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明朝当国公-第5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峰拱了拱手,有些好奇的问:“不知孙大人找本候有何事?”

    孙承宗点了点头:“确实有事,不过此事体大,是以本官召集了众将前来一同商议。”

    说到这里,他拉着杨峰走到首座上坐了下来,随后轻咳了两声。

    随着他的咳嗽声响起,原本有些喧哗的大厅立刻就静了下来,当他们看到孙承宗和杨峰已经落座后,所有人纷纷按照官职大小坐了下来。

    看到众将落座,孙承宗这才说道:“诸位,经过众将士的努力,我们此次的远征获得了成功,不但收复了盛京城,同时也全歼了包括贼酋皇太极贼内的绝大部分满清鞑子的将领和王公大臣,除了皇太极的家眷和一部分鞑子逃到了赫图阿拉之外,可以说整个满清已经被咱们给灭了。

    而且盛京这个鞑子起的名字也将被废除,从今儿起,此地重新恢复往日的名字……沈阳……”

    “万岁……”

    听到这里,大厅里的众将忍不住欢呼起来,不少辽东将领的脸上也露出了激动的神色。

    为了这一天他们可是盼得太久也憋屈得太久了,自从八年前沈阳被后金攻克后,努尔哈赤便将其改名为盛京,大明上下深以为耻,现在他们终于洗刷了这个耻辱,这如何不令他们高兴?

    随后,孙承宗又说道:“接下来咱们还得议一下,对如今盘踞在赫图阿拉的鞑子残余应该如何处置?”

第七百八十四章 无偿耕种() 
众人对视了一眼,不少人眼中都露出了跃跃欲试的神色。

    随着以皇太极为首的绝大部分满清高层和有生力量的灭亡,满清这个国家可以说已经名存实亡,即便事先皇太极将最精锐的正黄旗调往了赫图阿拉,但其实已经大势已去,面对明军的攻势他们最后的命运已经可以预见。

    现在进攻赫图阿拉这简直就是三只手指抓田螺,十拿九稳啊,面对这样的几乎可以说白送的功劳谁不动心啊。

    很快,就有人站出来了。

    “督臣,侯爷,末将愿率本部兵马前往!”

    众人一看,原来是祖大寿。

    只见祖大寿大声道:“督臣,末将保证半个月内必然将赫图阿拉拿下,将那些满清余虐全部拿下呈送到您跟前,若不能办到愿受军法处置!”

    “督臣,末将亦愿往!”

    “末将愿往!”

    随着话音的落下,祖大乐、赵率教、等辽东将领纷纷上前请命。

    看着上前请命的将领,孙承宗既感欣慰也有些不好意思,尤其是让他感到羞愧的是在这些请命的将领当中居然没有江宁军将领的影子。

    是人家江宁军不明白这个功劳来得容易么?当然不是,在孙承宗看来这不过是人家不屑于抢功劳而已。

    一边是拼命的抢功劳,一边则是冷静的观望,这样一来双方高下立判,如何不让身为辽东督师的孙承宗感到尴尬。

    轻咳了一声,孙承宗转过头问杨峰:“江宁候,不知你对此有何意见?”

    杨峰淡淡笑了笑:“您身为主帅,自然由您乾纲独断。既然诸位将军有此为国立功的心思,本候自然不好阻拦,此事我们江宁军就不掺和了,孙大人您决定就好。”

    孙承宗知道杨峰这是在给自己面子呢,他当然不会以为杨峰看不出这里面的功劳,心中盘算了一番后,他这才说道:“虽然皇太极以及诸多王公大臣死的死俘虏的俘虏,但谁也不知道他们在赫图阿拉有多少后手,所以此次作战我等也不能掉以轻心。

    祖大寿、袁崇焕、祖大乐,你三人各帅本部兵马赶赴赫图阿拉,一定要将那里的满清余孽全部歼灭额,本督臣和江宁候在此等候你们的好消息!”

    “末将遵命,多谢督臣!”

    祖大寿等三人大喜,齐齐对孙承宗躬身道谢。

    安排好这件事后,孙承宗又对众人道:“诸位,本官今日召集诸位前来,除了要趁胜追击之外,还有一件事要与诸位商议。

    沈阳收复后,可以说辽东又回到了我大明手中,当务之急便是要重新设立沈阳卫派遣驻军,但光有驻军可不行,还得有百姓啊。

    况且满清一旦被灭,朝廷势必不会如同以往那样对我辽东不予余力的支持,所以如何维系辽东军的生存已经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本督臣思前想后,觉得想要奉养近十万辽东大军,只有大力招募百姓发展屯田招募。

    但辽东原本就地广人稀,又经过鞑子数十年荼毒,在辽东的汉人从两百余万缩减到了至今不足五十万,仅凭这点人口是无法维系我辽东大军的,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这个……”

    孙承宗此言一出,在场的众将全都傻了眼。

    若说如何打仗如何排兵布阵的话,在场的人大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可这种涉及到了国计民生乃至如何增加繁衍人口的问题,他们可就抓瞎了。

    看到众人的反应,孙承宗不禁有些失望的微微摇头:“莫非诸位就一点法子都没有吗?”

    众将不禁相视苦笑起来,督臣大人还真是太看得起他们了,这么大的问题就算是朝廷要得召开好几次廷议才能决定下来吧,问他们这些人简直就是问道于盲啊。

    孙承宗心里不禁暗暗有些着急,他身为当朝帝师、辽东督师、文华殿大学士,自然不能像武官那样打完仗就完事,他还得考虑到战后的重建甚至是如何让大明重新在辽东扎根的问题。

    昨天昨晚他几乎一夜没睡,考虑的就是这个问题,但还是没有什么头绪,今天提出来想要听听众人的意见,可结果却让他很是失望。

    这时,袁崇焕说话了,只见他站了出来对孙承宗躬身道:“督臣,下官以为辽东经过鞑子多年杀戮荼毒,想要迅速增加人口的法子只有一个,那就是从关内动员百姓搬迁,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增加辽东的人口。”

    孙承宗长叹了口气:“元素,此法本官也想到了,但关外乃是贫瘠苦寒之地,想要动员百姓往关外搬迁又谈何容易,更重要的是搬迁的银子呢?粮食呢?这些东西都从哪来?”

