巨鹿骑兵,这样既可伤敌,又能有效减少战损,如此便可做到万无一失了。

    和逢纪的奇谋相比,许攸所献此计乃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一正一奇,当真是厉害之极。袁绍闻言大喜,仿佛又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当即依计命人加紧制造投石车,收集石料。同时各部明日出寨,准备再度对张辽发起攻击。

    只不过在分派作战任务的时候,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传令的军士从吕布营中回来,向张辽“主公,吕布称这几日抱恙在身,不能出阵?”

    本来为了防备上党军从背后来袭,袁绍是一直将吕布的并州兵放在身后以防不测的,不过如今上党兵已经撤走了,袁绍已经没有后顾之忧,加上最近攻打张辽伤亡惨重,兵力有些不足,这个时候袁绍自然想到了调吕布的兵马。

    袁绍眉头微蹙,疑惑不解道:“吕布抱恙?他身体强健,怎么会得病的?”眼下正是最关键的时候,偏偏这个节骨眼上出了这个问题,不过说吕布生病袁绍多少有些怀疑,要知道习武之人身体强健,哪能那么容易就得病的?

    郭图道:“主公,依我看吕布并非身体有恙,只怕是其病在心。”

    “哦?”袁绍面露沉思之色,低头不语。

    “主公,吕布乃虎狼之徒,自打来到冀州之后就一直大肆招兵买马,对主公俺怀不敬之心,前日主公病中,吕布不听大公子号令,两边差点撕破脸去,如今又称病不肯出战,只怕多半是推诿以保存实力吧!”

    袁绍闻言大怒道:“我与张辽还没分出胜负,他便当冀州没有能制他之人了吗?传令管粮都督断了他的粮草,看他还能嚣张到哪里去!”

    许攸急忙劝道:“主公息怒。眼下战事艰难,正是用人之际,灭掉张辽才是最紧要的事情,切不可因一时之怒毁了大局啊!若是逼反了吕布,他和张辽联起手来对付主公,则冀州不复为主公所有矣!”

    “吕布小儿如此无礼,真是气煞我也!”袁绍愤然骂道道,不过他也不是不知轻重之人,哪件事更重要他清楚的很,眼下四万多军队中有吕布的部曲近两万人,真要是内斗起来他还真未必是吕布的对手,只可惜颜良、文丑

    想到颜良文丑,袁绍心中就一阵抽搐,持续快一年的战斗,自己损兵折将,文丑战死,颜良、高览、韩琼等都转投张辽帐下,眼下帐中武将竟只剩下淳于琼、蒋义渠、张顗、吕威璜这些武将。人才凋零之快令他禁不住生出一股痛惜之意。

    理智告诉袁绍此时确实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他咬牙切齿的咒骂了几句之后,总算消了些火气,暗忖道:“还是先对付张辽为重吧”

    袁绍恨声道:“虽不能杀他,不过不惩戒吕布实在难消我心头之恨,他嫌我兵少,已经不肯顶我指挥,那我便从邺城抽调一部分军士,既可威慑吕布,又能增加攻打张辽的兵力。”

    郭图谏道:“可是如今邺城只剩下五万人马,若再抽调军士,万一有兵趁虚偷袭,我军便无归路了!”

    郭图的话令袁绍一阵犹豫,毕竟邺城才是他的根基之地,若是邺城被攻破,可以说他在冀州已经没有容身之处了。

    见袁绍犹豫,逢纪进言道:“主公何必忧虑,邺城城高壕深,至少需要有十倍之敌才能攻下,便是只留下两万军士,张辽小儿也休想攻下!”

    袁绍赞同的点头,确实,邺城乃冀州治所,城池高峻,粮草军械所备极多,没有二十万大军极难攻下,而且邺城居此处不过百里,骑兵朝发夕至,步兵急行军两天一夜就能到达,根本不需要担心没办法及时驰援的的问题,而且话说回来,张辽小儿上哪去弄二十万大军呢?

    见袁绍意动,逢纪又道:“况且又有三公子坐镇据守,大将麴义也在邺城,主公尽可高枕无忧便是,当务之急还是将张辽拿下!”

    逢纪的话显然说到了袁绍心里,袁绍当即不在犹疑,右拳一击左掌,断然道:“好!我这边派快马前去传令,调三万邺城兵马驰援!等大军到时,我倒要看看吕布还敢不敢如此猖狂?到那时便派吕布出战,最好两边斗个两败俱伤,我到最后在把他们一并收拾了!”

    想到高兴处,袁绍心中快意无比,哈哈笑道:“张辽,吕布!敢与我做对,你们两个都不会有好下场的!哈哈哈!”

    当日,一骑快马直奔出袁军大寨,径直往西边邺城而去了。

188袁绍一边调兵遣将() 
信使赶到邺城,见过麴义奉上袁绍书信,麴义不敢怠慢,立刻擂鼓聚将,召集留守邺城的将校商议出兵时宜。

    三通鼓罢,十余员邺城守将疾步进入麴义军帐,麴义扫视一眼众将,阴鸷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悦,冷冷道:“三公子人呢?”

    要知道聚将鼓三通鼓响之后,部将不能及时到帐乃是延误军情的重罪,依着军律主将是有权斩首问罪的。

    只是麴义所言的三公子并非别人,而是袁绍最宠爱的三子袁尚,这就另当别论了。

    要说袁尚可不是一般人物,袁绍育有三子,长子袁谭,字显思。次子袁熙,字显弈。三子袁尚,字显甫。三子之中,长子袁谭,为人性刚好杀,虽然聪明,事多暴躁;次子袁熙,生性怯懦;袁尚虽是袁绍的第三子,却因为长相貌美,又是袁绍后妻刘氏所生,所以甚得袁绍喜爱,如今虽然还只有十六,不过已经有人风传袁绍有意百年之后让袁尚继承大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