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大帝国-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万历期间,东林党竭力反对万历皇帝派遣矿监、税使到各地进行疯狂掠夺、横征暴敛。

    主张既重视农业,也重视工商业,要求惠商恤民、减轻赋税、垦荒屯田、兴修水利。

    反对屡见不鲜的科举舞弊行为,主张取士不分等级贵贱,按照个人才智,予以破格录用。

    怎么样,说得好听吗?

    是不是听着都挺高大上的,百姓和朝臣都觉得作为朝廷,理应如此?

    嗯,一心想成为明君圣主的本尊就被东林党人忽悠成功了。

    这实际呢?

    现在的崇祯皇帝知道,东林党人最实际的主张就是利益,也就是废除税赋。

    废除矿税,废除工商税,减免农税,当然了实在不行的时候,加征农税也是可以的。

    但是矿税和商税不能加。矿和工商都是官绅把持着,他们一个个富得流油却连税也不想交。

    农税,这些人都是免税的,加征农税也加征不到他们的头上来,只能是自耕农。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流民遍地,遇到灾祸就烽烟四起,最后酝酿出了规模宏大的起义。

    至于后面的什么兴修水利,垦荒屯田都是闹着玩的。

    兴修水利是好事啊,因为田地都是他们的。

    他们不用不交税,然后让朝廷兴修水利去灌溉他们的田地,多美的事情啊?

    垦荒屯田,就说得更好听了,一心为国啊。

    可实际,开垦的田地都不够他们吞并的,开垦多少,他们就能获利多少。

    后面的什么取士不分等级贵贱,按照个人才智,予以破格录用,就更加操蛋了。

    其实这种说法一方面收买人心,另外一方面是在给自己谋福利。

    按照个人才智破和破格录取,什么人有才智?

    还不是由他们说了算。

    这也是复社士子,为什么紧紧追随着他们脚步的原因。

    前途和钱途都有,不跟是傻逼啊!

    所以,东林党人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口号,其实都是掩盖他们见不得人的目的。

    历史上,等到万历皇帝死了,通过三大案,他们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一部分。

    废除矿税,降低了商税和关税。

    后来的泰昌皇帝只活了一个月就死了,他们许多事情根本没来得及做更多。

    上来的天启皇帝,被人说成的木匠皇帝,其实看穿了这一切。

    这个被污蔑成只会做木匠的皇帝,根本不理这些嘴炮党,而是放出魏忠贤,无中生有建立了强大的阉党。

    于是,东林党人遭到成立以来最沉重的打击,差点万劫不复。

    可以说,若不是他们阴谋让天启落水唱凉凉,等待他们的一定是覆灭的结局。

    若此,大明或许能延续更久。

    毕竟,有魏阉这个能搞钱的高手,军队也能保证一定的战斗力。

    只要和建奴拼消耗,鹿死谁手尤为可知?

    可惜,这一切到了本尊手里,这些狗日的满血复活了。

    东林党人背后有江南财团的支持,底蕴深厚,在天启皇帝死后,搬倒阉党的过程中,他们又崛起了。

    在本尊被忽悠成功后,他们彻底取消或降低了海外贸易税、矿税、盐税、茶叶税等税种的税赋。

    有事情就管本尊的内库要钱,要不就加征农税,最终整个搞乱了大明的经济体制。

    本尊穷的都要卖裤衩子了,尤其是等到时局越来越乱的时候,才想起大哥的话,才想起了魏忠贤。

    不过,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他已经不是大明的皇上了,充其量只是顺天府府尹,政令传不出京城。

    当然,这么说可能有些夸张,可传出去由如何?

    没人听啊!

    圣旨不如东林大佬的纸条,比废纸还不如。

    废纸还可以擦屁股呢。

    所以,本尊让人收敛了魏忠贤的尸骨,之后才会喊出那句“文臣误我,文臣皆可杀!”

    现在,崇祯皇帝决定替本尊复仇了。

    因为,条件基本成熟。

    长短刀在手,可以慢慢的尽情施展了。

    “皇上,您曾说东林身后是万千江南士子,您换得了百官,也铲不尽东林后起之秀?

    而且,东林既有腐儒,亦有忠良。

    江南士子或有奢靡颓废,更多的却是肯热血报国的才俊,请皇上三思啊!”

    户部尚书毕自严听懂了崇祯皇帝的话,可也被他把东林党定为逆党的话吓坏了,东林党岂有如此容易清除?

    故而,他才说出这番话,请崇祯皇帝三思而后行。

    旁边的孙承宗亦是点头赞同。

    “爱卿放心,实情如此,朕自有谋划,断然不会伤了国体。”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一副胸有成竹表示赞同的模样,回答了毕自严看似老成谋国之言。

    实则心中暗中提高警惕,人心难测,需要小心防范,别他娘的太想当然了。

    毕自严固然对大明朝廷兢兢业业,忠心体国,可真要对付东林党人,事情又两说了。

    毕竟,他也是东林党一员。

    别的不敢说,同情心一定在的。

    但凡是能走到高位的,走过独木桥一般的科举,又在官场上摔打这么多年,没有人是简单的,想要驾驭这些人,一定要小心谨慎。

    不过,也仅是警惕罢了。

    因为,崇祯皇帝知道自己的水平,想要玩权谋,未必玩得过这些文人。

    所以,他从穿越过来根本就不玩权谋,他选择玩刀。

第一百四十七章 皇上做事不对啊() 
第一卷风雨飘零

    小朝会落下帷幕,几位重臣告辞离去,崇祯皇帝却把老王和不起眼的杨维垣留下,有些事情必须要布置了。

    “杨爱卿,此去扬州开展盐务新法,定然艰难重重,望卿能不畏强敌迎难而上,把两淮盐运司彻底整顿。”

    整顿两淮盐务,说穿了就是触动继得者的利益,这些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那么反抗似乎也是必然的事情。

    而在这种情况下,主政者杨维垣的决心和手段就很很重要了。

    说实话,历史上盐务又不是没整顿过,可为什么没有效果?

