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镛慕侠传-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柬上要是有,我还至于问你么?”王义顺问道,“我这老哥哥,动作还真的是挺快!”

    “这个……”家丁还是不敢说。

    “你犹豫什么啊!”王义顺显出了一丝不耐烦,“当初想揍你,实在是因为你们家仗势欺人,现在,都有了亲戚了,碍着亲戚的面子,只要你不做坏事儿,我就不对你动手,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我们舅姥爷说了,这村里现在最好的两套房子,一个是我们家这赵府,还有就是您女婿当年盖下的那‘韩府’,舅姥爷说了,文武学堂以后就开在那套大宅院里。”

    “嗯!我这老哥哥办事仔细!行,你告诉他,我这拾掇拾掇,肯定到!”王义顺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半吊铜钱,扔给这家丁,“小子,这个给你,去,天怪热的,买点儿花茶喝!”

    “哟,谢舅姥爷赏钱,小子我可不敢要!”家丁隔着竹篱笆,把钱递回到王义顺眼前。

    “嗨,给你你就拿着,怎么,胆儿这么小了?”王义顺问道。

    “得嘞,那您老先忙,我回去交差,我就贪心了,谢谢您老!”这家丁说。

    “唉,这就对了!听我的话!回去吧!”

    家丁这才战兢兢的回头往家走。

    却说,王义顺自己挑了一身干净得体的衣服,又把正在午睡的韩金镛叫醒,给他换上了一身干净整洁的小号裤挂。爷儿俩个携手揽腕,向柴房外走去。

    “孩子,我问你,咱家过去盖的那几间大瓦房,你还记得在哪里么?”王义顺问道。

    “当然啦!”小金镛睡醒了午觉,赶走了困意,混过了这个盹儿,倒是轻松,他说道,“就在村东头,最好的位置,旁边有小河儿,有片林子,附近热闹的很!”

    “走,你带我去!”王义顺说道,“要是顺利的话,以后你就在那里读书啦!”

    “这感情好,住不进那新房,就在那新房念书,也不错!”小孩儿的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神采。

    却说,一老一小,在路上走了不足一顿饭的工夫,就已经到了这本该属于韩家的宅子。

    这宅子建的果真是好。门口有四棵门槐,有上马石、下马石、拴马的桩子。对过儿是磨砖对缝八字影壁。路北广梁大门,二门四扇绿屏风洒金星,四个斗方写的是“斋庄中正”。

    王义顺见了这宅子,就不禁点了点头。“孩子,你父当年建这宅子,可真是没少花心思啊!”

    “可不!当年我爹说了,最好的那间朝南的房子,冬暖夏凉,四季见阳光,是给您老预备的,让您老养老用!”小金镛点了点头,说道,“不过,现在成了学房,也不错!”

    爷儿俩一边说,一边往前走,走到切近,却看到这宅子门口,已经上了牌匾。牌匾红底金字,写的清清楚楚:“王氏文武学堂”。

    看到这字样,归隐江湖的老镖师王义顺眼圈儿都红了。

    推开门,穿门廊,面前就是个敞亮的大院子。院子里,三十几个孩童,横成行、竖成排站的整齐。见王义顺推门走进屋,所有孩子都跪倒在地,行拜师礼,高声喊道:“师傅好,请受徒弟一拜!”

    却又说这些孩子面前,站定个文绉绉辫子花白的老者。老人见了王义顺,同样深施一礼,说道:“东家在上,老朽,这厢给您行礼啦!我是这文武学堂的文科先生。”

    这一幕幕,把王义顺着实蒙在了鼓里,他不知事情是如何进展到这个程度的,更不知自己的结拜大哥“大刀张老爷”张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打算。

