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焦急的等待着,王越,你那边究竟怎么样了?

    邺城。

    州牧府中一座花园内。

    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剑客正在运剑如风。

    他手中长剑古朴,如风一般飘逸轻灵,使到精妙处,整个人如同天上仙人一般,虽然势若千钧,却又点尘不惊,看的在场众人如痴如醉。

    突然那剑客低吼一声,手上古剑刺向身前一块青石!剑尖锋利,直入青石寸许,接着就见那剑客手腕翻转,动作如行云流水,横削竖划之下,一个隶书的“剑”字瞬间写就。

    “好!好剑术!”

    一个年纪在十五六岁上下的英俊少年赞叹一声冲上前去,看着那青石上的刻字,又看着手中那古朴的长剑,道:“好剑法啊!师傅,您果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剑师,您可一定要叫我这能在石头上刻字的剑术!”

    中年剑客慈祥的拍了拍少年的肩膀,笑道:“好吧尚儿,你我相见便是有缘,我便传你这套剑术,以后战场厮杀,也好做你护身杀敌之用。”没错,方才使剑的中年人正是王越,而这十五六岁的便是袁绍最宠爱的第三子——袁尚,袁显甫。

    “我一定也要练成像师傅这般精深的剑术,日后若是上阵杀敌,定要斩下张辽之首,为我父亲分忧。”袁尚欢喜不禁的点头,但见他眉眼俊俏英挺,眼神炯炯,与袁绍有六七分相似,难怪深受袁绍宠爱,小小年纪,就被袁绍委以重任,执掌邺城一半守兵。

    “嘿嘿”中年剑客干笑两声,道:“尚儿家世显赫,身居高位,日后便是这冀州之主,替袁车骑执掌着千里沃土,十万兵丁。何事需要劳动你出手?我教你的只是保命防身的本领,若要杀谁,只需令部下将士去做便可。”

    袁尚的脸上闪过一抹傲然,颇有些自得的道:“师傅说的是,我身为冀州牧之子,这种事哪用得着我动手,练剑防身就已经足够。”说着拎起佩剑有模有样的学了起来。中年剑客在一旁细心的指点着,不时上前纠正少年动作上的错误

    一个时辰之后,眼看天色将晚,王越出了州牧府,在街上看似随便胡乱转了两圈,买了些琐碎之物,实际上已经将消息传递到安插在邺城的暗线手中,接着,将会很快传到文远的大营。

    而天黑了之后王越也没有闲着,他还要偷偷去探探麴义的情形

166亲历腹地() 
隔了三五日功夫。

    “主公,邺城那边王越那老小子来消息了!”营帐外,周仓风风火火的进了帐中,递给文远一张信封。

    文远展开信件仔细看了一遍,眉梢上一抹喜色流露,此刻终于等来的王越的消息,文远之前盘算良久的计划终于有机会施行了。

    一念及此,文远冲周仓道:“去请沮授、郭嘉两位先生前来议事”

    不一会二人都到了帐中,三人在一起商量至深夜,收在帐外的周仓只听见帐中不时传来沮授和郭嘉激烈的争辩声,直到最后,二人才垂头丧气的出帐离开了。

    第二日,文远擂鼓聚将,接着一系列的命令下达,刘备、田楷、孔融、孙瑾领本部兵围斥丘,管亥、郭祖领五万黄巾围阴安,两路兵马克日拔营起寨,分别北上南下。

    而就在当夜,文远也全副武装的站在大营当中,他的面前,两万两千八百名巨鹿军士整装待发。

    两万多军士排成整齐方正的阵列,所有人一动不动,表情庄重严肃,宛如一尊尊雕像肃立,自有一股肃杀的气势凝聚当空。

    尤其是每一块方阵中的每一个军士,前后左右的距离都间隔相同,两万多军士保持一样的动作,如此雄壮的场面委实令人动容!

