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大帝国-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仇大了,不给你泼脏水泼给谁,万历皇帝作为李成梁的保护伞,待遇自然也一样。

    于是,大明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这种论调自然出来了。

    因为,建奴当初是打着为崇祯报仇的口号入关的,如此才显得螨清的正统性。

    对于这种谬论,现在崇祯皇帝当然要制止了。

    “诸位爱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全推给过去,这不是理由。

    说实话,皇祖万历皇帝无论是在三大征的胜利,还是国内政局的平稳,全都做的很好,我们有什么可以说?”

    崇祯皇帝仰天长叹,心里却相当无语。

    公允的讲,其实在崇祯皇帝看来,万历不上朝的主要原因是皇权与文官制度发生了剧烈冲突,皇权受到压抑,万历用消极方式对抗。

    但是不管说什么,作为帝王,万历有两点值得肯定。

    其一,万历皇帝并没有因大臣与之作对,甚至漫骂皇帝贵妃而杀掉一人,算是相当宽仁的。

    其二,不上朝并不是不办公,万历年间的国家大事小事都是他在处理。

    万历三大征,特别是明、日的壬辰战争一直在万历指导下进行。

    这样的皇帝,如果不是被有心人泼脏水,妥妥的明君节奏。

    从所做的事情来看,康麻子跟人家没法比,可历史就是这么操蛋,康麻子成千古一帝了,凭什么呀?

    “诚然,大明落到如此境地,委实跟万历皇帝没有关系,是我们没有做好。”

    老实人王应熊肃然答道。

    应该说,理是这个理,只是大家装作看不见,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蒙元祸乱中原百年,强分四等百姓,而我汉人最贱。

    盘剥日重,残暴不义,以致民怨沸腾、群雄四起。而太祖高皇帝起兵滁州,遂有大明,传承至今,已二百年矣。”

    崇祯皇帝决定今天往深处说,索性说透来,他看着这些朝堂重臣,负手扬声说道:

    “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何也?

    乃为摒弃世族豪门、封建诸侯与天子相争耳。

    历代朝廷为国家天下,开科取士,选拔官吏,笼络文人,用以治国。

    不想去了豪门诸侯,却引来君权、臣权之争,千年以下多少朝代更替,皆由此来。”

    这个问题有点深度,也有点忌讳,温体仁、孙承宗等人静静的听着,并未作答。

    “太祖皇帝屠戮文武,革新定制,裁撤宰相,皆是帝王心术,为保子孙天子权柄也。

    至宣宗怠政,设立内阁,臣权再彰,乃设司礼监制衡。

    如此文人受制于官员,官员受制于六部,六部受制于内阁,内阁受制于司礼监,司礼监受制于天子,天下得安。

    文臣虽因科举师生、出生籍贯而有党名,也不过是为个人之利而互相利用,各取所需,分分合合,你争我夺,既无同利也不同心,无朋党之大害。”

    语不惊人死不休,崇祯皇帝既然决定了,也没什么遮遮掩掩,连老朱的帝王手段都说出来,反正说不说就是这么一回事。

    可是,温奸相和孙承宗等朝臣不淡定了。

    话这样说,好吗?

    “至武宗喜兵事爱嬉戏而厌政务,臣权始兴。

    海商、盐商、地方商贾世家,对文人广为施恩,耕种于科举朝堂,维护其共同利益,方有了楚党、浙党、齐党、蜀党、晋党、以及万历年间兴起的东林党。

    正德皇帝之后,嘉靖皇帝以旁支继位大统,最重名正言顺,方有了“大礼议”之争。

    其又一意玄修,不耐烦杂,虽权柄不失,却开启党争。

    致使朝中忠正尽去,小人得志,诸党乱国。

    至隆庆皇帝继位,君权旁落,臣权更盛,天子之令不出大内,国事尽操于内阁。

    隆庆皇帝龙御天下六载而崩,皇祖万历十岁继位,臣权到了最高峰。

    张居正以内阁首辅而行天子权,皇祖万历皇帝内受制于太后和冯宝,外不敢触怒首辅,有天子之名而无天子之实,直至张居正病逝,方在晋党支持下,重掌大权。”

    在几个重臣的目瞪口呆中,崇祯皇帝继续说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张居正严师名臣,一腔抱负为国为民,朕甚为尊敬。

    其不避嫌疑,拨乱反正,清查田亩,施行新法,乃有万历中兴。

    而且,张首辅对皇祖万历皇帝苦心栽培,掌大权而无不臣,行妙手雨露万民,增赋税、择名将、用人才,兴国事,大明之功臣也。

    可为何他一旦身死,皇祖万历皇帝就施雷霆手段,降罪于身后,牵连其子孙,你们知道吗?”

    这真的不知道,知道也不敢回答啊,温体仁等人频频摇头,一个个仿佛傻了一般。

    皇上可真是口无遮拦啊!

    崇祯皇帝咧嘴一笑,白森森的门牙露在外面,显得有些狰狞,“朕猜测,其实皇祖万历皇帝应该是不恨张首辅,反而是深深感激他。

    这从张首辅生前一生尊隆可见。

    只是张首辅开了大明夺天子权柄的恶例,故而皇祖万历皇帝就不能容他。

    皇祖必须狠心污其名,辱其家,罪其子孙,告诉万千文臣,觊觎天子之权者,必挫骨扬灰,断其子孙后代前程,让他们朝乾夕惕,不敢有半点非分之心。”

    崇祯皇帝说完,整个文华殿静谧无声,几个朝堂重臣被震撼住了。

    这哪是万历皇帝的用心意思,分明就是崇祯皇帝借着这事教育敲打他们啊。

    猜测,是胡扯吧?