    却看,赵俊彦、赵俊海、赵俊鹏三兄弟,各自穿戴整齐,毕恭毕敬,端着个漆盘走上前来,漆盘里不是别的,倒是这原先宅邸的房产地契。

    “老英雄,从今天起,从今天起,这房子完璧归赵啦!”赵俊彦说道,“这些日子我们得了教训,知道之前这档子事,我们赵家爷们儿办的不地道,今儿趁这个机会,特地把宅子还给您。这韩长恩说起来是您老的女婿,地契还给您、还给他原本就是一样的。我们得知您和舅姥爷要干这个文武学堂,特意完璧归赵。另外,如您老不弃,我们是诚心诚意的,希望您老当这个校长,总管全部事由。”

    这一幕,让王义顺着实的吃了一惊。他原本就是蒙在鼓里,更不知这一环一环,究竟是自己那结拜大哥的安排,还是大家的公推。好在王义顺多年行走江湖,脑子转的尤其的快,一转眼珠就是一个主意。他沉思片刻,接过了这漆盘。再转身,门口已经站满了青凝侯村的乡亲。

    “大刀张老爷”张源,此刻已经踱步走到王义顺的身边,他笑容可掬,脸上写满了欣慰。能够把这所大宅子还给自己的结拜兄弟,了却了自己心中的一桩大事。

    王义顺向自己的结拜大哥行礼,向文科先生行礼,转身,对乡亲们说道:“乡亲们,大伙儿可能有不认识我的,可能有的人知道我是谁。我是王义顺,自幼在青凝侯村里长大。外面游历了大半辈子,叶落归根,无非是想回家养老。今天,赵家几位乡贤出来了,我的结拜大哥‘大刀张老爷’张源侠客出来了。宅子要送给我,这文武学堂的总校长也要托付给我。我王义顺,受之有愧。”

    站在门口的乡亲们一阵聒噪。

    王义顺举手示意人群安静,继续说道:“这样吧,大家要是觉得我这老头儿,多少见过些世面,看人也准,我就给大家推荐个人选,此人堪当此任!”

    王义顺啪啪啪啪,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话说罢,在场的乡亲们、院子里的孩子们,文科先生、“大刀张老爷”张源、赵氏三兄弟,连韩金镛都有些目瞪口呆。

第28章 江湖经验() 
话说,大伙儿公推王义顺当这所文武学校的校长,王义顺却不愿意担任。他惦记把这职务让给别人当。

    究竟要让给谁呢?王义顺是这么说的。

    “承蒙我这结拜大哥‘大刀张老爷’,承蒙赵氏三兄弟,承蒙大家的抬爱。可是这活儿,我不能接。”王义顺说道,“为什么不能接呢?因为有人比我更胜任。当着我大哥的面儿,我不能说自己老。可是大家要是信得过我这个老头儿,我给大家推荐个人选。”

    现场的乡亲们个个面面相觑,不知王老侠心里的选择会是谁。

    “我觉得,最适合当着文武学校校长的人选,是我这老哥哥——”王义顺特意卖了个关子,大家纷纷点头称是,可他的话还没完,“是我这老哥哥——他的外甥,是赵俊彦老爷。”

    现场的乡亲听到这个消息,纷纷交头接耳。反倒是赵俊彦家的家奴,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较好称是。

    “不不不……老英雄,小子我何德何能,敢干这文武学校的校长啊!”赵俊彦瞪了自己的家奴们一眼,赶忙推辞,“这不是小子我能干的活儿啊!”

    “赵老爷,你自是不必推辞!”王义顺摇摇头,花白的胡子里,显露出一个笑模样,他说道,“第一,这房子已经倒手,现在是赵家的地方,您拿出来干这文武学校,我打心眼儿里佩服您,但您说把这房子还给我,我这何德何能,无功不受禄,不敢接受;第二,这先生,这学生,都是您招来的,论影响力,无论再官面儿,还是地方,您的话,大伙儿都听;第三,虽然说咱赵、王两家,过去多多少少有点误会,但总的说来,乡里乡亲还是认可您这些年的功劳,自己的买卖干大了,多多少少也给村里铺过路、修过庙,可以说是既有功劳、也有苦劳;第四,您还有个候补的功名,以后真若是从了政,继续造福乡里,大伙儿还都指望着您!”