    巨鹿军,经过这些年的征战,已经愈发成熟了啊!瘿陶之败并没有把巨鹿军击垮,他们很快的舔舐完流血的伤口,再一次的投入到最激烈的战斗中去了!

    望着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排成整齐队列的巨鹿军士,文远心中无比骄傲,高声喝道:“兄弟们,你们准备好了么?”

    两万军士齐声吼道:“时刻准备着!”声音整齐划一,震彻苍穹!

    “我巨鹿军的口号是”

    “敌兵在前一往无前,有我无敌!”

    “敌兵在后以我鲜血,护我兄弟!”

    文远慨然大喝,两万余人用尽全身的力气回答!

    文远满意的点头,这才是真正的军人!勇敢的!顽强的!跟他们相比,那些青州黄巾、那些诸侯兵马就是一盘散沙!

    身边,骑在马上的郭嘉乖乖的闭着嘴,一直用复杂的眼神看着文远的他此时也明白了文远的信心源自何处,这样的军队,确实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

    文远回头看了看坚决要与自己一同出征的郭嘉,不由的,文远想起了昨夜与沮授、郭嘉意见上的争执

    “计划大致就是这样的了”沮授和郭嘉二人来到文远帐中,文远和盘托出了自己考虑良久的计划。

    “主公要亲自领兵前往邺城?不行!这样做太冒险了!”沮授立即表示了激烈的反对。

    郭嘉也劝谏道:“主公三思啊,可是邺城有守军五万余人,魏县有守军七万余人,主公绕道攻打邺城,主公只带两万兵马前去,若到时候突围为不出,又被袁绍切断粮道,主公和这两万巨鹿军就全军覆没了!”

    “是啊!何况主公何必亲自置自己于险地呢?只需派一员大将去就行了吧!”

    “”

    二人你一眼我一语的说个不停,文远一直默默的听着,文远本来有好多话回答,可是一直没有插话,待沮授郭嘉说完,文远只说了两句话!

    “只有我亲自去,才能吸引到袁绍足够的注意力!”

    “而且我相信我的军队,就像相信我自己一样!”

    最后沮授、郭嘉无奈的败下阵来,他们知道主公的性子,只要是文远认定的事情,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抗议无效之后,他们只能完善文远制定下来的这个冒险计划。

    首先,分出一部分兵力拦阻阴安和斥丘的的袁兵,接着,就是文远精心挑选两万兵马,绕过魏县县城深入敌境,径直向邺城进发。

    看到所有人已经准备就绪,文远手臂一挥,两万巨鹿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出军营,在夜色之中向西行去。

    此次孤军深入,文远挑选了两万巨鹿精锐战兵,八百玄缨卫也追随在文远左右,这两万多巨鹿兵都是文远巨鹿的老班底,是十几万联军中的精华,可即便如此仍让沮授、郭嘉激烈反对,可想而知文远此行的艰难了。

    两万军马静悄悄的在黑夜中行进着,除了身上甲叶行走之中碰撞发出的轻微剩下,没有人多说一句话。

    赵云、徐晃领着两千骁骑营走在前面,文远的八百骁骑营和两万军士随后出发,随行的还有张颌、高览、周仓、杨义等几员大将,魏县只留下郝昭的上党军和一些降兵、辅兵。计三万余众。此次作战,文远可算得上精英尽出了。

    值得一提的是,太史慈似乎和赵云最近走的挺近,主动要求留在文远军中听用,他本是孔融的客将,并没有拜孔融为主,孔融已经暗地里答应接受文远调度,所以并没有在此事上阻挠太史慈。

    只是太史慈同样暂时未拜文远为主,文远只将他调到赵云身边,反正军中的气氛摆在那儿,只要你太史慈肯来,就不怕你日后不被这支军队融化,得到这员大将的效忠,在文远看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此外,文远此次出兵,还跟随有千余辆辎车,这些辎车上满载着粮草军械,足够两万大军一月之用。

