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镛慕侠传-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土让给了沙俄;又有英法代表,先后分别在天津、北京与大清议约,增开牛庄、汉口、九江、南京等为口岸,允许经商,增开天津卫为商埠,赔偿英吉利、法兰西两国,白银总计一千六百万两。”

    “此战之后,大清国力大为衰退,加之太平军之乱,令大清卧薪尝胆。朝廷中有明白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中枢执掌大权的恭亲王等,曾经以‘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字为方针,师夷长技以自强,在中外和局的条件下徐图中兴。”周斌义也补充说道,“但这效果并不好,虽说国力稍有增强,技术得以革新,但另一场战事,则把这个强国的中兴大梦彻底摧垮。因为之前的战事,大清是败在洋人手中,而这场战事,则向倭寇求和。这场战事发生时,韩金镛,已经有你了!”

    韩金镛听闻至此,稍显不解,他向周斌义、张德成深施一礼,说道:“纵然有我,我也不过是个未及成年的小子,这其中究竟是有何瓜葛,还望先生明示。”

    “大清与倭寇这场战斗,打得更为惨烈,堪称是大国梦碎的一场战。而战争的起始,净是因为大清自恃强大,要干涉附属高丽国的东学党起义。清兵进入高丽国后,倭寇迅速在高丽国增兵,大清随即与倭寇交兵。未曾想,淮军且战且败,且败且退,战事竟一直打到了关外咱大清的国土上。是时,陆上交兵未止,而海上交兵又至。北洋水师与倭寇激战于黄海,竟然呈溃败之势,蜷缩与旅顺口不敢再战。倭寇随即登陆,攻陷旅顺口和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张占魁说至此处,颇为悲愤,他言道,“这一战,从大清光绪二十年,一直打到了大清光绪二十一年,在与倭寇议约后,不得已将辽东、台湾、澎湖等地割让给倭国,赔偿军费总额竟然高达白银二万万两。”

    “孩子,你兴许不知道,这场战事发生距今尚不久远,大清与倭国议约的那一年,你正式到张宅,成为周先生的童儿!”王义顺的气息羸弱,但听闻许久,终于忍不住心中的寂寥和失落,无奈的说道,“可是,孩子,你可知啊,这几场大阵仗虽然战败,但战败多属战略失误,咱的兵们,可没丢脸。尤其是汉族官兵,个个英勇杀敌,刘步蟾、邓世昌、马金叙、聂士成等将军,个个都是好儿郎,丈夫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

    “唉……”韩金镛听至此处,突然愤懑的拍了一把大腿,“我只咱天津卫的洋人欺人,哪知道这背后还有如此多的屈辱。如此说来……如此说来……个人的冤仇事小,咱倒真要把这些洋人当成是头号劲敌了!”

    “孩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我辈团结精诚,你以为洋人就能如此轻而易举的击溃我们吗?当然不能!一来,英吉利、法兰西等洋人,以传教为目的,在我中华施以小恩、培育信众,以此来分化我们的内部,令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断档;另一来,还广泛培植其党羽,他们用‘以华制华’的思路,招募贪财忘义之徒,成为他们的走狗。这才有了洋奴、倭奴之流,此类下作之徒,他们狗仗人势、仗势欺人、数典忘祖,真真正正最可恨的人,是这类人,国力的瓦解、国民意志的溃败,往往都是因为此类人所致。”张德成言道,“所以,韩金镛,昨夜晚间我们破坏了你和师父张占魁夜访‘浪里鲛’,暗救钟芸的行动,实属无心,我们的目的在于诛杀赵秃子及其党羽,毕竟,赵秃子是天津卫最大的洋奴之一!”

    “时也!命也!”韩金镛听闻至此,再次心生萧瑟,他的双目湿润,眼含热泪微微闭合,泪珠儿滴下,说道,“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么多的隐情与背景。张师伯,事已至此,我还哪能怪您!只怨我韩金镛与钟芸姐有缘无分,只怨我韩金镛生不逢时,学艺之时,竟然遇上了这乱世!”

