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日,曹操便派了上万兵士大摇大摆的扛着锄头,刨子去睢水上游,担土运石,以截急流。

    袁术见状大惊,若这样被大水淹城,岂不成了鱼鳖?当即领兵突围出城,渡睢水前往地势稍高的宁陵。曹操又玩起了官兵抓贼的老套路,又率兵紧追上去。

    曹操也随后渡过睢水,直向宁陵城赶来,并在城下布置围兵。袁术见状,又再次弃宁陵而逃。

    这一次,袁术不再存侥幸心理,他不但逃出了兖州地界,连亲附于他的豫州都不敢进入。他被曹军的追击速度吓坏了,丝毫也不考虑地渡过了长江,到达九江城,这才稳住三魂七魄,保住了性命。

    就这样,袁术由匡亭退到封丘,再逃往襄邑、太寿、宁陵,最后直入九江城。

    袁术败走九江,扬州剌史陈瑀拒术不纳。袁术退保阴陵,集重兵于淮北,又攻打寿春。陈瑀畏惧,败走下邳,袁术遂领扬州,兼称徐州伯。

    不久,李傕欲结袁术为外援,封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督扬州。算是承认了袁术扬州刺史的地位。

    匡亭之战,曹操其实也打得非常辛苦。首先是双方的人数悬殊太大,袁术的兵力要多出曹操许多。曹操的优势就在于他的心理准备足,他并不因为对方的人数多而先自心虚,而是沉着对付。他知道正面硬拼是拼不赢的,只有斗智,这才采取了心理战术。他先奇袭取得优势,接下来便是疾如风般的“六百里大追击”,根本不让袁术有冷静下来思考的机会。从双方军队的调动看来,曹操并无心歼灭袁术部队,只想彻底打击袁术军的士气而已。曹操有好几次摆出包围态势,其实都未作完全包围,也都保留有让袁术撤退的路线。大致而言,曹操都只是单方向追击,他的目的应只是在吓唬袁术罢了。

    由于曹操全军火速追赶,有一次几乎一天一夜滴水不沾。那一日太阳很毒,春末夏初的天气开始转热,走得将士们一身大汗淋漓,而又口干舌燥,十里之内,几乎不见水源。将士们咽喉冒烟,心中如火,头脑发昏,双腿越来越重。曹操知道是无水解渴的原因,但是他派出了几批人四出探寻,都不见有水的迹象。而为了给袁术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又绝对不能停下来稍许休息,怎么办?

    正在这时,又一个探水的快马奔回,曹操灵光一闪,策马迎向他问:“你不是看见前面有一片梅林吗?”

    那快马兵士一愣,不知曹操到底什么意思,只茫然唯诺而已。于是,曹操勒转马头,向着众将士,将鞭往后侧面一指,大声喊道:“儿郎们,已经探得前面有一片梅林,上面结满了酸溜溜的梅子,大家快赶路啊,去前面摘梅子解渴”

    这一喊,全军欢声震动,顿时,个个士兵口舌生津,精神大振。

    梅子虽然没有吃到,但心理刺激的作用,使全体将士都解了口渴。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望梅止渴”的故事。

    袁术这次空前绝后的大撤退,全程六百多里路。其状惶惶,真如丧家之犬。作为一个南方关东军团领袖,竟被刚组成的曹操军团打得如此惨败,不能不令举世震惊,尤其是和文远会盟的的这些诸侯,更是心中惴惴,甚至有不少人开始暗中悄悄与袁绍联系,一时之间,情势对文远一派相当不利,盟军之中人心浮动。

    别人看不出袁术有几斤几两重,文远一个现代人如何会看不清,袁术虽然有个袁家正室所生的好出身,却是个志大才疏的草包废物,如何能是猴精猴精的曹操的对手?匡亭之败,早在文远的意料之中,他要对付袁绍,本来也没打算能真正借助这些盟友,只要他们能分担一些袁绍派系的压力就行。

    袁术败了倒不怕,反正损失跟文远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不过如果有人因为袁术的战败心生二心在文远身后拖后腿,文远就忍耐不住心中的杀意了!

