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镛慕侠传-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金镛、曹福地和刘呈祥道别,走出大帐,离开行辕军营,走上大道官道。

    人声鼎沸、人烟稠密之所,曹福地终究还是忖不住了,他一把拽住了韩金镛的肩头,说道:“小军师,连我都看出这其中有诈了,你却还和那马玉昆约法三章,你跟朝廷合作倒在其次,关键是,把咱这一帮好朋友都卖了啊!”

    “放心吧,马玉昆是个正人君子,只要我们一心抗洋,他是不会反悔的!即便是那聂士成,纵然是怀有剿杀义和拳之心,他也算是正人君子,只要这文书签下,他也不会再为难我们!”韩金镛胸有成竹,说道,“我用区区一张写满了墨笔字的白纸,换来了义和拳接下来几个月的太平,咱得抓紧壮大人马!”

    “少侠客,不对吧,我瞧那聂士成,心里始终怀着害你的心思!”刘呈祥上前,忧心忡忡的说道。

    “兄弟,好眼力,不过你放心,那聂士成不是气量狭小的人,他暂时不会这么做!”韩金镛答道。

    “真若如此便好!”刘呈祥说道。

    “七天之后,你便要赴约,往后自己独力,眼里要活分,心里要精明,你出身义和拳,与官兵久有罅隙,想必你赴任后,少不了被挤兑!我劝你,凡事戒急用忍,切莫施展小聪明!”韩金镛说道,“你记住了么?刘十九!”

    韩金镛没想到,此一次,刘呈祥更名刘十九,这怪异的名字真的被喊响。往后几十年里,人们都记得,天津卫有一位出了名的义和拳,小小子奋勇杀敌,名字叫“刘十九”。

    搁下韩金镛、曹福地和刘十九不表,单说这行辕大帐内。

    马玉昆和聂士成驱散了下人兵丁,只二人对坐饮酒。

    聂士成的手中,仍旧持着韩金镛刚刚写下的《约法三章录》,他仔细观瞧,有些爱不释手。

    “这小子是个人才啊!”聂士成说道,“只是可惜,投了义和拳,身不在行伍。否则,这区区小子,可抵得上千余精兵!”

    “千余精兵?这小子万人敌!你兴许还不知道,他昨天打败了英吉尔,而且是在没露出真本事的情况下打败的!”马玉昆感慨的说道,“虽然他身不在行伍,但能为我所用,终究还是好的!”

    “什么,他把你营下的‘巴图鲁’打败了?”聂士成面露难以置信的神色。

    “不假,见了那一仗,我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古英雄出少年的道理!”马玉昆说道,“这才一个韩金镛,民间还不知有多少韩金镛仍被埋没!”

    “如此的人物,如果他日不能为我所用,那便是天大的威胁啊!”聂士成倒吸一口凉气,他立掌模仿大刀片,做了个往下砍的手势,说道,“我劝你要明察明辨,他日一旦显现出端倪,务需快刀斩乱麻,以绝后患!”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看他韩金镛,不会有负于我!”马玉昆微微叹了口气,问道,“聂大人,你我同僚,互有耳慕多年,我且问您,如果您是我,您会杀了韩金镛么?”

    “适才还想杀,现在么……”聂士成若有所思,没再说什么,他端起酒杯,“咕咚”一声,喝下了一大口酒,这酒颇为辛辣,聂士成的脸面,瞬间就被憋得通红,他说道,“现在另当别论!”

