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明朝当国公-第5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全都把头转了过去,所有人的眼中都露出了惊喜之色,即便是平日里看杨峰有些不爽的辽东军众将也是如此,甚至不少人第一次觉得杨峰看起来是如此的顺眼。

    很快,杨峰便在家丁们的拥簇下来到了孙承宗跟前,他也不废话,直接就问道:“孙大人,本候听说你下令禁止调炮轰击这些府邸,是这样吗?”

    看到杨峰到来,孙承宗心里边暗道一声糟糕。

    跟杨峰打了这些久的交道,他对杨峰的脾气也算比较了解,这个家伙在对大明国内的问题时还算是比较温和,只要不是将他激怒,他一般不会将事情做绝,可若是涉及到大明以外的地方时,这家伙残暴的另一面便会彻底暴露出来。

    轻叹了口气,孙承宗指了指一旁的角落,“江宁后,我们到那边谈谈如何?”

    杨峰看了孙承宗一眼,点了点头:“好吧,本候也想听听孙大人的高见。”

    来人来到了一个角落里,杨峰和孙承宗的家丁将周围警戒起来,保证俩人的谈话不会被人偷听。

    孙承宗往左右扫了一眼这才说道:“江宁候,你可知如今盛京城内有多少人么?”

    杨峰不假思索的说:“多了不敢说,四五十万总是有的。”

    “这对了。”

    孙承宗有接着说道:“你可知如今的鞑子已然失去了理智,他们将那些老弱妇孺公然放在战阵前面,而这些人有不少是被鞑子掳掠过来的大明百姓,鞑子摆明了就是要拿那些人当人质。

    你想想,若是咱们将这些人都杀了,传到朝堂上将会引起多大的震动,那些言官御史还不像发疯一般谈何咱们,届时咱们即便是有功恐怕也变成有过了。

    江宁候,你莫要忘了前唐时期侯君集远征高昌国之事乎?”

    侯君集是前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一员大将,在贞观十三年的时候领兵灭了西域的高昌国。

    按理说他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回国后一定会受到封赏,但侯君集在回到大唐后却被人告发在高昌国期间滥杀无辜,兵纵容手下士卒掠夺财物,私自将高昌国的国宝据为己有,就这样侯君集回国后不但没有被封赏,反而被捉拿入狱。

    孙承宗之所以说出这件事,就是提醒杨峰,前车之鉴不能忘。

    虽然他和杨峰一个是帝师,另一个是侯爷,但朝堂上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一旦被敌人抓到把柄,谈何来人滥杀无辜的话,这就是非常大的麻烦,搞不好还会把自己给搭进去。

    对于侯君集的典故杨峰当然知道,历史上的侯君集虽然为人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但他能够带领大唐将士灭了一个国家,这就证明人家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

    立了这么大的功劳不但没有封赏,反而被捕入狱,这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这跟如今的杨峰的处境确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看到杨峰沉默不语,孙承宗这才松了口气,看来自己的话确实是将他说动了,不过孙承宗还是低估了我们的杨大官人。

    杨峰沉默了一会后缓缓摇了摇头,神情也慢慢变得坚定起来。

    “孙大人,你的话本候听明白了,但请恕本候不敢苟同,本候还是要调炮将那些鞑子给轰平。”

    孙承宗急了:“江宁候,本官说了那么多你怎么还不明白啊?你妹看到墙上那些老弱妇孺吗,他们当中虽然有不少人都是鞑子,但也有不少汉人的百姓,将他们一起杀死你于心何忍?况且鞑子里也有好人,你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人啊!”

    杨峰一听,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冷然道:“孙大人此言差矣,你说鞑子里也有好人,可是在本候看来,只有死掉的鞑子才是好的鞑子。

    你又说这里头还有汉人百姓,难道咱们的将士就不是汉人吗?又是谁给你的权利,让这些年轻的将士白白送死的?”