146幽州筹粮() 
时间回到初平四年三月,自一月文远与十三路诸侯馆陶会盟不久,文远领十六万大军征讨袁绍,令青州刺史田楷、平原相刘备、孔融为先锋,领兵两万攻馆陶,骁骑校尉赵云,上党太守郝昭、常山相孙瑾、中山相窦能领兵三万攻馆陶,文远自领大军十万攻元城。其余人马往来救应。

    不过由于河北天气寒冷,大军作战艰难,加上袁绍紧守城池,并不出战,各路军马只得各在所要攻打的城下扎营屯驻,坐等天气转暖厮杀,并没有立即展开进攻。

    进入二月,各路军马出营搦战,百般挑战辱骂,袁绍严令守军闭门不出。联军大举攻城数日不克,死伤万余众。不得已,文远只得下令停止进攻。

    如此对峙数十日,直到三月,文远心中开始烦躁起来,一来袁术大败的消息已经传遍整个联军各部,二来久攻不克,联军士气难免的出现了一丝低落,一些不和谐的暗流正在联军内部悄然滋生。

    再有就是随着三个月的时间过去,文远手头的粮草不多了

    此时的文远已经深刻体会到有时候人多未必是一件好事情啊!

    此次出兵,文远共召集了各路军马十六万人,十六万人人吃马嚼,日费粮草上万斛,虽然各路联军都自备了一部分粮草,不过这年头谁手上的粮草都不多,根本不够支用长久。

    尤其是青州黄巾来的八万多黄巾兵,青州闹旱灾,这些青州兵本来就没有多少存粮,能撑着吃到馆陶已经是烧高香了。来到馆陶之后,一应粮草军械都由文远来供应。

    有八万黄巾兵带头,其他各路诸侯自然也不会做冤大头,跟在后面蹭吃蹭喝,文远既然收容了八万黄巾兵,又怎么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要求?

    所以不出三个月,文远本来就不多的粮草就更加抓襟见肘了

    “甄俨,此次去幽州买粮,一定要筹措到足够的粮草,我命周仓领五千兵马随你前去,我巨鹿十余万大军的粮草就一切拜托你了!”帐中,文远细心叮咛着甄俨。

    那日设酒招待各路英雄,文远想到了以酒换粮食的计划,经过和甄俨及众谋士商议,众人一致认为这是个可行的计划。尤其是甄俨表示愿意全力筹划,这不,才几天时间,他就已经将计划方案做好了。

    此次以酒换粮食的目的地,甄俨选定在幽州。属于幽州牧刘虞的治下。

    刘虞字伯安,东海恭王刘强之后,汉室宗亲、汉末名臣,187年前中山相张纯,泰山太守张举叛乱,朝廷以刘虞为幽州牧,从此在幽州长期驻守,有很高的威信。

    刘虞追求宽政,发展经济,安抚百姓,主张以以怀柔政策对待少数民族,而下属公孙瓒主张武力解决,二人出现矛盾。后矛盾激化,刘虞率兵进攻公孙瓒,失败后被杀。

    刘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与当时东汉官僚穷奢极欲的腐朽作风截然不同,因此对幽州风气的改变起了很大作用,“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在后汉末年具有很罕见的人格魅力,深受百姓、士人爱戴。刘虞在任期间“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重点发展农业、养蚕业,利用上谷郡与匈奴、扶余、鲜卑等民族进行边境贸易,开采渔阳郡丰富的盐、铁资源,按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自我挖潜,脱贫致富。