第267章 言出必行() 
在诸多的牲畜中,骡子无异是个特殊的品种。

    但凡有过豢养牲畜的经验,便会知道,这骡子分为马骡和驴骡。马骡是公驴和母马所生,极受负重;而驴骡是公马和母驴所生,极善奔跑。

    这一日,从浙江款款行来的三十驾大车,便是由马骡拉着赶来的。日夜兼程,这三十驾大车每日要走超过300里路,山路崎岖,官道漫漫,人歇骡不歇,竟然真的运抵了天津卫。

    是时,刘呈祥已经被马玉昆营中的兵丁,熟称为“刘十九”。他是一路跑着到了吕祖堂,前来给曹福田、张德成和韩金镛送信的。但他最初看见的,却是李存义。

    李存义得知火器已经运达,颇感欣慰,他一面命人去海河边的宅子里请韩金镛;一面命人组织百十名拳民在吕祖堂集结,只待骡车抵达后卸货,兴奋劲头溢于言表。

    韩金镛这几日却没有到吕祖堂了,他只在家陪着母亲韩王氏。

    是日,韩王氏已经得到了消息,说有韩某将在南门外闹市枪决。韩王氏虽说是家庭妇女、妇道人家,可是她何等的聪明,瞬间就把这“韩某”和韩金镛联系在一起。尤其是韩金镛自从出门后,彻夜未归,他竟然一反常态,没差人送来信,这绝不寻常。

    这样的寝食不安,直到韩金镛回到家门口,喊了一声“娘”之后,才算缓解。韩王氏长舒一口气,唯恐敲门的是送来噩耗之人,这才向韩金镛问了之前两日的去向。

    韩金镛虽然是满腹的机灵,但侍母最孝,当然不会凭空编造出些谎话哄骗自己的母亲,便把这来龙经过全都对母亲讲了。

    韩王氏听了韩金镛这番话,悬悬没吓晕过去。直到他得知韩金镛把绝大多数可能发生的都计算在内,这才稍稍安下了心。

    随后,这贤惠爱子的母亲,亲自下厨,打了一大锅天津卫最常见的河海两鲜卤,又擀了一大锅面条,给儿子吃喜面压惊。

    韩金镛也是孝顺,这十天半月有余,除了练武,竟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纵然是有人来请,他琢磨断不会是紧要事宜,就也推辞略过。

    直到今天。

    李存义差使人前来给韩金镛送信。

    这送信之人,原本也是个义和拳的拳民,但他素知韩金镛的轶事,知他年纪轻轻已经位列天津卫义和拳的军师之职,心里便多怀敬畏。到了韩宅门口,竟然不敢推门而进,只是在门口轻声呼唤。

    “小军师……小军师……”

    纵然是这声音细弱蚊蝇,可韩金镛是何许人也,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焉能听不到这呼唤声。

    “啊……来了!”韩金镛见母亲在床前做针线活,高喊一声答言,把手中的古卷放在书桌上,飞一般的到门口推门。

    “小军师……”这拳民见了韩金镛,按捺不住的兴奋,说道,“来了,您给咱准备的大礼来了……”

    “停……”韩金镛轻轻摇晃手指,回头像内宅看了一眼,见母亲没有跟出来,这才把这拳民拉到一边,问道,“什么到了?”

    “浙江那边的货到了!”这拳民眨巴眨巴眼睛,按照李存义刚刚教给他的说辞,复述道,“李大侠说,跟您说到这个份儿上,您肯定不会如前几日一样推脱,一定会去吕祖堂赴约!”

    “那是自然,我等便等的是它!”韩金镛点点头,对这拳民说道,“不过,你就甭在这儿等我了,我要想出门,估计首先得说服我娘,这一来二去不知要耗费多少功夫,你先回去和我师父、和大将军、二将军复命,就说我一会儿准到!”

    这拳民听了韩金镛的话,点点头,作揖后转身离去。

    韩金镛再回头,却见母亲韩王氏已经推开了厚厚的棉门帘,探出脑袋向外张望,生怕韩金镛不辞而别。

    “娘,我回来了!”韩金镛轻轻唤了一声,拔腿就往屋里走,边走边说,“外面冷,屋里好容易积下些热乎气,您还是进屋歇着吧,别把这暖和劲儿散了!”

