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镛慕侠传-第3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跃∈У搅税素哉频木疵挥邢暗冒氲阏夥窗素哉频男牡谩S氚素哉撇煌窗素哉浦挥锌诖氖冢挥邪胍橙卓纱L旆钟懈叩停蛐杂猩钋常傲分说闷湫姆ǎ莞鋈诵尬煌髯孕蘖叮茏忧坑谑θ匆膊⒉黄婀郑 

    “师父,那这心法究竟是什么呢?”韩金镛问。

    “你自己刚刚已经悟出了啊!”应文天只笑言道。

    “师父,弟子……”韩金镛一摊手,展示自己的不解。

    “似是全都记住了,却又似什么都没有记住,似是什么都看明白了,却又似是什么也没有看懂……”应文天重复这刚刚韩金镛说过的话。

    “这是什么心法?”韩金镛问,“难道说越是糊涂,便越是明晰么?”

    “反八卦本就是一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能耐,是让你忘却自己的招数,更是让你忘却自己已经坚持多年的习惯,左为先,便改成右为先,攻为进,便改作守为退,出人意表的地方,自是这掌法取胜的关键之所在。”应文天对韩金镛说道,“但习练此掌法,你必须首先改变自己自出生落草起,便养成的习惯。”

    “师父,弟子明白了!”韩金镛点点头。

    “来来来,孩子,随为师进殿!”应文天伸手,“嘭”的一声抓住韩金镛的手腕,把他领向道观的正殿,只对韩金镛说道,“你来看,这是什么……”

    韩金镛顺着应文天的指示瞧,却只瞧见了,大殿内,香火旺盛,一改往日的萧瑟。

    “师父……”韩金镛不解其意。

    “跪下!在祖师面前跪下!”应文天只对韩金镛说道。

    韩金镛规规矩矩的再次跪倒。

    “我们的门户在道家,以八卦掌开山,师祖是云盘老祖,是羽化飞仙的高人。”应文天对韩金镛说道,“现下,我已经把本门中最高深的能耐,以及我自己会的能耐,尽数传授与你了,却唯独只有这门规未传!”

    “师父,我知道门规!”韩金镛说道。

    “你说来听听!”应文天说道。

    “是!”韩金镛毕恭毕敬,只字字清晰的,把当年张占魁告诫自己的“十不传”一一背出来,“‘十不传’之一,不孝者不传;‘十不传’之二,不尊师者不传;‘十不传’之三,忘恩负义、见利忘义者不传;‘十不传’之四,德行不端、酗酒闹事着不传;‘十不传’之五,为非作歹、好勇斗狠者不传;‘十不传’之六,提闸放水、过河拆桥者不传;‘十不传’之七,不守艺者、不守信誉者不传;‘十不传’之八,无事生非、离间团结者不传;‘十不传’之九,心术不正、阴险狡诈者不传;‘十不传’之十,狂妄自大、意志不坚者不传。”

    “小子……我觉得你聪明时,你是真聪明,我觉得你糊涂时,你也是真糊涂!”应文天只对韩金镛摇摇头,说道,“你自个儿感觉一下,这是哪门子的门规?”

    “这……”韩金镛听了应文天的话,心生不解。

    “这是八卦门里给为师定下的规矩,要求门内人收徒的时候,按照这‘十不传’选择徒弟,却非约束弟子的门规!”应文天想韩金镛问道,“傻小子,你个糊涂虫,琢磨琢磨,是不是?”

    “听师父您一言,还果真如是!”韩金镛点点头,问道,“师父,那我们八卦门的门规,究竟应该是什么?”

    “侠之大者是为国!这七个字,你给我重复一遍,牢牢记在心里!”应文天对韩金镛说。

    “侠之大者是为国!”韩金镛服服帖帖的重复道,“弟子记住了!”

    “记住了,明白个中深意么?”应文天问。

    “明白!”韩金镛答道。

    “既是明白,说来听听!”

    “所谓侠者,弟子看来,指的是有能力却不求回报地去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追求。”韩金镛答道。

    “话只说对了一半!”应文天点点头,一边笑一边说道,“所谓侠者,奉天行道、善德仁勇、守德仗义、礼智忠信,这四者缺一不可,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

    “是,弟子记住了!”韩金镛答道。

    “小子你给我记住了,他们收徒,都要说一句,‘他日你若行为不轨,纵然千里之外,为师也要前去取你的首级’,对或不对?你听过没?”应文天问。

    “听到过!”韩金镛答道,“弟子听之心有戚戚然,颇感自危,日日严肃要求,以求无愧于心!”

    “傻小子你给我记住,所谓‘千里之外也要取你首级’,这话如同放屁一样!”应文天摇头,说道,“千里之外,如同石沉大海,茫茫人海,找自己的徒弟,纵然人的名树的影,可要找到,却又比登天还难。这世上,有多少名师教出了不争气的徒弟,想要清理门户却不得,只能郁郁而终;又有多少高徒自甘堕落,为非作恶后,携带金银,他日里找个穷乡僻壤、隐姓埋名,过自己的富裕舒坦日子。”

    “弟子不解,那你要如何约束徒弟我呢?”韩金镛问道。

    “‘侠之大者是为国!’这一共七个字,你分成两部分记,前一部分四个字,你要给我牢牢记住‘侠之大者’,这是你做人的准则;后一部分三个字,‘是为国’你更要给我牢牢记住,这是你存于当下的意义!”应文天说。

    “弟子记住了,弟子终生不敢违背!”韩金镛说道。

    “孩子,你给我记住记清楚,咱们习武之人,凭的是一腔热血,靠的是铮铮铁骨,不求飞黄腾达,但求无愧于心。”应文天说道,“人言,武圣关羽是习武之人的楷模,我却独尊岳飞岳武穆!他岳飞,终生铭记母亲刻于其背的‘精忠报国’四字,大败金人,凭的是满腔热血,靠的是忠肝义胆,他文韬武略,无一不通,兵书战表,无所不精,为人忠勇,本领出众,他是我辈之楷模。”