    由于全部是精锐的巨鹿兵,一路之上行进神速,从魏县向南沿着漳水划了一道弧线,到第二日黄昏的时候,文远的兵马已经出现在魏县正西百余里里的地方了。

    行军一日一夜,文远令稍显疲惫的部卒停下埋锅造饭,趁着天色未黑,自己和张颌等几员大将去寻赵云。

    赵云之前在头前开路,见文远赶到,立即领着文远去看一处那处早已选好的地形。

    赵云指着眼前一片平旷的土地道:“主公,此处南邻漳水,河水宽阔,足够供全军引用,沿河二十里内,只有此处地势略高,不必担心袁绍水攻,我军可在此安营扎寨,竖立坚城,凭着一月之粮,又背水而战,定能顶住袁绍大军来攻,到时大军从后袭至,两下夹攻,胜算极大。”

    文远仔细看去,点了点头。只见一条宽阔的河水横贯西东,举目望去,两万尽是地势平旷的土地,除了一些树木和极目所至看到的一些残破村落外,什么障碍物都没有。

    想想也是,冀州地势平旷,确实很难找到利于防守的险峻地形,魏县与邺城相距不过二百余里,此处正在当中,而且背靠漳水,地势又稍高一些,确实这一路上最合适的一处防守地形。

    文远问道:“此处叫什么名字?”

    赵云答道:“此处叫阳平亭。”

    文远沉吟道:“就选在这里!传令全军,吃过晚饭之后,立即在此处修筑工事,扎下坚营!”

167构筑防守() 
在阳平亭扎营的命令一下,吃过晚饭之后,两万多军士立即开始在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在军官们的指挥下,士兵们纷纷的从辎重车中取下帐篷,有条不紊的扎起营帐,不一会的功夫,一顶一顶脸面的白色帐篷如蘑菇一般出现在旷野之中。不过一个时辰,一座长半径两里的半圆形简易寨栅就已经成形。

    新扎下的中军大帐之中,文远、郭嘉、赵云、张颌等文武众将聚在一起商议军务,论起行军布阵,在场无人是郭嘉对手,只听他侃侃而谈道:

    “主公,各位将军,嘉以为,我军应在营寨四周设立拒马、土墙、木栏、壕沟等拒敌之物、引漳河之水绕寨一周,其后堆土铸成高台,台上布置弓弩手防护。”

    “此外考虑战事可能会迁延日久,可将防线前后多设几层,便于纵深防守。防线之间以薯条直道连通,利于兵力集结调动,方便马军冲锋,如此可攻可守,道口再以步兵重兵守护,挡住袁兵冲锋,左右高台弓弩手压制袁兵,支援道口步兵。”

    “”

    “还有,派人往漳河上游数里,砍伐大木打桩钉入河底,如此可防止袁兵从上游顺流而下,奇袭我军背后。”

    在郭嘉的描绘下,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寨在场众将脑海中逐渐成形,众人信心百倍,只等着袁绍领兵前来大战一场。

    文远道:“就按奉孝所说的办,此外我也补充一条,命军士在寨墙之外多挖不规则的壕沟、陷坑,不可让他们随意聚集大股兵力攻到任意一段寨墙之下,只留那几道重兵把守的口子让他们进攻!”

    文远的意思很简单,堵不如疏,袁军前来。兵力必定比文远雄厚,如果漳水围成的护寨河之外一片平旷,袁军就可以很随意的选择他们想要攻击的区域。与其那样分散兵力,给袁军不痛不痒的打击,倒不如重点防护,引导袁军只能从有限的几个地势宽阔的进出口发动进攻,这样,文远作为防守一方,需要顾及的方面就少了很多,本来劣势的兵力就能充裕的用来重点防守。而且这样还能更好的发挥巨鹿兵配合作战的效能。

    反之,如果袁军从地形平旷的通道正面发动攻势,势必造成冲锋士兵的拥挤,而那路就那么宽,一次能够发起冲锋的顶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