    “怕什么,儿子心里有团火,为娘的心里也暖意融融!”韩王氏微微一笑,对韩金镛说道,“怎么,事儿又来了?我知你这几日怕我担心,一直闭门不见客,就乖乖的留在家里看书习武。可这不是长事儿,你的能耐天天撂在家里,有不了什么用,撂来撂去就撂废了。依我看,你该用还得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天气实在是太寒冷了,韩王氏一边说话,嘴边的哈气,一边向外冒。

    “这个……”韩金镛羞赧一笑,说道,“什么也瞒不过您老人家,实不相瞒,我送给我李存义师父和拳中好友的礼物到了。刚刚那老哥,是受我师父之托,特地前来给我送信的!”

    “哪个师父?”韩王氏问道。

    “李存义师父!”韩金镛回答。

    “唉,你那张占魁师父,真的不肯与你并肩?”韩王氏问道。

    “我师父之前就跟我说过,不会横加阻拦,但也不会鼓励我前去。”韩金镛答道,“怹老人家算是个中立的态度,只希望我自己能全部想明白!”

    “那为娘我干脆就直说吧!”韩王氏说道,“你出去,我确实是不放心,总感觉心是悬着的。但我知道,儿大不由娘,你这身本事,该施展施展。有李存义师父在你身边,他自会给你把关,我对于此倒也放心。但你终究是要有可能赶赴沙场的,想起这个,我这心就砰砰直跳。”

    “距离此还远的很。更何况,之前早有言在先,拳内用我,主要是让我运筹帷幄,倒不需要我奋勇当先!”韩金镛答道。

    “你记住喽,人家那是跟你客气呢!”韩王氏微微皱眉,只向韩金镛说道,“人言,为将为官者,当身先士卒,你既然敢应承这一门差事,帮好朋友,报效国家,就要时刻准备好上前线。如果你身无长技,人家却又为何用你!”

    “这都是后话,至少今天我不会上阵杀敌!”韩金镛毕恭毕敬不慌不忙的回答,“真要去上前线,事前我肯定回来跟您老打招呼,得征求您老的同意,才会上前。”

    “那也不必!”韩王氏听了自己儿子的话,知道他孝感动天,说道,“这几天,虽说我手里有忙不完的活计,可心里一直暗自盘算,盘算我这样把你揽在身边,对你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你有如此的追求,为娘断然不能为了自己的爱子之心,而耽误了你的前程。但,我还是要唠叨,还是要提醒你一句,万事以大局为重,你年轻,心气盛,沾火就着、沾气就生,这可不是个好现象,大局还是要保持稳定,时刻记着,多一分沉着。”

    “是,娘,儿我记住了!”韩金镛点点头,说道。

    “你也不用天天回家陪我了,我要用人的话,就托街坊去张宅喊你爹,你该忙就忙你的,不忙的话,隔三差五的回来看看我,忙的话,让人给我送个信,报个平安也行!”韩王氏说道。

    “是,娘,儿我记住了!”韩金镛点头称是。

    说罢这话,韩金镛便进屋收拾自己的行囊了。

    长的包袱里是“冰泉枪”,短的包袱里裹着的是“僧王刀”,一个软塌塌的黑布,包裹着夜行衣靠,剩下留了一丁点儿的位置,随手抓了几件换洗衣物。

    韩金镛掏了掏自己的口袋,发现还有不到五十两银子,他索性,都给母亲韩王氏留在了床头。

    “娘,我走了!”韩金镛走到韩王氏面前,双膝跪倒,给母亲磕了三个头,然后起身,义无反顾的走出家门。无论是韩金镛,还是韩王氏,都没想到,这竟然是“韩金镛”最后一次住在家里,与旧宅一别,再次归宿,却要等到十几年之后。那时,时局大变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远话不表,单说此时。拜别了母亲,韩金镛加快了步伐前往吕祖堂。

    抵达之时才发现,熟悉的朋友已经都到了。虽不见骡车来,但“叮叮当当”的声响自远处飘来,韩金镛已经听到了骡队的铃音。

    却有一队官兵,赶着骡车前来。

    “请问,哪一位是韩金镛少侠?”领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