    还不是那些官员不愿意得罪人。

    到两淮蜻蜓点水一番,捞了大量孝敬后,然后回到京城里反而替盐商说起好话来。

    不是实际中如何困难云云,就是说盐商如何不易等等,到最后,还是维持原状或者更是变本加厉。

    现在,崇祯皇帝启用杨维垣这个阉党成员,就是希望有所改变。

    毕竟,在不方便用刀子的情况下,那就得智取了。

    崇祯皇帝留下他,就是想听听他的态度和做法,这叫问政。

    “启禀皇上,困难,臣不怕。

    只是,在来的路上,臣一直在想,不知皇上想要臣做到哪一步,臣才能决定如何做?”

    杨维垣知道皇上这是在勉励自己,不过,他却给出让崇祯皇帝非常意外的回答。

    这位兄弟很生猛啊!

    果然,崇祯皇帝听了他的话,随即一愣,阔以啊,很牛逼哄哄的样子,看来找对人了。

    联想到他的实际经历,崇祯皇帝也就释然了。

    这位老哥性格刚硬啊!

    一个可以把全家烧死殉国的家伙,性格该有多刚硬,才能干出这种事?

    如此一来,他敢这么回答,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朕希望这些盐商能吐出钱并离开,盐场今后能为大明户部盈利,但前提是江南暂时不能乱起来。”

    面对这样的人,崇祯皇帝也不绕弯子,直接说出要求。

    什么整顿,什么改革,全是假的,都是屁话面子话!

    唯有银子,才是崇祯皇帝的终极目标。

    “只要皇上支持臣,也不是做不到!”

    杨维垣脸色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淡然的答道。

    “说说看,爱卿有什么主意?不过,朕可不喜欢说大话的人。”

    杨维垣说得如此肯定,崇祯皇帝顿时来了兴趣。

    不过,想到爱放大炮的圆嘟嘟,崇祯皇帝也警告了他一句。

    帝王,不能一直被欺骗,否则,还是要凉凉。

    “皇上,朝廷要对付商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臣有的是手段对付他们。

    不说别的,臣就任两淮盐运使之后,可用整顿之名,停止两淮盐场生产半年或数月。

    然后大明其他盐场全力开工,全部投放到江南,冲击盐商的市场,让他们销量锐减。

    抑或让盐丁把官盐当私盐卖,时间长了,盐商绝对受不了。

    受不了,事情就好办了。”

    杨维垣这次明显是豁出去了,毅然决然说出了自己使用的手段。

    曾经他以为,自己此生是再无机会了,淮安府就是他老死的地方。

    谁知峰回路转,此生居然还有机会进京面圣,居然还有机会从五品的知府上升到三品的两淮盐运使?

    这无疑让他死去的心活了起来。

    但是,崇祯皇帝的性格他是知道的,不管成不成,杨维垣觉得都要把心里话说出来,才能够安心。

    哪怕最近传言皇上性格大变?

    可谁知道呢?

    毕竟,自己身上还顶着一个阉党的称号。

    如果皇上要是厌弃自己,那还是回家养老算了。

    崇祯皇帝点点头,心里暗道:果然是阉党的行事风格,做事不讲手段,只求结果。

    不过,朕喜欢!

    看来,强大的东林党,就是要用他的政敌来对付才行。

    “臣所虑者,乃徽州盐商背后多是东林党人,都是朝堂官员,他们早已官商一体,难分彼此。

    臣能肯定,只要一动盐商,江南弹劾臣的奏折将如雪片般飞往京城,送呈皇上御览。

    且罪名定然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

    臣在外,兼之行事手段或有出格之处,无可辩驳下,臣……”

    说到这里,杨维垣没有继续往下说,意思已经很明显了,现在就看皇上的态度了。

    也就是说,皇上的态度决定自己做到哪一步?

    “朕会将所有弹劾你的奏折,一并留中不发,并交由你处置。”

    杨维垣的期待中,崇祯皇帝做出决定。

    只要你敢干,朕全力支持你。

    这就是崇祯皇帝的态度。

    并且,为什么把弹劾奏折交给杨维垣?

    那就是允许他报复。

    人家都出手对付你了,朕把告密者告诉你,你来决定如何应对。

    看是不是可以用什么手段,把告密者牵扯到贿赂案里面去,反正,盐商中的水很深。

    杨维垣听完,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皇上,支持太大,美好得不要不要的,他怕崇祯皇帝说反话啊?

    自己是什么身份,那是被皇上亲自打倒的人呐!

    可见皇上不似说反话,他脸上转为惊喜,甚至身子都颤抖了起来,不自信的问了一句,“皇上,此言当真?”

    事实上,这样问皇上显然是不合适的,可杨维垣是真的太激动了,他哪里敢想会有这样的待遇?

    其实,在接到吏部任命自己为两淮盐运使之时,他就筹谋着如何做了。

    做好了,这是洗刷自己罪名的唯一机会。

    两淮都转盐运使,总理两淮盐政盐务:严察盐场灶户,稽核派销盐引,征收税厘,疏销积盐,兼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