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大帝国-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也压力山大!

    皇上对京营和勇卫营投入如此之大,又对他们如此信任,反而令他们不敢轻易回答这个问题。

    他们不是圆嘟嘟,可以拍着胸脯不负责任地乱说。

    生死事小,他们唯恐自己才能有限,辜负了皇上的信任和厚爱,更耽误了了皇上的大计。

    若此,千古罪人矣!

    “怎么,没信心啊?”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轻轻吹拂漂浮的茶叶,微微的呷上一口,吔视一眼他们。

    请将不如激将!

    有敬畏心是好事,但也不能太过。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此乃千古不变的道理。

    “臣必竭尽全力,完成皇上宏愿。”

    平头哥曹文诏脸上肃然,撩袍跪下誓言说道。

    “臣必竭尽全力,完成皇上宏愿。”

    周遇吉、黄得功紧随其后。

    “好!

    让吾等君臣齐心戮力,共建京营和勇卫营,复太祖成祖昔日荣耀。让大明的铁骑纵横四海,建旷世奇功!”

    等的就是这句话,要的就是这精神!

    崇祯皇帝哈哈大笑霍然起身,几个健步奔上前去,亲自搀扶起这三位大保镖兼打手。

    大明长期的崇文抑武,加上各种社会问题,人心涣散积重已久,蓦然想要有所改变,自然不是如此容易。

    崇祯皇帝在穿越过来后,就日夜在考虑这个问题。

    至于说军队的战斗力问题,他并没有过分担心。

    实践证明,建奴虽然凶悍,但也绝非天下无敌。

    历史证明,只要人数相等的两军对垒,只要调度得宜,后勤无忧,彼此厮杀起来,大明军队未必就全无招架之力。

    白杆兵、天雄军、关宁铁骑、戚家军,皆是以劣势兵力重创建奴。

    可惜的是,他们要不人数太少,要不没有友军配合,终究徒劳无功。

    所以,崇祯皇帝相信,只要几支拳头部队组合一起,即便不能摧枯拉朽的取得胜利,也绝对不会大败至输。

    如果建奴真的勇猛到一个个仿佛天兵天将,那么边关九镇也不会稳若磐石,大明也不会延续那么久。

    归根到底,还是汉人自己出了问题,强汉传承悠久的凝聚力被打散,而不是建奴鞑子真的就无可匹敌。

    过去所面对的问题是,为君者无必伐之决心,为将者无必战之勇气,那么为兵者自然也就无必胜之底气。

    崇祯皇帝现在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将自己的决心展现给下面的将领,然后带动全体将士万众一心,取得胜利。

    其实,崇祯皇帝从战略上是蔑视建奴的。

    事实上,由于建奴军队成分过于复杂,作战多凭一腔戾气狠劲,劳师远征一旦无果,难免要后继乏力,乃至于酿生骚动。

    狗屁的什么满人过万不能敌,那不过是自吹自擂,打击大明将士的军心而已。

    在崇祯皇帝看来,即使现在建奴的战斗力在最强的时期,也绝对比不过鞑子轻骑。

    只不过蒙古鞑子和大明一样,形成漠南、漠北、漠西蒙古相互争斗不止,以至于被建奴捡漏。

    加上敌酋皇太极手段不错,通过联姻和漠南鞑子共同分享利益,让蒙古精兵为其所用,这才形成强悍战斗力。

    针对于此,崇祯皇帝有的是小手段干死这帮因为利益联合在一起的畜生。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战略上可以藐视,战术上却必须打败他们。

    如此,才能让他们魂飞湮灭,集体和地底下的野猪皮团聚。

    而眼前的这三位超级打手,就是崇祯皇帝完成心愿的不二人选。

    崇祯八年十月十五日,是三百名武进士加入京营的日子,也是崇祯皇帝举行赠刀仪式提高武将地位的好日子。

    巳时刚过,阳光伴随着阵阵寒风,在西山大营呜咽。

    京营驻地演武台前的大校场,站立着三万士卒,他们由原来京营中的精锐和参加武举未能中榜的士子组成。

    其中一万是勇卫营的精锐将士。

    所有人都穿带清一色头盔,身上穿罩甲,甲身呈背心式,方领,对襟,两肩无披膊。

    腰间鞓带用黄色丝带,带身中部钉花形鎏金铜带眼四个。

    两侧各有鎏金铜圆带版三个,下有方形挂扣,可用来悬挂弓袋、箭囊、佩刀等武器。

    这是京军的标配,也是军改后崇祯皇帝特意为京营和勇卫营打造的新军服,统称京军。

    这两支队伍,今后是要相互配合的。

    一支军队要想成军,要想成为强军,关键之一就得做到服装统一。

    服装统一了,再烂的队伍多少也会有一些气势。

    这其实就是精神面貌的问题,而且统一的服装会增加将士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巳时过半,远处传来锦衣卫校尉高喊:“天子驾到!”

    顿时,军中鼓乐声响起,校场上顿时停息,全体军官一律挺直腰板,在左都督曹文诏和勇卫营总兵官周玉吉的带领下翘首肃立。

    只见穿着戎服的崇祯皇帝迈着稳重的步伐,拉着太子朱慈烺威严地走上高台。

    紧随其后的是首辅温体仁领衔的朝堂文武百官,分列左右。

    这场面很隆重很庄严,朝中文武百官和年幼的太子都来站台,无疑令底下的将士们心情激动而兴奋。

    皇上重视武人了,这是他们喜大奔波的好事。

    “诸位将士,本都督奉皇上之命,训练京营,讨伐外敌,已近月余。

    今上赖皇上信任有加,下靠将士忠心体国,京营终于小有规模。

    皇上为了打造全新的京营,建立无敌的铁军,发扬全体将士服从命令、精诚团结、勇猛刚强、百折不屈的精神。

    特地为京军举办了今天的授奖大会,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切就定,平头哥曹文诏转身朝身后的将士大声嘶吼起来。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校场上,三万将士在曹文诏的带领下,单膝跪地齐声嘶吼。

    呐喊声穿透云霄,直刺苍穹,经久不息!

    ps:感谢书友seven_i6、归宏、幻破、神幻界打赏,铭感盛情!