    杨峰越说声音越大,就连不远处的辽东众将和江宁军将领都听到了,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深以为然的表情,一些辽东军将领和士卒更是露出了感动的神色。

    杨峰的话简直就是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虽然说当兵干的就是刀头舔血的事情,但若是能活着谁想死啊,更何况自己明明有火炮,却因为生怕误伤到鞑子的百姓而不敢使用,这简直太让人憋屈了。

    说完后,杨峰也不理会身边脸色一阵青一阵红的孙承宗,大步朝着众将走去,只见他走了几步后大声道:“来人,传本候的命令,将所有的火炮都调进城来。

    鞑子不是想当缩头乌龟吗,那本候把他们的龟壳全部敲灭,我倒要看看代善、多尔衮这些人还能有什么办法?”

    “喏!”

    传令兵大声应了一声后拿起步话机传达杨峰的命令,周围的众将脸上也露出了喜色,有了火炮的支援,那些坚固的墙壁再也不是不可逾越的屏障,他们也不用拿士卒的命来往里面填了。

    就在这时,在那座府邸的墙壁后面,代善看着前方躺了一地的明军伤兵和尸体很是得意的对身边的岳托道:“看到没有,汉人总是自诩为仁义之邦,喜欢讲仁义道德,但是他们也最容易被仁义道德束缚住,老十四不过略施小计,明军就损失惨重,连火炮都不敢用了,可见这些人的迂腐。”

    岳托却摇了摇头:“阿玛,此种不过是小计,等到明军醒悟过来,他们肯定会动用火炮的。”

    “这个是自然!”

    代善却冷哼道:“我当然没指望靠着那些老弱妇孺挡住明军一辈子,只要能将他们挡到天黑我们的目的就算达到了,咱们便有机会冲出去,只要能冲出盛京,以辽东之大,咱们哪里去不得!”

第七百七十八章 照打不误() 
代善说得不错,在盛京城破的时候,他就知道继续坚守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

    至于皇太极这个大清的皇帝也是死定了,无论是他的矜持还是骄傲乃至他的身体状况都不允许他继续活下去。

    既然皇太极要死了,那么大清国的未来在何方呢?

    对于这个问题代善不知道,但他知道现在最紧要的不是考虑大清国的未来,而是要活着冲出盛京。只是这件事看似简单,但难度却非常大,如今的盛京早已被明军围得水泄不通,想要冲出去无疑是痴人说梦。

    不过代善终究不是平常人,居安思危的想法早已深入到了这个时代的人骨子里,早在几年前,代善就在自己的府邸里偷偷挖了一条密道直通城外,这也是代善为自己留下的退路。

    按理说今天的时候代善想要一家人趁乱出城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但问题是白天出城的风险太大,绕不好就要被明军的骑兵尾随追上。

    就在代善左右问难的时候,他收到消息,他那位号称最“聪明”的十四弟多尔衮想出了一个缺德带冒烟的主意,利用明军将领喜欢讲仁义,好面子等特点,将老弱妇孺推到了外面充当挡箭牌,迫使明军不敢进攻或是不敢动用火炮。

    在得知多尔衮的法子奏效后,代善如获至宝,立刻依样画葫芦的找出了几千名老弱病残,将他们推到了战场上。只要能坚持到天黑,他就能带着手下趁夜从密道逃离盛京,只是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他碰到了一个不按理出牌的主。

    在代善府邸外数百米处,十多门六磅炮一字排开,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前面的墙壁。

    看着眼前黑洞洞的炮口,墙上的清军全都惊呆了,反倒是那些充当肉盾的老弱妇孺们由于没见识过火炮的威力,反倒一个个好奇的张望着。

    一名老头甚至好奇的问旁边一名神态有些不对劲的步甲兵:“这就是明军的火炮吗,看起来好小啊。”

    “你闭嘴!”

