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大帝国-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漫天的尘土,夹天夹地而来,落到房顶,落到地上,整个京城,都仿佛变成了土黄色。

    就连往日间看起来银亮一片的南海,仿佛也被笼罩在一层灰霾之中,再也看不到一丝坚冰的反光。

    一如崇祯皇帝此时的心情,压抑而灰败。

    寒风中,温奸相偷偷瞄了一眼崇祯皇帝不悦的脸色,不明白皇上近两天的心情为何如此之差。

    说起来,如今时局在他们君臣的努力下,已经逐渐有所好转。

    厂卫最近送入内库的银子,他偷偷地估测了一番,应该可以满足皇上的用度,基本达到收支平衡。

    最近朝臣暂时很安分,没有惹皇上大动肝火的过激举措。

    河南的剿灭刚刚拉开序幕,也没听说有什么不利的消息传来。

    温奸相心里暗自排查一番,觉得实在找不到皇上生气的原因。

    至于这么冷的天,跑到这里来吹风受罪吗?

    崇祯皇帝不知道温奸相又在揣测他的帝王之心,他听老王将复社创始人张溥兄弟进京了。

    这,就是崇祯皇帝最近烦心的事情,他正想着如何铲除这颗毒瘤。

    可是,这人的身后,却站着全天下所有的士子,又岂是如此好对付?

    说起复社的这位创始人,崇祯皇帝在恼怒的同时,却也很是佩服他的活动能力。

    这位伟大的社会活动家,其活动的能量,不是一般的强。

    此人本身就出身于大族,但因为是偏房生的,从小并不讨喜,却也因此练出了接地气的本事。

    小时候会来事,长大了能折腾。

    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在苏州先办了应社。

    这社团闹的最大动静,就是天启年间聚众拦截了押送东林名臣周顺昌的厂卫队伍。

    酿造了举国震惊的“五人墓事件”,把凶横无比的大太监魏忠贤,都在深宫里吓得直哆嗦。

    此事之后,张溥从此名震天下。

    他也趁热打铁,于崇祯元年选贡入京师太学,打着读书的幌子,玩命的上下活动。

    以当时的说法,天天和京城名流饮宴不断。其繁忙程度,几乎到了骚坛文酒,日不暇给的地步。

    大明内忧外患的艰难岁月里,这群志在救国的精英们,就在干这骄奢淫逸的事。

    当然张溥厚着脸皮干这事,享受还是其次,拉关系才是重点。

    先成立了燕台十子社,和京城的各路名流都搭上线。当时大明的政治生态,京城一介名流,背后就是地方一介土豪。

    如此一来,严密的关系网立刻罗织。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看到了阉党当道,清流被打压,因此要振臂一呼,兴复传统文化。

    可意会的深意,正是争权。

    在这样的苦心经营下,身为复社领袖的张溥本人,其声威也如日中天。

    虽然只是个崇祯年间才中榜的进士,但一干老前辈都对他恭恭敬敬。

    崇祯年间好些排名前列的科举幸运儿,都来自他的暗箱操作。

    就连他的嫡母去世,前来吊唁的各界名流,就有数千人之多。实打实大腕的葬礼。

    这样一个大腕创办实力强盛的团体,骂起大明王朝不但积极,且杀伤力惊人。

    复社的终极目标,还是政治。各色的表演,最终还是为了抓权。

    所以多年以来,除了一步步在朝堂上渗透亲信,就是在党争中不断的蹚浑水。

    历史上其中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大战首辅温体仁。

    自从本尊登基后,在经过了早期折腾后,选定了温体仁作为首辅。

    在后世史书,温体仁普遍划为奸臣。

    因为他虽然干活勤奋,而且为官清廉,但此人阴沉奸诈,整人手段花样百出。

    不但坑了政敌钱谦益,更在坑走钱谦益后,捎带手又把昔日盟友周延儒坑掉,坐稳了首辅的宝座。

    在这件事上,强大的复社好似闻了血腥味的群狼一般。

    先是首领张溥辞职回家,但其实以退为进,接着就是大规模的虎丘大会召开,数千会员云集,义正词严声讨温体仁。

    然后各路有复社背景的官员,特别是在言路里占有分量的言官们,立刻抖擞精神,放大镜似的找错,专业给温体仁捣蛋。

    于是奇葩的场景上演了本尊惊奇的发现,大明王朝内忧外患,外面建奴一个劲闹,内部农民起义可劲的打。

    可是广大号称爱国的青年精英才俊们,拿不出建设性意见倒也罢了,骂人反而精神抖擞。

    朝廷遇到啥困难事,哪怕前方十万火急,几十万军民生死一线,这群人统统不管。

    只是在喋喋不休的死咬:这是某某某的责任,有着某某某的背景和黑后台……

    倘这些人恩怨分明倒也罢了,可具体到工作上,好些实际责任,却往往选择性失明。

    比如前线作战的武将,和这群人没关系的,就往死里骂。而和这群人关系密切的,就天花乱坠的找理由保。

    比如晚明军阀左良玉,打仗不是爱跑路,就是爱拾便宜,专注看热闹坑领导放水叛军好多年。

    可就因为他是东林大佬侯珣选定的人才,复社骨干侯方域又是侯大佬的亲儿。

    因此每次左军阀一犯浑,立刻有官员积极开脱。

    拼命力保的后果,就是把这家明末长腿将军,保成了建奴入关后的汉奸家族。

    这群人的捣乱行为,让大明忠心耿耿的顶梁柱卢象升,也十分愤愤不平,破口骂道:

    “那些骂人的既不懂军事,更不知前线军情,而且从来不顾前线军民的生死辛劳。

    只是凭着自己的妄自猜度,就胡乱的推测谩骂,最后延误的,还是国家大事。”