    听到这里袁崇焕不说话了,

    华夏的百姓对土地的依恋那是众所周知的,但凡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谁愿意离开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更何况还是辽东这种有名的苦寒之地。

    好吧,就算你要动员百姓过来,你总得给人家安家费吧?总得给人家粮食种子和农具吧?粮食没有产出之前你总得向他们提供粮食吧?

    这一切哪一样不需要银子?更何况动员过来的数量也不是几百几千个,至少也得是数十上百万人,这么多张嘴要吃要喝的,需要的银子可就海了去了,如今的朝廷哪里负担得起?

    这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其实想要解决掉这个难题也不是没有办法。”

    “哦?”

    孙承宗身躯就是一震,吃惊的望向了说话的人,也就是坐在他旁边的杨峰。

    “江宁候莫非已有良策?”

    杨峰颔首道:“良策不敢当,但本候确实有些愚见,想与孙大人共同探讨一下,若是您觉得合适的话,咱们可以联名给朝廷上折子。”

    孙承宗多聪明的人啊,立刻就知道有些话杨峰不想当着众人的面说,他立即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诸位就先散了吧。侯爷请随本官到内堂叙话。”

    俩人回到了内堂,孙承宗才正色道:“此处无人,江宁候有话不妨直说。”

    “如此本候便直说了。”杨峰说道:“孙大人有没有想过要将辽东的土地无偿分给百姓耕种?”

    “无偿分给百姓耕种?”孙承宗一听就皱起了眉头。

    佰度搜索噺八壹中文網м。无广告词

第七百八十五章 土地问题() 
自古以来,华夏人就把土地看成是传家的根本,谁要是敢将祖传的田地卖掉那可是被十里八乡的人笑话的。

    所以对于一般百姓而言田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现在杨峰居然说要将土地免费送给百姓耕种。

    “江宁候。”孙承宗有些疑惑的说道:“辽东固然是地广人稀,但这些土地都是朝廷的,如何能够免费分给百姓耕种,这不合规矩吧?”

    “不合规矩?”

    杨峰冷笑道。

    “什么是规矩,将这些土地荒废在这里,这就合乎规矩了?若不将这些土地分给百姓,有谁愿意背井离乡来到此等苦寒之地,咱们将心比心的想一样,换做孙大人,你愿意任凭朝廷一纸公文就抛家舍业的带着全家老少来到这里扎根吗?”

    孙承宗哑了,因为他发现杨峰说的一点没错,除非他疯了才会抛掉家乡的一切带着全家老少来到这里扎根。就像杨峰说的那样,你不免费分发土地,不给他们发农具、耕牛、种子,关内的百姓凭什么会来这里啊,就因为你脸大啊?

    孙承宗也是一个果决的人,想明白这点后很是干脆的说道:“那好,这点本官同意了。但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情没有解决,这次需要迁移的百姓可不是少数。

    就算按照迁移一户百姓需要五十两银子来计算,十万户就是五百万两银子,这笔银子从哪来?粮食、农具乃至耕牛呢,又从哪来?

    据本官所知,如今朝廷每年的收到的田赋以及赋税也不过是六七百万两银子而已,根本无力承担如此庞大的计划。莫非江宁候想奏请陛下动用内帑银?不过这倒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说到这里,孙承宗还捋了捋须。

    “这倒不需要。”

    杨峰摇摇头。

    “去年本候和田尔耕曾在江南查抄了好几家盐商,共查抄了两千余万两银子,着大半年来虽然用了一些,但剩下的银子也有一千多万两,如今还在陛下的内帑那里放着呢。本候稍后会给陛下送上一道折子,请陛下调拨五百万两银子作为迁移百姓所需,想必陛下会同意的。”

    听到这里,孙承宗不禁倒吸了口凉气。

    他久居辽东,由于跟江宁相距实在太远,所以对于发生在江南的事情不是很了解,前些日子他只听说杨峰和田尔耕在江南大肆抄家,弄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当时他听了也只是摇头失笑,虽然他跟杨峰相交不深,但对于他的人品还是很相信的,这不过是嫉妒他的人传的谣言而已。

    现在听杨峰这么一说,他不禁有些目瞪口呆起来。感情这不实谣言而是真的啊,这家伙连抄家都能抄出大明四五年的赋税来,这样的本事也是没谁了。

    不过孙承宗毕竟在宦海沉浮了大半辈子,镇定的功夫自然也远超旁人。

    深呼吸了几下后,他的脸上便恢复了平静,“既然江宁候都这么说了,那么最大的问题便不存在了,此时宜早不宜迟,不如江宁候和本官一道联名给陛下上折子,请求陛下恩准,你看如何?”

    杨峰心中大悦,含笑道:“当然可以,那就请孙大人执笔,写好后咱们一同署名,送呈陛下预览,咱们一同推进此事。不过在此之前本候还有一事要与孙大人商议。”

    “哦……还有何事?”孙承宗好奇的看向了杨峰。

    “是这样。”杨峰正色道:“本候以为,皇太极和他所谓的大清国固然被咱们灭了,但难保日后他们不会再度死灰复燃,所以本候以为光迁移百姓到辽东可不行,还得配合一定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