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明朝当国公-第5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杨峰有些遗憾的同时也有些感慨,遗憾的是不能将东林党彻底打趴,恐怕日后会留下后患,感慨的是朱由校的帝王心术又加深了一层。

    毕竟任何上位者和帝王都不会坐视自己麾下有人一家独大,总得让好几家势力相互牵制才行。

    毕自严今年正好六十岁,按照这个时代的说法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但只有中等个头的他看起来依旧神采奕奕精神十足。

    此刻,他便和夏大言、丁友文等人和杨峰坐在同一张桌子上。

    毕自严端起了酒杯,对杨峰道:“侯爷,这一杯酒是下官代表台湾的百姓和那些即将迁到台湾的百姓敬你的。虽然朝廷不少人对您擅自出兵台湾还有非议,但下官以为此功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就为这下官便要敬您一杯。”

    杨峰有些意外的看了毕自严一眼,这个老头自打来到厦门后,总是端着一张严肃的脸,让人以为这是个不好接触的人,没想到他竟然当着这么多官员的面给了自己那么高的评价。

    人家给自己脸,杨峰自然得兜着,他也端起了酒杯笑道:“毕大人客气了,四年前杨某不过一南洋来的小商贾,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曹大忠公公的赏识,担任了南京江东门的千户。

    随后侥幸打了几场胜仗,又得陛下错爱,这才有了今天。实不敢当毕大人如此赞誉。”

    毕自严却是神情严肃的摇摇头,“侯爷初战以数百军户大破倭寇,随后又转战辽东,轰死了贼酋努尔哈赤,更是数败满清鞑子,缴获首级数万,打得鞑子至今不敢窥探我大明辽东。

    这岂是能用侥幸二字来形容的?如今更是为大明拿下了台湾,开疆扩土,这杯酒下官敬得心甘情愿。”

    饶是杨峰脸皮颇厚,也感到有些发烫起来,他没有在说话,一仰脖子便将这杯酒一饮而尽。

    其实不仅是杨峰感到奇怪,就连在场的官员们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大家都知道,毕自严虽然不是东林党人,但往日里他的立场却是偏向东林党的,否则也不会被魏忠贤压制这么些年了。

    而杨峰跟东林党的恩怨更是全大明的人都知道,没想到今天他竟然主动向杨峰敬酒,并表示出了钦佩之意,这可是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了。

    不过很快杨峰和众人便知道今天这位素来颇有清名的家伙为什么一上来就对杨峰说好话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毕自严放下筷子对着杨峰笑道:“侯爷,此番陛下命下官担任台湾巡抚,并将数十万百姓托付给了下官。

    下官在不胜惶恐的同时也感到如履薄冰啊,因此今日趁着这个酒宴和诸位同僚的面,想向侯爷求件事。”

    听到这里,杨峰心里就是咯噔一声暗叫不好。

    这个毕自严表面看起来一脸的正派,没想到竟然也会刷花招了,竟然当着这么多官员的面向自己求援,这是要把自己架到火上烤的节奏啊。

    杨峰放下了筷子,轻咳了一声这才说道:“毕大人言重了,皇上任命本侯贵为征南大都督,只是负责剿灭海寇组建水师。

    若是毕大人说的事跟兵事有关,本侯自然是责无旁贷,若是民事的话,恐怕您却是找错人了,别忘了夏大人就坐在这里呢。”

    “啧啧……”

    旁边的官员一阵啧啧称奇,毕自严是一个老狐狸,可江宁侯不是个善茬,这个推手使得可真熟练啊。

    而夏大言却感到一阵蛋疼,自己不过是坐在旁边看热闹而已,怎么也中枪了。

    毕自严却没有气馁,依旧面带微笑道:“侯爷太谦虚了,下官所说的这件事还真是跟侯爷有关的,譬如那个大明皇家商行。”

    “我草……”

    众人这次不是吃惊而是震惊了,这位老毕想干什么呢,连大明皇家商行的主意都敢打?

第七百零一章 一举两得() 
    听到毕自严居然把主意打到了大明皇家商行的头上,夏大言伸出一半的筷子定格在了半空,丁友文脸上那副看热闹不怕事大的笑容也僵住了。

    大明皇家商行是什么?

    经过几年的发展,有了皇帝和杨峰的背书,大明皇家商行的店铺几乎遍布了北方所有的大城市,就连江南也被它渗透了一半,可以说如今的大明皇家商行已经变成了一个遍布大半个大明的庞然大物。

    这个庞然大物光是今年就已经为朱由校的内库贡献了五百万两银子,还不算杨峰四处炒家弄到的那些资产,这也是

    朱由校如今在朝堂上威望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

    现在毕自严竟然把主意打到了大明皇家商行的头上,这是要动皇帝和杨峰的奶酪的节奏啊。

    震惊过后,所有人都将目光望向了杨峰,看看这位江宁侯是否会大发雷霆。

    杨峰也是愣了一下,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了起来,沉声道:“毕大人能否说得清楚一点。”

    面对眼神变得犀利的杨峰,毕自严依旧面不改色的说:“侯爷应当知道,朝廷此次迁徙了三十万百姓前往台湾,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三十万百姓无论是吃喝拉撒还是住所都是一个大问题,更何况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咱们总不能让百姓到了台湾后吃草根树皮吧?