    而愤愤不平的卢象升,最后在抗击建奴南下的战斗中,明明被杨嗣昌抽走了精锐,只剩下老弱残兵。

    然而坚定的身躯面对压境建奴,背后竟也被言官们各种罪名谩骂,几个骂街的主力,更全有复社背景。

    卢象升慨然出战,在巨鹿血战中以弱敌强,壮烈殉国。噩耗还没有传来,某些说他投敌叛国的骂人奏折,却已传的满天飞……

    对这群人的战斗力,无论是本尊还是首辅温体仁,都特别的头疼。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复社的积极参与运作下,温体仁终于失宠下课。

    这个复社最恐惧的杀神的离职,好似搬开了大石头。

    而后经过东林大佬钱谦益与复社大佬张溥的虎丘密会,成功操作了前首辅周延儒的复出。

    而复出的周延儒也够意思,在本尊面前卖力说复社的好话,解除了温体仁当政时对复社的诸多打压。

    这群满满理想的青年才俊,似乎真见了天日。

    但从此开始,一直到大明灭亡,复社进入了其最嚣张自由的时代。

    各地的集会讲学活动不断,声威更是熏天。但对国家大事实际的建树,却是一件没有。

    其实,复社这些人,在时下崇祯皇帝眼里,就跟后世的键盘侠一样,人数庞大,经常带歪节奏。

    他,绝对不能允许复社这个毒瘤存在。

    “温爱卿,张溥两兄弟和一众复社士子进京了。”

    不知多久,崇祯皇帝幽幽的对温奸相说道。

    “这些人真是唯恐天下不乱!”

    温奸相重重冷哼一声,终于明白皇上心情为何不好。

    他老眼微微眯起,思忖着应该从何处下手,对付张溥两兄弟。

    “钱谦益的身体如何,好利索了吗,可以办事了吗?”

    崇祯皇帝转过身,望着歪脖子树叹了一口气,对温奸相问道。

    “禀皇上,钱牧斋在臣悉心照料下,除了心情惆怅外,身体倒是恢复得很快。

    只是,目前时机合适吗?要不等剿匪尘埃落地之后,再来对付这些腐儒?

    亦或者,由臣寻个罪名,先把张溥兄弟关一段时间。”

    温奸相眨巴眨巴双眼,小心建议说道。

    “不必了,如此倒落得下乘,于事无补。

    索性把事搞大,让他们跳出来,看他们想如何?”

    呜咽的风声中,崇祯皇帝挺起胸膛,心中的热血沸腾起来,意志逐渐变得坚定。

    “王大伴,吩咐下去,把这颗罪槐砍了,做成三根大手杖,今后专打腐儒。

    你记住,文臣士子皆可杀!”

    下一刻,崇祯皇帝杀气腾腾的对老王吩咐道。

    经常来这里也麻烦,索性做成手杖,时常提醒自己。

    要是不能杀尽腐儒,即使没有歪脖子树,自己和老王也难免一死,大明也要凉凉。

    还是要狠啊!

    “皇爷,文臣士子皆可杀,老奴记住了。”

    对于老王而言,天子出口成旨,他只有无条件执行。

    理解执行,不理解也执行。

第一百二十二章 崇祯皇帝的宝贝() 
第一卷风雨飘零

    文臣士子皆可杀!

    崇祯皇帝这狠辣的话一出口,温奸相整个人仿佛呆滞了,心里涌起异样的感觉。

    皇上整个人完全变了,变得有点陌生。

    纵观近段时间他的所作所为,再无半分原来优柔寡断的模样,而是杀伐果断。

    不过,这是好事,这才是一个合格君王该有的魄力。

    他温体仁这一生,如果能协助皇上改变国势国体,足以青史留名矣!

    自己都是半截身体埋进黄土的人了,余生也就这点追求了。

    “爱卿呐,朕自登基以来,已逾八载。平日里所思所想,就是中兴大明。

    每日食不过五味,每年衣不过三袭,克己守礼,一切都按照明君的标准来做事做人,怎么国家却还变成这样?

    朕日思夜想,觉得一定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直至年初中都凤阳陷落,祖陵被叛贼一把火扫尽,方才烧到朕的心头,方才将朕彻底烧痛。

    这个国家,不能让正人君子这样玩了。

    对这些人,既然道理讲不通了,那朕只有动刀子了。”

    崇祯皇帝看见温奸相表情不对劲,以为他被自己这中间的变化吓坏了,于是叹着气解释一番。

    毕竟,这个天下需要一帮能干的人众志成城,方才可以改变。

    而温奸相,更是能人中的第一等。

    大明的相位,不是那么好干的。

    “皇上乃尧舜之君,登基以来行事有度,只是群臣不能体会圣意,为了一己之私,政务无法顺利执行,方有如今时局艰辛。

    现皇上重开厂卫,外臣不能蒙蔽,也不敢人浮于事,大明中兴可期。”

    温奸相一针见血地指明崇祯皇帝的意图和时局,掷地有声地说道。

    “是啊!”崇祯皇帝听完温奸相的话,望着本尊吊死的歪脖子树,突然轻叹一声落寞说道:

    “群臣有错,朕亦有不足之处,不该裁汰厂卫,方才造成如今时局。”

    唉,可怜的本尊,十七岁登基,还是一个孩子,不知人间险恶,被正人君子一忽悠,认为太监都是天生的阉贼、小人。

    历朝历代,国家大事都是坏在这一群小人手上的。

    因此,他普一登基,就是裁撤东厂,继而撤销锦衣卫。

    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好事,怎么说也是一等一的明君。

    近贤臣,远小人,大明绝对会在自己手上重现弘治年间的盛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