    “不然,不然,兄弟你特意的谦虚啦!”“大刀张老爷”张源听了王义顺的话,摇了摇头,他格外的不解自己的兄弟为何如此推让,“兄弟,这门口的牌匾已经立起来了,写的是‘王氏文武学堂’,这学堂里的孩子、先生,也都是冲着你的名望来的,说到这里,你有再多的理由,也抵不过‘众望所归’四个字,要我说,你就答应了吧!”

    “这个……”王义顺听了,不住的含笑点头,“大哥啊,我回乡这是养老的,可您这又把这学校的校长一职交给我,我这老了老了,还要在继续忙碌啊!”

    “当着我的面儿,你好意思提你老吗?”“大刀张老爷”张源说道,“更何况,这赵家哥们儿是有点贡献,可他们这贡献,全都是为了给你抬点儿,给你面子,你可要顺水推舟做个人情,把他们这好心收下啊!”

    “可是……”王义顺还要推辞。

    “表舅,您就别再推辞了,这校长一职,非您莫属,这样吧,这学校成立后,我们哥儿仨给您搭把手,您放心,这学校的吃喝用度,年度的修缮,这迎来送往,全都包在我们身上,不让入学的孩子们掏一分钱!”赵家三兄弟跪在一起,说道,“我们当着大伙儿的面儿许愿,只要您老当这个校长,我们赵家一定帮衬您!”

    “这个……”王义顺捻髯,不再言语,他思考了半晌,这才说道,“既然如此,老夫再推辞,就是太不通人情啦。我明日履新,文武学堂明天正式开课!”

    话刚一说完,已经有人到门口点燃了鞭炮。噼噼啪啪的声响中,大伙儿相互作揖道贺。

    赵氏三兄弟早已经在门口拐弯的地方搭好了席棚,准备好了流水席,大伙儿分宾主落座,自然还少不了一番寒暄。

    但席间的热闹,却和一个小孩儿的落寞形成了强烈反差。这小孩儿咱以前提过,是赵俊彦的儿子赵德辉。刚刚发生的一幕,再一次捧了老王家的王义顺、捧了王义顺的外孙子韩金镛。

    赵德辉看着韩金镛那满脸的得意劲儿,气就不打一处来。“早晚有一天,我得把我们老赵家丢了的这面子,原原本本的给找回来!”

    这是赵德辉,第二次心里暗自发誓。

    后来,韩金镛曾经问过自己的外用王义顺,为何要推辞,不愿做者文武学堂的校长。

    王义顺思忖良久,只对小金镛道出了“江湖经验”四个字。

    却说,转天天一亮,文武学堂正式开门儿上课。这课程已然开了,却有这教书的先生,咱必须要提两句。

    这先生本姓钟,学了大半辈子,光绪初年的时候才中了个进士。按理说,学而优则仕,该去当个官儿、求个功名,可这钟先生一来看不惯满朝学子这递交“投名状”一样,过于功利的态度;二来,自家没甚资财,他又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见面礼,能够巴结上显赫的官员。一来二去,玉在璞中,金埋沙内,这博学广闻的老学究,竟然大半辈子没混出个好前程。

    但却说,这钟先生却还有一点不讨巧,那便是为人太过迂腐。开学前三天,孩子们围在他身边读书,他姑且能靠着戒尺,一打二骂三吓唬的拢住孩子们的心神。但三天一过,孩子们宁愿挨打,也不想听他的话了。

    这其中,韩金镛和赵德辉首当其冲。

    话说,这学房里年龄相当的30多个孩子里,属他们俩最聪明。

    赵德辉今年8岁,比韩金镛大了两岁,可是论身材去,却还比韩金镛矮了半头。上课时,钟先生教的课文,也是韩金镛先会背,赵德辉再会读。别的孩子非得手心挨上几戒尺,才能眼里含着眼泪磕磕绊绊的读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