    “唉,孩子,你怎么还不明白呢?你生于这乱世,怎么是生不逢时?既然有成为英雄的潜质,英雄又怎能没有用武之地?这些年,我悉心培养你,支持你外出学艺,周先生、张先生摒弃门户之见,把平生所学、所长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你,就是希望你有朝一日能长大成人、成才,肩负民族道义于己任,内能分忧、外能拒敌。”王义顺有气无力,但志存千里,他推开了程三牛搀扶的手臂,自己独力站定,说道,“抱怨生不逢时的,应该是我,如果我再年轻十岁、二十岁,如果我这一身武艺还在,必然要加入到这救亡图存的抗争中。学会文武艺,售卖帝王家,大丈夫总要有一腔抱负、总要有一腔热血。暂且撂下你的儿女私情吧,要知道,早晚有一天,你之所学、你之所长会派上大用场!”

    王义顺这话说的极端中肯,好似打通了韩金镛的任督二脉一般,令孩子茅塞顿开。

    初出茅庐的韩金镛,此刻撩起袍袖,向张德成、张占魁、周斌义和王义顺等人悠悠跪倒。

    “孩子我全都明白了。一切的一切都要归咎于现下这世道。坏人越来越多、好人越来越少,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只是表象,根源却在外夷入侵造成的道德沦丧。”韩金镛说一句,便叩首一次,说一句,便叩首一次,“孩儿我尚在年幼,书虽然读了不少,大义虽然背了许多,但真正的大道理,这才刚刚切身经历,我且以自己的余生、钟先生的荣誉、钟芸姐的性命起誓,先有国仇,才有家恨,断然不会再追求一朝一夕、儿女私情的个人得失,从今日起,我要把全部心思,用在振兴中华的大计上!诸位,且看我今后的行动吧!”

    韵拥蛟龙奋远扬,风从虎豹啸琳琅。小马乍行嫌道窄;雏鹰展翅恨天低。此时此刻,韩金镛尚未至弱冠之年,但心中已经立下大志。假以时日,他将成长成为中华武林的青山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到下一章,韩金镛八卦绝艺在手,运筹帷幄激战老龙头,杀尽沙俄毛子兵。他外出拜名师访高友、九华山内遇高人,他二次学艺习得“反八卦”,金镛更名慕侠,僧王刀刀砍东瀛武士,八卦掌掌劈“力士之王”,乃至于韩慕侠出世,尽在《金镛慕侠传》!

第165章 志在东瀛() 
秋收刚过,头一场雪便来了。

    大雪铺天盖地,仿佛鹅毛一般。

    三年前的今天,可不是这个样子。

    当时,还下了一场骤雨。

    “浪里鲛”就是被这骤雨来临前的天雷劈死的。

    清晨刚醒的时候,天还没大亮,雪还在下,但一个回笼觉睡过,雪住了,太阳光出来了。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场大雪来的猝不及防。

    好在头一天的夜里,入睡前,张海萍已经抱着新棉花絮成的棉袄、厚重的棉被,敲开了韩金镛厢房的房门,把御严寒的应用之物,塞入了韩金镛的怀中。

    这天清晨,纵然寒风从窗棂的缝隙处贯入,纵然火炕、土暖气还没点燃,但韩金镛穿着棉袄、盖着棉被,丝毫感觉不到寒冷。

    韩金镛索性推开了纸糊的窗棂,让雪后清新甘冽的冷风吹入屋中,让和煦的暖阳破窗而入。

    冷风吹进,冻得韩金镛一个哆嗦。困倦的睡意消了,盹儿混过去了,韩金镛不再打坐用五心朝天的“御气之法”休息,他反而躺下身去,头枕着双臂,晒着太阳,盖着棉被,默诵昨晚背下的兵书经典。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背得用心,韩金镛丝毫没有听到,自己的房门,被人蹑手蹑脚的撬开,有人蹑手蹑脚的进来。直至他听到屋内另有响动,有暗器夹带风声,向自己飞袭而来。

