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大帝国-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话说到半截,就被崇祯皇帝冰冷的眼神吓住了。

    或者说,他自己心里也有数。

    乱世用重典!

    朝廷每年每月都有各种各样的灾难需要赈灾,若不用霹雳手段,又怎么能阻击地方官员贪腐?

    龙椅上,崇祯皇帝高高地望着下面的重臣,觉得是时候敞开来说说一两句知心话了。

    经过半年的调整,如今的官员变化比较大,尤其是六部,具体办实事的部门,令崇祯皇帝很满意。

    礼部尚书周廷儒,也是内阁成员之一,但并不是崇祯皇帝满意的人选,只是一枚棋子。

    今天他不在场,被打发到陕西赈灾去了。

    吏部尚书闵洪学以及刚上任的刑部尚书唐世济,都是温奸相的死党,崇祯皇帝和他们打交道不多,但无所谓,能听话就行。

    户部尚书毕自严、兵部尚书孙承宗、工部尚书毕懋康都是老东林,也是崇祯皇帝刚刚提拔起来的官员。

    客观上说,他们和时下只知道打嘴炮东林党人有所不同,因为他们能干事,会干事。

    可惜,心里多少还是向着东林党人。

    不过,没关系,他们已经垂垂老矣,这不是什么坏事。

    在崇祯皇帝心中,只要他们能帮忙过渡个一两年,稳住东林党的心,等朕的威望足以掌控大明时,他们也可以退休养老了。

    一个国家,需要新的理念新的血液。

    犀利的龙眼扫过首辅温体仁、次辅王应熊,这才是崇祯皇帝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也是崇祯皇帝没有扩充内阁的原因,人越多,嘴越杂,越啰嗦,办不成事。

    乱世中,需要独裁,因为效率高。

    还有,今天碰巧参加会议的老阉党成员杨维垣和新阉党领袖老王,今天的会议里,人员成分比较复杂啊!

    在他们每个人的身后,站着的都是一群人,一群掌握着权利的大明官员。

    现在,自己必须把他们都整合起来,不管他们下面是否有争斗,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听朕的。

    当然,不听也没关系,朕手里有刀,专杀不听话的,有一杀一。

    大明王朝经过两百余年的发展,十余任皇帝薪火相传至此的政治体制,已经完全跟不上节奏,适应不了时局的切实需求。

    因为,一个延续二百年以上的老旧帝国,必然是利益集团盘根错节,牵一发则动全身。

    其实置身其中的上上下下谁不聪明?谁不是帝国亿万人中搏杀出来的人中之菁?谁对朝局没有清醒认识?

    无奈都被方方面面牵扯,只能坐以待毙。

    体制内改良必无出路,唯有掀翻桌子另起炉灶才是唯一正确道路。

    本尊的致命问题,就是他既想要救国家、保皇位、保社稷,还想在史书上留下明君圣主之名,这怎么可能?

    大明帝国此时需要的皇帝,正是不惜留下千古骂名,排除一切干扰,人头杀得滚滚的朱元璋、朱棣。

    当然,崇祯皇帝也必须承认老朱是杀了一拨有功之臣,可他能体会那种万般无奈。

    《资治通鉴》说过,治国就是治吏。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

    如果一个个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的官员,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惩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快递小哥。

    崇祯皇帝清楚记得,兔子国有一个伟人说过,“杀张子善、刘青山时我讲过,杀他们两个,就是救两百个、两千个、两万个啊。

    我说过的,杀人不是割韭菜,要慎之又慎。

    但是,事出无奈,不得已啊。

    问题若是成了堆,就会积重难返。

    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可他面对那样一个烂摊子,只好哭天抹泪走了哟。

    我们什么党人不是明朝的崇祯,我们决不会腐败到那种程度?”

    如今,朕也想尝试尝试?

    饶过一圈后,崇祯皇帝敲打着桌子,沉声说道:

    “诸位爱卿,朕的肱股之臣,你们必须谨记,在好的世道上,文人心里有一把尺,用之丈量世事人心,厘定规矩。

    而武人心里,要有一把刀,这刀太利了不行,但是没有却万万不行。

    当那些规矩老了,不合用了,世道走岔了,武人要用刀把它斩断,如此方有新的规矩出来。

    因为习武之人,心性才是最敏感的,匹夫一怒血溅十步。

    武人心里的刀,就是良知血性,对便对,错便错。

    文人虽然厘定了规矩,可他们只会修修补补,做错了事一大堆理由。

    可良知血性最为直接,错了肯定是出了问题,就该打破它制定出更好的规矩!

    朕希望你们,作为朝廷的重臣,能够打破条条框框,真正为大明子民安康稳定着想。

    而不是学东林党人,天天口里喊着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等。

    可结果呢?

    几十年过去了,他们做了什么?大明目前又是什么状况?”

    文华殿上空,崇祯皇帝的话回荡着,也切切实实落入到每个人的耳里。

    这是崇祯皇帝第一次,当着所有重臣的面,把东林党拿出来进行批评。

    老王和温奸相是知道崇祯皇帝心思的,犹自老神在在默不作声。

    而初次听说的次辅王应熊和杨维垣,内心则是无比震惊。

    不因为别的,皇上转化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啊!

    尤其是阉党余孽杨维垣,简直好像看到春天即将来临。

    他跟东林党人,死仇啊!