    “岳武穆之事,弟子亦略知一二,他的生平,弟子亦是赞许的很!”韩金镛附和。

    “莫只是赞许,更要铭刻于心!要按照岳武穆的标准,要求自己,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做苟且偷生之徒,不做里通卖国之事。我要你一不欺凌弱小,二不见色起意,三不贪生怕死。最重要的一点,是你永不能做汉奸!”应文天对韩金镛说道,“如若不然,天道循环,为师没有千里之外取你首级的能耐,但因果报应屡试不爽,你负了我不在紧要,却同时更负了你自己的天良,到时候,为师我不惩罚你,天道也要惩罚你,让你有不了善终!”

    “师父,您今日和我说此番话,难不成,是要让我下山么?”韩金镛听了应文天的话,诚惶诚恐,他只试探着问道。

    “下山?你出师了么?傻小子,你距离出师差的还远呢!”应文天只摇摇头,说道,“为师这百岁之寿,想必是世之罕有,但到了这个岁数,什么都看穿了!且听我一言,我活着,你不能下山,我死了,你也要把我安葬,然后再在这山中,在这道观里为我守孝三年。三年之内,不可沾荤腥,每日必须习武悟道,三年期满方能下山。小子,你记住了么?”

    “嗨,我的师父,百岁寿诞之日,您焉能说如此丧气之言。弟子祝您老再活一个一百年!”韩金镛说道。

    “傻小子,活两百岁?那为师我岂不成了老妖精了么!”应文天只笑道,“出去练武吧,多多习武,多多悟道,他日下山之后,才会有所大成!”

    “是,弟子出去了!”韩金镛答道,他回头再瞧,却只见恩师打坐于当堂之上,五心朝天,一团祥和的精神,他的座下,是多年未曾使用过的,那破旧不堪的蒲团。

    “师父果乃世之高人,怹老人家虽未曾出世,却把这世间事,看的比谁都透彻,与怹相比,我差的真还是远得很……”韩金镛只把这年头藏在内心深处。

    “孩子,为师我出世过,出世后也干过行侠仗义的大事,但奈何世道险恶,人心不古,为师下山的时候,已然晚了,以高龄出世,看不惯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与其在俗世,做一个易怒的江湖老前辈,不如远遁山林韬晦,做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你说是不是……”应文天自言自语,却又似乎说给韩金镛听,“你年纪轻轻,虽然显得比同龄人老成,但与真正老谋深算的人相比,却更多透露出天真。我要你在山中静修,就是要历练你,历练你蘸火就着的脾气,更历练你‘戒急用忍’的耐性。如遵师父之言,他日,你还有更高造诣!”

    韩金镛的心境,又一次被应文天看穿。

    韩金镛听了应文天此言,无以为报,只能报之以微笑。

    这一日,韩金镛在大殿前习武,在两棵大树边悟道,应文天的话,一遍一遍的在脑海中重现。

    好容易捱到了黄昏时分,韩金镛走回厅堂,见应文天没有起身之意,便主动去准备餐食。

    简单的饭菜准备已毕,韩金镛只把托盘端至应文天身前。

    唤之不应,推之不醒。

    韩金镛以手探恩师鼻息,这才发觉,应文天已经气绝多时。

    “真乃神人也,知道自己不久于世,特意把绝技相传,以心声相教!这份恩情,我当如何以报……”韩金镛扶尸大恸,只哭了个昏天黑地,他哭一阵睡一阵,醒了继续哭,直到第二日天明时分,才想起“人死为大,入土为安”的道理。

    没有丧俗仪仗、亦无纸人纸马,更无火盆纸钱,韩金镛只能手持一柄柴刀,到深山中寻了一棵上好的古柏,他砍断古柏制作棺木,把应文天深埋于苍翠的崇山峻岭中,又耗十日之功,寻了块上好的石料制碑,上书“恩师应文天之墓”七字描金,此后便开始了守孝之途。

    师徒有言在先,韩金镛又是信守承诺之人。纵然应文天已逝,韩金镛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广华山上呆了整整三年。

    这三年里,道观后身的菜园不曾荒废,出产足够韩金镛本人用度,他每日只白天习武,晚上悟道,直至三年期满。

    咱在这里,有书则长、无话则短,三年守孝期满,正值韩金镛上山的第十二载,早春时节,韩金镛把行囊整理妥当,在师父应文天的坟前九拜而别,决意转身离去。

    临行前,韩金镛对着应文天的墓碑说道:“师父啊,若非是您,韩金镛断无今日。您老仙逝,令韩金镛再无报恩之时。无以为报,从今天起,从下山这一刻起,人世间再无韩金镛,我自更名‘韩慕侠’,取‘永慕应侠’之意,以报您老的提携之恩。”

    上山之时,韩金镛是个博采少林、形意、八卦多家之长的青年奇才,下山之际,韩慕侠却已然得了高人传授,成为一代名家。强敌尚未登临,韩慕侠尚不知自己的进境已至哪一层次,他日与高手相搏,方知应文天所言不谬,他韩慕侠守孝三年、悟道三年,已至无我求败之境地。

    下山后,韩慕侠先至广华山山脚下的山村,十二载弹指一挥,这里已经重获生机,家家户户炊烟渺渺,一派安宁与祥和。于猎户见了韩慕侠自然大喜,他领韩慕侠见了乡里乡亲,见了诸位族人,又见了自己续的弦。见韩慕侠囊中羞涩,他果断掏出了百两银钱。

    韩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