    这名步甲兵狠狠的瞪了这个老头一眼,要不是看在同是满人的份上,他早就挥起手中的长刀砍下去了。

    这个老头确实是一个满人,按理说这种当炮灰的火是轮不到他来干的,但奈何代善为了力求逼真,要求尽量将老人、妇女和孩子推上去。

    而在辽东的汉人虽然不少,但大多数都是青壮年,那些不能干活的老人早就被他们杀死或是抛弃了,所以一时间找不到那么多老人的清兵只能找本族的老人来凑数,是以别看外面站满了一大批的老弱妇孺,但其中至少一半都是满人。

    而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好鸟,尽管他们是被人逼着上墙当肉盾的,但刚才看到明军士卒在清军的箭雨中纷纷倒下时,他们甭提有多高兴了,不少人甚至一边看一边为清军叫好。

    被骂的老头虽然不高兴,但如今的他早已年老体衰,自然不敢跟本族的年轻人叫板,虽然这些人不会杀他们,但让自己吃点苦头还是没问题的。

    心里憋了一肚子气的他便把火气撒到了旁边一名看起来白发苍苍的抱着孩子的汉人妇女身上,只见他一脚提到了这个女人身上,这个女人连同怀里的孩子瞬间倒地。

    这还不算,这个老头还破口大骂道:“都是你们这些该死的汉狗,要不是你们爷怎么会跑到这里来吹冷风,刚才明军怎么没把你打死?”

    “放!”

    一名穿着绿色军服的炮营军官高高举起了手中的小红旗,用力挥了下去。

    “轰轰轰……”

    随着一阵沉闷的轰鸣声,一枚枚实心弹和霰弹飞出了炮膛,带着刺耳的呼啸声砸到了数百米外的墙壁上。

    “轰……”

    一枚六磅重的炮弹重重的砸到了墙壁上,虽然这堵墙是用好几层青砖砌起来的,但无论是厚度还是坚固程度根本没有办法跟城墙相比,只是一枚炮弹就将这堵墙打出了一个大坑,周围的青砖噼里啪啦的往下掉。

    正在骂骂咧咧的满人老头感受到脚下墙壁的震动,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张大了嘴巴尖声叫了起来。

    “不好啦,明军打炮啦!”

    尖锐的声音在城墙上回荡着,但他的声音在炮火声中却显得那么的无力。

    突然,一枚炮弹击中了他的身体,这个老头依然张大着嘴,声音依旧萦绕在嘴边,但当炮弹击中他的身体后,他的身体突然变成了漫天的碎块。

    旁边一名满族的老妇人转身刚想逃,但刚转身,一枚拇指粗的霰弹穿过了她的身体,瘦小的身体顺便就是一个大洞,洞口内漆黑一片,炙热的霰弹早已将弹孔附近的血液蒸发。

    在她的旁边,刚才那名清兵正发出凄厉的惨叫,他的左臂已经没了,鲜血从他的肩膀处如同喷泉般涌了出来。

    看着对面府邸的墙壁在炮火中变得支离破碎,刚才还嚣张无比的鞑子一个个豕突狼奔,原本还在为进攻失利苦恼的明军众将纷纷笑逐颜开。

    祖大乐更是哈哈大笑,指着前方喊道:“狗鞑子,现在知道爷爷家火炮的厉害了吧,你们倒是继续嚣张给爷看啊。”

    祖大寿则是手捋胡须,眼中异彩闪动。

    他不是笨蛋,至少他的眼光比起不少人还要犀利。通过这些年的了解,再加上这些天经历的战斗,祖大寿敏锐的意识到用不了多久,火器将会很快取代冷兵器的地位,成为战场上的宠儿。

    相比起冷兵器,火器拥有的优势实在太大了。

    在冷兵器时代,要训练一名优秀的弓箭手至少需要三年甚至五年时间,而训练一名合格的火铳兵需要多久呢?

    答案令他感到惊叹,三个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