    经过刘虞几年的管理,初平四年的幽州无疑是当今天下最富庶的大州之一,人口近二百万,从青州、徐州过来定居的百姓竟有百万之众,说刘虞是个出色的内政高手一点也不过分。

    而且幽州与冀州相邻,从巨鹿北上幽州,一来一回加上筹粮的时间顶多需要两个月时间,如果是取其他地方筹粮,时间和效果上就不好确定了。

    所以考虑距离、存粮状况、风险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就不难想到文远为什么最终会有选择幽州作为目的地了。

    “主公尽管放心,我与幽州一些豪族大家有些关系,他们早就盼着郑公酒能销往那边呢,以前总是限量供应,他们可没少埋怨我呢!早就很不恩呢该把我们手里的存酒卖光。”甄俨兴奋点头道,如今甄家商会的生意可以说几乎遍及了大半个大汉,甄氏一家在甄俨手上也算是光耀门庭了。

    生意做到他这个份上,已经无所谓赚多赚少,如今甄氏商会跟文远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甄俨也渐渐的由商入政,转化另一个身份,事实上现在文远手上的所有钱粮账目都是由甄俨代管的。

    “好,那你就先下去准备吧。另外告诉那些交易的世族,只要他们以后手上有粮,郑公酒要多少有多少。”文远点头道,甄俨顿了一顿,似乎想到一件什么事情,想要留下,可是看了看还有其他人在场,就拱了拱手退下了。

    一直紧张思考的文远没有在意甄俨的神情,虽然去幽州定然能换到一部分粮食,只是究竟效果如何没有人敢打包票的。十六万人日耗万斛粮草,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粮草用尽,这仗不用打就已经败了。

    更何况此去幽州前后至少需要两个月,文远手头上还剩下足够支应大军一个月的粮草,剩下的一个月,十六万人马难道要喝西北风吗?

    所以去幽州换粮是远水解不了近火,这一个月的空白期还是需要有其他方法来填补的。

    文远问道:“各位,前日我让你们回去想想有什么筹措粮草的办法,各位都想出来了吗?”

    韩浩担当巨鹿屯田校尉,对巨鹿状况还是很熟悉的,这种会议更少不了他,当下出班道:“主公,末将以为巨鹿去年虽受旱灾,不过因兴修水利,受到的损失并不太大,若是从军户中筹粮,募集三五十万斛粮草并不会多困难的”

    见文远沉吟不语,韩浩的声音顿时弱了下去。

147盟友异动() 
沮授道:“元嗣(韩浩字)所言虽不失为解决粮食压力的办法,只是若我军在民间筹粮,消息必然遮掩不住,士卒一旦知道我军中缺粮,军心必定有所松动,再有就是若被袁绍军中有心之人煽风点火,那情势对我军就”说到这,沮授蓦然停顿,韩浩脸色越来越白,已经明白沮授的意思了。

    文远点头叹道:“我担心的也是这个,还是想其他的办法吧。”

    裴元绍道:“主公,眼下咱们就这么干耗着,为啥不让徐和领兵南下就食,反正东面南面都是袁绍的地盘,从袁绍的地盘上征粮多少也能缓解咱们的压力吧。”自打徐和带着八万多黄巾兵前来之后,协调联络青州黄巾的事务全部交给了裴元绍,这可把裴光头忙得不可开交了,而且自打他知道巨鹿粮草不足的时候,这八万多人打仗不行,饭量却一点不差,这两个月急的他已经瘦了一圈了。

    文远何尝没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人家八万大军千里迢迢前来投靠你,总不能以粮食不足为借口把人打发走吧,那不是打自己的脸吗?如果此例一开,以后还有什么人愿意归降于他?

    而且这八万大军去除一部分老弱担当伏兵,还是有四五万精壮值得训练的,他们自打来了冀州吃好喝好,操练的心气特别大,短短两个月操练,已经很有些军队的样子了,这个时候放出去仍然是一伙强贼,和等三五个月成军之后再出战,完全是两个概念的。

    况且,冀州如今虽在袁绍手中,不过早已经被文远看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