    这其中,最尴尬的莫过于孙承宗、毕自严、毕懋康三位老东林党人。

    因为,他们也是东林一员,并且属于执政者。

    如今,皇上这么说,当然有他们的责任。

    孙承宗闭目长叹一声,皇上把所有的罪责全部推到东林党人身上,他终究心有不甘,缓缓起身朝崇祯皇帝一躬,开口说道:

    “皇上之言虽有其理,却也太过武断。

    东林虽有其过,然大明之危,实乃万历之始?

    单是万历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任用宦官搜刮矿税,鞭尸首辅兼帝师张居正这三件事,就早已埋下祸根。”

    呵呵……呵呵……

    崇祯皇帝嘴里冷笑着,缓缓走下高台。

    这就是东林党人,他们始终觉得所有问题都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找各种理由开脱自己,哪怕是孙承宗?

    崇祯皇帝真是有些无语,这些狗日的东林党人,在投降建奴之后,甚至还说大明在老朱手里就埋下注定要灭亡的结局。

    根源在于藩王制度。

    这是很奇葩的言论。

    若是按照这样说,任何朝代都是要灭亡,因为都有不好的制度。

    譬如孙承宗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虚假的伪命题。

    崇祯皇帝准备和他好好说道说道。

    毕竟,这个问题在时下还是非常有市场的,有很多人认同。

    崇祯皇帝不可能一味靠杀解决问题,自己可不是建奴。

    一句话,有事说事,大家讲道理也是不错的。

    当然,目标也仅限于孙承宗,其他人,崇祯皇帝一般是不讲道理的。

    因为,道理讲不通啊!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孙尚书这番话可有道理?”

第一百四十五章 摊牌() 
第一卷风雨飘零

    “谬矣!这不过东林党人为了区区虚名而诋毁万历帝,罪该万死!

    此等无耻之徒,偷换概念,满嘴污蔑,似是而非,哗众取宠。”

    崇祯皇帝问话,自然要有人回答。

    文华殿中,温体仁身为首辅,又是崇祯皇帝的龙腿子,当然率先回答。

    只是,为了巴结谄媚崇祯皇帝,一时没有注意尺度,语言犀利了些,孙承宗老人家有点受不了。

    “温首辅,你倒是好好说说,老夫如何就无耻了,如何就偷换概念,满嘴污蔑,似是而非,哗众取宠了?”

    孙承宗老爷子虽然年纪大了,可毕竟是带过兵的人,性格依旧火爆。

    即使崇祯皇帝在场,依旧指着温奸相气愤的问道。

    这话虽然是他说的,但只是借用而已,想不到温奸相此人居然在皇上面前攻击他。

    “孙尚书,口误,口误,请多多海涵!”

    温奸相嘿嘿笑着,俯身行了一礼,倒让孙承宗无法再指责什么了。

    毕竟,作为首辅,他能如此恭谦耍无赖,自己也无法继续纠结下去。

    估计也只有温奸相能做到这点,前一刻该骂的骂,下一刻却赔礼道歉,一般的文官,还真是不齿他的行为。

    “好了,你们都是朕的肱股之臣,要相互支持,要求同存异,要在斗争中求团结。”

    虽然二人表面上好像没有什么,但崇祯皇帝知道,斗争永远都是存在的。

    他说这话的目的,只是希望能减少一些争斗。

    为此,在多种场合下,崇祯皇帝没少讲这些话。

    至于说有没有用,那就看他们如何想了。

    “臣等谨遵圣谕!”

    ……

    对于崇祯皇帝的指示,明面上几位大人都是应承的。

    “诸位爱卿,你们乃朝廷重臣,不应人云亦云,偏听偏信,还是要有自己的见解。

    大明之危,万历之始,难道你们也以为真的是如此吗?大明文臣什么德行,你们不知道吗?”

    崇祯皇帝环视众人,毫不客气的问道。

    大明文臣什么德行,那有很多,而骂皇帝是拿手绝活之一。

    骂皇帝这种事情,在大明朝太正常了,说白了就是刷声望。

    大明朝的文官升官看的不是政绩,而是声望。

    声望是怎么来的?

    当然是刷出来的。

    怎么刷?

    当然是骂了。

    骂太监,骂首辅,再到骂皇帝,从上到下一顿骂,这才显得出他胆子大,显得出他一心为公,声望刷的飞起。

    真的细究起来,你发现他们屁事没干,就是声望刷的好。

    当然,他们也是看人下菜,太祖朱重八老先生和他的儿子朱棣,他们就不敢了。

    因为,他们是真的狠人。

    一手打下大明江山的老朱同志就不说了,得位不怎么正的朱棣也曾经被挑战过。

    最出名的就是方孝孺,不过在他骂高兴后,朱棣诛他十族后,就再也没有人敢挑战了。

    万历皇帝被骂的几件事,是从不上朝以后的国本之争开始的。

    首先是痛风引起腿脚不便,万历皇帝很耐心的解释,说自己病了,上不了朝。

    他还把内阁大臣申时行找出来,写文章给自己作证,但是没用,人家还是骂,从上到下的骂。

    到后来万历想立福王为大统,于是他们抓住理由了,大骂特骂。

    等到建奴入关了,这些都是黑材料,万历皇帝直接就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那建奴为什么要针对万历呢?

    因为李成梁。

    因为野猪皮努尔哈赤。

    因为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相爱相杀。

    李成梁杀了野猪皮的叔叔伯伯还有他的父亲塔克世,却又鬼使神差般收他当奴仆。

    不得不说,这仇恨有些大。

    仇大了,不给你泼脏水泼给谁,万历皇帝作为李成梁的保护伞,待遇自然也一样。

    于是,大明不亡于崇祯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