    可是,大殿内,崇祯皇帝依旧不管不顾继续说道:“可是臣权大兴,诸党嚣张,又怎是惩罚区区一个张首辅可以压服的?

    皇祖万历皇帝亲政之后,处处为臣子所制,名为奉旨,实际难行于天下,名为尊君,实际造谣谩骂。

    于是皇祖怕了,他们虽无张首辅的本事,却一个个比张首辅更可怕。

    最终,皇祖躲在皇宫大内,这一躲就是二十八年。”

    惊骇之下,众人回味过来,却也不得不承认,好像实情确实如此,作为一个君王,在位四十八年,国家安康稳定,有何苛求?

    尤其是在群臣掣肘的情况下,尤为不易。

    他们都是国之重臣,在万历朝是小咖咖,可如今都已经成长起来,又岂能不有体会?

    “当然,事情要一分为二看待,皇祖虽然躲在皇宫内,可却没有那么容易屈服。

    他没有怠政,仍然想着国家要事、民之生死。

    诸党的无能之辈,言道口舌之徒,弄权的伪君子,老一个退一个,退一个少一个,他大概想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耗光他们。

    因此,群臣操持国家赋税,皇祖就派太监四处搜刮,内帑充沛,皇祖就控制得了万民,控制得了军队。

    可惜皇祖万历皇帝想差了,他们已是参天大树,老叶新芽,土壤深厚。

    皇祖终究没有能力耗光他们,无奈之下只好诸党皆用,那头弱就帮扶那个,方保持住朝廷的平衡。

    其实,皇祖受张首辅苦心教导,他不是恣意胡来的性子。

    他不喜王皇后,独宠郑贵妃,却没有废后。

    他不喜欢太子,欲废长立幼,立福王继位,和群臣争了几十年,却连自己心里的关都过不去,最后还是立为太子。

    和大臣赌气几十年,却不敢疏忽朝政,无论是赈济灾民、修缮水利、国事民生尤其是边关兵事,他皆不敢放松。”

    说到此处,崇祯皇帝有些无奈的摇摇头,将心比心,若是自己坐上那个位置,有可能不杀人而把时局稳定下来吗?

    呵呵……呵呵……

    崇祯皇帝泛起阵阵令人发麻的冷笑,突然咆哮起来大声嘶吼道:

    “就是在此情况下,万历皇帝三大征全部打赢,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意味着我们汉人依旧执掌华夏,没有沦为两脚羊,没有沦为四等民众。

    诸位爱卿认真想想,哪一次异族杀入华夏,没有人头滚滚,十室九空?

    你们又可知道,明、日的壬辰战争胜利,对大明意味着什么吗?

    对面的倭国,那是比野兽还畜生的国家啊!

    大明打赢了他们,至少赢得几百年的国运。

    作为国朝的重臣,这些你们必须知道!”

    殿内,几位重臣脸色禀然,呼吸沉重,他们饱读诗书,自然明白历次华夏被异族入侵的惨景。

    “皇上,臣等有误矣!”

    殿内,不管是温奸相还是孙承宗,全部人都跪下请罪。

    因为,作为宦海一生的他们,明白皇上已经开始摊牌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连你也杀() 
第一卷风雨飘零

    温奸相和孙承宗等人,不管是佞臣还是忠臣,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他们对环境、时局、人心以及大局的把控,绝对达到登峰造极。

    崇祯皇帝近段时间以来的动作已经很明显,如今更是借着万历皇帝的事情表露出来,足以说明许多问题。

    他们如何不知晓?

    崇祯皇帝让他们都起来,目视着他们诚恳的说道:“诸位爱卿,大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望卿等能放下成见,和朕共同携手挽救大明于狂澜。

    朕不管外面的朝臣如何,唯希望内阁和六部能精诚团结,任用贤才,先把大明朝局稳住,然后打击逆党,还大明朗朗乾坤。

    望你们莫学东林党人,天天喊口号,作为国朝重臣,朕希望你们谨记八个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崇祯皇帝这番话,应该说得非常透彻。

    那就是以他们为基本盘,以他们身后站着的官员为基础,横扫东林党人。

    时下的大明,虽说依旧朋党为祸,楚党、浙党、齐党等仍然存在,可在阉党魏忠贤倒台清算后,东林党卷土重来一党独大。

    应该说,现在不管什么党,首先要明白他们不是一个政党,而是一个朋党或者是乡党。

    政党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但是朋党不一样。

    朋党是利益集团,是为了某些共同的利益联合在一起,排斥异己,争夺权力,朋党成员之间的关系,用勾结最为恰当。

    但是比起其他党,东林党更擅长包装和美化自己,他们自称清流,针砭时弊,借由手中掌握的舆论权力,争权夺利。

    所以,为祸最大。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其他党也不是什么好鸟。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南明的时候,大明马上就要灭亡的时候,他们还在继续党争。

    其实很简单,朋党扞卫的是自己的利益,不是国家的利益。

    无关乎正义,无关乎什么伦理纲常,彻彻底底的就是一场利益之争。

    但在崇祯皇帝心中,东林党人持续时间最长,为祸最深,是优先要被打倒的对象。

    因为,掌控着大明最富庶地方的东林党都不止是空谈了,他们左右舆论,干扰朝廷施政,在崇祯皇帝心中就是祸国乱政的乱党。

    魏忠贤怎么就没杀光这些狗日的祸害,全杀光了,大明也不至于灭亡的那么早。

    当然,东林党也不是不做事,他们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从万历期间,东林党竭力反对万历皇帝派遣矿监、税使到各地进行疯狂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