第一百零八章 亮剑() 
第一卷风雨飘零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响彻整个西山军营校场。这酸爽的味道,别说是崇祯皇帝了,便是满朝文武,也慷然而叹!

    看来大明是真的需要提高武人地位,方能从内外交困的沼泽中爬出来。

    或许,皇上是对的。

    高台上的崇祯皇帝神采飞扬,露出生平最亲切的笑容,不停地挥舞着右臂朝下面将士致敬,带起一波新高潮。

    真是酸爽,简直酸爽得不行。

    直到此刻,他总算有国家领导人的感觉了。

    这段时间,苦逼的日子委实过得让人心酸。

    不是在搞事,就是筹谋在搞事,这是一国之君该干的事吗?

    好在,如今终于有了不错的成果。

    只要京军有十万精锐,崇祯皇帝就有信心硬干鞑虏。

    他想灭绝鞑虏的决心,连河蟹大神都干预不了,这是一位帝王的决心。

    在大明,朕是天子,朕说了算。

    “时辰已到,赠刀仪式开始……”

    礼部尚书周廷儒看看沙漏,走上前站在崇祯皇帝身边,扯着嗓子吼道。

    校场上曹文诏手高举,拳头紧握,三万将士呐喊声戛然而止。

    几个锦衣力士抬着刀架,上面摆放着十把精美的绣春刀,熟铁皮制的刀鞘上,用铜钉钉出一朵朵云形花纹,闪闪锃亮。

    崇祯皇帝豪情万丈,拿起刀架上的第一把刀,铿然抽出,登时一道寒光扑面而来,皇宫兵仗局的手艺,果然不同凡响。

    这是特制的绣春刀,刀背厚实,刀刃锋利,手不敢试。

    刀面正中刻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下面是“崇祯八年九月造”,编号是京军零零零零一。

    这是属于他的刀。

    而曹文诏、周遇吉等京军将领则是零零零零二、三、四……

    可以说,为了提高京军荣誉感和对自己的忠诚度,崇祯皇帝可谓绞尽脑汁挖空心思。

    思来虑去,终于还是借鉴了蒋校长的这一套手段。

    说实话,崇祯皇帝还是觉得老蒋在笼络人心上,有他独到的功夫。

    既然如此,那么拿来便是。

    荣誉感和忠诚度这个东西,不是一味用钱可以解决的。首先是朝廷没有那么多赏银,其次是容易使士卒骄纵。

    而赠送绣春刀这个主意,无疑解决了这些问题。

    更可以激起整个大明的尚武之风。

    武职自不必多说,即便是文职,既然在军中效力,那就要有尚武精神。

    以天子之尊赠刀,一是鼓励京军将士的尚武精神。二是说这是属于皇室的队伍。

    至于说要效忠谁,不言自明,看看锦衣卫就可以知道。

    一声戎装的崇祯皇帝站在高台上,轻咳一声,龙眼扫视着下面的京军将士,庄严的说道:

    “诸位将士,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是京营涅盘重生的开始。

    尤其是今年武举士子加入,可谓天下英才尽入京营,朕甚是期待你们将来的表现。

    下面,赠刀仪式开始。

    请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曹文诏、勇卫营总兵官周遇吉、总兵黄得功、一甲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二甲吴承锋、卢欣荣、孙之滂上台。”

    在场有三万将士,自然有锦衣校尉负责大声传递崇祯皇帝的话,听到喊叫,曹文诏等人个个神采焕发走上高台排好队伍。

    鼓乐声响起,崇祯皇帝依次从刀架上拿起绣春刀,向他们赠刀。

    曹文诏等人跪地双手朝上接过特制的绣春刀,然后仔细摩挲着刀鞘上的皮质,掂了掂刀的重量。

    刀目测约通长近四尺、宽三寸左右。

    铁质,长条形,鱼腹刃,刀靶两侧有木夹柄,柄首包镶云纹金片,并缀有金十字形隔手。

    刀鞘为木质,外包一层鲨鱼皮,涂红漆,脊部镶长条形金饰,上刻两组云龙纹,末端包有云纹金琕。

    一句话,漂亮,也非常实用,绝对不是摆设。

    “诸位爱卿,此刀赠与诸位,朕不希望尔等用于装饰门面,流传于子孙。

    而是希望尔等用于沙场斩敌建功立业,方不负朕所望。”

    崇祯皇帝赠刀完毕,令他们起身,谆谆交代。

    大明现在是死水一摊,失去它的血性和激情。

    因为崇祯皇帝知道,一个国家和民族,必须有血性!

    要敢于亮剑,方能震慑四方宵小。

    藏在刀鞘中的宝剑、宝刀纵是再锋利,也不过是死物一件。

    既威慑不了别人,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反而丧失了民族的血性。

    若是藏得太久,反而会生锈。

    待到想使用的时候,却已经连出鞘都拔不出来,如何杀敌?

    所以,崇祯皇帝在设计赠刀的时候,就考虑了这些因素。

    除了必要的装饰显示皇家的威严外,最主要的就是实用。

    概因刀的本质,就是用来杀敌的,是要见血的。

    挂在墙上的刀,那不叫刀,叫装饰品。

    如果这样,则失去崇祯皇帝的本意了。

    曹文诏听完,退后几步,拉开与崇祯皇帝的距离,缓缓抽出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