    听闻后也开设的大明皇家商行乃是大明第一大商行,所以下官想请侯爷伸出援手支援一二,至少能让百姓撑到来年第一批粮食收获,否则百姓一旦没了粮食,出现了饿死人的情况,下官可就愧对百姓愧对陛下了。

    所以下官希望大明皇家商行能够伸出援手,支援下官一批粮食,能让百姓支撑到明年三四月份,下官替台湾的百姓谢过侯爷了。”

    说完,毕自严站了起来朝杨峰深深做了个揖。

    杨峰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毕自严这话乍听起来挺有道理,可细细一想却很不对劲。

    大明皇家商行说白了只是杨峰的个人产业,凭什么让他一个人养活数十万百姓,什么事都让他做了,那要要他这个巡抚做什么?

    杨峰摇头道:“毕大人,此事恕本侯不能答应。”

    一旁看不下去的夏大言也说话了,“毕大人,赈灾乃是朝廷的事情。再者说了,您可是朝廷新任命的巡抚,若是一有什么事情就推给侯爷,还要您这个巡抚做什么?”

    夏大言的话也代表了大部分的心声,当官一定要将私事和公事分清楚,用自己的银子去办公家的事情是不可取的,更何况是强行要求人家去做呢。

    毕自严苦笑着一摊手:“夏大人,本官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您也知道,先前朝廷拨了一百万两的迁徙银子,可全都

    诶此事不说也罢。为了这事陛下大发雷霆,责令都察院、大理寺和刑部三司会审彻查此案。可即便如此这些银子短时间内也是弄不回来的。

    虽然随后陛下又从内库调拨了五十万两银子给本官,可如今数十万百姓要用到银子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五十万两银子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故而不得已才向侯爷化个缘。”

    “话虽如此,可此事本侯也爱莫能助。”

    杨峰摇了摇头,别看他先前安置那些移民的时候又是买帐篷又是买粮食的,但这只是自发的短期行为。

    毕自严的事情却属于长期行为了,且不说要养活数十万百姓长达几乎半年的时间需要多少粮食和银子。就算是这次杨峰将这笔银子给出了,那么下次还有这种事情呢,是不是又要他掏银子和粮食?

    杨峰至今还记得他念书的时候,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当某件事成为习惯后,那么这种事必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刚开始的时候,他出银子毕自严和迁徙来的数十万百姓或许会很感激他,但一旦成为习惯后,他们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乃至有一天杨峰不愿意出银子赈济或是帮他们,那种感激便会立刻变成仇恨,老话说的斗米恩升米仇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这个冤大头杨峰是绝不愿意当的。

    想了一下后,杨峰对毕自严道:“毕大人,这件事你也不用说了,别说本侯没有这个能耐养活数十万百姓,就是有那个能耐,本侯也不会做的。”

    不等毕自严说话,杨峰继续道:“不过本后可以替您出个主意,您可以以台湾巡抚衙门的名义向福建巡抚衙门、布政使衙门借一笔银子,度过这个难关。

    利息嘛可以稍微少一点,但一定要有。而且这笔银子可以分两年乃至三年还清,您看如何?”

    毕自严一愣;“什么还要还啊?”

    杨峰一听乐了,“怎么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道理您不会不懂吧?还是借了银子您就不打算还?”

    毕自严沉吟起来。

    原本他是打算向杨峰化个缘的,若是杨峰能全部将那批乔迁的百姓养活到明年四五月份最好,若是不能,让他支援个几十万两银子也是好的,可现在杨峰一毛不拔不说,还让他向福建巡抚衙门和布政使衙门借钱,这个性质可就不同了。

    向杨峰个人化缘的话这笔银子几乎等于白送,可如果向官府借的话却不同了,倘若不信的话你可以试试看,借个人和朝廷的银子,这性质能一样吗?

    思索了良久,毕自严对身后一名同样已经到了花甲之年,身穿绯袍的官员道:“敬中兄,侯爷的提议你意下如何啊?”

    这位男子正是新任的台湾布政使申用懋,长得慈眉善目看起来就像个普通的隔壁家大爷似地。

    只见申用懋手捋胡须想了一会问夏大言道:“夏大人,不知你们福建官府可以借给我们多少银子,利息几何啊?”

    夏大言和身边的布政使丁友文商议了一下,这才伸出了一个巴掌:“五十万两银子,分两年还清,年息一分。”

    “年息一分?”

    毕自严一听就把头摇得如同拨浪鼓似地,“太高了太高了,台湾本就是一块贫瘠之地,如何承担得起如此之高的利息。”

    夏大言不禁翻了个白眼,“毕大人,您可以去打听打听,如今的行情年息至少是两到三分,本官给你们一分利息已经看在同僚的份上了,您居然还嫌贵?”

    “五十万两银子啊,两年下来光是利息就是十二万两,还不起还不起!”毕自严连连摆手。

    夏大言无奈的问:“那这笔银子你还要不要?”

    “要当然要了!”毕自严用肯定的语气回答之后,也伸出了一个巴掌,“不过这利息您得降到五厘才行。”

    “五厘?”

    一旁的丁友文有些哭笑不得的说:“毕大人,这年头哪有五厘的利息啊,这不是几乎等于白送了吗?”

    “不少了。”毕自严一改刚才那副肃穆的形象,表现得就像个斤斤计较的商贾一般辩驳道:“五十万两银子,两年的利息就是六万两呢。难不成六万两银子您还嫌少吗?”

    “是啊丁大人,六万两银子已经不少了,做人可不能太贪心啊!”台湾布政使申用懋也在一旁帮腔。

    “我”

    丁友文发现此刻他竟然无言以对,看来这倆老货今天是真的要豁出去了。

    俗话说得好,人不要脸则天下无敌,更何况是两个年过花甲的老头呢。丁友文和夏大言还真不好意思跟比他们大了十多岁的前辈讨价还价。

    现在双方有些僵持不下了,要是换做往年,丁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