    此时的韩金镛,已非三年前可比。八卦掌的基础早已打牢,套路铭记于心,每次与师父张占魁修习,递招拆招总要在千余个回合。好在张占魁如同“把式工厂”一般,内家拳、外家拳、散手、擒拿样样信手拈来,却单令韩金镛以八卦掌的招数解之破之。

    这袭来的暗器,明显没有多少劲力。所以,韩金镛压根没放在心上。他只道是师父张占魁偷袭考验自己,只是腰腹里微微用力,准备用个外家的“鲤鱼打挺”的架势起身,躲过便可。

    可韩金镛哪里知道,向他袭来的哪里是枚暗器。抛出暗器的,又怎是张占魁。

    身子未起,他已经劈头盖脸的被“暗器”击中。

    彻骨的寒冷,满脸的冰凉。

    这哪里是暗器,分明是枚雪球。

    “哈哈哈哈哈,韩金镛,天都大亮了还睡?这可不是往日的你!快起!下雪了!跟我扫雪去!”张海萍见自己恶作剧已成,有些惊喜,此刻颇为得意。

    “怎么是你?连脚步声都没有!”韩金镛抹去脸上迅速融化的冰碴雪花,擦去了脖颈里的冰水,打了几个寒颤。他从炕上起身,没看张海萍,却向窗外望去。但见雪地里一个个明晰的脚印,这才知道张海萍脚踩厚厚的积雪,如同踩在毯子上一般,因而没有发出丝毫的声响。

    韩金镛问道:“你今天怎么起的这么早?”

    “傻小子,你忘了?”张海萍有些责备的口吻答道,“快起吧,今天是钟芸和钟先生的忌日。我和周先生商量好了,要去给他们祖孙俩上坟,你去么?”

    “不去!”韩金镛摇摇头。

    “三年了!自从他们祖孙入土后,你竟再也没去探望过她。钟芸姐如果泉下有知,是多希望你能去探望她一下啊!”有了前两年的经验,韩金镛拒绝给钟芸、钟先生上坟,张海萍心里是有个准备的,可她还是前来相邀,“你怎么是这样的人,如此的薄情寡义!”

    “我韩金镛是个什么样的人,钟芸姐是知道的,钟先生也是知道的,你张海萍更是知道的!”韩金镛口中叨叨念念,他说罢此话,抽开了炕桌的抽屉,从中取出个红布包,攥在手中若有所思,隔了许久,才说道,“人死不能复生,再凄凄切切也无用,不去上坟,是要把最好的回忆留在心中,我只是不习惯那些繁文缛节罢了!”

    韩金镛手中这红布包里,装着一截用红绳缠着的头发。

    三年前,钟芸和钟先生相继离世,韩金镛主持,为他们祖孙草草办了丧事。眼见得钟芸换上了崭新的颜色艳丽的料子奢侈的衣服,却和自己阴阳两隔,韩金镛心底便和死去的钟芸定下个约定。头发如头,本不该剪断一截留念,但韩金镛却冒大不韪,趁大家注意力不在之际,偷摸剪下一截,用红绳缠好,时刻留在带在身边。

    “你要不去,一会儿我们可去了!”张海萍看着韩金镛说道,“你也该起床了,张占魁师父没在天津,我们已经多日没见你练功,这样总归是不好的!你怎么能偷懒?”

    “谁说我偷懒了?我只是练功时有意避开了你们!”韩金镛摇摇头,说道,“我也起床,刚好今天要回家去看看。我估计我娘我外公他们,之前已经给钟芸和钟先生去上过坟了,今天我去探望他们一下!”

    “那样也好,我这儿有一筐前几天新摘下来的‘红果儿’,你拎着给他们拿去尝鲜吧!”钟芸说。

    “这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